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雪草酸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的肠吸收特性。方法以大鼠在体单向灌流为吸收模型,采用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肠灌流液中的药物浓度,考察AA的吸收动力学,并通过肠腔有效吸收系数(Peff)、吸收速率常数(Ka)和药物吸收剂量分数(fa)评价药物的吸收特性。结果 AA在1.0~18.0 g.mL 1内呈线性。灌流试验表明,AA的吸收曲线近似于线性状态,药物累积吸收量随着灌流液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高浓度灌流液(30 g.mL 1)的Peff为(0.48±0.04)×10 4.cm 1.s 1,Ka为(0.34±0.06)×10 3.s 1,fa为(52.50±3.08)%,低浓度灌流液(9 g.mL 1)的Peff为(0.55±0.14)×10 4.cm 1.s 1,Ka为(0.34±0.05)×10 3.s 1,fa为(56.53±10.25)%,两者Peff、Ka和fa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灌流液浓度为30 g.mL 1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fa分别为(59.59±13.08)%、(63.34±11.48)%、(66.95±8.01)%、(39.43±14.96)%。结论 AA属于中等程度吸收药物,在整条肠段均有吸收,以回肠最好;其吸收机制应属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2.
蒙脱石影响尿酸在血管和肠道间的扩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蒙脱石促进血管中的尿酸向肠道的扩散作用和阻止肠道尿酸的吸收作用。方法大鼠肠道、血管分别用含尿酸140mg.L-1的血管灌流液和肠灌流液循环灌流,尿酸酶及过氧化物酶法测定灌流液中的尿酸含量。结果血管用含尿酸的血管灌流液循环灌流,肠道用不含尿酸的肠道灌流液循环灌流,同时肠道中加入蒙脱石时,蒙脱石0.25、0.5和1.0g.kg-1组的血管灌流液和肠道灌流液中的尿酸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用含尿酸的肠道灌流液循环灌流,血管用不含尿酸的血管灌流液循环灌流,同时肠道中加入蒙脱石时,蒙脱石0.5和1.0g.kg-1组肠道灌流液和血管灌流液中尿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蒙脱石能促进尿酸从血管向肠道的扩散,并减少尿酸在肠道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直肠给药新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内黏膜血管丰富,有利于药物在全身的循环,并能部分避免首过效应导致的肝代谢.直肠给药制剂具有快速吸收,无痛等优点,有时可作为静脉给药的替代和补充.本文比较了常用直肠给药栓剂、灌肠液、凝胶剂和泡沫剂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较低剂量下研究胰岛素栓的降血糖作用,本文应用各种表面活性剂制备栓剂,研究了这些表面活性剂对胰岛素直肠吸收的影响。所用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与两性离子型,还有胆酸与卵磷脂。将胰岛素溶解或混悬于0.1M枸橼酸盐缓冲液或0.1M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pH_3~8的各种溶液;用日本玉米油作基质,混入备种浓度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制备胰岛素检;将200U胰岛素锌制成100ml注射液,溶媒为1.4%W/V甘油、苯酚0.1%W/V与0.01M盐酸。用雄兔(2.0~2.4kg)作试验动物,实验前24小时禁食使直肠内的粪便完全排空。用玻璃注射管(长7.5cm、  相似文献   

5.
肠道传染病采用肠溶衣活菌苗或用口服液体活菌苗后服用中和剂进行免疫,各有其不足之处和局限性,液体菌苗特别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而肠溶丸不易为婴幼儿这一高危人群所服用。因此,作者将伤寒Ty21a活菌苗接种于健康成年人直肠内,然后测定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唾液和空肠液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探讨直肠是否是微生物通向免疫系统的一个通道。7名20~42岁健康成人(其中除两人分别于5和6年前接种过伤寒菌苗外,其余均未接种过伤寒菌苗或患过伤寒病)清晨便后,立即通过插入肛门10~15cm的直肠导管接种10ml菌液(用0.9%生理盐水复溶,含2×10~(11)个活菌),另用25ml 0.9%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一并通入直肠。接种后至少保持6  相似文献   

6.
安定溶液给儿童直肠应用后几分钟就可获得血清峰浓度。本文研究成人直肠用药的吸收。6例神经科成年病人,多年患严重头痛、接受安定注射剂(静脉和肌内注射)与直肠滴注溶液,剂量均为10mg。用药前至少二周不用安定类或其他药物制剂。血样采集:用药前以及用药后于5、10、15、20、30与60分钟以及2、3、4、8、24小时由前臂静脉抽取血样,待血凝后离心分出血清。用气相层析法测血清安定浓度与代谢物去甲安定的血清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直肠滴注安定溶液后10~20分钟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0岁,因肛门剧痛难忍就诊。查体:急性病容,体温39℃;肛门直肠检查,肛旁3点处有一10cm×7cm肿块,表面红、肿、热、痛、有波动感,指检距肛缘4cm处有一坚硬条索状物体,横卡在6~12点,触之剧痛伴括约肌痉挛,在局麻下行切开引流,当即由创口内流出约20ml脓液,用止血钳将其取出斗4.7cm×8.0cm骨剌,刨面探查:伤口深约2.2cm,宽0.6cm,深达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交界肌层内。诊断为直肠内异物嵌顿致坐骨直肠窝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内灌流6-羟基多巴胺(6-OHDA)对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以及美多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美多芭高、低剂量组。采用微透析技术脑内灌流6-OHDA造模,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技术,动态监测清醒自由活动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结果6-OHDA脑内灌流40 min后,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浓度有4个时间点、γ-氨基丁酸(GABA)浓度有1个时间点、牛磺酸(Tau)浓度有8个时间点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美多芭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分别有5个和4个时间点Glu浓度降低、有7个和2个时间点GABA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6-OHDA脑内灌流引起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变化,美多芭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引起的Glu升高,并进一步增加GABA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法,以灌流液中剩余药物浓度为指标,考察普拉克索(1)在不同吸收部位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pH、不同药物浓度对1全肠段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h-1)分别为:十二指肠0.295、结肠0.513、回肠0.480 h和空肠0.808 h.药物在大鼠全肠道内的吸收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药物浓度和pH对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性影响.1在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采用大鼠在体胃灌注法,以胃灌注液中药物前后浓度变化计算1在胃部吸收情况.结果表明1几乎不吸收.  相似文献   

10.
王明丽  蒋军  王莉英  史定国  范界宇 《中国药房》2008,19(25):1950-1951
目的:分析4种直肠给药剂型在直肠中的分布特点。方法:以亚甲蓝为指示剂,制备浓度均为0.5%的栓剂、灌肠液、凝胶剂和泡沫剂,将12只家兔分为4组,将4种制剂分别经直肠给药,2h后解剖,观察家兔直肠染色部分的长度、染色的深度、黏膜皱襞是否染色及制剂在体内保留时间等指标。结果:4种剂型中,泡沫剂组着色部分最长,平均达(28.3±1.3)cm(P<0.05),且颜色最深;栓剂组着色部分最短,平均为(12.5±0.8)cm,且颜色最浅,但制剂保留时间较长。凝胶剂组与灌肠液组着色长度和保留时间介于上述2种剂型之间。结论:泡沫剂在治疗直肠结肠疾病给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动态监测正常清醒自由活动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乙酰胆碱 (ACh)和胆碱 (Ch)水平的方法。方法 应用脑内微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 (HPLC ) 柱后固定化酶反应器 (IMER ) 电化学检测法 (ED)相结合的技术 ,动态监测正常清醒自由活动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ACh和Ch水平。结果 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ACh和Ch浓度在灌流开始时较高 ,然后逐渐降低 ,ACh在灌流进行 2 4 0min后达到较稳定水平 ;Ch浓度则在灌流的 4 5 0min内持续下降。HPLC IMER ED检测ACh和Ch的极限可达 15 0fmol,且至少在 0 12 5~ 1 0 μmol·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HPLC IMER ED是一种灵敏且可靠的测定ACh和Ch的方法 ,和微透析技术相结合可以动态监测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脑内细胞外液中ACh和Ch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HPLC测定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用抛物线拟合法建立了栓剂中月桂氮(艹卓)酮(1)为不同浓度时苯巴比妥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数学模型,用此模型求得了1促进苯巴比妥栓剂直肠吸收的最佳浓度为3.1%。实验证明,3%1可使直肠24h内对苯巴比妥的吸收作用增加到238%,有明显的促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治疗早老性痴呆症药物石杉碱甲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石杉碱甲进行大鼠鼻腔灌流实验,测定循环液中药物浓度。结果随着石杉碱甲的浓度增加(0.125~0.75mg/mL),其吸收速度呈线性增加(r=0.995)。在pH值5.5~7.5内,随pH值的升高,其吸收速度增加。结论石杉碱甲的鼻黏膜吸收良好,其吸收程度与药液的浓度和pH值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治疗早老性痴呆症药物石杉碱甲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石杉碱甲进行大鼠鼻腔灌流实验,测定循环液中药物浓度。结果随着石杉碱甲的浓度增加(0.125~0.75mg/mL),其吸收速度呈线性增加(r=0.995)。在pH值5.5~7.5内,随pH值的升高,其吸收速度增加。结论石杉碱甲的鼻黏膜吸收良好,其吸收程度与药液的浓度和pH值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发荧光法 (CZE LIFD)检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脑片灌流液中谷氨酸 (L Glu)和天门冬氨酸 (L Asp)含量的方法。方法 灌流液中Glu和Asp用NDA衍生标记 ,电泳条件为 :BECKMAN毛细管 ,长度 6 7cm ,内径 75 μm ,激激发波长 4 88λ/nm ,发射波长 5 2 0λ/nm ,分离电压 2 5kV ,分离时间 10min。结果 L Glu的回归方程为Y =2 0 0 9+4.0e-9X ,r =0 .9996 ,平均回收率为 99.8% ;L Asp的回归方程为Y =3384 6 +4.4e-9X .,r=0 .9970 ,平均回收率为 99.2 % ,Y为峰面积 ,X为浓度 (mol·L-1)。该方法能够检测大鼠PAG脑片灌流液在高钾刺激前后的L Glu和L Asp含量。结论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发荧光法可用于脑片灌流液内微量L Glu和L Asp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药物向脑内的转运受到血脑屏障的制约,定量评价药物转运的动力学,在阐明中枢性药物的作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过去经常使用颈动脉一次注入法作为脑药物转运的体内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一只动物只能获得一个数据,而微透析法(MD)是利用微小的透析探针,回收流入灌流液中的细胞外液中存在的物质,对一只动物可以在脑的任何部位无损地持续取样。这个方法的问题是需要在工作中做多种回收率试验,结果用数学模型处理,来推定试料的真浓度。在药物脑内转运研究上利用MD法,同时对血和脑中的游离药物浓度持续测定,能够分别阐明其在血和脑中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我院痔疮专科用脱痔液治疗直肠脱垂2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 本组中男158例,女52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85岁,其中45岁以上者126例,多数因体质虚弱,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等致腹压增高所致。1.2临床分型 (1)部分脱垂型,解大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3~6cm,解大便后脱出物可自行还纳,或用手挤压后能还纳,此类患者共156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PH加直肠粘膜柱状缝扎注射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用PPH高位切除松弛脱垂的黏膜,外加齿状线上方1cm处间断柱状缝合直肠粘膜下层和部分肌层4~5cm,并予硬化剂消痔灵注射,以悬吊固定脱垂的黏膜,解除排便困难。结果 73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3例(占86.3%),明显改善10例(占13.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PPH加直肠黏膜柱状缝扎注射术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单向灌流法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灌流速度、药物质量浓度、pH值以及吸收部位对磷酸川芎嗪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和pH值对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显著性影响;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小肠各段间药物吸收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回肠段相比吸收明显增大。结论磷酸川芎嗪的吸收速率不受药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而与灌流速度、灌流液的pH值和肠段部位有关。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人工骨微球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了解万古霉素人工骨的释放规律,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人工骨治疗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7月收治的骨感染患者13例,手术时在局部感染灶植入2 g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混合制成的药物微球,术中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 13例患者中,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41.93±14.39)岁,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3 d,血药峰浓度为1.68μg/m L,达峰时间为16.09 h,局部释放率最高峰值出现在9 h,最大释放速率为28.72 mg/h。累计局部释放率为23.06%,溶出模型拟合符合Weibull方程,r=0.966 8。结论局部植入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微球可以至少在术后1周内伤口局部达到很高的药物治疗浓度,而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可以避免全身使用万古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