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73年Frank首先提出耳垂皱折征可作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指标。继而Lichstein提出耳垂斜线皱折(dragonal ear lobe crease)可列为冠心病易患因子之一。我国徐刚等人报道对1619名正常人和100例冠心病患者耳垂皱折的观察结果,发现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认为此征对冠心病诊断有一  相似文献   

2.
西宁地区102例中老年心脏病与耳垂征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宁地区102例中老年心脏病与耳垂眚的关系探讨。结果各类心脏病患者耳垂征阳性率占81.4%,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和心力衰竭者耳垂征阳性率更高。观察提示:耳垂征阳性与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心脏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且与心脏缺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59-1360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进行诊断。结果:对照组45例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后,ST-T改变检出24例,检出率为53.33%;心律、心率失常检出7例,检出率为15.56%。观察组48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主动脉扩张检出9例,检出率为18.75%;主动脉弹性退缩检出21例,检出率为43.75%;E/A<1检出27例,检出率为56.25%。观察组左室肥厚检出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89%(P<0.01)。观察组左房肥厚检出率为7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56%(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检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等情况,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诊断的128例心电图检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次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方式优于对照组,期前收缩,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房室肥大、阵发性房颤和缺血性ST-T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检出患者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使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率更高,且诊断出阳性的概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腺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16例,行国产腺苷负荷/静息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按照两者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标准分别统计阳性率,并且观察阳性、阴性组间的关系.结果 116例患者均完成了腺苷负荷试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心电图试验诊断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阳性率分别为87.07%和35.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较心电图试验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8月心电图有ST-T改变并伴有胸痛的高血压病患者25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完全静态下的24h心电图监测,实验组行动态下24h心电图监测,两组均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完全静态下的24h心电图监测,动态下24h心电图监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ST-T改变的阳性率.结果 实验组125例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88例,阳性率70.4%;动态下24h心电图监测阳性95例,阳性率76.5%.对照组125例中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42例,阳性率33.4%.完全静态下的24h心电图监测,阳性32例,阳性率25.2%.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出现胸痛,静态心电图ST-T变化者,在进行心脏彩超的基础上应该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对心绞痛以及心梗的发生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沈虹  叶晓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61-1362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变化,探讨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新生儿败血症(败血症组)患儿以及 19例同期住院非感染患儿(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并同时测定白细胞计数并观察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阳性率.结果: 败血症组CRP≥8 mg/L阳性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5.26%(P<0.01),且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败血症CRP检测阳性率88.46%高于白细胞的42.31%(P<0.01).结论: CRP可为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痛及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因胸痛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胸痛患者)和对照组(心肌缺血患者),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灵敏度低于对照组,但典型胸痛的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非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胸痛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特异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敏感性,临床可将典型胸痛联合心肌缺血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患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RAb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检测的干扰因素。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中Graves病(GD)病45例,桥本甲状腺炎(HT)18例]、24例红斑狼疮患者、1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RAb、TPO-Ab、TGA、TSH、FT3和FT4水平。结果 GD甲亢组血清TRAb、TPO-Ab、TG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桥本甲减组血清TPO-Ab和TG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斑狼疮组、风湿性心脏病组血清TRA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SH、FT3、FT4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Graves甲亢组血清TRAb阳性率为88.8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红斑狼疮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血清TRAb阳性率分别为29.17%和25.0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7%。结论 TRAb的检测对鉴别诊断GD病和HT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红斑狼疮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方法:测量7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QTc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脑卒中组QTc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QTcd可作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电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2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为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独立风险因素(OR:3.482、3.925、2.969,95% CI:1.155~5.289、1.164~6.652、1.035~5.210,P <0.05)。结论:注重患者年龄分布特征并密切观察其彩色超声心动图指标能够显著降低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阐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选择60岁以上体检健康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CRP。结果:老年冠心病各组TC和TG均高于对照组(P<0.05),TG升高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老年冠心病各组血浆Hcy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各组之间血浆Hcy和CRP水平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老年冠心病与Hcy和CRP水平升高有关,高同型半胱氨基(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与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有关联。随着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Hcy和CRP水平也增高,可以通过监测血浆Hcy和CRP水平增高程度来预测老年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脂水平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院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关知识治疗情况好于对照组,TCH、LDL—C及TG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脂水平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内脂素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血清内脂素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5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类型分为A组(ST段抬高型)、B组(非ST段抬高型)。结果:B组(非ST段抬高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A组(ST段抬高组),A组和B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均高于C组,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496、0.752,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血清内脂素水平能够初步反映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血清内脂素可能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文清 《中外医疗》2009,28(4):21-2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特征。方法选取105例老年(≥60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倒非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老年肺心病组患者好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组呼吸衰竭及心力表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组应用坎地沙坦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好。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复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坎地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蒙应东 《河北医学》2006,12(8):767-768
目的:小剂量他汀类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71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不加降脂药物;疗程均为6周。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脂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较小剂量的他汀类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也具有良好的降脂效应,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CRP,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208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按照血清总胆固醇的检测结果分为A组(血清总胆固醇<4.16 mmol/L)、B组(血清总胆固醇4.16~<4.68 mmol/L)、C组(血清总胆固醇4.68~<5.2 mmol/L)和D组(血清总胆固醇>5.2 mmol/L)。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检测和体格检查,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和死亡情况。结果:4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D组病死率均高于B组,D组病死率亦高于C组(P<0.05);A组和D组、B组和C组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和三酰甘油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固醇水平<4.16 mmol/L或>5.20 mmol/L均可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病死率有紧密的相关性,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为引起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2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等情况。结果老年患者的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变多见而且侧支循环较丰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以左主干和多支血管病变多见,且侧支循环丰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24例对照组成员血清C-RP含量。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C-RP与老年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90例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不适反应、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血管并发症、不适反应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少于股动脉组,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都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良好方法,经桡动脉术后并发症及不适反应少,且住院时间短,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