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大剂量胸腺肽和赛诺金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1例,并与单纯应用赛诺金33例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胸腺肽和赛诺金联合应用HBeAg、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单纯用赛诺金治疗组,有较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肽和赛诺金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等。  相似文献   

2.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常作为首选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之一,具有疗程有限、疗效持久的优点,但因其毒副作用多且抗病毒效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因此如何在抗病毒前预测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就影响干扰素-α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98例慢性乙型肝炎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1例 ,对照组 47例 ,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 - 2a(IFNα 2a) 5 0 0万u/d ,连用 15d后改隔日 1次 ,疗程 6个月 ,同时加用苦参素注射液 40 0mg/d ,疗程 3个月。对照组单用IFNα 2a ,剂量疗程相同 ,在疗程结束时 ,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及血清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复常率为 82 .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310 ,P <0 .0 5 )、HBeAg阴转率分别为 5 4.9%与 34 % ,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5 8.8%与 40 .4%。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等指标与单用干扰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α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可能具有抑制病毒复制 ,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功效 ,建议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苏宁 《华西医学》2003,18(1):65-65
目的:评价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隧列研究方法,比较应用α-干扰素(赛苦金)300万单位,隔日肌注,联合苦参素注射液400mg,隔日肌注,疗程6个月,与单用苦参素胶囊200mg,每日3次,疗程6个月,观察慢性乙肝患者各20例的症状,肝功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级比较其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0%,80%,45%,35%,60%,45%,(P值均<0.01)。两组结果表明赛若金联合苦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因例数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结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有较好的疗效,其肝功复常率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单用苦参素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联合治疗、个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取得了不同的疗效。我院采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联合治疗、个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取得了不同的疗效.我院采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对国产α-2b干扰素(IFN)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用随机分组法,治疗组22例,对照组11例,应用α-2b(安福隆)5MU或3MU肌肉或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结论:治疗组有40.9%的患者HBeAg阴转,50%HBV-DNA阴转,显示国产IFN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138例CHB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IFN组及ETV组,每组46例。IFN组予以单独使用IFN进行治疗,ETV组予以单独使用ETV,研究组联合使用IFN及ETV。比较三组患者治疗12、24及48周时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治疗结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不可检测率、乙肝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统计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24周及48周时,研究组患者病毒学完全应答率均明显高于IFN组及ETV组患者(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均明显高于IFN组及ETV组(P均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IFN及ETV对CHB患者疗效较好,是治疗CHB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胸腺五肽组40例,干扰素组30例.胸腺五肽组给予胸腺五肽注射液1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干扰素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阴转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氧基转移酶水平均逐渐下降,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阴转率逐渐升高,但2组治疗1,3,6个月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组总有效率77.5%,干扰素组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五肽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干扼素组出现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胸腺五肽不良反应较干扰素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MD)联合干扰素(IN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二者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方法将185例HBV-DNA和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LMD与INF联合治疗,B组单用LMD治疗,C组单用INF治疗。A、B两组LMD均为100mg/d,口服,12个月为1疗程,但A组于LMD治疗第7个月开始加用INF 3MU,3次/周,6个月为1疗程;C组单用INF 3MU,3次/周,6个月为1疗程。三组均在1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结果疗程结束时,A、B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A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显著性(P<0.05);A、C两组比较,A组以上四项指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显著性(P<0.05)或高度统计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A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显著性(P<0.05)或高度统计显著性(P<0.01)。结论LMD联合INF治疗CHB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MD或INF,是CHB患者安全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不同位点变异及基因型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1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并分析这些病人干扰素治疗(IFN-α2b 3MU,每周三次,疗程6个月)前血清标本中的病毒X基因和前c/c基因的DNA序列。结果:所有发生T^1762-A^1764突变的5例病人对干扰素治疗均有应答,而其余12例病人中仅2例有应答。在5例既有前c区A^1896变异又有c区抗原决定簇aa107—118变异的病人中,4例无应答,1例有应答。其他3例有A^1896位点变异的病人中,2例同时伴有1~2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有应答,而1例伴有5处淋巴细胞表位变异的病人无应答。应答的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低而抗HBc—IgM滴度高。所有病人的血清HBV DNA基因型均为B型或C型。结论:提示HBV基因变异、血清病毒载量和抗HBc—IgM滴度等可能是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但有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李新华  侯宝国 《华西医学》2010,25(11):2022-202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自身抗体的合并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8年2月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抗体合并状况及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结果①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9例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59.1%(39/66),主要为ANA;②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年龄相关,而与性别、HCVRNA定量无关;③自身抗体阳性组干扰素应答率66.7%(26/39)明显高于阴性组40.7%(11/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干扰素治疗后,自身抗体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4.4%(12/27),但滴度均〈1∶320;治疗前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患者会出现较高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干扰素应答率高于阴性组,但应注意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以预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干扰素(IFN)联合肝康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6例,分为A组52例,B组54例,均每日肌肉注射IFN(IFN-α)3×106U,4周后改为隔日1次。A组同时联合应用肝康栓栓剂,早晚1粒塞肛,治疗期间不再接受其他护肝药物治疗;B组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可辅助以甘草酸二胺(甘利欣)胶囊口服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①生化指标,治疗后第1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均明显好转(P<0.05),自第2月起基本恢复正常。②HBsAg、HBeAg的阴转率,治疗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A组明显高于B组(P<0.05),HBVDNA水平2组均显著下降(P<0.05),A组较B组更明显(P<0.05)。复发率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5)。③血清INF-αI、L-6及IL-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2组INF-αI、L-6下降,IL-2上升,A组较B组更明显(P<0.05)。结论:IFN联合肝康栓能有效恢复患者肝功能,增强抗病毒效应,降低复发率,这可能与肝康栓参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提高拉米夫定(贺普丁)抗乙肝病毒的疗效,减少贺普丁的耐药性及停药后反跳。方法 将2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75例,给予贺普丁100mg/d,序贯干扰素α2b300万U,隔日肌注1次,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μg肌注,1次/2周。(贺普丁连用9个月,第10个月改为隔日1次,疗程1a。干扰素及微卡在贺普丁治疗后第7个月开始应用,疗程6个月)。Ⅱ组68例,贺普丁联合干扰素,剂量和方法及疗程同工组。Ⅲ组60例,单用贺普丁100mg,1次/d,疗程及方法同前2组。结果 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Ⅰ组比后两组为好,差异显著(P〈0.01)。结论 贺普丁联合干扰素及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在较快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等方面较Ⅱ、Ⅲ两组为好,而且在停药后复发率远较其他组为低(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干扰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干扰素α-1b治疗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MU/次,肌注,疗程24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血清HBV DNA和PBMV HBV DNA含量、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指标,观察其水平变化和应答率情况。结果:单用IFN-α-1b治疗50例HBeAg( )的慢性乙肝患者,经过半年疗程之后,其生化应答率达到42%,血清免疫学应签率达到48%(部分应答3%,完全应答10%),病毒学应答率达到40%(部分应答28%,完全应答12%);生化学、血清免疫学和病毒学的持续应答率也分别达到50%、44%和34%。结论:IFN-α-1b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PBMC内的HBV DNA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尚需通过联合用药以提高其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斑点杂交法及PCR定量检测法评价干扰素抗HBV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均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HBVDNA定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治疗后 2个月末与 4个月末其病毒拷贝数分别为 5 .83± 1.0 5 ,5 .75± 1.2 1,与治疗前 6 .74± 1.6 8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HBVDNA定量PCR较斑点杂交更能反映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围血内病毒拷贝数的增长。结论两种方法均能灵敏地反映干扰素抗HBV的疗效 ,但在实际中定量PCR更灵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0.5 mg,每晚口服1次,对照组42例为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恩替卡韦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81.25%,临床有效率75%;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21.43%,临床有效率50%.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合并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痨治疗时的保肝作用。方法:42例合并乙型肝炎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在抗痨治疗的同时给予硫普罗宁片治疗,对照组20例在抗痨治疗的同时给予肌苷片或肝泰乐片等一般保肝药物。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变化,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AST、ALT、BIL明显升高。结论:硫普罗宁可保护肝细胞,增加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viralhepatitisB,CHB)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建立病历档案、面对面个体教育、发送健康教育手册、电话随访与咨询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院内外全程跟踪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的疾病知识水平和教育后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乙肝知识知晓率为90.70%,对照组为48.8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依从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