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滋水涵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滋水涵木"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运动诱发电位(M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临床疗效各项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AM-UE评分、MEP波幅和MBI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改良M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30/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滋水涵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3.
摘要:目的:分析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于氏项针联合揿针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脱离1例,剩余34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于氏项针联合揿针治疗。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造影(VFS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VFSS指标及SWAL-QOL评分增高,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项针联合揿针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现代医学中尚无安全有效的疗法,而针刺作为有效、经济、安全的"绿色疗法"治疗PSD效果显著。文章归纳和总结中西医对PSD发病机制的认识、近5年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临床报道、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予针刺、康复训练及吞咽合剂口服治疗,2周后评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康复训练结合吞咽合剂口服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碧雯  杨小勇 《新中医》2022,54(9):158-165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涉及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类型的文献,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建库以来至2020年10月期间发表的关于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有效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出相关文献310篇,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获1 06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组545例,常规内科用药组371例,其他疗法组1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率优于内科常规用药组[有效率RR=1.20,95%CI (1.12,1.29),Z=4.96,P<0.000 01]及其他单一疗法组[RR=1.26,95%CI (1.02,1.56),Z=2.18,P=0....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卒中后致残原因之一,使患者大大降低康复配合度,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文章对近年来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针刺治疗方案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和探讨了目前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以期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左洛复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左洛复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愈显率91.7%。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塞后抑郁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辨证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给予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西药组加服西酞普兰20 mg;针刺组予针刺辨证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69.44%,西药组41.67%,2组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1天后,2组NIHSS、HAMD、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比较,针刺组NIHSS、HAMD、ADL评分均较西药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不但可以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PS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肝宁心中药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将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并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舒肝宁心中药)及西药治疗组(盐酸氟西汀);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治疗后HAMD、MBI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肝宁心中药可以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据统计,20~60%[1]脑卒中患者可出现抑郁症.而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调查发现,重度抑郁达26.0%,轻度抑郁为14.1%[2],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侧重于选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笔者初步探讨中西医结合对PSD的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于氏头针与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寻找治疗中风后抑郁最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中风后抑郁患者60例,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于氏头针治疗(治疗组,n=30),另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n=30)。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Barthel指数(简称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P<0.05)。抗抑郁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氏头针能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传统针刺组)和治疗组(分期针刺组)。后期应用运动功能评定(FMA)、步行能力分级(FAC)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FMA、FAC等量表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4.
黄彬 《新中医》2021,53(20):119-121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 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2 组均治疗8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 评分、Barthel 指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7.36%(P<0.05)。治疗后,2 组HAMD-17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HAMD-17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Barthel 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磊  赵军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15-17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针灸结合口服百忧解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百忧解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HAMD)17项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减分率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HAMD评分及减分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药物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综合疗效。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针药结合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结合组在这些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与针刺治疗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7.
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慧敏 《针刺研究》2007,32(3):190-194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言语康复技术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组、康复组及对照组,观察各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作用,并分别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检查法、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能够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总有效率达85.00%,其疗效优于康复组及对照组(P<0.05)。在语言功能的评分、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针康组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康复组和对照组。结论: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箱灸联合揿针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艾箱灸结合揿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0 d,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加用康复治疗,包括Brunnstrom技术、Bobath疗法和神经肌肉本为易化法(PNF)。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为主的针刺治疗,头穴取运动区和足运感区,体针取内关、水沟、曲池、合谷、尺泽、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阳陵泉、解溪。两组疗程均为30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措施与针刺疗法,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傅格-梅尔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BI)评分,检测肩关节活动度,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3.18%,对照组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FMMS、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M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1),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神经内科疗法干预基础上以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痛,可明显减轻肩关节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