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弱)应答的医院职工接种60μg乙肝疫苗后的抗体产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深圳市某医院既往接受过乙肝疫苗0、1、6程序接种而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职工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使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μg重组乙型肝炎(酿酒酵母)疫苗再次接种,5个月后采集接种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抗-Hbs水平。同时对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2.73%。接种后,乙肝抗体阳转率达100.0%,乙肝保护性抗体阳转率达88.2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因素(P0.05)。结论低/无应答者接种一针高剂量60μ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抗体应答。尚未发现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HepB)后低/无免疫应答者的再次免疫效果。[方法]2009年10月,对烟台市5个县市区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重组HepB(酵母)免疫后出现的无应答者,随机分为2组,按照0-1-6程序再次免疫不同种类和剂量的HepB,并评价再免疫效果。[结果]调查新生儿1 543名,有252名儿童需要再免疫。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前、再免疫1剂次和再免疫3剂次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47.21、1 048.73、1 366.84 mIU/L。再免疫1剂次和3剂次后,免疫应答率分别是82.71%、96.06%(P<0.05)。5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组和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再免疫3剂次后,GMC分别为1 022.91、1 790.15 mIU/L(P<0.01)。免疫应答率分别为96.43%、95.60%(P>0.05)。[结论]HepB全程免疫3剂后,低/无应答儿童按照0-1-6程序再次免疫3剂HepB后,抗体阳转率和GMC均有较大的提高,再次免疫3剂次优于再免疫1剂次。  相似文献   

3.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是人群预防乙肝的关键措施,但新生儿接种HepB后低/无应答就会降低保护性.通过对新生儿接种HepB后低/无应答影响因素的综述,为提高新生儿接种HepB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应答率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低/无应答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以南宁市的学龄前儿童为观察对象,于2015年将完成3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HBsAg为阴性的观察对象按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情况分别纳入无应答组、低应答组和应答组,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比较3个组的HBsAg阳性率情况。结果 2015年纳入观察3 878人。2016年随访到3 587人,失访291人,总失访率为7.5%,3组观察对象中仅无应答组有5人HBsAg转成阳性,乙肝病毒阳性率为0.69%(5/721),无应答组与应答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低应答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5)。2017年随访到1 473人,失访2 114人,3组观察对象均未发现HBsAg阳性者。结论 1年期的随访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组有较高的乙型肝炎感染风险,但2年期的随访未能观察到相同结果,可能与失访人数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6.
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临沂市一般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或弱应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莒南、沂水、郯城三县2667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免疫学检测,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沂市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无或弱应答率为25.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HBs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部位、是否输过血制品、餐具是否经常消毒、父亲是否接种过疫苗、父母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无抗体等9个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不喜欢吃鱼和父亲未接种乙肝疫苗是无应答的影响因素。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体与疫苗、饮食、机体发育和遗传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sAb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后影响HBsAb无或弱应答的因素.方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①4951名高中学生中,88.0%(4356/495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城镇学生(99.0%)显著高于农村学生(82.5%)(P<0.01);8.6%(425/4951)血清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其中369名其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HBV感染者,占86.8%(369/425);57.0%(2822/4951)血清HBsAb阳性,城镇学生59.9%(985/1642)与农村学生55.5%(1837/3309)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BsAb阴性者1704名,占34.4%(1704/4951).②4526名血清HBsAg和或HBe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1年后,2822名血清HB-sAb阳性者HBsAb仍全刚性,1704名血清HBsAb阴性者87.1%(1485/1704)血清HBsAb阳性;12.9%(219/1704)血清HBsAb仍阴性.③HBsAb阴性者接种1年后HBsAb仍阴性者219名,其中11名HBV-DNA>103 copies/ml.占5.0%(11/219);52名102 copies/ml相似文献   

8.
王光波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3001-3002
目的研究评价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效果,分析新生儿中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再免疫效果。方法将我市的2589例5-13月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2589例婴儿均在出生后7-12月内进行接种5μg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并采集其静脉血液进行分离,分离出血清,将其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的分析方法(CMIA)来检验抗-HBs的平均浓度(GMC)。结果在这2589例婴儿中一共出现183例低应答者、无免疫应答者,对低应答着采用注射5μg的啤酒酵母乙肝疫苗(113例)、对于无免疫应答者采用注射10μg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70例)进行再次接种1-3次(视情况而定),综合评比再免效果。在进行综合评比后可以明显看出,在进行初次注射乙肝疫苗后,正常应答者为142例(77.60%),高应答者为28例(15.30%),低应答者10例(5.46%),无应答者3例(1.64%)。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出生的婴儿,其父母的HB-sAg阴性者免疫应答率明显高于在县级以下医院出生的婴儿及其父母HBsAg阳性者(P<0.05)。啤酒酵母疫苗与汉逊酵母疫苗在1、3次再免疫的抗体阳转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啤酒酵母疫苗的平均浓度(GMC)明显低于汉逊酵母的GMC(P<0.05)[1]。结论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出生的婴儿及父母的HBsAg阴性者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较高,汉逊酵母疫苗的再免疫效果优于啤酒酵母疫苗。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低应答和无应答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自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使用以来,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低应答和无应答是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可分为4类14种因素(1)疫苗因素,如疫苗抗原成分、含量、灭活方法、佐剂的质量;(2)机体因素,如接种人群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3)接种因素,如接种的途径、部位、针次、程序;(4)其它因素,如母亲乙肝病毒感染指标的状况、疾病因素、不良嗜好和病毒变异等.针对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可以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海南省妇幼保健院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8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比较1~3岁及4~7岁儿童的抗体滴度,并分析低免疫或无免疫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1~3岁儿童抗体滴度显著高于4~7岁儿童(P<0.05)。30例(35.71%)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呈低免疫反应,无患儿出现无免疫反应。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岁是接种疫苗后低免疫反应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时间越长、体质量百分位数越大、血清总蛋白越高,低免疫反应发生率越低。结论 年龄是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母乳喂养及营养状态亦对免疫反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60μg/1.0 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对健康成人一针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补充和完善我国乙肝防控快速产生乙肝抗体的免疫策略。方法对16岁以上凡自愿接种的健康成人即不论以往有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都接种一针60μg/1.0 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并从中随机抽取96名接种对象,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一个月的血清,采用化学微粒子发光法(CLIA)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计算免疫前后血清标本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结果接种后四倍增长和达保护水平以上的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为93.8%。其中接种前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42人,接种后四倍增长和达保护水平以上者的比率为85.7%。接种后乙肝表面抗体≥10 mIU/ml者的比率为88.5%。结论说明对16岁以上健康人群接种一针60μg/1.0 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有很好的免疫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低应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BV使感染者罹患多种乙肝相关性疾病,且目前尚无治疗的特效药。我国人口基数大,现存感染者多,因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在该病的预防控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部分接种者在按照推荐的乙肝疫苗免疫程序接种后,并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本综述旨在从机体、疫苗两个方面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探讨无/低免疫应答机制,从而对我国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无(弱)应答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 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接种乙肝疫苗的634例新生儿,均在接种第三剂次接种完成后的第42天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抗-HBs。设计统一调查表,固定经过培训的专门人员对新生儿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相关情况的调查。结果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率为8.04%,影响新生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有新生儿地区来源(OR=1.664,P=0.047)、母亲HBsAg(OR=1.054,P=0.001)、父亲HBsAg(OR=2.085,P=0.012)、母亲接种乙肝无(弱)应答史(OR=5.316,P<0.001)、父亲接种乙肝无(弱)应答史(OR=7.710,P<0.001)、按0、1、6免疫程序接种(OR=0.243,P=0.016)、母乳喂养(OR=0.194,P<0.001)。结论 按规定时间接种疫苗、母乳喂养、控制HBsAg阳性的父亲或母亲血清HBV DNA含量对提高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应答率,进而更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麻疹易感者及其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宁波市江东区≥15岁本地及流动健康人口血标本216份,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IgG抗体,同时调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ane,MV)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结果 人群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75.40±2.56)mIU/ml,其中流动人口(733.09±2.35)mIU/ml,本地人口(435.18±2.61)mIU/ml,流动人口麻疹抗体GMC非常显著高于本地人口(F=17.47,P=0.0001).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2%,其中流动人口 92.0%,本地人口81.6 0A,流动人口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χ2=5.09,P=0.024).流动人口有MV免疫史的占48.7%,非常显著低于本地人口(χ2=43.66,P=0.0001),且随年龄增长有MV免疫史的明显减少.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户籍、免疫史与麻疹抗体阳性有一定关系.结论 ≥15岁流动人口普遍具有免疫力,但低龄人群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彩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2):1496-1499
目的 了解河北省农村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与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方法对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保定市抽取的4个县12 个村的1 106名≤1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河北省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4%和81.4%;1~3、4~6、7~9、10~12、13~15岁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4%和84.4%、97.3%和84.7%、98.5%和85.3%、98.1%和78.7%、100.0%和72.2%,不同年龄组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3,P=0.001);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出生在高级别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具有户籍和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儿童首针及时接种较好。结论 多水平模型适用于层次结构数据的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分析,确保儿童在医疗机构出生,重视无户籍新生儿及提高父母认知是提高农村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后低无应答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和广东省2004~2005年出生的2 788名新生儿,按,0、1、6月龄免疫程序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分娩时相关信息和预防接种情况。结果新生儿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后,血清抗-HBs滴度最小值为0.18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最大值为19 736.00mIU/ml,几何平均浓度为264.33mIU/ml。新生儿接种重组HepB(酵母)后低无应答率为16.89%,其中无应答率为1.72%,低应答率为15.17%。男性低无应答率(17.69%)高于女性(15.95%),早产儿(17.92%)高于足月儿(16.83%),低出生体重儿(19.85%)高于正常体重儿(16.34%),不同性别、出生体重和是否足月对接种重组HepB(酵母)低无应答率的影响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50,P=0.22;χ2=4.28,P=0.37;χ2=0.09,P=0.77)。结论新生儿接种重组HepB(酵母)后低无应答率为16.89%。未发现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和是否足月对接种重组HepB(酵母)低无应答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然而研究发现.正常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仍有5%~10%出现低无免疫应答。为了解宁波市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对该市按0、1、6程序接种3针5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十分沉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解通州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3~12岁儿童乙肝免疫后保护性抗体分布情况,探讨产生抗体的影响因素。评价目前我区接种血源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进行了本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浙江省嘉兴市15岁以上健康成人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为制定成人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嘉兴市15~74岁之间的569名健康成人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嘉兴市15岁以上健康成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4.38%,保护率为54.31%,麻疹IgG抗体GMC为999.24IU/L。其中20~岁年龄组保护率最低,为45.92%,50~岁年龄组保护率最高,为71.64%,各年龄组麻疹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P=0.038),本地人口麻疹抗体保护率为50.94%,外地人口麻疹抗体保护率为57.24%,不同户籍与麻疹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152)。结论嘉兴市15岁以上成人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总体较低,建议做好初三学生麻风疫苗的常规接种,同时提高育龄妇女体内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深圳居民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了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有效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80位深圳居民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血凝抑制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6.0软件对血清抗体水平与不同流行病学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年龄和甲流疫苗接种史与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显著性相关。6~15岁人群与已接种甲流疫苗人群血清中的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显著性高于其它人群,阳性率分别是34.1%和48.1%。所有调查对象中,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仅为11.25%,6~15岁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最高,为41.76%。结论青少年为甲型H1N1流感高危人群,加强对该人群的免疫接种,可对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控制起到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