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新产程标准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婴结局的探讨。方法:抽取某院200例初产妇当做研究对象,按照新产程标准,第二产程超过2h的114例患者设为研究组(A组),第二产程不到2h者8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B组),研究组依据第二产程时长差异又能够分为甲、乙、丙组,比较4组母儿最终结局。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组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组以及丙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组、乙组里面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出现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丙组里面新生儿不良结局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第二产程时长处于2~2.5h范围内会对分娩方式产生影响,处于2.5~3h范围内会对分娩方式以及产妇结局造成影响,超过3h会对分娩方式以及母儿结局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产妇以及新生儿结局受到第二产程时长的综合性影响。方法结合新产程标准管理以及产妇第二产程时长的相关情况,将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在我院进行生产200例初产妇划分为实验组(A组产程时长:2~2.5h,B组产程时长:2.5~3h,C组产程时长:3h以上)与对照组(产程时长:低于2h)。对上述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结局进行记录与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未见剖宫产患者,而实验组患者中的剖宫产率为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B、C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产程标准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第二产程时间越短,则对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相对越小。当产程在2.5~3h的区间内时,产妇所受的影响得以提高。而随着产程时间的进一步增加,则新生儿受到的影响开始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谌雯丽  秦丰江 《安徽医药》2018,39(11):1331-1334
目的 分析新产程标准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分娩的产妇800例临床资料,根据使用的产程标准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取执行新产程标准的产妇400例,对照组选取执行旧产程标准的产妇列40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产时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产妇并发症情况(产后出血、切口感染、会阴裂伤、产褥病率),剖宫产原因,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情况(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时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率、会阴裂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旧产程标准相比,新产程标准可放宽产程时限,显著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无痛分娩下新产程时限管理对母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阴道试产单胎足月初产妇108例分为传统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产妇均占54例。传统组产妇采用传统Friedman产程标准,实验组产妇则使用新产程时限管理标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会阴侧切)、产程时间、医疗干预情况,并观察两组的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发现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1.48%,高于传统组;中转剖宫产率为7.41%,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的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第一产程时间为(605.36±115.34)min、总产程时间为(670.81±130.50)min,均较传统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情况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总医疗干预率为27.78%,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传统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妇在无痛分娩下,采用新产程时限管理产程干预后,尽管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但放宽潜伏期的时限,产妇有足够试产时间。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8例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产程时长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和实验组(2组),第二产程时长<2 h为1组(108例),第二产程时长≥2 h为2组(180例);又将2组分为a、b两个小组,2 h≤第二产程时长<3 h为a组(98例);第二产程时长> 3 h为b组(82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3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组、a组产妇、新生儿意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b组相对于1组、a组产妇意外发生率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相比于1组、a组,新生儿意外发生率更高,差异显著(P <0.05),且b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1组及a组,差异均显著,P <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产妇和新生儿具有重要意义,产程超过3 h时长在增加剖宫产概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妇分娩后意外和新生儿意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程活跃期异常产妇应用尿道留置气囊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活跃期异常产妇应用尿道留置气囊助产(气囊组)和54例活跃期异常产妇常规处理(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结局、产后出血、产道裂伤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气囊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组产妇阴道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留置气囊助产能够纠正胎方位,促进产程进展,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产道裂伤发生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保护母婴安全。临床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8):100-102
目的通过对比新、旧第二产程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性及剖宫产率变化,分析新第二产程标准是否对母婴安全且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选择单胎、头位,排除产科并发症、合并症,共计8163例。根据新旧第二产程时间标准不同,分成两组,第一组为执行旧第二产程标准的产妇,定义为对照组。第二组为执行新第二产程标准的产妇,定义为观察组。分别统计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我院剖宫产率变化等观察指标,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各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剖宫产率方面比对照组有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第二产程未导致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升高,未增加母婴风险,且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破膜术缩短产程的效果,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实施人工破膜术的201例产妇为观察组,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收治的自然破膜的产妇20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67.66%)显著高于对照组(48.76%)(P<0.05),而剖宫产率(3.48%)显著少于对照组(10.94%)(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49%(3/201)低于对照组的8.96%(18/201)(P<0.05).结论 人工破膜术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流动人口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从而探讨有效解决方案。方法选择第二产程延长的流动产妇233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279例同期无第二产程延长的流动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围生期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分娩患者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剖宫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剖宫产患者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严重软产道损伤率、产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及产褥期感染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延长是导致流动人口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并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下降。通过对流动人口产妇入院后综合干预,避免第二产程延长,能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侧位分娩对产妇分娩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10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产妇第二产程中采用侧位分娩,对照组第二产程中采用正常体位分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产妇舒适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27±0.54)、(9.73±0.45)分,与对照组的(9.19±0.61)、(9.72±0.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会阴裂伤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会阴裂伤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2、24 h出血量分别为(101.23±71.53)、(259.23±70.41)ml,均少于对照组的(168.35±60.41)、(373.62±60.4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二产程用时为(40.22±12.37)min,短于对照组的(57.84±16.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2、12 h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24 h下肢疼痛发生率及产后2、12、24 h四肢麻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中应用侧位分娩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且会阴裂伤程度较轻,有助于产妇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无痛分娩产时发热产妇第二产程利用自由体位积极干预,缩短第二产程,拟降低因无痛分娩产时发热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产科实施无痛分娩后出现产时发热产妇80例,按照产妇入组顺序进行编号,用数字先后顺序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1~40号为对照组,41~80号为观察组。观察组年龄(28.450±4.095)岁,体质量(67.530±10.595)kg;对照组年龄(27.800±3.969)岁,体质量(65.769±8.217)kg。其中观察组采用第二产程开始立即用力配合自由体位用力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延迟用力加传统膀胱截石位用力的方法。比较两组第二产程的时间,顺产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新生儿出生状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30.43±19.61)min低于对照组的(73.10±32.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转剖宫产率及器械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正常率为75.0%(30/40),高于对照组的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无痛分娩后出现产时发热的产妇第二产程应利用自由体位积极干预,以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妇剖宫率、器械助产率,减少新生儿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头位急诊剖宫产191例,其中第一产程阻滞100例(组1),第二产程阻滞91例(组2),主要从手术指征、手术并发症及新生儿状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组2胎位不正、羊水污染及术后并发症均高于组1,新生儿Apgar评分亦低于组1(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与第一产程剖宫产相比,母婴潜在不利因素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与第二产程的廷长相关,故应撑握时机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12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产妇,根据产妇分娩结局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产妇实施阴道分娩,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术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情况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66.3±62.1)ml、(3.5±0.4)d,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75.6±51.8)ml、(7.0±0.8)d,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13.9%,观察组产妇产后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9%,观察组产妇产后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为(3512±354)g,Apgar评分<7分1例(1.9%);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为(3501±341)g,Apgar评分<7分1例(1.4%)。两组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率为94.2%(49/52),对照组产妇满意率为91.7%(66/72),两组产妇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若符合指征可实施阴道分娩,其能够更好地保障分娩安全性,但具体需要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4.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病例引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足月胎膜早破≥12h、Bishop宫颈评分≤6分、无妊娠合并症、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为阴道放置欣普贝生的研究组和小剂量缩宫素静滴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用药12h后宫颈Bishop评分变化、临产情况、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产程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促宫颈成熟评分及引产成功率均高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至临产的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安全有效,与缩宫素相比,促子宫颈成熟有效率高,临产时间短,对新生儿不良影响小,可有效降低难产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马多足三里注射联合静脉推注安定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40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曲马多足三里注射联合安定静脉推注,对照组仅给予肘静脉推注安定进行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联合静脉推注安定用于分娩镇痛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导乐陪伴分娩产妇150例为试验组,同期非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对助产士的满意度、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导乐陪伴分娩能够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对助产士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提高了产科的质量,在确保母婴安全方面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伞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导乐陪伴分娩产妇150例为试验组,同期非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对助产士的满意度、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导乐陪伴分娩能够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对助产士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提高了产科的质量,在确保母婴安全方面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导乐陪伴分娩产妇150例为试验组,同期非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对助产士的满意度、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导乐陪伴分娩能够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对助产士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提高了产科的质量,在确保母婴安全方面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伞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