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由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张性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时 ,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 ,胃底与食管静脉常常发生曲张 ,在进硬质食物或腹压增加时 ,曲张静脉可以发生破裂。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 ,有半数以上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非是静脉曲张破裂 ,而是由于门脉高压性胃病如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所致 ,通常被称为“非曲张性出血” ,这是由于门脉高压时 ,胃粘膜血液循环障碍 ,粘膜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发生粘膜炎症或消化性溃疡。如果是老年人患有动脉硬化或是感…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症是肝硬变时门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门脉高压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是引起门脉高压立正病人残废最主要原因。采取紧急手术措施是挽救病人的关键,然而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是减少病死率的主要措施。因此,术前以病人的病情进行多因素分析,搞清楚患者门脉高压时食管胃粘膜的病变情况,按门脉高压时肝功能的分级标准测定患者肝功能,并测定门脉压力指数,对不同病人分  相似文献   

3.
谢娜  闵鹏秋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2,17(4):581-581
门脉高压性胃病也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命名、内镜组织学分类、病理基础、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1 PHG的内镜分类及定义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常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约占80 % 〔1〕,但也有 30 %的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由门脉高压性胃病所引起〔2〕。关于门脉高压性胃病 ,以往曾被称为“胃炎”、“糜烂性胃炎”、“酒精性胃炎”、“胃粘膜充血”、“出血性胃炎”等。 1 985年 ,McCormark等〔1〕研究发现 ,此病发现为胃粘膜和粘膜下…  相似文献   

4.
门脉高压的部分患者可突发程度不同的呕血、间歇性黑便继而贫血 ,且逐渐重。其表现与门脉高压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所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是门脉高压过程中并发了门脉高压性胃病。我院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收住院 12 1例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均经急诊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者 98例 ,同时合并胃粘膜病变出血 15例 ,单纯胃粘膜病变出血(包括胃浅表溃疡出血 ) 2 3例 ,对该 3 8例患者诊治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 2例 ,女 6例 ;年龄 19~ 65岁 ,肝炎后肝硬化 2 9例 ,酒精性肝硬化 5例 ,布 卡氏征 2例 ,原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粘膜及食道病变。结果 门脉高压性胃部(PHG)占57.78%;门脉高压性胃病直接导致出血占26.09%。结论 (1)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病变较一般人群明显增多。(2)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但也有多达近半数的病人系非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其中大部分系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我们应用泮托拉唑静脉注射合并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病人,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PHT)患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病变(GML),其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PHGML),其发生率在47.37%,而10%-60%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本文就高海拔地区(海拔2260m),1985年1月-2003年1月期间,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者648例,其中PHGML355例,将内镜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其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依从关系。重视并及时治疗。可防止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合并出血。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2003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均经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50例门脉高压性胃患者中轻型门脉高压性胃病20例。重型30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其中,轻度食管静脉曲张13例,中度20例,重度17例,重型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出血2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4例。结论:5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重者,以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而轻者,以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10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h内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其中55例行Hp检测。结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要出血原因(47.22%),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Hp感染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上无须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包勇  陈拥军 《临床荟萃》1996,11(10):454-455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被认为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随着急诊内镜广泛开展,发现部分出血是由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所致。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经内镜确诊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107例,发现伴有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出血的病例38。例,现结合相关资料及文献作扼要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和腹水等。而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和胃粘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凶险,也是本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该并发症的发生,大多存在一定的诱因。为了探讨该并发症的诱因,我们收集了近四年在我院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112例,对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6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脉高压症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急症手术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但报道结果不一。我们对30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采用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O)和部分脾栓塞术(PSAE)行双介入法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门脉高压症引起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主要原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近年来,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有一定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种。非手术疗法包括药物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治疗、内镜治疗和介入放射治疗;手术疗法主要有资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各种类型的分流手术和肝移植术,现简述如下。1非手术疗法1.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止血药和降门脉压力的药物。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由于出血量大,出血势头猛,止血药物的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降低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1999-2005年219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6%(210/219),有8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8%(8/210),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5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2例,脾切除术后间断少量黑便伴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降低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99-2005年219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6%(210/219),有8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8%(8/210),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5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2例,脾切除术后间断少量黑便伴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TH胶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22例安阳市人民医院外科王好仁哈尔滨市道里公费医院张葳安阳市中医院孟庆莉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是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凶险疾病。其首次出血死亡率即高达30─50%。患者入院时常伴有休克,内科治疗常因...  相似文献   

17.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对门脉高压胃粘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经胃镜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对门脉高压胃粘膜病变的影响。方法:32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分别于结扎前、首次结扎及反复结扎使曲张静脉消失后,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测定仪测定胃粘膜的血流量。结果:初次结扎对胃血流量无影响,反复结扎使曲张静脉消失后,近端胃粘膜的血流量较结扎前明显增多普勒微 而远端胃粘膜的血流无明显改变。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经反复结扎消失后的早期有使用胃粘膜病变加重的趋势,应给  相似文献   

18.
正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一种在肝硬化或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下简称门脉高压)患者中极为常见但却被严重低估的疾病,虽然其较少导致肝硬化或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大出血,但仍然值得临床重视。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病变,除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外,尚有非静脉曲张疾病,其中PHG较为常见。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大多数为食管  相似文献   

19.
超声微探头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本文试图用经内镜超声微探头(Ultrasonic Microprobe UMP)探讨门脉高压时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的解剖形态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我们对21例经临床资料和腹部超声明确诊断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在常规内镜检查完毕后,用频率为20MHz,直径为2.2mm的超声微探头经内镜活检孔插入至食管腔内,并采用水浸法于内镜直视下扫查食管下段,详细观察了食管粘膜下曲张静脉,食管旁静脉及两者之间的连接静脉-穿静脉的大小、形态、数目及曲张静脉壁厚度,分析各曲张静脉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以6例证实无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超声微探头显示门脉高压时食管粘膜下曲张静脉,食管旁静脉均扩大曲张,部分可见两者之间的连接静脉-穿静脉亦显示扩张.食管旁静脉曲张越重,食管粘膜下静脉曲张程度越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26,P<0.01).重度食管粘膜下曲张静脉的穿静脉显示率明显高于轻中度(重度为87.5%,中度为25%,1例轻度静脉曲张患者无穿静脉和旁静脉显示).食管曲张静脉直径和其壁厚度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r=-0.404,P=0.066).结论:超声微探头能简便、安全、客观、精确地评价门脉高压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揭示食管壁内外曲张静脉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内镜再结合超声微探头能更好地评价食管静脉曲张,为临床防治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乃是门脉高压(2~6mmHg以上)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当门脉压>12mmHg时,容易发生静脉曲张出血,如门脉压自动或经药物治疗降至12mmHg以下则出血危险消失。跨肝的压力梯度(P)=门脉流量(F)乘贯通肝脏的血管阻力(R)。多数门脉高压病例是门静脉系统中门脉血流阻力增加所致。Polio认为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危险与曲张静脉壁张力(T)平行,直接与穿壁性压力(Ptr)和曲张静脉的半径(r)呈正比,与曲张静脉壁厚度(W)呈反正(T=Ptr.r/W)。基于这些病理生理学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