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 ,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 ,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 ,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高 ,有作者认为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2 ] 。为进一步了解AC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 ,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ACS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做Logis 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ACS患者血清CRP浓度〔(18.5 0± 2 3.98)mg/L(SE 2 .5 1,n =91)〕显著高于对照组〔(3.89± 7.14 )mg/L(SE 0 .5 1,n =194 )〕 (P <0 .0 1)。②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期患者CRP浓度〔(18.6 5± 2 4 .12 )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CRP浓度〔(17.95± 2 4 .10 )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CRP浓度〔(3.94± 7.5 0 )mg/L〕、AMI患者恢复期〔(5 .93± 13.0 7)mg/L〕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4 .5 7± 8.2 7)mg/L〕(均P <0 .0 1) ;SAP患者、AMI患者恢复期和OMI患者之间CRP浓度无差别 (P >0 .0 5 ) ,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③每增加CRP 5mg/L ,ACS发生危险增加到近 2倍 (用Logistic回归 ,OR =1.6 5 ) ,故CRP是ACS一种潜在决定因子。结论 血清CRP浓度升高与ACS有极大的相关性 ,并提出CRP是ACS的一种新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时的非特异性标志物[1],同时也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为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我们测定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CR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1材料和方法1.1对象共收集我院神经科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及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52例。脑出血33例,年龄47~73(59.7±4.2)岁;急性脑梗死87例,按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28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3例、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CE)4例、其…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ac-tion,ACI)的主要病理基础。现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形成除脂质沉积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时的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1],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标志物。为了解ACI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本研究测定了120例ACI患者的血清超敏CRP(hs-CR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一、对象共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反应以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符合ACS诊断的45例患者于入院后1小时内抽取肘静脉血3ml,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并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氧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ACS患者CRP水平显著升高,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18例为59.08±5.12,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11例为81.34±9.16,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为119.51±8.43,与对照组7.29±1.5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CS患者CRP水平和CK、CK-MB、LDH、α-HBDH呈显著正相关(P<0.01);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ACS患者急性期(CRp)反应显著增强,调节CRP水平是防治ACS的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舒降之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舒降之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TC、TG、LDL、HDL,另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舒降之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序密切相关,舒降之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判定,传统上是采用GCS昏迷评分法.近年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1-2].随着实验检测技术的进步,C-反应蛋白(CRP)成为急性期炎症的主要生物学标志,在全身炎症反应、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外科手术、肿癌浸润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方法对62例ACS病人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中C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急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CR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病人CRP升高对提示心肌缺血损害、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50例创伤患者,根据ISS评分分为轻伤组和重伤组;重伤组根据有无并发症分组。测定入急救室即时及第2、4、7、10、14天晨血清C-反应蛋白、TNF-α和IL-8。同时记录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计数,取每天最低值进行SI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5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并对其中25例患者作了动态观察。结果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CR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毒后血清CRP开始升高,中毒后第3日达高峰,至中毒后第12日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血清CRP可作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体组织细胞损伤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脂蛋白(α)[Lp(α)]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为探讨CRP和Lp(a)在急性脑梗死后的水平变化以及作用和意义,我们对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CRP和Lp(α)作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脂蛋白(α)[Lp(α)]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为探讨CRP和Lp(a)在急性脑梗死后的水平变化以及作用和意义,我们对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CRP和Lp(α)作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ACS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其中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ACS患者经抗缺血治疗(硝酸酯类、钙拮抗药、酌情使用β受体阻断药及ACEI/ARB)及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药物等治疗后,进行4个月随访。同时选取3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ACS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治疗4个月后血清MPO和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和治疗4个月后AMI组、UAP组血清MPO、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和UAP组MPO、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个月后,ACS患者MPO、CRP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MPO、CRP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PO、CRP随ACS病情变化而改变,可作为诊断和预测ACS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塞组30例,采用乳酸凝集反应法测定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组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与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测AC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30)、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30)、健康志愿者(n=30)的外周血hs-CRP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各组外周血hs-CRP水平分别为(13.17±6.60)m IU/L、(8.98±5.16)m IU/L、(3.03±1.60)m IU/L、(2.06±1.63)m IU/L。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志愿者(P<0.05),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与健康志愿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患者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组患者(P<0.05)。结论hs-CRP在ACS患者外周血水平明显升高,提示hs-CRP对心肌缺血损害、鉴别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穆海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83-3183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复制时期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发展程度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DNA复制为阴性的患者组、乙型肝炎DNA复制为阳性的患者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同时排除能引起CRP升高的其他疾病.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进行血清CRP测定.结果 乙型肝炎DNA复制为阴性的患者组CRP的含量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乙型肝炎DNA复制为阳性的患者组,CRP的含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组CRP的含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型肝炎后硬化患者组CRP的含量与乙肝DNA复制数量及肝病发展程度成正相关,检测CRP的含量对肝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调脂干预的作用。方法符合ACS诊断65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入院第2天)和治疗后30d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5mL,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ACS患者CRP、LDL、TC、TG含量明显升高,而NO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辛伐他汀治疗组CRP、LDL、TC、TG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而NO水平明显回升(P<0.05)。结论ACS患者存在急性期反应,调脂干预能够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减少ACS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老年人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多且复杂(如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救治十分困难。研究表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性反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与AMI心脏功能变化相关[2]。2011年1月-2013年8月,对本院4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了血清CRP、ALB水平,探讨血清CRP和ALB 水平变化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性期反应以及血浆C -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一氧化氮 (NO)、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的关系。方法 符合ACS诊断的 4 5例患者于入院后第 2天凌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5mL ,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并测定LDL、NO、TC、TG ,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 ACS患者CRP水平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ACS患者CRP水平和LDL、NO、TC、TG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结论 调节LDL、NO、TC、TG的水平 ,达到降低CRP水平的目的是防治ACS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50例,同时选择56例稳定型心绞痛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常规治疗和辛伐他汀治疗后6周、12周及对照组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变化。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也显著升高,三酰甘油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别。辛伐他汀治疗与常规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也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水平,且治疗时间越长,则下降越明显。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内存在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可以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起到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