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U持续肠内营养患者的胃残余量变化趋势,比较不同胃残余量患者喂养达标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喂养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ICU病房且经鼻持续肠内营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7d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研究对象在ICU住院7d内胃残余量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ICU持续肠内营养的不同胃残余量患者喂养达标率的差异并分析喂养达标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持续肠内营养518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照入住ICU第7天不同胃残余量进行分组,其中57例患者胃残余量≥200 mL作为达标组,另461例患者胃残余量<200 mL作为未达标组,比较2组患者ICU入住第7天喂养达标率,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喂养达标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达标组患者喂养达标率为14.0%(8/57),较未达标组的27.1%(125/46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8,P=0.03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喂养达标的危险因素为超重(OR=0.496,P<0.001,95%CI:0.317~0.775)、肥胖(OR=0.351,P=0.020,95%CI:0.145~0.851)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OR=0.931,P=0.023,95%CI:0.876~0.990),而保护性因素为偏瘦(OR=2.462,P=0.005,...  相似文献   

3.
朱利娟  张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2):964-967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2018-01—2019-05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监测GRV)和对照组(胃液回抽监测GRV),根据GRV及临床症状调整营养计划,从而比较两组达目标喂养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长、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区别。结果:实验组达目标喂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均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N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GRV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EN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达目标喂养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长,有益于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ICU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0 d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改变、入住ICU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10 d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空肠管营养支持能够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入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此类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使用鼻胃管和鼻肠管2种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护理措施,各选取25例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对比分析2组目标营养剂量达到时间,第2、3、4周患者营养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肠管喂养组达到目标营养剂量的时间短于鼻胃管喂养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后4周后2组患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量均有改善,且鼻肠管组改善结果显著优于鼻胃管组(P<0.05);鼻肠管组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鼻肠管喂养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更易达到目标营养剂量,且发生腹胀、误吸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肠管在ICU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试验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喂养目标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试验组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腹泻及堵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喂养目标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肠管为ICU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输注通道,有效减少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留置胃管患者设计的胃残余量监测单在安全喂养和联合营养支持优化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除胃残余量监测外的常规留置胃管鼻饲和静脉营养支持。试验组在常规留置胃管鼻饲的基础上,定时抽吸胃残余量建立胃残余量监测单,根据胃残余量进行营养液输注速度和总量的调整,并总结每日肠内营养的能量供应差值,以此计算并调整静脉营养补充。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呕吐、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留置胃管鼻饲14 d时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鼻饲14d时的营养指标TSF、ALB、HB、TL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呕吐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残余量监测单能优化联合营养支持方案,保障营养供给,减少患者呕吐、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施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规范化处理流程对危重症患者喂养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ICU住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并发胃潴留的危重患者5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接受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规范化处理流程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7 d内预期喂养达标率、肠内营养占肠内与肠外营养总能量比例、促胃动力药物使用量及误吸发生率的差异,及两组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7 d内肠内营养预期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P<0.001);肠内营养占肠内与肠外营养总能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促胃动力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误吸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规范化处理流程能够提高危重患者7 d内预期喂养达标率及肠内营养占肠内与肠外营养总能量比例,降低促胃动力药物使用量,但对误吸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在镇静镇痛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108例危重症镇静镇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4例,均施以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胃肠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指导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开始肠内营养、达到目标喂养、呼吸机支持、PICU住院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开始肠内营养、达到目标喂养、呼吸机支持、P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流、吸入性肺炎、停止肠内营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指导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危重症镇静镇痛患儿喂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腹内压监测指导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空针抽吸法监测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评价两组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率、7 d内目标喂养量达成率、额外护理时长、额外费用。结果:研究过程中,试验组、对照组各有1例病人因病情变化停止肠内营养,予以剔除,最终试验组纳入66例,对照组纳入46例。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7.76%,低于对照组(54.17%);试验组7 d内目标喂养量达成率为80.30%,高于对照组(56.52%);试验组额外护理时长为0.00(90.00)min,短于对照组[100.00(300.00)min];试验组额外费用为0.00(105.00)元,低于对照组[95.00(275.0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腹内压调整营养液泵入,能够指导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减轻护士工作量,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胃残余量对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患者按胃残余量(GRV)临界值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200 ml,实验组选择500 ml,两组均经鼻胃管通过喂养泵持续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根据每隔4 h GRV监测的结果,调节输注速度,直到达到目标热卡;胃残余量低于临界值,增加或保持原输注速度;超过临界值,停止肠内营养;一旦恢复到临界值以下,以停止前的速度重新开始。比较两组营养达标率、反流和(或)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GRV临界值选择500 ml比选择200 ml更有利于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不影响胃肠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观察组患者采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标情况、营养状况、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第5天,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51.7%;肠内营养第7天,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4 d时,观察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和上臂肌围分别为(216.4±16.4)g/L、(37.5±5.3)g/L、(9.4±0.7)mm和(20.6±0.7)cm,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3.5±12.5)g/L、(32.8±4.2)g/L、(8.4±0.8)mm和(19.0±0.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腹泻、腹腔高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4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观察组未发生。结论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可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13.
陈红娟  贾晓颖 《天津护理》2020,28(6):688-689
目的: 探讨腹内压监测在指导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至12月236例入住ICU并实施EN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并根据腹内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7 d喂养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泻、胃残余量增加、呕吐/返流、便秘等喂养不耐受并发症低于对照组,7 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肠鸣音减弱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自制一次性膀胱内压测量器监测腹内压能减少ICU危重患者早期EN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床旁胃镜下放置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住该院中心ICU的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其中鼻胃管组45例,鼻肠管组41例。鼻胃管组24 h后常规留置鼻胃管予康全力肠内营养,而鼻肠管组24 h后床旁胃镜旁持物钳置管法放置鼻肠管,予康全力肠内营养。比较两组入ICU第1和14天GCS评分、APACHE-II评分、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情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入ICU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和洼田氏饮水实验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均P >0.05)。鼻肠管组鼻肠管远端均位于空肠上段,放置成功率为100%。入院第14天,鼻肠管组患者GCS评分高于鼻胃管组,而APACHE-II评分低于鼻胃管组(均P <0.05)。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1.1%和12.2%,差异有显著性(χ2 =4.460,P =0.035)。入院第14天,鼻肠管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鼻胃管组(均P <0.05)。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分别为(16.00±4.53)和(13.93±4.83)d(t =2.055,P =0.043)。结论 高风险误吸脑卒中患者早期(24 h)床旁胃镜下放置鼻肠管空肠营养有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I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内62例危重症患者,其中32例采用空肠内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为研究组,30例行常规胃内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胃潴留、食物反流、恶心、腹泻、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住ICU时间及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并发症和病死率方面:胃潴留、食物反流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患者恶心的发生率、住ICU时间、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状况指标方面: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血清尿素氮水平,研究组治疗3及7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治疗3及7d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是危重症患者安全、并发症少、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胃窦单切面法测定胃窦运动指数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ICU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回抽胃液法监测胃残余量组(对照组)和床边超声测定胃窦运动指数组(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留置鼻胃管且使用瑞代营养液经营养泵持续泵入,18h/d,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耐受性、喂养中断率、完全肠内营养情况、白蛋白水平、操作时间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反流发生率及中断发生率显著多于观察组,而腹泻、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肠内营养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测定胃窦运动指数法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反流及中断的发生,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鼻饲2周后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中需长期鼻饲患者20例,2个月后改为鼻肠管肠内营养,观察其营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长期鼻饲患者使用不同肠内营养方法,其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鼻肠管喂养期间优于鼻胃管喂养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经鼻肠管比经鼻胃管更为安全有效,并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热量达标率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入住神经内科且需要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的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鼻饲蕊福平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持续输注。比较2组患者1周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包括呕吐、腹泻、便秘、腹胀、误吸、胃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比较肠内营养实施第3天、第7天2组患者热量达标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肠内营养期间呕吐、腹泻、误吸、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胃潴留、便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3天、第7天,观察组的肠内营养热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果胶加间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与连续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相比,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误吸、腹胀、呕吐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早期热量达标率。  相似文献   

19.
杜亚平 《妇幼护理》2022,2(17):4016-4018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结合风险预警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就治于 我院的重症脑卒中病例 60 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6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早期 肠内营养支持与常规式照护,试验组于此基础之上加用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营养评估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 ICU 入 住时长以及神经功能。结果 试验组重症脑卒中病例营养评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ICU 入住时长、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实践中应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结合风险预警护理,可改善重症脑 卒中病例营养状态与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 ICU 入住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160例重症患者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不同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鼻胃管组80例常规经鼻留置胃管,鼻肠管组80例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分别于入院第1、14天检测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及清蛋白(ALB)水平;观察2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统计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30 d内ICU再入住率。结果入院第1天,2组PA、TF、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4天,2组PA、TF、ALB较入院第1天降低(P<0.05),鼻肠管组PA、TF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肠管组返流、误吸发生率及肺部感染率均低于鼻胃管组(P<0.05)。鼻肠管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鼻胃管组(P<0.05),且鼻肠管组30 d内ICU再入住率低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可有效改善重症患者营养指标,降低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细致的护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