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移动式排烟罩对电焊烟尘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移动式排烟罩治理集装箱制造业焊接工艺的电焊烟尘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设计安装电焊机移动式排烟罩,并按职业卫生评价规范布点,现场采样检测,分析与评价技术改造工程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技术改造前,共测定46个电焊作业工作岗位,电焊烟尘(总尘)浓度超标率为100.0%,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最大值为26.7mg/m^3,超标5.7倍。经安装移动式排烟罩技术改造后,测定46个电焊作业工作岗位,电焊烟尘(总尘)TWA平均浓度由13.6mg/m^3下降到2.6mg/m^3,超标率下降到13.0%。结论采用移动式排烟罩能有效控制集装箱制造过程中焊接工艺产生的电焊烟尘浓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移动式焊烟除尘器治理起重设备制造业焊接工艺的电焊作业危害防护效果,对移动式焊烟除尘器安装前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安装移动式焊烟除尘器前,电焊烟尘(总尘)、锰及其化合物(按MnO_2计)浓度超标率为100%,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最大值分别为12.01、3.874 mg/m~3,超限倍数分别为3.55、39.1。安装移动式焊烟除尘器后,电焊烟尘(总尘)TWA最大值由12.01 mg/m~3下降到1.93 mg/m~3,合格率为100%;锰及其化合物(按MnO_2计)TWA最大值由3.874 mg/m~3下降到0.05 mg/m~3,合格率为100%。提示,采用移动式焊烟除尘器能有效控制起重设备制造业中焊接工艺产生的电焊烟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岛市某集装箱制造企业集装箱内焊接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情况,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提供技术资料。[方法]2004年上半年,按职业卫生评价规范布点、采样,对箱内焊接作业时产生的电焊烟尘、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铜烟、臭氧、噪声、电焊弧光等进行检测。[结果]集装箱内焊接时产生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其中电焊烟尘TWA最高为5 7 mg/m3,STEL最高为6 4 mg/m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TWA最高为0 196 mg/m3,均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声级强度最高为85 3 dB(A),超过《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结论]集装箱内焊接作业环境职业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11-413
收集2016-2018年武汉市55家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料,计算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标率,了解电焊工电焊烟尘暴露水平。结果显示,2016-2018年电焊烟尘浓度呈逐年降低,2018年电焊烟尘浓度为(0.8±0.8)mg/m~3明显低于2016年(1.0±1.8)m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弧焊和手工气保焊的电焊烟尘浓度、C_(TWA)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焊接,采用自然通风的电焊烟尘浓度、C_(TWA)均明显高于局部抽风和局部送排,电焊烟尘超标率受焊接类型、行业类型和接触时间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电阻焊和机器人气保焊的超标概率低于手工电焊、汽车制造业的超标概率低于金属制品业,减少接触时间可降低超标概率。提示,电焊烟尘超标率的控制更要着眼于改变生产工艺和工人操作方式,控制工人的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扬州市集装箱企业作业产生的电焊烟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性地检测了扬州市8家大、中型集装箱企业158个电焊作业点的电焊烟尘和其他粉尘总粉尘浓度.并以机关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作业工人按测定点粉尘浓度分为超标组和达标组,比较3组健康检查结果.结果 全部电焊测定点电焊烟尘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达标率为40.1%(57/142),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达标率为20.4%(29/142).3 044名工人中新诊断Ⅰ期电焊工尘肺14例,患病率0.46%.粉尘浓度超标组工人与达标组和空白对照纽工人在高千伏胸片检查、鼻甲肥大、眼损伤的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集装箱企业电焊烟尘控制仍然存在不足,并导致工人相关系统发生健康损害,需要加强除尘和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五种类型工业园区通用设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上海市通用设备制造业中应重点监督的操作岗位及此行业贯彻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法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状况。方法通过对确定的五种类型工业园区通用设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监督抽检,并送实验室进行分析。结果通用设备制造业中喷漆操作位二甲苯TWA达101 mg/m3、STEL 121 mg/m3;涂装器材打磨岗位电焊操作位电焊烟尘TWA达9.3 mg/m3;噪声超标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钣金、成型车间打磨岗位、冷镦岗位、锻打锻压作业岗位、冲床作业岗位;熔炉作业岗位的高温作业点均超标。结论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中喷漆操作岗位的二甲苯、涂装器材打磨岗位电焊烟尘、锻打锻压等作业场所的噪声及熔炉岗位的高温是易超标作业岗位,卫生监督部门在日常工作监督中应有监督侧重点,增强监督效能,积累监督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船上舾装作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舾装作业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超标率为33.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超标率为9.7%;其他粉尘STEL超标率为22.2%,TWA超标率为20.0%;化学物质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点的STEL超标率为41.9%,TWA超标率为69.7%;氧化锌检测点的STEL超标率为7.1%,TWA超标率为18.8%;物理因素中噪声检测超标率为77.5%;高温超标率为66.7%,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船上舾装作业生产过程中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噪声、高温是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8.
为识别某海洋平台生产企业的电焊烟尘危害,分析其危害程度并寻找关键控制措施,对该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个体检测电焊烟尘浓度(C-TWA,总尘)最大值为6.73 mg/m3,超标率为30%;碳弧气刨、二氧化碳保护焊作业岗位是粉尘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某电焊车间新上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净化效果。方法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对工人作业岗位和接尘作业工人分别进行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浓度和时间加权浓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风系统未开启前,车间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2.62±1.05)mg/m3,(3.90±1.31)mg/m3;通风系统开启后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1.61±0.43)mg/m3,(1.48±0.26)mg/m3;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工作岗位和作业工人的电焊烟尘浓度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通风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间电焊烟尘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某汽车公司电焊作业职业危害及治理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琨  安红秋  祁成  朱亮亮 《职业与健康》2007,23(16):1398-1400
目的了解某汽车制造公司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现况及治理效果,为改善作业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汽车制造公司电焊作业存在的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和噪声进行检测,并将历年的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治理的效果。结果共检测噪声84个点次,超标78点次,平均噪声强度91.0dB(A),超标率为91.9%;共检测焊接作业尘毒岗位108个,216个样本,电焊烟尘浓度均值为3.6mg/m3,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均值为0.067mg/m3,远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6.0mg/m3和0.45mg/m3;治理前后效果对比成效显著(χ2值分别为19.51和35.08,P<0·01)。结论该公司经治理后尘毒浓度基本控制在安全水平,但噪声强度值较大,超标率较高,应加强噪声的治理及工人个体防护,另外在控制车间内尘毒的同时应注意对整个大气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了解发电厂工作场所粉尘职业危害及其控制效果,为职业卫生检测机构评价粉尘测定结果超限倍数要求提供参考. 方法 对该发电厂进行职业卫生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工作场所个体和粉尘作业岗位进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测定、评价. 结果 测定10个个体粉尘作业岗位的TWA,合格率为60.0%;测定32个粉尘作业岗位的STEL,符合超限倍数要求25个,符合率为78.1%. 结论 该发电厂的粉尘职业危害主要在燃煤输送皮带和除尘、除灰作业岗位.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粉尘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2.
咸崴 《职业与健康》2012,28(6):668-669
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达到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的目的。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原煤运输生产系统煤尘(总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有6个工作地点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毒气体的工种及岗位检测的TWA和STEL以及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MAC)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5个工种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强度、5个工作岗位的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针对煤尘浓度超标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某地集装箱制造企业电焊工尘肺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东集装箱制造企业电焊工尘肺发病状况,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2家集装箱厂(A、B厂)电焊作业工人电焊工尘肺发病现况.结果 2004年前,工作场所中电焊烟尘浓度合格率较低(0~40%).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最高达26.7 mg/m3.A厂经通风除尘系统改造,2004年后,合格率达85%.受检的813例电焊作业工人中,诊断电焊工尘肺19例(Ⅰ期15例,Ⅰ期4例),患病率为2.34%(19/813),发病年龄(33.5±4.6)岁,接尘工龄(8.0±2.0)年;X射线胸片表现以圆形小阴影P为主,肺功能测定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出25%肺活量流速(FEF25%)、FEF50%和FEF75%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集装箱制造业电焊工尘肺具有接尘工龄较短、影像学改变以圆形小阴影P为主的特点.治理电焊烟尘危害是集装箱制造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某汽车生产车间整体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预测其危害程度,指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防护对策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分析法和类比法相结合的预评价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焊接弧光、苯、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类比检测结果提示,接触噪声作业的43个岗位中,13个岗位8 h等效声级超过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检测岗位超标率为30%。3个岗位接触电焊烟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接触限值要求。焊接车间2个作业岗位接触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浓度和4个岗位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焊接车间焊接烟尘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捕着、吸附焊接烟尘,使焊接车间焊接烟尘达到职业卫生要求。方法在对集装箱焊接车间现场调查、检测、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尘源量,并计算每台焊机的除尘风量。结果采用局部除尘和全面通风措施,在连续3天的监测期间,车间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mg/m^3,其他粉尘、MnO2等均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结论在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下,集装箱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航电枢纽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为施工过程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工程分析和对类似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该航电枢纽建设施工期职业病危害做出预测。结果该航电枢纽建设期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水泥尘、电焊烟尘、木粉尘、噪声、电离辐射(探伤作业)、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基保噪声强度可高达135 dB(A),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可高达31.88 mg/m3,电焊工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达到8.24 mg/m3。结论该航电枢纽施工期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浓度(强度)高、涉及的作业场所和作业人员多、影响范围广。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砂石材料的采挖、破碎岗位,焊接作业点,和混凝土搅拌、浇筑等作业点。  相似文献   

17.
某海上油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我国对某海上油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油田各系统的工艺特征,识别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标准,采用定量检测、检验、检查表及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作业现场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中控初级操作工接触非甲烷总烃的TWA浓度为2.0×10^0mg/m^3,STEL浓度为8.9×10^1mg/m^3,外委维修工接触电焊烟尘的TWA浓度为1.6×10^0mg/m^3,STEL浓度为4.7×10^0mg/m^3;生产性噪声及高温超出卫生标准。其中,初级动力工和初级机械工接触噪声的40h等效声级分别达到98.4和96.1dB(A)。结论该油田总体评价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但在噪声和高温方法需要重点加强作业人员个体防护,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8.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作业场所铜尘浓度平均在0.1mg/m~3以下,但个别样品可高达5mg/m~3,因而工人长期接触可出现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1980年ACGIH提出的铜尘卫生标准(1mg/m~3以铜计算)是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概念,故本次调查的平均浓度均未超过上述标准。但我国是采用最高容许浓度,因此,ACGIH提出的卫生标准可作为我国卫生标准。当车间空气中铜烟浓度在0.47mg/m~3以下时,作业工人均未发现金属烟雾热的症状,故ACGIH提出的铜烟卫生标准0.2mg/m~3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9.
某火力发电厂存在的生产性粉尘现状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锐军  王萍  姜宇 《职业与健康》2009,25(2):130-132
目的了解火力发电厂粉尘危害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所存在的粉尘作业点及粉尘岗位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其35个粉尘作业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合格率为71.4%;测试20个粉尘作业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合格率为75.0%。不合格点主要集中在输煤系统和除灰渣系统。结论该厂的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燃煤贮存、输送系统和除灰渣系统。但如能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保证防尘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个体防护等综合防治措施,粉尘危害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相似文献   

20.
17家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某地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方法对17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含量进行监测,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17家生产企业149个铅作业点进行了现场检测,共收集1237件样品。其中,114个作业点合格,点合格率为76.5%;35个点TWA超标,铅尘TWA最高值为0.64mg/m^3,超过国家标准12.8倍,铅烟TWA最高值为0.167mg/m^3,超过国家标准5.6倍。对953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轻度铅中毒者8人,血铅水平偏高(≥400μg/L)112人,工人平均血铅水平为309μg/L。结论整改后的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较整改前完善,有较明显防护效果;但某些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铅作业岗位仍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情况,应进一步完善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设施,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