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寻找治疗宫颈水肿的最佳方法,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2009年05月至2011年0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过程中发生宫颈水肿的孕妇141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东莨菪碱宫颈注射配合适宜手法治疗,对照组不加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宫颈水肿消退时间、宫颈扩张时间均大大地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得到提高,宫颈裂伤率、新生儿出生阿氏评分等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阴道分娩率为96%,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仅为35%,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东莨菪碱宫颈注射配合适宜的手法干预治疗宫颈水肿,可明显增加治疗宫颈水肿成功的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余庆花 《健康必读》2008,7(12):10-10
我站自1995年起使用安定静脉注射治疗利凡诺尔羊膜内注射大月份引产宫颈水肿共7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伟  彭乃秀  汪琼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58-1458
宫颈水肿是产妇分娩时第一产程活跃期中常见的宫颈异常,若不及时处理和护理,严重的宫颈水肿可导致难产,使剖宫产率升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5.
在分娩过程中,宫颈水肿常导致难产的发生.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急性宫颈水肿,对于缩短产程、减少产力异常、增加自然分娩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1995年5月起,我科使用阿托品加利多卡因宫颈注射治疗宫颈水肿数百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结合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宫颈水肿是子宫颈前唇长时间受压于胎头与耻骨联合之间引起的。它不仅使分娩第一产程停滞,还增加了难产系数,对母婴危害性也增大。正确诊断和处理可以防止滞产,降低难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我院对1995~1998年发生的100例分娩时宫颈水肿患者采用普鲁卡因(Procaine)、阿托品(Atropin)封闭,收到良好效果。现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00例孕妇均无产道异常,具备阴道分娩条件,无产科合并症。因产程进展缓慢,行阴道检查时发现。其中初产妇78例,经产妇22例,孕周均在37~42周,用药时宫口开大3~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治疗宫颈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分娩时发生宫颈水肿的病人,采用2℅利多卡因纱条局部涂擦水肿宫颈。结果第一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能有效治疗宫颈水肿,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水肿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常德市妇幼保健院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90例宫颈水肿的相关因素。结果:宫颈水肿组潜伏期延长倾向及枕横位、枕后位、前不均倾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两组间剖宫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颈水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影响较大,故及时恰当的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产妇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治疗产程中宫颈水肿的最佳方法,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宫颈水肿者180例,分3组,每组60例。654—2组用654—210mg肌肉注射。间苯三酚组用间苯三酚(斯帕丰)80mg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用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宫颈封闭。30min后阴道检查观察水肿消退情况、宫口开大情况、宫口开全时间、宫缩强度、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654—2组和间苯三酚组宫颈水肿消退的显效和有效率较利多卡因组高、宫口开全所用时间较利多卡因组短,654—2组宫缩增强率较间苯三酚和利多卡因组高,654—2组和间苯三酚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较利多卡因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间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4—2和斯帕丰能较快改善宫颈水肿、加速产程,均不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而且654—2能加强宫缩用药方便,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伴有宫颈水肿时,静脉分别注射间苯三酚、地西泮与山茛菪碱等常用宫颈解痉药物在加速产程进展方面的影响及用药后对母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待产、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47例,宫口开大3 cm后宫颈出现痉挛、水肿,且无妊娠期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A组(49例)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mg;B组(52例)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10 mg(5 min);C组(46例)静脉缓慢注射山茛菪碱10 mg,观察记录3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产程进展情况、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 h内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从用药至宫口开全(10 cm)时间为(199±44)min,产程时间少于B组与C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 h内出血量、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母儿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产程活跃期宫颈水肿应用间苯三酚可有效消除宫颈痉挛水肿,加速宫颈扩张,加速产程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地西泮与山茛菪碱,用药安全,母儿无不良反应,可在产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32例早孕对象(停经≤70天)随机分成四组。组Ⅰ服米非司酮25mg,12小时一次连服4次,48小时后行人流术;组Ⅱ服米索前列醇4片,3小时后行人流术;组ⅢPG05 1mg,阴道后穹窿给药2小时后行人流术;组Ⅳ对照组,人流术前不用药。结果显示:宫颈扩张度组Ⅰ为6.56±1.00(mm),组Ⅱ为6.82±0.98(mm);组Ⅲ6.82±1.07(mm);组IV 5.17±0·76(mm)。用药组均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M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电刀环切术对宫颈疾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不同类型的60例宫颈疾病患者采用宫颈电刀环切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疗效,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学检查。结果该方法对宫颈疾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6.7%,平均手术时间为5.3min,平均出血量5.6ml,无继发性出血与感染发生,手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后确诊。结论宫颈电刀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在治疗的同时能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小细胞癌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复习30例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及免疫组化标记,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4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大小一致的小圆形细胞组成,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核仁不明显,分裂象活跃,可见坏死。其中8例合并鳞癌或腺癌。免疫组化示30例均表达至少2种神经内分泌标记(NSE、C吕A、syn)。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三者相结合。5年生存率29.4%。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SCCC有一定帮助。SCCC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和人员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制定中心负责人、临床药师、护士及工勤人员各自的质量目标、任职标准和素质要求并付诸实践。结论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保证质量;中心人员工作配置与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中的疗效。方法:将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采用吸氧、镇静、止咳、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球200~400 mg/(kg.d),连用3d,观察疗效。结果:IVIG观察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住院天数缩短(P0.05)。结论: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宫颈疾病的病因、发病情况的探讨,寻找早期预防宫颈癌的依据。方法分析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及十堰市计划生育服务站在该市及周边5县1市普查的宫颈疾病36753例。结果宫颈炎性病变占宫颈病变88.27%,宫颈损伤及良性肿瘤等病变占1.79%,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占8.98%.宫颈浸润癌占0.96%。相关因素分析显示HPV感染、多性伴侣、性传播疾病史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宫颈炎症,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严格的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置管后败血症的临床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后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对35例中心静脉置脉置管后导管败血症(CRS)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包括导管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防治措施等,结果:14例患者经拔管2-3d后体温降至正常,10例均有拔管次日体温降至正常,3例拔管后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感染到控制,8例因原发病原,恶性肿瘤加上CRS而间接导致死亡,CRS常见病原体真菌,革兰阴性杆菌,然后是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性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的敏感率60%。结论: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深静脉的导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期间的低血压或低心率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HAMD和HAM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优化的AMI围溶栓期用药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颈鳞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3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D34和PCNA的表达,并计算出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指数(PI)。结果PI、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低分化程度组和高F1GO临床分期组PI、MVD值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FIGO临床分期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PI、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MVD与PI密切相关。(r=0.861,P<0.01)。结论血管形成参与了子宫颈鳞癌的形成;MVD和PCNA与子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便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调查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180例住院病人应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的不同部位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臂与手背穿刺部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局部渗血(17例)与导管脱出(6例)、静脉炎(5例)、导管阻塞(9例)逐一差异比较,分别为χ^2=5.620,P〈0.05;χ^2=5.684,P〈0.05;χ^2=6.971,P〈0.01;χ^2=2.653,P〉0.05。结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预防措施,改进和创新护理技能,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