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从事接尘作业工人进行定期的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尘肺的主要依据。由于各作业环境粉尘情况不同,劳动条件各异,因此,如何确定尘肺初查和复查间隔年限,目前尚未得到适当解决。秦叔锟等用粉尘与尘肺发病关系的资料,对不同接尘作业工人的尘肺患病率、发病工龄、粉尘浓度、游离SiO_2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推导出粉  相似文献   

2.
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情况,探讨防治职业病危害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水泥生产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以接尘工人为调查组,非接尘工作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水泥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高(108.5mg/m^2),工人接尘作业时间长(360min占8h劳动日的75%),接尘作业时间肺总通气量大[5904L/(d.人)],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Ⅲ级);接尘作业工人慢性上呼吸道炎患病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尘肺患病率高达3.29%,尘肺种类既有矽肺也有水泥尘肺。结论 水泥生产作业的粉尘危害严重,呈现粉尘浓度高,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尘肺患病率高的“三高”趋势。提示降低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减少工人的接尘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是预防水泥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康市粉尘危害情况,进一步治理粉尘污染。方法对全市接触矽尘、煤尘等无机粉尘1年以上的3859名作业工人,按照尘肺病检查内容、程序和GBZ 70-2002尘肺诊断标准进行尘肺病检查、诊断,并对生产环境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及粉尘浓度、分散度、二氧化硅(SiO2)含量测定。结果粉尘浓度平均86.63 mg/m^3,游离SiO2含量32.17%;尘肺患病率为11.04%;发病工龄最长35年;最短11个月,平均19.58年。结论尘肺患病率、发病工龄、尘肺病进展均与粉尘浓度及游离SiO2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降低机械铸造行业生产性粉尘浓度,减少尘肺发病,对该行业所属工厂的粉尘作业点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有重点地按生产性作业危害程度级别开展作业环境治理,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管理方法和制度,并为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和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几类粉尘作业工厂的劳动卫生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泰瑶  邵强 《卫生研究》1995,24(2):120-126
调查表明,乡镇企业接触粉尘作业人数甚多,车间工作地点空气中粉尘浓度甚高,平均超标2~50倍,粉尘合格率极低,且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均大于10%,最高达90%。粉尘分散度≤5μm的范围为57%~91%。尘肺患病率高,尤其是工龄短发病的比例极高,说明职业危害十分严重。降低乡镇企业粉尘作业工厂的粉尘浓度,强化对策研究,优化防护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集团公司近10年来尘肺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流行特征,为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2-2011年底健康监护资料中新诊断为尘肺壹期47人,分析其发病率、发病年龄、工种、接尘工龄、粉尘浓度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公司2002-2011年矿山开采工作面粉尘浓度由2.89 mg/m3下降至1.80 mg/m3,冶炼反射炉粉尘浓度由7.95 mg/m3下降至3.50 mg/m3。尘肺发病率从4.35‰下降至1.08‰,其中矽肺的发病率由7.96‰降至1.40‰,冶炼工尘肺发病率在0.29‰~2.08‰。尘肺总患病率为8.47‰,其中矽肺、冶炼工尘肺患病率分别为14.02‰、4.99‰(P0.01)。矽肺、冶炼工尘肺发病年龄分别为(49.20±5.80)岁、(45.50±5.90)岁(P0.05);接尘工龄分别为(18.70±5.60)年、(14.80±4.70)年(P0.05)。凿岩工、其他辅助工矽肺发病年龄分别为(45.60±5.50)岁、(49.60±6.70)岁(P0.05);接尘工龄分别为(15.65±3.50)年、(18.25±6.20)年(P0.05)。不同年限矽肺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限冶炼工尘肺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集团公司生产性粉尘浓度逐年下降,矽肺发病率下降明显。矽肺发病率比冶炼工尘肺发病率高,但冶炼工尘肺发病年龄比矽肺发病年龄小,冶炼工尘肺接尘工龄比矽肺短,这是否与冶炼工接触的粉尘类型等因素有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剂量—反应关系,采用接触石英剂量、接尘年限(工龄)、累计尘肺患病率三项指标,对5个厂矿分别以各自的每两项指标,用最小平方法作相关回归分析,所得方程即可作粉尘容许浓度的估算。由于不同工龄、剂量和尘肺患病率呈正相关,从而可椎导出不同工龄或剂量的尘肺患病率的测报方程,其结果可为预防尘肺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煤田地质因素与尘肺发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煤田地质因素与煤矿尘肺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5个煤矿煤田地质因素,煤矿历年粉尘测定资料及尘肺病发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利用煤田地质因素综合危害指数第三项指标,与煤矿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个煤矿接尘工人10年以上工龄的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最高18.24%,最低3.21%,存在显著差异(P<0.01),煤田地质因素综合危害指数等三项指标分别与煤矿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具有显著的相关(P<0.01),结论:在防尘措施,接尘工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造成煤矿尘肺发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煤田地质因素不同。因此,除了粉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外,还可以利用煤田地质因素对煤矿尘肺发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小型露天石矿粉尘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64家小型露天石矿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657名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小型露天石矿的主要危害是粉尘污染,总尘平均浓度为40.30 mg/m3,车间积尘平均游离SiO2含量为22.46%;作业工人中发现Ⅰ期及以上尘肺32例(其中Ⅰ期15例、Ⅱ期15例、Ⅲ期2例),患病率为4.87%,平均发病工龄10.3年,不同工种间尘肺患病率差异不明显.提示小型露天石矿粉尘污染严重,加强石矿的粉尘治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煤工尘肺是慢性渐进性疾患,需粉尘在肺内长期积累才能发病,决定其转归的有三个重要因素是致病因素的质与量、病变发展过程与速度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不同质量的粉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在病变程度和进展速度亦有很大差异,本文对三个煤种八个煤矿尘肺发病工龄、进展年限、晋期率、观察年数、各期尘肺的构成及胸片X线表现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华陶瓷厂142例陶工尘肺进行33年动态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该厂于1949年建厂,设备简陋,通风条件差,车间粉尘浓度高,经采用综合方尘措施,粉尘浓度明显下降,但合格率仍很低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倍左右。该厂历年受检总数为520人,尘肺累积发病142例(男135例,女7例),总患病率为27.31%其中晚发尘肺例,占发病人数的41.55%,平均发病工龄22.60年。1958年首次照片累积发病例数较多。不同时间发病率与工种发病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发病工龄原料工最短为18年,烧制工最长为27.32年,随着粉尘浓度与生产规模变化,平均发病工龄延长,但晋期年限有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和轮换接尘作业法,解决了预测新建厂矿粉尘危害程度和尘肺发展趋势的问题;提供了在粉尘浓度不能降低的情况下,也能控制和降低尘肺患病率的方法和理论依据:用0.9022÷SiO_2%计算不同SiO_2%粉尘容许浓度的参考值可以试行。  相似文献   

13.
依据尘肺病例卡片上的开始接尘年代和发病工龄两项数据,将全部尘肺病例点在接尘年代-发病工龄分析图上,即可一目了然地反映出不同时期尘肺发病概率的变化,对认识不同时期的粉尘危害程度、评价预防效果、估计尘肺发展趋势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粉尘与尘肺关系的研究已很深入,而粉尘与接尘人员五官疾患的研究甚少。我们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对江阴市不同行业32个生产厂矿的4356例接尘工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将江阴市32个生产厂矿的接尘工人4356人作为调查组,并以年龄、工龄相近似2428名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了调查。1.2方法1.2.1现场监测监测仪器为BFC-5粉尘监测仪,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对各厂生产环境进行粉尘浓度测定,按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进行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1.2.2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镇企业大多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较差,生产性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较高。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乡镇企业尘毒危害的工作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一、粉尘危害情况 我们对几个乡镇企业的粉尘作业工人尘肺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粉尘危害严重的铸工、煤尘、砂石、尘肺的检出是很高的,而且许多接尘工人的胸片出现了与工龄和年龄极不相称的病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寿命表法研究砂轮磨工接尘剂量与反应关系,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得出粉尘容许浓度。调查某砂轮厂总接尘工人102名,受检率97%。平均接尘工龄9年。检出相当于Ⅰ期尘肺者7名,0~+者4名,患病率11.1%。平均发病工龄17.6年。根据1977—1986年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工时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等的测定结果,计算累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本地区尘肺发病趋势及发展规律,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我们对全地区县以上全民、集体企业接触矽尘、煤尘等无机粉尘,工龄在3年以上的3479名工人进行了尘肺病检查,同时以年龄、性别、工龄相近健康工人1850名作对照,并对粉尘作业场所进行了生产环境劳动卫生学调查以及粉尘浓度、分散度、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受检工人严格按尘肺病检查程序进行,按国家1986年诊断标准由地区职业病诊断组集体读片确定,我区尘肺发病工龄最长为35年,最短3.25年,平均发病工龄为21.6,累积患病率为9.77%。  相似文献   

18.
接触粉尘的石英剂量——反应与其危害程度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根据回顾性调查资料分析,尘肺发病严重程度与生产性粉尘浓度大小及其尘中游离SiO_2含量高低和反映劳动强度与其接尘时间的肺总通气量多少,后三者之积的石英剂量-矽肺发病关系密切。从而拟订以工人接尘20~30年,控制尘肺患病率的危害程度分级方案(称方案)为基准,其应用是以现时的石英剂量归纳其方案某档次中,预测预报粉尘危害程度。方法简捷,科学性强,为修改标准(GB5817-86)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陶瓷尘肺发病和粉尘浓度的调查结果:尘肺患病率为3.59%,平均发病工龄以原料工最短为17.7年,成型工最长为34.7年,总平均工龄为25.5年,晚发性尘肺的平均发病工龄为24.4年。作者认为,对陶瓷业尘肺发病的观察,以脱离接尘后20年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影响煤工尘肺发病的主要因素,选择尘肺病情不同的两个邻近无烟煤矿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比较了两煤矿尘肺工种工龄患病率,多重断面的尘肺患病率和工种别人年发病率,并用寿命表法分析两煤矿不同工种、不同入矿年代接尘工人按工龄累积的尘肺发病概率,结果表明,影响两煤矿煤工尘肺肺病情差异的因素主要是接尘量和粉尘中游离SiO_2含量,建议在修订我国粉尘最高容许浓度卫生标准时,宜将两者密切结合,把游离SiO_2含量分级更细些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