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时相对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采用64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原始数据不同时相重建,用横断面、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患者心率<65次/min为Ⅰ组(n=36),65~79次/min为Ⅱ组(n=18),≥80次/min为Ⅲ组(n=10),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分为12段,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用于图像质量分析。结果Ⅰ和Ⅱ组60%、65%相位图像质量最优,Ⅲ组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最优的相位窗为40%相位,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左主干(left main,LM)最优的相位窗为60%。结论心率低于80次/min的患者冠状动脉重建时相首选舒张中期60%或65%时相;心率高于80次/min患者,按左、右冠状动脉分支分别进行重建有利于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0岁,主因发作性胸痛20 d于2014年5月6日收入院治疗。患者近20 d间断于体力活动时或晨起时出现胸痛,位于整个胸骨后,为烧灼样疼痛,向下颌部放散,伴胸闷、气短、出汗,每次持续1~2 min均可自行缓解。遂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描记到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1.2 mV,胸痛缓解后抬高的ST段回落到等电位线。患者近1年出现怕热、多汗、消瘦等症状,查甲状腺功能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辛伐他汀20 mg/次,每晚1次、硝酸异山梨酯10 mg/次,3次/d、美托洛尔25 mg/次,2次/d等药物治疗无好转,后转至我院,经给予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 )、抗凝(低分子肝素4100 U/次,2次/d皮下注射)、强化调脂(阿托伐他汀20 mg/次,每晚1次)、加量美托洛尔至25 mg/次,3次/d控制心率等药物治疗,症状仍有发作,遂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血管未见明显狭窄,考虑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给予美托洛尔减量,加用地尔硫卓治疗后,患者未再胸痛发作,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与冠状动脉Z值联合检测对早期评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07/2022-12月在作者医院确诊为KD的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n=11)和无CAL组(n=53),记录比较两组KD患儿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主干、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主干、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和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的Z值和血清中NT-proBNP与CK-MB的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冠...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62岁。因劳力性胸痛1年,加重1 d入院。1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骨下段疼痛,呈闷胀痛,每次持续2 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未特殊治疗。1 d前无诱因胸痛再发,程度加重,持续10 min后渐缓。门诊以"冠心病"收入。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否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左室高电压。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左前降支(LAD)开口后85%节段狭窄并钙化,右冠状动脉(RCA)第一、二段长节段70%85%狭窄,钙化不明显。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于前降支近段成功植入雅培Xience V药物支架。再行右冠状动脉介入,先用球囊进行预扩张,再于远端至近端依次植入3.0 mm×29.0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中青年患者胸痛、晕厥甚至猝死的罕见但重要原因。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21年2月18日收治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发生痉挛引起严重狭窄导致胸痛。该患者反复自发胸痛伴前壁ST段和T波改变,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冠状动脉痉挛,应用地尔硫卓及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治疗后患者胸痛得到控制。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胸痛未再发作。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5岁,主因活动后间断胸闷胸痛20d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通过桡动脉途径以Temmo TIG 5F造影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回旋支(LCX)中段99%次全闭塞,远端左前降支(LAD)形成侧支循环;右冠状动脉(RCA)异常开口于左冠窦(LASV)(图1),近中段弥漫长病变,最严重处达95%狭窄。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双支病变。遂行经皮介入治疗(PCI):考虑RCA开口异常,  相似文献   

7.
王玮  王敏 《循证医学》2009,9(6):325-326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械的飞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CAD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无创性融合影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进行筛选诊断,旨在评价心脏融合显像MPI/CCTA用于鉴别功能相关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8例,均行常规两日法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同机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30 d内完成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MPI:采用心肌15分段法对心肌血供做定性及半定量评价;CAG和CCTA:按常规将冠脉狭窄≥50%定义为临床有意义。以MPI/CAG作为标准对MPI/CCTA对冠脉狭窄致心肌血供异常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78例患者中,MPI结果显示正常/异常为6/72例,其中66例为心肌缺血,6例为心肌梗死;根据3支主要冠脉血管的相应供血心肌节段划分,有可逆性缺损的节段: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descending artery,LAD)55段、左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14段、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11段,有固定性缺损的节段:LAD 4段、RCA 3段。CCTA结果显示:冠脉正常/异常为22/56例,78例患者共有234支主要冠脉,其中有74支冠脉狭窄≥50%,106支冠脉正常。MPI/CCTA融合影像结果显示:冠脉正常/异常(存在功能相关冠脉狭窄)为22/56例,与MPI/CAG对照,得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3%、72.00%、87.18%、87.71%、85.71%。基于234支主要冠脉,MPI/CCTA融合影像与MPI/CAG对照,均异常(真阳性)55段/支,MPI/CCTA正常而MPI/CAG异常(假阴性)7段/支,MPI/CCTA异常而MPI/CAG正常(假阳性)13段/支,MPI/CCTA及MPI/CAG均正常(真阴性)159段/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71%、92.44%、91.45%、80.89%、95.78%。46例施行冠脉血管重建术患者均确定有功能相关冠脉狭窄,但是在67支行冠脉血管重建术的冠脉中,有25支(冠脉搭桥术CABG:8/22,36.36%;冠脉支架术PCI:17/45,37.80%)冠脉明显狭窄部位与心肌缺血区域并不匹配。结论本研究显示心脏融合影像(MPI/CCTA)用于评价功能相关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优势在于可无创性评价冠脉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明确冠脉狭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决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在血运重建策略选择方面,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决策缺少很好的依据,SYNTAX评分为临床医师决定复杂病变的CAD患者的最佳血运重建策略提供了指导。结合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使用心脏小组方法,可以将这些信息与影响PCI或CABG风险的其他因素一起考虑。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SYNTAX和SYNTAX-II评分指导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接受匹伐他汀应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60例ACS患者,含2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服用1周匹伐他汀(力清之,4 mg/次,1次/d),观察其调脂疗效。同时比较NSTEMI患者服用匹伐他汀与阿托代他汀后PCI手术即刻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服用1周匹伐他汀,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明显降低,且无肝肾功能及肌肉的损害;NSTEMI患者服用匹伐他汀与阿托代他汀PCI术后近期效果无显著差异,且匹伐他汀临床副作用明显小于阿托代他汀。结论对于ACS患者,无论是否行PCI手术治疗,服用1周匹伐他汀(4 mg/次,1次/d)强化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白静  白洁  沈东 《中国病案》2006,7(3):47-47
心脏压塞与肺栓塞均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同时并发此两种并发症较少见,又因治疗上相互矛盾使得临床处理相当棘手。本文报告1例PCI术后出现迟发心脏压塞合并肺栓塞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0岁。发作性胸痛3年,加重2个月入院。诊断:(1)冠心病,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弥漫性狭窄、钙化,中段次全闭塞;回旋支中段两处70%狭窄;右冠状动脉后降支起始部及左室后支远段90%狭窄。因患者拒绝冠状动脉搭桥而行PCI。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置入7F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Prizmental首次报道了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angina)发作时心电表现ST段抬高,其认为是自发性心绞痛,并提出是由于CAS所致。1973年Oliva经冠状动脉造影研究认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造成透壁性大片心肌缺血所致。1977年Mescri对变异型心绞痛作了细致的病理学观察,发现透壁性AMI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变重狭窄处发生CAS和心电图ST段抬高,证实了CAS可致AMI或猝死,  相似文献   

13.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 ALCAPA)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国内手术报道极少.如未行手术治疗,约90%的患儿在1岁内死亡[1].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8岁.反复发作性胸痛2 a,加重1个月,2003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2 a前开始于步行1000米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憋气,出汗,持续2 min~3 min后自行缓解.未经诊治.1个月前开始步行200~300米出现上述症状,饭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min缓解.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V3~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0.05 mV~0.2 mV.症状缓解后心电图示上述导联ST段回至基线,T波直立.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恶化劳累性心绞痛.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心界不大,心率66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正常.血脂:总胆固醇253 mg/dL,LDL-C 169 mg/dL,HDL-C35 mg/dL.于2003年12月1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升主动脉造影术:前降支中段可见一处短病变,狭窄>90%.升主动脉造影,主动脉根部未见右冠状动脉发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前降支中段病变处,形成90°成角,开口处狭窄>90%.使用Stormer 2.5 mm×15 mm球囊(8 atm)预扩张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后,前降支病变处置入美国Cordis公司3.5 mm×13 mm支架一个(14 atm).术后造影显示受治段前降支无残余狭窄,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残余狭窄25%~50%,前向血流TIMI 3级(图1、2见封二).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 《四川医学》2002,23(3):232-233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oronary artery origin anomalies,CAOA)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5至2001年241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CAOA29例(1.2%),其中左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17例(58.6%),右冠(RCA)起源于左冠状窦6例(20.7%),RCA起源于升主支脉1例(3.4%),LCX起源于右冠状窦4例(13.8%)LCX起源于RCA1例(3.4%);29例患者中除5例(17.2%)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外,其余24例(82.8%)患者未见冠状动脉狭窄。结论:CAOA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响的因素之一,但细胞观察左心室造影结果,选用不同型号的造影导管,终能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最常见的类型是LAD和LCX分别独立起源于左冠状窦,大多数异常类型并不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未确诊CAD的患者,在7 d内先后接受了320排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5例患者4个主要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20支在检查中显影良好。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共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发现病变者68例,均未发现冠脉病变者100例。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0.79。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CTA是CAD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CAD患者诊断提供依据,虽然尚不能替代目前的金标准检查CAG,但由于CTA对于重度狭窄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对于那些拒绝CAG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一个便捷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林萍  周鑫 《当代医学》2014,(22):26-27
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前景乐观的治疗方法。人脐血干细胞(HUCBC)移植则是干细胞移植中的热点。虽然相关研究多为基础研究[1-7],但临床效果也不容忽视。 1临床资料 1.1入院时情况 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发作胸闷、胸痛7个月加”于2013年8月5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呈持续性,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予以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多处狭窄50%~60%,冠状动脉血流(TIMI血流)3级,回旋支(LCX)近中段狭窄70%,TIMI血流3级,右冠状动脉(RCA)近段80%狭窄,中段100%闭塞,TIMI血流0级,右优势型。干预RCA,于RCA置入2枚支架,术中患者出现持续性血压下降,最低至80/60mmHg,予以升压药对症治疗(0.9%生理盐水500mL,多巴胺40mg,阿拉明40mg25mL/h静脉泵入),并予以IABP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病例简介 患者,女,80岁,因“反复发作性胸痛4年,再发2天”入院。患者近4年来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反复发作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冷汗、乏力,无明显放射痛,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休息或含服麝香保心丸后逐渐缓解。2009年3月份曾在我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左主干(LM)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LAD)近段60%~70%弥漫性狭窄,中间支近段病变、约50%~60%狭窄,回旋支(LCX)远端90%局限性狭窄,右冠脉(RCA)未见明显狭窄;  相似文献   

19.
例 1 患者女 ,70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 2年 ,加剧 3d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 40年。胸痛发作时心电图示 :V1~ 4 导联ST段压低 0 .0 5~ 0 .2 0mV。冠状动脉造影示 :左前降支 (LAD)在对角支前后 2段狭窄 ,近段 90 %弥漫性狭窄 ,且病变血管严重扭曲、成角 ,远段 70 %狭窄 ,左回旋支管壁不规则 ,右冠状动脉 (RCA)正常。用 0 .0 14flopy导引钢丝 (贝郎公司 ,软导丝 )反复试着通过LAD病变 ,因血管严重扭曲、成角 ,导丝仅通过近段病变至室隔支 ,不能通过远段病变至LAD的远段。 5 0min后 ,患者出现胸闷、胸痛 ,血压下降 ,给予大剂量升压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与高血糖的关系,以揭示高血糖对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急诊行PCI的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前向血流TIMI0~1级,PCI后IRA前向血流恢复到3级。术前行常规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及抗栓、抗心肌缺血等治疗。术后90min复查心电图。将患者分为两组: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I组,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并且入院血糖<8mmol/L者列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以及AMI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P<0.05),导致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延长(P<0.05),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AMI、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Ⅱ组(P<0.05)。Ⅱ组和Ⅰ组相比,术后90min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下降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和高血脂影响PCI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PCI后心肌组织的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有关,高血糖患者发生AMI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