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踝肱比指数(ABI),将786例T2DM患者分为PAD及非PAD患者,对其临床参数及相关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影响患者PA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PAD发病有密切关系(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SBP、HbA1c是PAD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ABI诊断T2DM患者的PAD,经改善生活方式、及早纠正代谢异常,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3.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伴发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伴有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伴发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同时评价踝肱比指数(ABI)的意义.方法对入选的130例患者测定踝肱比指数(ABI),与下肢血管彩超对比,并对ABI与吸烟、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例ABI<0.9,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有异常者10例.ABI与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PAD伴发率为10%,ABI与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且与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相关性好,可作为2型糖尿病PAD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老年T2DM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并计算其比值,以0.9为PAD组,≥0.9为非PAD组,比较并分析两组代谢参数。结果 273例老年T2DM患者中PAD组89例,占总例数33%,非PAD组184例。与非PAD组比较,PA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增高(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ABI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LDL-C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46,P0.01;r=-0.202,P0.01;r=-0.252,P0.01;r=-0.279,P0.01)。结论 ABI在诊断老年T2DM下肢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年龄、病程、LDL-C、高血糖、高血压为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大于65岁老年糖尿病患者PAD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并分析影响AB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华西医院内分泌科2004年8月~2006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者665例,使用多普勒血管超声仪检测ABI,同时检测血小板、血脂、尿酸、HbA1c和纤维蛋白原(Fib)等 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665例糖尿病患者中,ABI降低组(ABI〈0.9)107例(16.1%) ABI升高组(ABI≥1.3)51例(7.7%) ABI及PBI均正常者(0.9≤ABI〈1.3)516例(76.2%)。与ABI正常者相比,ABI降低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收缩压、血尿酸、TC、LDL-C、血小板、Fib更高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数和Fib水平是导致ABI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病程和LDL-C是导致ABI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ABI检测发现,大约23.8%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存在PAD 合并糖尿病PAD的患者血压、血脂以及尿酸代谢紊乱更为明显,且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对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ABI检测以早期发现糖尿病PAD 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尿酸以及改善高凝状态对于预防糖尿病PAD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T2DM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0.9为切割点分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参数。结果:121例T2DM患者中ABI〈0.9的63例,占15%,T2DM并PAD组与对照组比较,前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TC、LDL—C、LoguA1b、吸烟率明显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LDL—C、为A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诊断T2DM伴PAD简便实用可靠,年龄、病程、高LDL—C、高血糖、直血压为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根据踝肱指数(ABI)将9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PAD组和非PAD组,另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患者空腹血清抵抗素、脂联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2.与非PAD组相比,PAD组患者年龄明显偏高(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P<0.05)、HOMA-IR、血清抵抗素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3.相关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ABI呈正相关(r=0.367,P<0.05),血清抵抗素与ABI负相关(r=-0.42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PAD患者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明显改变且与ABI相关,抵抗素、脂联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T2DM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以0.9为切割点分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参数。结果:121例T2DM患者中ABI〈0.9的63例,占15%,T2DM并PAD组与对照组比较,前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TC、LDL—C、LoguA1b、吸烟率明显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LDL—C、为ABI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诊断T2DM伴PAD简便实用可靠,年龄、病程、高LDL—C、高血糖、直血压为PA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踝肱指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在诊断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以比值小于0.9为异常。结果 本组280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60例,占21.4%。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的年龄大、病程长、餐后血糖、TG、LDL-C、UAlb/Cr比值的对数值、脉压差、吸烟率和合并冠心病率明显增高,DBP和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TG、HbA1c是影响ABI的独立因素。结论 ABI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增龄、病程长、高TG、高血糖是加剧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针对性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700例T2DM患者,筛选出PAD(PAD组)100例、DR(DR组)170例,比较两组患者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吸烟饮酒等情况。结果 PAD组吸烟人群偏多,且多合并血脂异常、肥胖等,糖尿病病程较DR组偏短。而DR组往往在血糖及血压的控制上相对更差。结论 PAD患者应早期加强血脂、血糖及生活习惯的干预,DR患者应加强血糖及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选择T2DM患者90例,用糖尿病足诊断箱中双向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的双侧胫后动脉压、足背动脉压、肱动脉血压。计算踝肱比值,ABI小于0.9提示PAD存在。结果ABI0.9有17例,占18.89%。其中ABI0.7有5例,占5.56%;双侧ABI0.9有8例,占8.89%;单纯右侧ABI0.9有5例,占5.56%;单纯左侧ABI0.9有4例,占4.45%。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病程呈现显著相关(P值0.05),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值0.05)。PAD与HbA1c、HDL-C呈相关(P值0.05),与TC、TG、LDL-C无明显相关性(P值0.05)。结论:多普勒(Doplix)超声检查测定ABI能客观准确显示PAD情况,T2DM PAD发生率较高,影响PAD发生的可能因素有年龄、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病程、HbA1c、HDL-C。  相似文献   

12.
踝肱指数(Ankle branchiol indct,ABI)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临床上用于下肢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早期诊断。糖尿病可使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2~4倍。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发生PDA的风险如何?本研究通过对7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ABI检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disease,LEAD)的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00例T2DM患者行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检测,按ABI<0.9或ABI>0.9分为LEAD、非LEAD两组。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吸烟史,测量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检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200名T2DM患者中,合并LEAD52例,占26%。LEAD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比例、患高血压的比例、HbA1c、TC、TG、LDL-C显著比非LEAD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I测量是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PAD的简便有效手段,年龄、病程、吸烟、TC、TG、LDL-C、HbA1c、hs-CRP等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LEAD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及与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相关性. 方法 将T2DM患者1342例分为UAlb/Cr< 30 mg/24 h组108例、UAlb/Cr 30~299 mg/24 h组1042例和UAlb/Cr≥300 mg/24 h组192例进行比较,分析白蛋白尿的相关因素. 结果 1342例患者中,UAlb异常率92.0%.UAlb/Cr 30~299 mg/24 h、UAlb/Cr≥300 mg/24 h组LEAD发生率分别为36.5%、45.8%,高于UAlb/Cr<30 mg/24 h组(14.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腹围、SBP、BUN和血肌酐增高是T2DM患者产生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是保护因素. 结论 白蛋白尿排泄增高的T2DM患者LEAD发生率高,T2DM患者白蛋白尿与LEAD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健  赵昀  张丽琴 《山东医药》2009,49(15):90-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扫描结果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h尿白蛋白。结果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24小时尿白蛋白等均显著升高。结论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14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纤维蛋白原等生物化学检查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发现,144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提示下肢动脉病变105例(72.9%),两支以上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占检出者的80%),斑块检出率高(占检出者的60%),临床检查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很低(29.9%)。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果提示,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纤维蛋白原升高等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是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可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下肢血管病变早期不易诊断[1]。以往应用下肢血管造影及彩色超声检查周围血管疾病[2],既创伤大且费用高。踝肱指数(ABI)作为一种方便、迅速、无创检查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3]。  相似文献   

18.
观察T2DM患者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程度与餐后血压下降的相关性。方法:73例无明显心脑血管合并症的T2DM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水平分为LEAD组和无下肢动脉疾病(Non-LEAD)组,测量空腹及早餐后30min、60min、90min、120min血压,结合年龄、病程、空腹静脉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早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血脂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所有患者餐后30-60min血压均呈下降趋势,餐后60min下降最明显,120min后恢复至餐前水平。(2)LEAD组2hPG、Hb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均高于NonLEAD组(P〈0.05)。(3)LEAD组餐后收缩压下降程度大于Non-LEAD组(P〈0.05),LEAD组中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肠自主神经病变者餐后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5)。(4)ABI水平与餐后收缩压下降最大值呈负相关(r为-0.32,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下降与下肢动脉疾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一,它可导致糖尿病足乃至引起坏疽截肢。因此预防与减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着重讨论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其中搜集了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4例糖尿病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趾肱指数(TBI)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6月入住该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24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等相关病史资料,计算BMI,检测血脂、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测量TB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