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也有些人不明其理,认为只要是有营养的食品,一年四季皆可食之,其实不然。《饮膳正要》云: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说明善养生者只有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来调摄饮食,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那么在一年四季中,又当如何来调整您的饮食呢?  相似文献   

2.
因时而烹、适时而调,这是中医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之变更;气候有温、热、冷、寒之差异;人体阴阳气血亦有消、长、盛、衰之不同。为了调整机体适应自然之变化,烹调饮食应当注意适当调节。《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溢,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周礼·天官》也说:“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宜食辛以发散,冬坚实宜食咸以和饮。”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故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饮食,从选料、配制、烹调到菜肴的色、香、味等方面都应符合四季养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树海 《家庭中医药》2005,12(1):31-31
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再列出对应的较佳饮食及其搭配。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医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儆膳正要》日:“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再列出对应的饮食种类及其搭配。  相似文献   

5.
二、调养饮食,平衡阴阳,防止内邪致病 顺时饮食:四季饮食,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故春天可适当饮用薄荷茶等以顺应春升之气,夏季可食用生姜等以顺应夏浮之气.秋季可多食乌梅等以顺应秋降之气,冬季可食用萝卜等以顺应冬沉之气。春夏阳盛,宜食寒凉以抑其旺阳:秋冬阴盛,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王冰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  相似文献   

6.
春天里,万物欣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饮食调养就很重要。春季的饮食调摄也应当遵循春季养生的总原则,即:养阳气,助阳升发;避风寒。  相似文献   

7.
药膳可以帮助人们健体强身,治疗疾病,但是如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药膳对人体有益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国古代医家对这个问题早就有过明确的论述。战国时的扁鹊就曾指出:“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饮膳正要》在“四时所宜”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所以使用药膳时要讲究食性和药理的合理调配,讲究宜忌。  相似文献   

8.
《山西中医》2009,(5):46-46
夏三月,火暑之气当令,因此养生要顺应夏阳盛于外的时令特点,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减少肥甘厚味,多用清凉甘淡,不可恣食生冷,谨防腐败食物入口。  相似文献   

9.
《黃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其饮食养生有精辟见解,倡导食饮有节,戒过饥过饱;认识到各种食物要相互搭配,避免偏嗜;饮食宜清淡,不宜厚味;热病后注意忌口,以免食复发生,对现代养生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味药能散、能行、能润,有解表发汗及行气活血作用。辛能散、能行,何以能“润”? 辛味药具有“润”之功能,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王冰亦云:“辛能润能散”。盖肾为水脏,主水而藏精,燥则不润,故恶燥。辛能开腠理,使在内之津液通于外,在下之津液通于上,故宜急食辛以润之。如肾阳不足,无火以蒸液化津,就会出现各种燥象,此时可用辛温助阳之附子,肉桂辈以鼓舞肾阳蒸化津液而濡润机体。诚如张景岳在《类经》中所指出的:“肾为水脏,藏精者也。阴病者苦燥,故宜食  相似文献   

11.
早在《黄帝内经》年代,古人就很重视饮食,《黄帝内经》有大量篇幅对饮食加以论述,《素问》提出养生之道必须谨调五味,才能长有天命,为后世饮食养生体系奠基之作。笔者结合《内经》,将饮食养生归纳为其与生理病理、食量、食物四气五味、季节、梦相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治疗与宜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食饮有节"的原则指导下提出并探讨能够指导人们进行饮食调节与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方法:从谨和五味、食不偏嗜、食不过量、食知所宜、食无所犯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探讨。结论:这些内容对于研究饮食养生理论的深刻内涵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就饮食原则而言,病人宜补益饮食,加强营养,以补气养血;宜食易消化之品,以顾护脾胃;宜作汤食,以促进乳汁分泌。不宜生冷水果及寒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及涩滞经脉;不宜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耗损气血。  相似文献   

14.
《福寿丹书》是明代医家龚居中的一部养生巨著,书中养生内容丰富,从饮食、精神、气功、服食等方面阐述了养德养气是福寿之源的至理。书中饮食养生思想论述全面而详尽,包括饮食物的采食时间、烹饪调制方法、饮食物冷热、品类的食宜与禁忌、食当静心正念、冷热饥饱适宜、食后漱口摩腹、缓步慢行等内容,同时尤其强调老年人的饮食宜忌,对后世饮食养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故从食宜、食忌、食禁及饮食卫生等方面择其要而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歌诀] 惊蛰闻雷万物长,调达肝气和阴阳,多练静功防冷风,温补忌怒肝脾祥,少酸多甘温不燥,多食野菜保安康. 1 原文解释 惊蛰时"春雷响,万物长",养生要重视调达肝气、平衡阴阳.饮食上宜少吃酸味、多吃甘味食物以健脾,适当食温热食物以壮阳御寒,多食野菜亦有利于健康;选择慢跑、太极拳、放风筝、坐功等较柔和的运动方式;精神上注意调节情绪,切忌妄动肝火.  相似文献   

16.
从控制脂肪的摄入(食物的选择、食用油的选择);适量的蛋白质;补充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及适量的干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推荐的饮食等综述了胸痹的饮食调养。指出:心病禁温食,脾病禁湿食、饱食、肺病禁寒饮食、肾病禁悴热食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一个“盛期”,其食事活动的繁荣、思想的活跃,催生出一大批高质量的饮食养生类著作,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堪称历朝之最。《山家清供》为南宋文人林洪所作,成书于宋景炎元年(1276年),是一部蕴含丰富饮食养生思想的笔记体食谱,共104篇,分上下两卷,以素食为主,内容涉及原料、制作方法及服法等方面,引经据典,食出有典,文辞优美,氛围闲适,颇具特色,兼具艺术审美价值与医疗养生价值,对今人饮食养生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基于对《山家清供》一书的分析研究,对书中蕴含的饮食养生思想进行归纳,总结为以下四方面:药食同源,食饮以疗;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五味调和,真味养生;崇尚清俭,食以养性。分别举例进行佐证阐释,以期对当今饮食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脾常不足,肾常虚以及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此小儿饮食应以足够的优质食物为前提,食物以营养丰富,适应并促进发育为原则。如鸡蛋、牛奶、鲜瘦肉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这些现代生活已能满足其需要,重要的是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选择食物,进行饮食养生,以免过偏。小儿脏腑娇嫩,脾肾常不足,饮食养生应有意识地补气健脾、补肾益精。  相似文献   

19.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时期的进补宜温,有利于扶助正气。同时,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因此春季饮食调养宜多食甜,少食酸。应时蔬菜、鱼、豆类及豆制品等均成为必需食品。  相似文献   

20.
【歌诀】厥阴寒药吴茱萸,温中止痛疏肝气。止呕制酸治气逆,头痛吞酸湿热痢。【释义】吴茱萸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常用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其又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用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因其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