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3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预防用药组210例和未预防用药组173例。预防用药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对其过敏者(共2例)选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7 d;未预防用药组不使用抗生素。比较治疗10 d两组各类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结果预防用药组感染率为13.80%,未预防用药组感染率为36.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分布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未预防用药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20.23%,高于预防用药组患者的10.95%(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相关细菌感染的发生和上消化道再出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出血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本文总结了近5年经急诊胃镜诊断的19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资料并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为1995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上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胃镜检查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共196例,其中男167例,女29例,年龄16~73岁,平均45.6岁。临床表现为以呕血为  相似文献   

3.
善得定治疗慢性肝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1 997年 5月~ 2 0 0 1年 7月本院应用善得定和垂体后叶素治疗慢性肝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进行了对比 ,以评价这两种药物的止血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72例均为 1 997年 5月~ 2 0 0 1年 7月间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46例 ,酒精性肝硬化 6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8例 ,慢性重型肝炎1 0例 ,原发性肝癌 2例 ,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35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5 1 .5岁 ( 2 9~ 78岁 ) ;对照组 37例 ,其中男 30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5 2岁 ( 30~ 79岁 )。所有病例均有呕血、排柏油样或暗…  相似文献   

4.
可利新善得定治疗慢性肝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999年2月~2001年2月我院应用可利新和善得定治疗慢性肝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2例,女6例;平均年龄46岁(28~76岁);肝炎肝硬化25例,晚期血吸虫病8例,慢型重型肝炎5例,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北京第5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三年来共收治失代尝期肝炎后肝硬化72例,其中合并血吸虫病肝病37例,占所有病例的51%。现将资料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72例病人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995,试行)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61例,女11例,年龄21~69岁,有明确肝炎病史55例,肝硬化病史最长达23年。全部患者都伴有腹水。上消化道出血40例。肝昏迷32例,慢性重型肝炎24例,肝肾综合症23例,肝硬化癌变10例,胃癌1例,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上消化道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被人们熟知。然而,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并不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发现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与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并已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科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胃镜检查37800例,发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829例,现总结分析讨论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829例,男710例,女119例,男女之比为6:1。年龄15~79岁,平均47.5岁。肝炎肝硬化787例,酒精性肝硬化35…  相似文献   

7.
观察30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发现该病的出血倾向与中医脏腑功能有一定相关性,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执行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所订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执行1991年天津会议所订标准。1.2 临床资料:300例观察病例均为1997~1999年的住院患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186例,原发性肝癌25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16例,病程均在1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老年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我院1990年~2001年住院的168例老年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68例老年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男126例,女42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66.8岁。急性肝炎39例(23.21%),慢性肝炎71例(42.26%),肝硬化38例(22.62%),重型肝炎20例(11.91%)。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全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由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目的是选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制止出血。有研究表明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疗效显著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院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住院患者的10%~15%,本研究选择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37例,及时给予了相应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持续口服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首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32例用奥美拉唑和硫糖铝持续口服,对照组30例未持续用药预防,时间为12个月。两组分别统计12个月内再出血总人次、住院总人次、再出血病例数和住院病例数。结果12个月内预防组再出血总人次(平均人次)和住院总人次(平均人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组再出血病例数和住院病例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持续口服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生 《山东医药》2003,43(4):39-40
为了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与门、脾静脉内径、肝硬化临床 Child- Pugh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 ,1 996~ 1 999年 ,我们对 2 2 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 6例肝炎肝硬化均为我院同期住院患者 ,按 1 995年第 5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其中男 1 92例 ,女 3 4例 ;年龄 1 8~ 77岁 ,平均 47岁。有肝炎家庭聚集现象 78例(3 4 .5 1 % ) ,嗜酒 5 4例 (2 3 .89% ) ,腹水 1 3 8例(6 1 .0 6 % ) ,上消化道出血 98例 (43 .3 6 % )。1 .2 方法 患者于入院次日化验肝功、凝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住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行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214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了术后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9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后Child-pugh评分、合并腹水、术后再出血、血清白蛋白、术后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而性别、肝硬化病因、合并基础疾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腹水、术后Child-pugh评分、再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脾静脉内径与感染发生率显著相关(P<0.05),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TIPs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年龄>60岁、合并腹水、术后Child-pugh评分、再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脾静脉内径是诱导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是指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的胃粘膜的特殊病变,表现为胃粘膜无明显炎症,而粘膜下血管可见扭曲和扩张。近来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30%~50%来源于PHG,而PHG又主要见于肝炎后肝硬化。我们对我院2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其中158例被确诊为PHG,检出率为71.8%,本文拟就肝炎后肝硬化PHG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1.一般资料:158例均为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3月的住院患者,男性13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5.2岁,全…  相似文献   

14.
10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及胃粘膜的改变,我们对10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进行诊断,并对照其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B超门脉测量、肝功能等关系,以指导临床及时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及判断肝炎后肝硬化出血原因,采取合理的治疗。一、一般资料本组104例肝炎后肝硬化均为我院1995年~1996年住院患者,全部病例于入院1周内做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4±11.7(15~76)岁,有家族性肝炎史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两种评分方法对409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对两种评估结果及有关的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409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Child和MELD评分法分别计算后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计算比较结果见表格。结论Child-Pugh分级法和MELD评分系统各有特点,将两种评分方式与多因素分析与经验有机结合,才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判断严重肝病预后的较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肝硬化腹水者用回输体内浓缩法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先后观察7例,其中血吸虫病肝硬化6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男3例,女4例;年龄30~59岁;腹水史2~6年;有上消化道出血史3例;腹围平均95.5cm;每日尿量500~700ml;血红蛋白平均7.86g%,血浆总蛋白平均5.70g%,白蛋白平均2.48g%;7例中体质尚可2例,体质差4例,恶液质1例。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任何没有确定的腹内及可手术治疗的感染病变来源情况下的腹水感染[1].SBP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情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及重型肝炎患者中,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为10%~25%,致死率为20%~40%[2];在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生率为8%~25%,早期报道病死率中达90%以上.近年来,由于及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使得SBP的预防与治疗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病死率已下降至20%左右[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病史对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比有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85例患者与无抗结核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123例患者,了解抗结核治疗病史对乙型重型肝炎的影响.结果 与无抗结核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比较,有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死亡率高(P=0.0062),住院天数延长(P=0.04),并发症(脾大、腹水、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发生频率较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总胆红素、肌酐与无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病史可以显著影响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及TNFα的变化。方法56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输入,观察治疗前后症状、AST、ALT、TBil、AFP及TNF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56例患者中2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因并发肝性脑病死亡。生存的52例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减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ALT、AST及TBil均明显下降;AFP逐渐升高,TNFa逐渐下降。结论脐血干细胞对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明显优势,为重型肝炎治疗赢得时机,从而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治疗过程中观察AFP和TNFn水平的变化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以期为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住院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251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发生感染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产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间的关系。结果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2510例中发生感染122例,感染率为4.86%;重型肝炎与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27.05%(33/122)。122例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5株,占68.35%;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21.58%;真菌14株,占10.07%,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派拉西林及诺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无耐药菌株出现,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影响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