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膀胱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我院于1987年4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0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入院。血尿以终末时为重。伴有血块。体检:全身皮肤未见色素病变,心、肺、肝、肾未见异常。耻骨上区有压痛,未触及明显肿块。尿找瘤细胞阳性。B超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膀胱腔几乎被实质性肿物充填。膀胱镜检见膀胱顶后壁有一约7×6×3cm肿瘤,表面有坏死组织。诊断:膀胱肿瘤。1987年5月22日行膀胱大部分切除术和膀胱再  相似文献   

2.
膀胱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疾病,因多位于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且具有潜在恶性,故极易误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本例报道1例27岁女性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该患者因“大量血尿”入院,彩超、CT、MRI均提示膀胱占位。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术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副神经节瘤。出院后2周再次发生无痛性肉眼血尿,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正确地诊断膀胱副神经节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手术是膀胱副神经节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患者,男,51岁,排尿后头晕同时血压升高,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苦杏仁酸明显升高,MRI见膀胱前壁33 mm×27 mm 肿块,膀胱镜检未发现肿瘤。术前考虑膀胱前壁副神经节瘤,完善扩容降压3周以上,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切除范围包括瘤体及部分膀胱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0 d 拔除导尿管,未见排尿时血压升高及头晕。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3个月复查,血压正常,盆腔CT未见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预防血压波动导致的高血压危象,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精索化学感受器瘤属于副神经节瘤 ,我院收治 1例。报告如下。患者 ,2 9岁。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4年 ,于 1999年 3月 10日入院。查体 :右侧精索距附睾约 3cm处扪及一约 2cm× 3cm× 3cm包块 ,质硬 ,表面不光滑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透光试验 (- )。睾丸及附睾正常。双侧腹股沟无肿大淋巴结。B超示右精索肿物 ,双肾上腺、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胸片、血液生化、肿瘤酶标均正常。同年 3月 17日行右侧精索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色白 ,包膜完整。完整切除瘤体。术中及术后血压无波动。术中冰冻报告 :瘤细胞呈腺样排列 ,细…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2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门诊B超检查示膀胱前壁有2·0cm×1·5cm低回声光团,以膀胱肿瘤于2004年1月29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未见色素瘤变,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尿常规红细胞(++++),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B超检查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X线胸片检查心肺隔未见异常。静脉尿路造影:两侧肾分泌功能好,膀胱右上壁一充盈缺损,膀胱下壁有弧形压迹,提示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CT检查:膀胱充盈欠佳,右前壁2·0cm×1·5cm肿块,膀胱壁明显增厚、僵硬。膀胱镜检查:右侧近顶部2·0cm×1·5c…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疗方法,以提高其诊疗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21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膀胱副神经节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志物突触素(Syn)、瘤细胞嗜铬素A(CgA)均为阳性。术后随访3~126个月,平均59.3个月,8例患者均存活,术后无明显并发症,7例无复发,1例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易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膀胱镜可初步诊断,病理诊断可确诊。手术是治疗膀胱副神经节瘤的有效手段,术后并发症少,不易复发,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对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46(36~77)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2例,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5例患者随访1~7年,1例术后3年肿瘤复发行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癌1~2级。1例术后6年复发,伴有左肾重度积水,左肾无功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左肾输尿管切除加右输尿管皮肤造口。3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于排尿时伴有相应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的患者应除外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可能,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副神经节瘤电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经治的2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6岁和51岁,无高血压病史,1例因血尿发现,1例查体发现。经B超、CT诊断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手术过程其中1例术中有血压升高,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罕见且容易被忽略,可伴有高血压、血尿等症状或无症状,B超、CT及膀胱镜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膀胱副神经节瘤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总结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报告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中4例为有功能性,1例为非功能性,病理均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细胞球”结构,周边血窦围绕形成器官样结构。3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效果满意。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是膀胱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报告2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情况,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1例为功能性副神经节瘤,予苯苄胺控制血压至正常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血压正常,排尿无头痛等;1例为非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经常规术前准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报告为副神经节瘤。术后效果均满意,分别随访2年和1年余,无复发。结论 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膀胱副神经节瘤各有其特点,病理及免疫组化是确诊的唯一手段,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结果病例1为无功能性肿瘤,体检发现膀胱占位,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瘤为单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例2为功能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心悸、排尿后血压一过性升高,MRI增强结节不均匀强化,肿瘤为单发,术前降压扩容后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症状消失。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副神经节瘤。随访9~12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 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术前需充分检查及准备,术中预防血压波动引起的高血压危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均效果良好,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颐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i年7月诊治的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例,男I例,年龄41~63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例,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者1例,无症状者1例。4例中仅l例患者血去甲肾上腺素值明显高于正常。4例均行CT及膀胱镜检查。术前均按嗜铬细胞瘤做准备。结果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前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膀胱非上皮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本病可能。血儿茶酚胺测定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CT和膀胱镜检查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术前应充分扩容。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1970~1988年间,535例尿路上皮肿瘤作了随访。其中原发病变为上尿路肿瘤52例,上尿路同时伴有膀胱肿瘤18例,单纯膀胱肿瘤465例。随访方法:每三个月作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一次,疑有上尿路病变时加作逆行肾孟造影和冲刷细胞检查。随访结果:在原为单一病变的517例中,40例进展为上尿路和膀胱伴随发病。上尿路肿瘤之后继发膀胱肿瘤的发病率为32%(17/52);而膀胱肿瘤后继发上尿路病变者仅为1%(5/465);两者之比为32∶1。原发单一病变进展为伴随发病的间隔时间,前者为18.5±14.1个月;后者为40.2±13.6个月。关于预后,同时发生上尿路和膀胱肿瘤者较之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患者男,39岁,主因"反复血精1年余"入院,误诊为前列腺癌后,行耻骨上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副神经节瘤,本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为无功能性,免疫组化:NSE(+)、CGA(+)、S100(+)、CK(-)、Desmin(-)。术后血压平稳,2周后拔尿管出院。随访48个月至今未复发。结论: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表现,易误诊,只有靠切除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由于其非常罕见,相关治疗缺乏成熟的经验,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NMP22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军  马建辉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12):678-679,682
目的 :探讨核基质蛋白 2 2 (NMP2 2 )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实验组 ,2 0例泌尿系统非尿路上皮肿瘤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 1,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2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三组受试者尿NMP2 2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尿NMP2 2中位含量为 2 3 .2× 10 3U/L ,明显高于对照组 1的 8.3× 10 3U/L和对照组 2的 2 .6× 10 3U/L (P <0 .0 1) ;尿NMP2 2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敏感性为79% ,高于尿细胞学的 3 8% (P <0 .0 5 ) ;NMP2 2的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以及肿瘤的形状、大小和数目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尿NMP2 2对膀胱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 ,简便、无创 ,检测结果不受肿瘤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肿瘤大小和数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治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2年4月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23 ~ 68岁,平均43岁.体检发现膀胱肿物2例,以间断无痛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症状1例,1例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10年,另1例排尿时伴心悸、胸前区不适2年.1例有高血压病史6年,术前血压最高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内突起肿物或膀胱内呈外压性改变,肿瘤位于三角区1例,后壁1例,顶部1例,膀胱前壁2例,3例行病理活检,均为阴性.3例行术前内分泌检查提示血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分别为1957、3581、60 500 pmol/L.2例术前诊断为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考虑为脐尿管癌,另2例诊断为膀胱肿瘤. 结果 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3例.4例患者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其中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术中出现应激性心肌病,1例手术顺利.出血量20 ~800 ml,平均126 ml,1例输血600 ml.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 ~ 48个月,患者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极易误诊,对于排尿时伴有血压变化、心悸、头晕等表现的膀胱肿瘤患者应高度警惕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可能.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 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 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UB)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要点。 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23~55)岁,所有患者均为无功能性肿瘤,1例临床表现为尿痛,5例为体检发现膀胱占位。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瘤均为单发,平均直径1.6(0.8~2.2)cm。1例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平均手术时间72(35~130)min,平均估计出血量22(10~50) ml。术后病理6例均有阳性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CD56和Syn,而上皮性标志物如CK、CEA等为阴性。术后随访8个月至11年,1例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5年复发,其余5例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可无明显症状,CT增强扫描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可明确诊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安全、有效,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膀胱非功能性副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膀胱副节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膀胱副神经节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常表现为血尿,免疫组化示CgA、NSE和S-100蛋白阳性,CK阴性。CT及MRI在鉴别诊断上意义不大。经尿道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治愈该患者,术后密切随访3月无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目前治疗上以膀胱部分切除为主。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因其为潜在恶性肿瘤,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例 1 男 ,72岁。1 992年因无痛性血尿 ,在我院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开口内上方有一约2 .5cm3菜花样肿瘤而收入院。尿细胞学检查阴性 ,B超及 IVU皆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 ,上尿路未见异常。择期行耻骨上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 :移行细胞癌 级 ,局限于粘膜内。出院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