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大专院校大一女生的原发性痛经情况和中医体质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痛经相关问卷及王琦的《中医体质量表》对全体大一女生进行普查。结果该院大一女生近3个月原发性痛经率为58.8%,轻度痛经者占72.7%,中度痛经者占22.4%,重度痛经者占4.9%;该院大一女生中医体质调查结果:平和质占42.7%,偏颇质占57.3%,其中偏颇质常出现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痛经组与不痛经组在体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组常见体质为: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随着痛经程度的增加,平和质的比例逐渐降低,阳虚质、气虚质的比例逐渐升高。结论该校女大学生的原发性痛经率较高;偏颇体质占一半以上;痛经程度越重,阳虚质和气虚质越常见。通过调整偏颇体质特别是阳虚质和气虚质来进行痛经防治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及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特征.方法:以某大学在校女大学生20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中医体质量及相关资料进行评分.结果:痛经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痛经组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瘀血质体质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偏颇体质原发性痛经发病率高于平和体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瘀血质等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痛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女生痛经症状评分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308名大学女生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纳入29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痛经症状评分程度的大学女生年龄、BMI、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等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痛经症状评分与平和质转化分成负相关(P0.05),与年龄、视觉模拟评分(VAS)、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转化分成正相关(P0.05)。中度痛经者的平和质转化分明显低于无痛经者和轻度痛经者(P0.05);中度痛经者的气虚质转化分明显高于无痛经者和轻度痛经者(P0.05)。3无痛经者以平和质为主,痛经者以兼夹体质为主。结论:大学女生痛经症状评分程度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临床应辨质防治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填写调查问卷,包括月经一般情况调查表、痛经程度调查表及中医体质调查量表,数据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偏颇体质人群的原发性痛经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和体质人群,其中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人群发病率更高,血瘀体质人群较其他体质的痛经程度更重。结论: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可通过纠正体质偏颇,防治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永嘉县健康居民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根据中医药行业标准,对来院体检和住院分娩的健康产妇共1 046名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永嘉县健康居民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平和质占31.35%、阳虚质占19.31%、气郁质占18.07%、气虚质占16.06%、湿热质占11.09%、血瘀质占10.04%、痰湿质占9.27%、阴虚质占8.70%、特禀质占4.21%。男性体质排前三的是平和质占43.02%、痰湿质占16.86%、气虚质占16.57%,女性前三是平和质占25.64%、气郁质占22.93%、阳虚质占22.08%。结论:永嘉县健康居民体质以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文献调研,总结慢性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来有关慢性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及系统综述的方法,按照制定的标准提取相关的中医体质分布资料,按照疾病类别进行不同体质类型的频数汇总,对不同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BV携带者中,平和质占52.79%,气虚质占8.42%,湿热质占6.94%,阳虚质占6.59%,气郁质占6.12%,其余体质类型占19.1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湿热质占26.68%,气虚质占20.75%,气郁质占11.93%,阴虚质占10.69%,其余体质类型占29.95%;乙型肝炎肝硬化(纤维化)患者者中,阴虚质占33.96%,平和质占29.25%,气虚质占28.30%,其他体质占8.49%;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平和质占18.92%,阳虚质占17.94%,气虚质占14.74%,瘀血质占13.76%,湿热质占13.02%,其余体质类型占21.62%。结论慢性HBV感染不同相关疾病患者有着特定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HBV携带者中平和质最多见,但有一定的偏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乙型肝炎肝硬化(纤维化)患者主要表现为阴虚质、气虚质等偏颇体质;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表现为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湿热质等偏颇体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本社区内学生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龋齿、超重或肥胖、视力不良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对社区内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将体质分为平和质和8种偏颇体质,并统计分析龋齿、超重和肥胖、视力不良患病率和体质的相关性。结果:1学生中平和质占到63.2%,偏颇体质占到36.8%,其中居前三位的气虚质、特禀质、痰湿质分别10.1%、8.2%、7.1%;2偏颇体质学生群龋齿、超重和肥胖、视力不良等常见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平和质(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学生平和质占63.2%,偏颇体质占36.8%;偏颇体质学生群中龋齿、视力不良、超重和肥胖等青少年常见病患病率高于平和质学生,改善偏颇体质有望降低青少年常见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38-240
目的:观察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其与感染时间、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分析中医体质因素与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四诊信息情况,分别以体质学说分类法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观察各体质类型在HIV感染的不同感染时期、临床分期中的构成比。初步评判各中医体质类型的CD_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无症状期艾滋病患者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占32%;平和质为17%;其次是湿热质为13.2%;感染时间≥5年的感染者主要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均占11.3%;感染时间5年的主要以气虚质为主,占20.8%;早期(Ⅰ、Ⅱ期)中医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湿热质,分别占17%和9.5%,终末后期(Ⅲ、Ⅳ)主要表现为气虚质和阳虚质,分别占30.2%和9.5%;中医体质属气虚质的HIV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数量表现为最低(241.41±78.86),与其它各组体质类型(除痰湿质外,t=2.07,P0.0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中医体质主要以气虚质为主,不论在感染年限和临床分期上,气虚体质均有存在,气虚质感染者的CD_4~+T淋巴细胞数量也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9.
血清甲状腺激素正常的甲亢中医体质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甲状腺激素正常的甲亢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0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患者,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计算判定进行体质分析。[结果]气郁质占27.58%,阴虚质占20.68%,气虚质占17.24%,阳虚质占6.89%,平和质占27.58%,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等为零,血清甲状腺激素正常的甲亢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是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平和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中医体质状况,探索改善大学生体质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中医体质类型和生活方式,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判定体质类型。结果大学生平和质占28.91%,居前三位的偏颇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大学男生平和质占33.73%,女生平和质占22.73%,差异极显著(P0.01)。大学生生活作息不规律,不注重饮食和营养,缺乏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29名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慢病合并情况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结果:229名患者中平和质22人(9.61%),偏颇体质207人(90.39%)。肌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排序为气郁质(占22.71%),阳虚质(22.27%),气虚质(13.97%),血瘀质(13.97%),平和质(9.61%),湿热质(9.17%),特禀质(4.80%),阴虚质(3.49%)。老年患者是否合并慢病与体质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质(32.84%)、阳虚质(20.90%)、气虚质(17.91%)为主;甲减以湿热质(25.00%)、血瘀质(22.73%)、气郁质(22.73%)为主;胃下垂以阳虚质(29.52%)、气郁质(27.62%)、气虚质(21.90%)为主;冠心病和心梗以血瘀质(30.61%)、气虚质(22.45%)为主;脑卒中以血瘀质(26.92%)、阳虚质(21.15%)、气虚质(19.23%)为主。偏颇体质的老年患者与平和质老年患者在摄食量、运动习惯、睡眠习惯方面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有关,慢性病防治要兼顾其体质特征进行调养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将152例IgA肾病进行体质分类,并记录其临床分型及检测相关指标。结果:IgA肾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31.58%)、阴虚质(26.32%)、湿热质(19.08%)、血瘀质(7.9%)、阳虚质(5.9%)、气郁质(5.3%)、痰湿质(2.0%)、平和质(1.3%)及特禀质(0.6%);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以无症状尿检异常型和镜下血尿型为主,阳虚质以大量蛋白尿型为主,痰湿质以高血压型为主,血瘀质可表现为血管炎型;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各项指标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痰湿质体质指数和平均动脉压最高,湿热质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血瘀质和气郁质各项指标均处于"中间型"。结论:IgA肾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多见,体质类型与发病形式及客观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各体质类型的比例,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哪一种体质类型的人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从而为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调查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对符合糖耐量异常诊断者,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得分;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取得分最高的体质类型,分析糖耐量异常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149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分别占26.17%、16.78%和14.09%。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居多。而阳虚、气虚、阴虚代表了9种体质的的所有虚性体质,故虚性体质的人群更易出现糖耐量异常,提示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要以调补、改善虚性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病风险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预防和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收集乙肝和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体质测量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体质进行χ2检验并予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共收集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组41例,慢性乙肝组17例,两组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1),但尚不能说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体质存在性别上的差异(P=0.947)。乙肝相关性肝癌组平和质16例(27.59%),阳虚质10例(17.24%),阴虚质2例(3.44%),气虚质10例(17.24%),血瘀质1例(1.71%),湿热质2例(3.44%),气郁质0例(0.00%);慢性乙肝组平和质4例(6.90%),阳虚质2例(3.44%),阴虚质1例(1.72%),气虚质7例(12.07%),血瘀质0例(0.00%),湿热质0例(0.00%),气郁质3例(5.17%),目前尚不能说明两组人群的体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76),但从数据可以看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的比例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且两组患者气郁质与平和质(P=0.020)、阳虚质(P=0.040)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病风险存在性别差异,且男性慢性乙肝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肝癌。目前尚不能说明慢性乙肝与乙肝相关性肝癌存在体质差异,但从数据可以看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气郁质与平和质、阳虚质体质类型的乙肝患者相比可能更不易发展为肝癌。平和质和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52例IgA肾病患者进行体质分类,收集其肾脏病理资料并分析其特点。结果:IgA肾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31.58%)、阴虚质(26.32%)、湿热质(19.08%)、血瘀质(7.9%)、阳虚质(5.9%)、气郁质(5.3%)、痰湿质(2.0%)、平和质(1.3%)及特禀质(0.6%);Lee氏分级气虚质以II、III级为主,阴虚质以III、IV级为主,湿热质以II、III、IV级为主,气郁质表现为II、III、IV级,血瘀质和阳虚质病理最重,表现为III、IV、V级;Katafuchi积分阳虚质、血瘀质积分大于阴虚质积分,阴虚质积分大于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积分。结论:IgA肾病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多见,体质类型与肾脏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多地区人群调查获得我国雄激素性脱发的体质分布及社会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通过全国多地区人群问卷调查发放,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法评测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分析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共调查2 084人,收回有效问卷2 014人,合格率为96.8%,其中男性1 261例,女性753例;平和质1142例,占56.70%;8种偏颇体质占43.30%,居于前4位的偏颇体质类型是阳虚质(12.51%)、湿热质(9.14%)、气郁质(6.11%)、阴虚质(5.56%),单纯体质893例,占44.34%,复合体质1 121例,占55.66%,男性(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平和质明显高于女性,男性AGA患者以湿热质居多,阳虚质次之,女性AGA患者以阳虚质居多,气郁质次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脱发类型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7个不同区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平和质东北比例最低。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华南华西较高,东北,华南阳虚比例较高,华南阴虚体质较高,华北痰湿比例较高,东北,华中华东地区湿热比例偏高,东北,西南气郁比例偏高。结论:AGA患者中偏颇体质占43.30%,主要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较多见,不同区域,性别的AGA患者体质分布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初步探讨影响其发病的体质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例患者,对其进行体质分型和体质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七种体质类型中,慢性荨麻疹患者以气虚质最为多见,各型的分布比率分别为:正常质占9.5%,阴虚质占19.5%,阳虚质占6.5%,痰湿质占2.0%,湿热质占8.0%,气虚质占46.5%,瘀血质占7.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性别、饮食、睡眠、性格等因素关系均较密切。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探讨,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355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胃肠癌和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肿瘤患者体质类型特点。方法随机抽取355例胃肠癌和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得分,应用最大得分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分析肿瘤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肿瘤患者中平和质占17.46%,8种偏颇体质占82.54%;胃肠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分别占23.98%、23.39%;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42.93%),其次是阳虚质(15.76%)。结论不同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特点,辨体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医证型及其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itc skin response,SSR)的关系。方法记录378名DPN患者的SSR检测结果、血糖、血脂、血压、中医症状及舌脉,按照先辨单一证候,然后将单一证候组合形成证型的辨证方式进行中医辨证。结果 DPN中医证型以阴阳两虚血瘀证最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阴虚或兼痰瘀证、气阴两虚或兼痰瘀证的比例逐渐降低,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的比例逐渐升高。SSR异常率为67.5%,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的SSR异常率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该组中的主要证型阴阳两虚血瘀证及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证与SS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SR异常与阴阳两虚血瘀证及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证之间具有相关性,为DPN的中医辨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