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时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5例共30膝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治疗,对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并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0膝关节术中采用软组织松解方法,大多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畸形得到矫正,关节功能满意,HSS评分术前平均47.6分,出院时平均79.4分,随访6个月时HSS评分达到平均87.8分.结论 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有效矫正骨性关节炎的术前畸形,TKA后大多能获得较满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基层医院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鹏程  陈滔  朱美忠 《重庆医学》2009,38(23):3014-3015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60~75岁,平均69.5岁,均为骨关节炎患者.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2.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术前平均28.8分,术后平均81.2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术前56.69°,术后96.79°.结论 TKA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并矫正膝关节畸形,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午2月~2008年8月,对28例(28膝)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表面关节置换术,均使用台联后稳定型表面膝关节。2例合并外翻畸形,26例合并内翻畸形,21例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286%,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除、关节活动功能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晚期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软组织平衡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TKA手术的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96例120膝,对患者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着重对软组织平衡技巧进行探讨.结果:术后92例患者股胫角外翻4.5~6.9°,另外4例有3°~5°的内翻角残留,平均内翻角(1.5±0.6)°,术后测量结果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0个月,93例于术后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3例有5°~10°屈曲挛缩残留,平均屈曲挛缩(0.8±0.3)°,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SS评分86~ 92分,平均(88.2±1.5)分,与术前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软组织平衡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恢复和矫正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应用人工膝关节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120例(140膝)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并加强功能锻炼。术前、术后均以HS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判定结果。结果:1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3年,平均2年。术前HSS评分:-5-34分,平均23.5分,术后62~90分,平均79分,其中优102膝,良13膝,可5膝,优良率为95.83%。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3.44°改善至术后平均94.58°,总外翻角平均7.2°(0°~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在完善精细的术前准备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注重截骨量与软组织平衡相结合,术后予以系统规范的管理及康复训练应用,可使膝关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牟晓峰  王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33-1335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3个膝关节行TKA。结果:113例均获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改善明显;膝关节评分应用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2.42分提高到83.99分。末次随访时113个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5度。手术优良率为91.15%。结论:应用RP、RPF假体的TKA术对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良好的术中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6例(45膝)。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8~79岁,平均7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及功能受限。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放射X片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平均随访43个月,无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过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术后半年恢复。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51.75±4.14)分上升至术后(85.75±2.47)分,与术前HSS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31膝,良9膝,优良率达89%。膝关节假体X线片影像学随访未见假体松动。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精确的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以及合理的软组织松解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对经临床和X线证实的61例66膝膝关节僵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有效康复锻炼,观察术前及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等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1例患者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95.0±11.3)°vs(40.4±4.9)°,t=2.782,P〈0.01],HS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89.2±5.8)分vs(43.7±6.5)分,t=2.805,P〈0.01]。经术后有效康复锻炼,本组疗效优良率为96.72%,共5例(8.19%)发生并发症。结论:结合术后合理康复锻炼,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僵硬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5侧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术中软组织平衡技术、术后效果及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侧膝关节术前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43.4分,其中26侧膝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畸形。2例术中残留屈曲畸形者,术后关节活动差,其余病例采用规范化软组织松解方法,达到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矫正了术前畸形,关节功能满意,出院时HSS评分平均74.3分,随访1年HSS评分平均85.6分,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8.8%。结论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使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应掌握规范的软组织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10.
赵国玺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10-110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2008年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采用HSS膝关节评分进行关节功能以及疗效评价。结果全部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8.7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HSS评分为33-62分,平均43.7分,术后终末随访时HSS评分为77-95分,平均85.3分,优良率为85.0%。结论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切实,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俞胜宝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38-154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asty,TKA)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6月应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5例16膝,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5~84岁,平均61.3岁;均有严重疼痛、活动受限,10例跛行,5例扶拐行走。术前HSS评分平均25分,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2~72个月)。其中2例合并外翻畸形,角度8°~16°;13例合并内翻畸形,角度10°~25°。术前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持软组织平衡,保持髌骨中置位,获取膝关节充分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1.6个月。2膝切口局部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及关节内感染。经X线片检查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情况。伸膝受限3膝(5°~15°)。屈膝90°~130°(平均112°)。疗效地评估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总分100分,大于85分为优,小于59分为差,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功能以及活动度,还包括关节的稳定性、肌力、屈膝畸形等。经术后随访显示本组HS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对有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骨关节炎患者,选择TKA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在老年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期间老年骨性关节炎应用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3例(56膝),平均年龄75.5岁(72-85岁),采用X线片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HSS评分从术前平均51.9分增加到术后的91.1分。活动范围从术前平均伸5°、屈62.7°,到术后平均伸0°、屈130°,术前最大内翻畸形25°,最小内翻畸形5°,术后畸形角度全部得到矫正。结论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置换治疗老年骨关节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2011年1~12月收治了24例(29膝)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均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至2017年1月,末次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8.7±13.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26.7±32.9)mL;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膝关节X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无下沉,髌骨轨迹、假体位置均良好,连续观测假体周围无进行性透亮线出现.随访至2017年1月,失访2例,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4.8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血供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17%,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假体松动.结论 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微信随访模式对出院的骨科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评价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连续康复效果。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出院前对患者基本信息登记,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教育及离院后的微信随访;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教育。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的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2周、4周、3个月时的康复情况进行测评,评价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因素,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微信随访后续康复指导并予以相应干预,统计随访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前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和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不同时间段对照,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知识及技能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较明显、心理问题明显得到解决。 结论 微信随访延续干预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随访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骨关节炎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宁夏第五人民医院骨科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常规抗炎治疗组(保守治疗组,30例),一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治疗组,30例),对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AKS膝、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显著大于保守治疗组(P<0.05),HSS评分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的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76.7%(23/30)(P<0.05),S-FMMFA评分、BBS评分、RMI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躯体、认知、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较常规抗炎治疗更能有效提升骨关节炎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刘涛  李文华  周正新 《安徽医学》2021,42(7):736-739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膝关节内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52).A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型UKA,B组患者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比较两组患者各围术期指标、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屈、伸膝情况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48.63±10.23)min、手术切口长度(7.63±2.42)cm、术中出血量(53.62±8.30)mL、术后引流量(80.80±10.68)m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息时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步行达1 min时间(3.63±1.51)d、屈曲90°时间(6.72±1.65)d、最大伸膝度数(1.43±0.13)°、最大屈膝度数(110.52±9.67)°,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平台型UKA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均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但固定平台型UKA患者早期术后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3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5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倒“L”形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依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行评定末次随访时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4~21个月,平均16.5个月;HSS评分:优31例,良15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5.2%。术后无深部感染,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复位丢失。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坚强内固定,软组织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唐侠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331-1332,1343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32例,术前制定规范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方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麻醉恢复开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后0—2d;第二阶段:3~10d;第三阶段:10—14d,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及步态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采用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自身对比研究的方法,分别将术后2周、6周、12周的患肢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活动度、HSS评分及WOMAC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2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经过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仅3例出现膝关节轻微屈曲畸形(10°~20°),其余膝关节屈膝95°~115°,伸膝0°~5°,膝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活动接近无痛,生活完全自理。术后6个月复查按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27例,良5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的关键,对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湘萍  陈晓东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123-212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奇数者为实验组,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情况和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和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方面,2组患者术后2周、1月、3月及6个月HS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缩短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对医院骨科手术护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段骨巨细胞瘤对于术后膝关节功能 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6 年12 月的23 例胫骨近段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性11 例,女12 例; 年龄16 ~ 39 岁,平均(25.8±9.1 岁)。依照不同治疗水平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11 例,男性5 例,女6 例; 年龄17 ~ 36 岁,平均26.5 岁;行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氩氦刀联合手术组12 例,男性6 例,女6 例; 年龄16 ~ 39 岁,平均28.1 岁;行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行标准化术后处理,记录各组并 发症情况,在第3、6 和12 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 12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重、肿瘤Enneking 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单纯手术组术后下肢水肿1 例,小腿外侧皮神经损伤3 例,术后 第12 个月原位复发1 例。氩氦刀联合手术组术后1 例发生肺部感染,2 例发生小腿外侧皮神经损伤。不同时 间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有差异(F =91.264,P =0.000);两组的术后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有差异(F =41.411, P =0.000),氩氦刀联合手术组术后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相对恢复效果较好;两组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 变化趋势有差异(F =4.972,P =0.037)。结论 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段骨巨细胞 瘤肿瘤可改善术后第3、6 和12 个月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