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据统计,20-60%脑卒中患者可出现抑郁症,大多在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康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虽然能降低抑郁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减少抑郁患者的患病率,而且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提高。我院应用黛力新联合针灸治疗PSD,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尼莫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同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根据CCMD—Ⅱ—R的抑郁诊断标准,选取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尼莫同组)和对照组(赛乐特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和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对两组病例0、2、4、6周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评定疗效。结果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3.0%;尼莫同与赛乐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抗抑郁治疗有效率尼莫同组为85%,赛乐特组为90.0%;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尼莫同组有效率为87.5%,赛乐特组为67.5%,但尼莫同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赛乐特,有显著性差异,且不良反应轻。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尽早给予尼莫同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状态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王兰兰 《药物与人》2014,(9):162-162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共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调控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等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叶片,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抗抑郁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抗抑郁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叶片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有效率高,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压控制达标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睡眠障碍发生率、1个月内脑卒中再发率、2个月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常并发抑郁症,及时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起着促进和协调作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氟派噻顿美利曲辛片和非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抗抑郁治疗组(治疗组)和非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利用HAMD抑郁量表及NIH-NINDS评分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及治疗疗效.结果 (1)治疗第8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及NIH-NINDS评分显示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8周末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赵虹  王伟 《现代保健》2009,(4):11-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抑郁现象及产生原因,为抗抑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测定。结果16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抑郁症69例(41.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抑郁症状,要重视抑郁症状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抽搐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贯穿于抑郁症病程治疗的全过程,效果肯定。但许多病人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用药禁忌,以致抑郁症状反复复发,影响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抑郁观象及产生原因,为抗抑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A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测定。结果16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抑郁症69例(4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屁著性意义(P〈0.01)。结论部分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要重视抑郁症状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疾患特点是心情抑郁,失去各种兴趣和快乐感。调查表明,美国每7个成人中就有1人出现情绪障碍。据西方国家统计,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曾患抑郁症。在所有自杀中,60%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造成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5%,约有1.2-2亿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脑宁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2例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脑宁抗抑郁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评估,并比较血糖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抑郁评估总有效率95.2% (20/21),对照组抑郁评估总有效率71.4%( 1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心脑宁可增强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疗效,进一步增强降糖效果,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医药与保健》2005,13(11):1
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且有629%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状后从未就医。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国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  相似文献   

12.
国产与进口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门诊、住院抑郁症病人138例,分为试验组69例,男性28例,女性41例,年龄(42.50±12.43)岁(21-66岁),病程0.04-3.5a。对照组69例,男性30例,女性39例,病程0.04-4a。年龄(42.25±11.38)岁(17-63岁)。2组分别口服国产及进口帕罗西汀20-40mg/d,治疗12周。疗效评定采用汉米斯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安全性评价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试验组痊愈率为70%,有效率为86%,对照组痊愈率为74%,有效率为90%,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和28%,2组的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常见的有恶心、头痛、出汗、失眠,嗜睡。结论国产帕罗西汀的抗抑郁作用疗效肯定.使用安wg ,与进口帕罗西汀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压控制达标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睡眠障碍发生率、1个月内脑卒中再发率、2个月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后常并发抑郁症,及时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起着促进和协调作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的性别分布不均衡,且自杀死亡率较高。在所有自杀死亡的人数中,抑郁症病人占70%。未得到诊治的抑郁症是常见的。在瑞典仅有10%的自杀病人使用过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心脑血管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索。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个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9分的患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Hamilton量表进一步确诊。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患病率为5.6%,焦虑症患病率为6.7%;92.9%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76.5%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均未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并接受相应治疗,仅11.8%焦虑症患者曾被诊断为焦虑症并接受相应治疗;待岗或失业、自觉目前健康状况较差、工作较劳累为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索。结论焦虑和抑郁共患病率高,而焦虑和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16.
室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抗抑郁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 3例心律失常伴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n =32 )和对照组 (n =31)。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 ;观察组在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并口服百忧解 2 0mg/d ,共 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 6、12周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之间比较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异 ;治疗 6周 (P =0 0 12 )及 12周(P <0 0 0 1)后 ,观察组抑郁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与治疗前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 6周无显著差异 ,治疗 12周有差异 (P =0 0 3) ,观察组治疗后 6周 (P <0 0 0 1)及 12周 (P <0 0 0 1)抑郁情况均显著改善 ;治疗 12周后与 6周后比较 ,对照组无差异 ,观察组抑郁情况进一步改善 (P <0 0 0 1)。②两组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比 ,抗抑郁治疗 6周和 12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③观察组 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提高室性心律失常伴抑郁患者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精神药理学的发展,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了,有报道说人群中10%以上有抑郁情绪。但是在抑郁的诊断、治疗上出现了很多误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对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F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抗抑郁组,每组各26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FD症状评分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抗抑郁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而常规组无明显改变(P〉0.05);抗抑郁组总有效率为84.6%,SDS、SAS评分达常模范围的疗效为88.5%、84.6%,而常规组总有效率为30.8%,SDS、SAS评分达常模范围的疗效均为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FD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而合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并辅以心理疏导治疗,既能显著改善症状,又能控制抑郁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一种首次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围绝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率高,大大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迄今绝经与抑郁的关系尚不确定。目前认为,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抗抑郁药物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此外,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求医问药     
吃抗抑郁药有依赖吗?雨田医生:妻子患抑郁症,请问吃抗抑郁药有无依赖性?辽宁白先生在抑郁障碍的治疗过程当中,很多人存在三种错误的观念。一是认为抗抑郁药有依赖性。其实,抗抑郁药物一般不产生依赖性,而安定类药物是有依赖性的。二是认为抗抑郁药物有副作用,会把人吃傻。长期临床验证,目前抗抑郁的药物副作用越来越小。三是病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