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性骨营养不良(hepatic osteodystrophy,HOD)是慢性肝病及原位肝移值(OLT)后的临床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及骨质软化(osteomalacia,OM).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性腺激素、护骨素(OPG)、IL-1、IL-6、TNF-α、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G)多态性及OLT后免疫治疗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组织T淋巴细胞Th17/Treg表达变化和肝移植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建立LEWIS→BN原位肝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模型: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对照组为:BN→BN原位肝移植大鼠耐受模型:BN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行OLT.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第1、3、5及7天分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白介素(interleukin,IL)-17、IL-23、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EWIS→BN组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ALT、AS T明显上调(P0.05).对照组第7天ALT:819.29 IU/L±79.33 IU/L;OLT组第7天ALT:1305.62 IU/L±94.82 IU/L;对照组第7天AST:337.82 IU/L±32.17 IU/L;OLT组第7天AST:867.75 IU/L±73.97 IU/L;大鼠第7天外周血Th17相关因子IL-17(对照组:28.67 pg/m L±2.55 pg/m L,OLT组:92.36 pg/m L±9.00 pg/m L)、IL-23(对照组:26.82 pg/m L±8.17 pg/m L,OLT组:62.98 pg/m L±12.96 pg/m L)明显上升,而Treg相关因子IL-10(对照组:76.92 pg/m L±12.87 pg/m L,OLT组:47.92 pg/m L±7.00 pg/m L)、TGF-β1(对照组:129.47 pg/m L±18.37 pg/m L,OLT组:82.48 pg/m L±11.83 pg/m L)明显下降,Th17/Treg表达失去平衡.同时,TGF-β下游Smad2/3蛋白具有跟TGF-β1相同变化趋势,LEWIS→BN急性排斥组与BN→BN免疫耐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IL-17、IL-23、IL-10、TGF-β1、Smad2/3参与了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引起Treg向Th17的免疫偏移,可作为治疗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靶向指标.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脓肿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自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本中心共行OLT274例,术后并发肝脓肿6例(2.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寒战、腹痛、身目黄染、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或CT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脓肿抽吸引流、清除胆泥.抗炎和支持治疗。结果6例中2例治愈,3例放弃再次肝移植术,2例死于严重全身感染,治愈率为33.3%。结论OLT后肝脓肿病因较复杂,可能与肝动脉血栓或狭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胆管炎症和介入治疗等有关。OLT后肝脓肿的预后较差.应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倪家连 《山东医药》2005,45(17):66-67
原位肝移植术(OLT)是目前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由于肝动脉的解剖变异非常多见,致使肝动脉的重建成为OLT所有管道重建中最为复杂的技术。OLT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是很严重的并发症,常可导致肝功能衰竭、败血症、再次肝移植或死亡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L-6及其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在体外对骨吸收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小鼠颅盖骨器官,分别用IL-6mRNA反义寡核苷酸(ASON-1)、IL-6受体mRNA反义寡核苷酸(ASON-2)、无义寡核苷酸(NSO)、IL-6或IL-6联合ASON-1及ASON-2作用培养颅盖骨,未加药组为对照。培养48h后,取培养上清液测定钙含量,将实验组钙含量与对照组钙含量比值作骨吸收指数。结果 ASON-1和ASON-2均可轻度降低培养颅盖骨的骨吸收指数。二者在浓度为5μmol/L时对骨吸收指数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10.8%和8.6%,且ASON-1的作用有-定的剂量依赖关系;IL-6作用颅盖骨使骨吸收指数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当IL-6(40ng/m1)分别与5μmol/L ASON-1或5μmol/L ASON-2共同作用颅盖骨时,IL-6对骨吸收的刺激性作用均受到抑制,其抑制百分率分别为19.3%和58.0%,ASON-2对IL-6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ASON-1;NSO对骨吸收指数无影响。结论 ASON-1和ASON-2均能轻度抑制正常的颅盖骨骨吸收;对IL-6刺激导致的颅盖骨骨吸收,ASON-2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ASON-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3H/HeN小鼠共152只,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32只)、高脂饮食组(32只)、标准饮食感染组(44只)、高脂饮食感染组(44只)。标准饮食组及标准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标准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高脂饮食喂养。喂养第12周末,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予以腹腔注射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病毒性肝炎。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肝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7A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小鼠出现代谢异常。感染后第4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仅IL-6表达上调,而高脂饮食感染组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P均<0.05)。感染后第8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且高脂饮食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标准饮食感染组(P均<0.05)。感染后第12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7A表达回落至未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证实补虚化瘀法方可通过调节Th17的平衡,改善气虚血瘀证的肝性骨营养不良。方法:将肝性骨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补虚化瘀方药,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钙磷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外周血中IL-17表达。结果:①骨代谢指标:治疗后治疗组β-CTX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1,25-(OH)_2D_3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②骨密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情况优于治疗前(P0.05)。③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高于治疗后(P0.01)。④IL-17:治疗组治疗后IL-17浓度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虚化瘀方系"从肝论治",能调控Th17紊乱,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IL-1β、TNF-α变化对肝硬化骨代谢异常的影响及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RIA及ELISA分别测定61例乙肝后肝硬化血清IL-1β、TNF-α及骨密度测量,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其中17例患者及12例健康者行骨组织学观察.结果肝硬化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骨质疏松(OP)组血清IL-1β、TNF-α与非骨质疏松(NO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OP组IL-1β、TNF-α与尺桡骨密度均呈负相关性(r=-0.574,P<0.001;r=-0.418,P<0.05).组织学发现14例诊断为OP,其重度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轻度组也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可引起骨吸收加强,是肝性骨病(HBD)发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有假设认为:部分(67%)肝切除致急性肝损伤后抑制 Kupffer 细胞吞噬功能,由内源性、肠源性细菌脂多糖导致机体内毒素血症,进而引起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释放细胞介素。细胞介素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在急性肝损伤后刺激肝再生。大鼠乙醚麻醉下作部分肝切除后出现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及血锌浓度低等是由于细胞介素所致。作者对肝切除后、静注外源性内毒素后及注 IL-1后的大鼠出现上述急性期反应症状作定量分析。结果①内毒素血症:静注外源性内毒素后立即出现,部分肝切除后2、4及6小时出现。②出现发热:注 IL-1后30min,注外源性脂多糖4h.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乙肝复发患者肝内免疫活性细胞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回顾性分析12例OLT术后乙肝复发患者肝内CD3+、CD4+、CD8+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并与12例慢性乙肝(CHB)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汇管区,OLT术后乙肝复发患者肝脏浸润的CD3+、CD4+、CD8+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CHB患者,Treg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随着炎症分级(G)的升高而增多;高病毒载量组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且免疫组化HBsAg、HBeAg阳性增强。结论 OLT术后乙肝复发患者机体呈现免疫抑制状态,病理炎症反应轻于CHB患者。肝组织中Treg细胞在免疫抑制、控制肝脏炎症反应、病毒复制等方面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34例慢性乙肝患者发病时和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进行检测。与此同时检测血清HBV-DN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显著下降,下降程度在慢肝轻度<慢肝中度<慢肝重度(P<0.05和0.001);IL-10在慢肝中、重度显著升高(P<0.01),升高程度在慢肝重度>慢肝中度>慢肝轻度,治疗后慢肝中度和慢肝重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慢肝中、重度HBVDNA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IL-2、IFN-γ及IL-4、IL-10的水平变化与HBVDNA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时Th2细胞功能增强,且病情越重,Th2细胞功能越强;肝功恢复正常后,Th2细胞功能下降,HBVDNA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杨甲梅 《肝脏》2000,5(1):39-39
原位肝移植(OLT)术后的肝内胆汁淤积很常见,现就其常见原因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因子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定位,血清IL-6、IL-10和IL-18的变化,以及肝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予以40?l4皮下注射8周后处死.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和CTGF在肝脏的表达及细胞内的定位;ELISA检测血清IL-6、IL-10和IL-18;电镜检测肝组织超微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肝内TGFβ1和CTGF表达增加,免疫阳性反应信号的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和IL-18升高,而IL-10较正常组降低(P<0.05 or P<0.01);超微结构符合肝纤维化改变.结论:TGFβ1、CTGF、IL-6、IL-10和IL-18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发展有关,可作为抗肝纤维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6与肝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细胞类型和再生机制取决于肝损害的程度、损害的类型、基础肝病及全身性反应能力。肝再生能力对于爆发性肝衰竭(FHF)、部分肝切除(PH)后肝容积的恢复起决定性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既是炎症细胞因子,又是肝再生的重要启动因子。用TNF-R1和IL -6敲除鼠(IL-6KO)进行研究发现,TNF经TNF -R1→NF-kB(核因子-kB)→IL-6→STAT3(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蛋白)通道发挥作用。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共同参与,导致肝细胞再生。提示IL-6在启动肝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IL-6与肝再生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暴发性肝衰竭(FHF)伴有4级肝性脑病(门体循环性脑病,PSE)时死亡率很高。原位肝移植(OLT)已用于治疗此种患者。本文作者报告了筛选病人的方法,并肯定,对FHF 病人成功地进行OLT 是可行的。病例和方法:37例诊断为FHF 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成人29,儿童8名。诊断标准为:1.严重的肝损害,发病8周内出现PSE;2.无既往肝病史。病人入院后最初24~48小时,用乳果糖治疗脑病,输注新鲜冷冻血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原位肝移植(OLT)中进行再移植(re-OLT)的比例占10%,后者与首次OLT相比生存率显著下降。HCV感染病人肝移植后,同种异体移植物仍会感染HCV。随着移植后病人存活期的增长,似乎会发生HCV复发而导致的移植肝的功能衰竭。而由HCV所致的再移植的结果更劣于首次移植,其他原因所致再移植的结果亦然。已有许多研究显示,即使不考虑移植物衰竭,HCV感染也会严重降低肝移植后病人和移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大部分切除(PH)诱导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对血浆及残余肝组织IL-1β的影响或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102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假手术(SO)组和肝大部切除(PH)组,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浆内毒素(ET)、IL-1β、ALT的水平以及残余肝组织IL-1β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临床肝移植(OLT)的发展,肝脏移植病理也得到长足进步。我院病理科至2007年4月共完成913例次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活检),病例数量的增多,反映出临床对OLT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OLT术后各种并发症之间在许多临床病理学表现上有重叠或复合存在,由此增加了病理诊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全球进行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中有5%~10%为HBV相关的慢性或暴发性肝病,而我国OLT患者多为HBV相关的终末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乙型肝炎(乙肝)患者OLT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植肝再感染的预防。在无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移植后HBV再感染率超过80%,这与原发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及移植时HBV的复制有关。再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肝病可导致移植肝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或需要再次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20.
IL-4、IL-6、IL-10及骨代谢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速率法检测 90例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4(IL- 4 )、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1 0 (IL - 1 0 )、骨钙素 (BGP)、睾酮(T)、血清碱性磷酸酶 (BALP)、血清钙 (Ca)的水平和骨密度 ,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患者骨吸收指标 IL- 4、IL- 6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 ,与不同年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P<0 .0 1 )。骨形成指标 IL- 1 0、BGP、BALP、T表达则不同程度降低 ,与青中年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均 P<0 .0 5)。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 (P<0 .0 1 ) ,而老年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 (P<0 .0 5)。结论 老年男性从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中 ,骨转化呈现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的变化规律。 IL- 4、IL- 6、IL - 1 0与其他骨代谢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观察指标和辅助诊断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