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患者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早期、准确地判定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程度。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对 4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8例心绞痛 (AP)疑有微小心肌损伤 (MMD)患者以及 40例健康 (HP)人进行心脏肌钙蛋白 T(c Tn T)测定 ,同时与 CK和CK— MB两项酶学指标相比较。结果 :AMI组 ,c Tn T、CK及 CK— MB三者之间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别 (异常率 97%~ 10 0 % ) ;而AP组 ,c Tn T的异常率为 44 .7% ,明显高于 CK异常率的 7.9%和 CK— MB异常率的 13.2 %。与健康组相比 ,AP组的 c Tn T测定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 (P<0 .0 1)。结论 :对于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 ,c Tn T较 CK及 CK— MB,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分析对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0例心肌梗塞(急性50例,陈旧性30例)、100例心脏手术、6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清cTnT、cTnI、CK-MB和CK,并加以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脏手术病人血清cTnT、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CK、CK-MB的升高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3h内、5d后cT nT、cTn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和CK.血清cTnT、cTnI、CK-MB和CK检测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86.2%、90.9%、54.6%、64.8%,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2.3%、75.4%.结论与CK、CK-MB相比,血清cTnT、cTnI能更确切地反应心肌损伤程度,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应当作为心肌损伤诊断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分析对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0例心肌梗塞(急性50例,陈旧性30例)、100例心脏手术、6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清cTnT、cTnI、CK-MB和CK,并加以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脏手术病人血清cTnT、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CK、CK-MB的升高程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3h内、5d后cT nT、cTn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和CK.血清cTnT、cTnI、CK-MB和CK检测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86.2%、90.9%、54.6%、64.8%,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2.3%、75.4%.结论与CK、CK-MB相比,血清cTnT、cTnI能更确切地反应心肌损伤程度,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应当作为心肌损伤诊断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相关参数、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冠心病(CHD)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67例CHD患者分为心绞痛组(AP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3例);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CHD患者为住院后多次采集的急诊检验静脉血标本。分别记录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CK-MB的数值。结果 AP和AMI组的RDW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PLT、PDW、MPV、PCT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和AMI组入院首次血样测定hs-cTnT、cTnT、cTnI、CK-MB的均数及正常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P组。AMI组入院后多次血样检测hs-cTnT、cTnT、cTnI、CK-MB结果显示:最初几天cTnI升高的倍率最大。结论 RDW增大是C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血小板相关参数在CHD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有变化。仅检测cTnI的浓度变化可作为实验室诊断心肌损伤最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相关参数、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冠心病(CHD)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67例CHD患者分为心绞痛组(AP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3例);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CHD患者为住院后多次采集的急诊检验静脉血标本.分别记录RDW、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 (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CK-MB的数值.结果 AP和AMI组的RDW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PLT、PDW、MPV、PCT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和AMI组入院首次血样测定hs-cTnT、cTnT、cTnI、CK-MB的均数及正常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P组.AMI组入院后多次血样检测hs-cTnT、cTnT、cTnI、CK-MB结果显示:最初几天cTnI升高的倍率最大.结论 RDW增大是C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血小板相关参数在CHD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有变化.仅检测cTnI的浓度变化可作为实验室诊断心肌损伤最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和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1例AMI、3 8例AP患者及 4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CTnT、CTnI心肌酶学 (CK、CK -MB、AST、LDH、HBDH)测定 ,比较各指标在AM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AMI病人血清CTnT、CT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P组 ,阳性率分别是 95 15 %和 97 6% ,AP组的阳性率分别是 11 2 %和 7 9%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TnT、CTnI用于诊断AMI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心肌酶。结论 肌钙蛋白T和I是诊断AMI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 ,动态观察肌钙蛋白的变化对AMI诊断、判别心肌损伤程度、鉴别AMI和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心肌肌钙蛋白I和T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及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组和非AMI组。AMI组共有按WHO标准诊断的AMI病人121例,随机分二组分别作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检查。作cTnI的共62例,作cTnT的59例。非AMI组包括健康人80例及陈旧心肌梗死、心绞痛、肾衰等患者。本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cTnI和cTnT的正常值均为0.2mg/L。CK-MB正常为25U/L。结果 在AMI早期cTnI诊断敏感性较cTnT为高,胸痛2h阳性率分别为41.7%和0.0%(P<0.01)。在AMI中晚期则cTnI较cTnT为低,AMI第10d阳性率分别为38.7%和62.7%(P<0.05)。连续检测两者敏感性均可达100%(AMI8~12h)。各期敏感性均优于CK-MB。在非AMI组cTnT可出现在肾衰病人。cTnI、cTnT和CK-MB诊断AMI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cTnI和cTnT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它们均可达100%。血管再通和梗塞部位及有无Q波影响它们在AMI早期的敏感性。结论 cTnI和cTnT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在AMI早期检测cTnI而中晚期检测cTnT可提高AMI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CK、CK-MB、LDH、AS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测158例急性突发性胸痛、胸闷患者及健康体检组51例血清cTnT和心肌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cTnT阳性率高于心肌酶,随着cTnT的浓度增高,CK-MB的敏感性逐渐增高。结论:cTnT是诊断NSTEMI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ROC曲线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T)、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TnT、MYO以及CK-MB mass,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ROC曲线图.结果 血清cTnT、MYO以及CK-MB mass检测在AMI诊断中灵敏度分别为95%、98.3%、96.7%,特异性分别为100%、63.3%、9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43、0.937.结论 心肌损伤标志物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建议临床采取适当方案使用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时辅助诊断A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在肺栓塞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肺栓塞病人心肌酶(AST、CK、CK-MB、LD、LD-1、α-HBDH)及肌钙蛋白T(cTnT)结果。结果 58例PE中肌钙蛋白T升高44例(占75.9%)。LDH升高38例(65.5%),AST、α-HBD升高各40例(69.0%);而CK、CK-MB升高10例(17.2%),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与非大面积肺栓塞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改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栓塞常伴有心肌细胞损伤,对该类患者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测定,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测定有助于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1.
心肌肌钙蛋白Ⅰ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1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与鉴别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心肌肌钙蛋白1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灵敏度高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曲酶MB,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其特异性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肌酸激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MB相当,而较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炕,此外,主肌肌钙蛋白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提示心肌甩钙蛋白I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塞 (AM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31例AMI患者和49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的cTnI,并与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功酶(CK -MB)比较分析。结果 :cTnI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CK、CK -MB ,且在血中出现早 ,持续时间长。结论 :cTnI检测可作为早期性心肌梗塞明确诊断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安亚平  刘志琴  黄山 《吉林医学》2009,30(13):1227-1229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能否作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标记物及IMA与脑钠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的相关性。方法:研究AMI及UA患者血清IMA的变化、ACS患者血清IMA与血清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及AMI患者血清IMA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的相关性。结果:UA及AMI患者血清IM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清IMA值与BNP呈显著正相关;AMI组血清IMA值与CK-MB、cTnT无显著相关。结论:IMA有可能作为诊断无心肌细胞坏死急性心肌缺血的标记物,血清IMA值与BN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肌坏死标记物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肌钙蛋白T与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因突发胸痛、胸闷及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急诊患者及30例同期非心血管病对照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cTnT、cK-MB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检测的50例cTnT升高的患者中,心肌梗死的患者36例,占72%,同期CM-MB阳性率低于cTnT.[结论]cTnT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随着发病时间延长CK-MB的敏感性、特异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指标。方法:分别测定53例AOP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同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度、重度AOPP组CK、CK-M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度中毒组心肌cTnI阳性检出率高于CK、CK-MB和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TnI有助于更好地检测AOPP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的生化标记物对急性心肌梗多E(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动态监测198例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T(cTnI、cTnT)及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AMI起病6小时之内,以cTnI诊断敏感性最高(90.20%),CK—MB次之(52.94%).CK最低(27.45%);cTnI和cTnT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确诊或排除AMI以cTnI和CK-MB组合更为可取;判断溶栓是否再通,cTnI和CK—MB更为准确可靠;这些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显著并呈持续升高者,则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何穗  刘康  龙国文  毛福青 《西部医学》2009,21(10):1796-1797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心梗组、疑似心梗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TnT、CK—MB水平,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ROC统计分析。结果心梗组、疑似心梗组和健康时照组的血清cTnT、CK—MB水平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cTnT诊断价值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T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而特异的诊断指标,其诊断性能明显优于Ck-MB,CK—MB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心肌肌钙蛋白T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变化及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塞范围、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了3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5例骨骼肌损伤者和20例健康者的cTnT、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结果:所有健康者、骨骼肌损伤者的cTnT浓度均正常.cTnT在AMI中出现于发病后5小时左右,与CK、CK—MB相似,持续时间2~3周,其峰值与LVEF成负相关,与心功能、梗塞范围成等级相关,与室住心律失常不相关.结论: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与CK、CK—MB相似,特异性更好,持续时间更长,溶栓成功者CTnT成双峰,其首峰提前至16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