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表现为ECM大量沉积,肝星状细胞(HSC)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肝纤维化恢复期,HSC的减少不是由于其表型从活化状态向静息状态转变,而是由于细胞凋亡的结果。本研究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对结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及TUNEL法来观察丹芍化纤胶囊对HSC增殖、活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移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Disse间隙生长因子微环境的改变对肝星状细胞(HSC)移行的影响,从细胞移行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病变的新机制。方法运用改良的Boyden腔系统,在体外条件下模拟体内正常Disse间隙的微环境及肝纤维化时的相关改变,以人HSC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增殖实验等方法,观察肝纤维化时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HSC移行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时增高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均可导致活化的HSC移行能力增强,而肝纤维化时同样也增高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则无此效果。PDGF—BB诱导的HSC移行能力的增强与其导致的HSC增殖有关,而由TGF-β1和EGF诱导的这种能力的增强与细胞增殖无关。结论肝纤维化时Disse间隙微环境的改变促进了HSC的移行,TGF-β1、PDGF—BB和EGF具有促进HSC移行的作用,而bFGF和VEGF则无。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修复作用,即使可以应用基因或其他疗法彻底消除纤维化,但机体对抑制或消除纤维化后将产生何种反应及后果尚难预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对HSC与其活化型一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在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已颇为深入,而HSC激活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α干扰素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临床研究发现,α干扰素(IFN-α)有特异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而不依赖于其抗病毒作用,但其抗纤维化机制尚不清楚。目前IFN-α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未见报道。以体外培养的鼠HSC为研究对象,观察IFN-α对活化状态的HSC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关键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HSC的活化是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最终形成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经典干预手段通过抑制HSC活化和促进HSC凋亡来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HSC移行也是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川芎嗪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内毒素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基础上,加川芎嗪分组培养。MTT法检测其吸光度,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水平和Ⅰ型胶原。结果内毒素刺激HSC增殖,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增殖,并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和瘦素的表达。结论川芎嗪抑制内毒素诱导的HSC活化和Ⅰ型胶原表达。川芎嗪有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和抑制瘦素的分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转录调控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转录因子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参与了HSC的活化过程。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MEF2家族成员MEF2A与HSC活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开始时处死6只大鼠作为0周对照组,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60%CCL(0.3ml/100g,每周2次)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与模型组于相同条件下饲养,不予任何处理。造模开始后3、6、9、12周分批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F2A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F2A蛋白和HSC活化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VanGieson染色定量分析肝内胶原含量。结果:正常肝组织中仅有少量MEF2A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肝组织MEF2Am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MEF2A与Q—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8,P〈0.05)。肝内胶原含量随肝纤维化的形成呈递增趋势(P〈0.01)。结论:MEF2A参与了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HSC的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8.
各种病因的肝脏损伤都伴有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活化HSC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导致肝纤维化.探讨HSC的改变在肝纤维化恢复中的作用,将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动态的病理过程,是反复肝损伤引起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其过度沉积的结果。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通过产生细胞外基质蛋白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肝纤维化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可转化纤溶酶原为纤溶酶,活化MMPs,降解多种ECM成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具有抑制uPA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抑制MMPs对细胞外基质有降解作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是HSC活化标志。我们测定不同肝纤维化分级中α-SMA、基质金属蛋白-1(MMP-1)、TIMP-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uPA、PAI-1的水平,旨在了解它们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α对实验大鼠肝内纤维组织及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苌新明  常英 《肝脏》2004,9(3):171-173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4只分成A组(正常对照组)6只、B组(模型对照组)12只、C组(IFNα预防组)12只、D组(IFNα治疗组)12只和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2只。分别于实验6~12周末处死,取肝组织行病理组织学与电镜下同步观察。结果 B组大鼠肝内纤维组织广泛增生,假小叶形成,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明显增多,C组和D组肝内纤维组织明显减轻,活化HSC数量减少,凋亡数目明显增多。结论 IFNα通过抑制HSC活化并诱导其凋亡防治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1.
粉防己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防己碱(Tet)是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这一作用可能与Tet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最近在动物实验发现较低浓度Tet(2.5-5mg/kg)亦有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低浓度Tet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低剂量Tet对静止期HSC培养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其活化作用影响,以及此过程中TGFβ和其下游Smads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瘦素(leptin)是新近发现的肥胖基因编码产物,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已知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来源,近年来研究发现瘦素与肝纤维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瘦素与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环节。乙醛刺激HSC活化与增殖,是导致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JNK、P38是HSC活化与增殖导致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信号传导通路之一。乙醛刺激HSC中JNK磷酸化水平随sp600125(JNK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性阻断剂)浓度增加而减少。本实验用sp600125处理乙醛刺激的HSC,观察sp600125对HSC增殖以及bcl-2、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长抑素与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主要表现为ECM分泌增加、降解减少,ECM在肝组织中沉积。肝星状细胞(HSC)是慢性肝病中ECM蛋白的主要来源。对HSC的干预无疑将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核心措施之一。近年研究发现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抑制活化HSC收缩,且可特异性抑制活化HSC增殖,促进其凋亡。本文就神经肽类激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与HSC相互作用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启动、维持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细胞参与的复杂过程,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其中的中心环节。PDGF、TGFβ、RA、PPAR及ROS等均参与了HSC活化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黄乾雄 《内科》2007,2(6):978-979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使得HSC被广泛地关注,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特征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MC)的过度表达和异常沉积。活化的HSC是肝纤维化发生中EMC的主要来源,是肝纤  相似文献   

17.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门脉高压,其本质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多种损肝因子,启动炎性细胞,导致HSC激活,活化的HSC事实上是ECM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预防肝纤维化作用与肝星状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防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数目、分布、凋亡等变化,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按每100 g体重分别给予20、10、5 mg姜黄素灌胃处理,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左叶行HE、Masson染色,参照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进行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了解活化HSC的数量变化, TUNEL与肌源性特异性标志物结合蛋白(Desmin)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HSC凋亡。结果姜黄素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肝纤维化时表达明显增多,姜黄素使活化HSC数量减少, }[SC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可抑制HSC活化、增殖,诱导HSC凋亡,可能为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内是否存在功能性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阻断该信号通路对HSC活化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β-catenin在HSC-T6细胞内的表达。通过转染T细胞因子(T-cellfactor,TCF)依赖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TOPFI。ASH)测定HSC—T6细胞内的Wnt-β-catenin信号。将TCF的显性负性突变体dnTCF表达质粒转染HSC-T6阻断Wnt-β-catenin信号的转导,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表达变化。结果HSC-T6细胞核内有β-catenin的表达;转染pTOPFLASH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转染pFOPFLASH的对照组(P〈0.01);与转染空质粒的对照组相比,转染dnTCF的HSC-T6细胞α-SMA及Ⅰ型胶原表达分别下降52.9%和37.5%(P〈0.05)。结论活化的HSC中存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阻断该信号通路可抑制活化HSC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促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因子,慢性肝损伤时TGF-β1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形式促进HSC活化,使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转化并生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导致肝纤维化。TGF-β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参与炎症、组织修复、肿瘤发生等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而发挥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