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花嵘  李玺  李宁  花明学  巩新建 《腹部外科》2005,18(4):224-22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胰周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们1993年~2004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胰周积液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治愈1例,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多次穿刺治愈4例,手术行外引流治愈3例、内引流治愈2例。结论对于胃癌根治术后胰周积液早期应采取保守治疗、穿刺抽液或外引流,内引流可作为治疗的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迷走胆管漏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迷走胆管漏的诊断、治疗及经验教训。方法对1997年2月~2009年8月13例LC后迟发性迷走胆管漏,分别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1例),超声定位下腹腔置管引流术(2例)及超声定位下腹腔置管联合ERCP、ENBD(10例)3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3例经腹部B超及腹腔穿刺后确诊为迟发性迷走胆管漏,1例因休克急诊行开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2例行腹部B超定位下腹腔置管引流术,10例行腹部B超定位下腹腔置管引流、ENBD。2例选择胆囊窝积液区穿刺腹腔置管及ENBD后腹部症状及体征未完全消失,复查腹部B超仍提示腹腔积液,在超声定位下取右下腹麦氏点穿刺置管引流后胆漏停止、腹部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1例迷走胆管漏并发休克,纠正休克后急诊行腹腔探查、胆管切开引流术,术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术中经胆总管注水发现胆囊床有直径约0.2mm胆管漏胆,放置T管缝合管壁后,T管缝线针眼渗胆,术后再次出现胆漏,经充分引流等治疗32 d后痊愈。腹部B超定位下腹腔置管引流术,治愈时间12、15 d,平均13.5 d。腹部B超定位下腹腔置管引流、ENBD,治愈时间2~5 d,平均2.8 d。1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胆道狭窄、肠梗阻、胆管结石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腹部B超定位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联合ENBD胆管减压治疗LC后迷走胆管漏,能达到开腹手术引流胆汁、胆道减压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胰腺手术后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1年来治疗的28例非胰腺手术后胰腺假性囊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保守治疗4例。B超引导下经皮多次穿刺10例(其中穿刺后置管外引流3例)。手术行外引流6例,内引流8例。1例外引流无效后,改行内引流。2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后胰腺假性囊肿应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早期应采取保守治疗、穿刺抽液或外引流,内引流可作为治疗的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4.
??EUS-guided internal drainage through the stomach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f huge pancreatic pseudocyst: A report of 5 cases YUAN Hai-cheng, QIN Ming-fang, WU Yu,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enter, Tianjin Nankai Hospital, Tianjin 30007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UAN Hai-cheng, E-mail: ironyhc2002@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EUS-guided internal drainage through the stomach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fter surgery of huge pancreatic pseudocys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 cases of huge pancreatic pseudocyst treated by EUS-guided internal drainage through the stomach between March 2010 and October 2013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enter of Tianjin Nankai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Seven cases were drainaged successfully. Five cases were with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mong them, 2 cases were performed BD duct cyst external drainage; 2 cases were performed counterpart drainage with BD duct cyst drainage and CT guided cyst puncture; 1 case performed BD duct cyst external drainage was still unable to control, then cured by cyst infection tissue removal and abdominal drainage.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21 (3-30) months without recurrence. Conclusion Huge pancreatic pseudocyst cured by EUS-guided internal drainage through the stomach is feasible, bu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s common.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is EUS-guided through the stomach cyst double stent drainage combined BD duct cyst external drainage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e duct drainage,PTBD)在肝胆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对60例患者施行PTGD/PTBD68例次,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8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37例。结果15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术,14例成功,1例失败而中转手术。3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行45例次PTBD术,42次置管成功,3例失败,其中2例中转手术,1例放弃治疗;14例择期行胆管癌切除术或姑息内引流术,8例在x线透视下放置胆道支撑架,15例患者长期带管,最长存活者已超过2年,平均9个月。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6例成功,1例因引流不畅而中转手术,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包括:胆漏2例,出血3例,门静脉胆管瘘1例,引流管脱出或阻塞7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GD/PTBD是胆道引流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准确、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肝胆系疾病,尤其是急性胆囊炎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型肠内引流预防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肠内引流技术预防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9例获得经腹切除、低位直肠吻合的直肠癌病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55例)术中附加由生物可降解吻合环、避孕套复合而成的新型肠内引流装置;对照组(64例)术中附加回肠末端保护性造瘘: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形、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吻合位置、营养状态及伴随疾病等生理病理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全组病例3个月随访率100%。研究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3%(4/55),内引流装置排出时间平均18.3d,无引流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仅见5.5%(3/55)无需松解治疗的吻合口轻度狭窄;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4.8d,前3日引流量平均12.8ml/d,无严重感染及保肛失败病例。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0.9%(7/64);45.3%(29/64)的病例伴有肠造瘘相关并发症,3个月后有28.1%(18/64)的病例吻合口轻度狭窄,6.3%(4/64)的病例吻合口严重狭窄需进行松解治疗: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17.1d,前3日引流量平均35.4ml/d;2例并发严重感染,1例吻合口毁损而致保肛失败。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漏后腹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感染及3个月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肠内引流技术简便、安全.能有效避免低位直肠吻合口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与预防性肠造瘘相比.保护吻合口的作用更为优越,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因废用而导致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姑息减黄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需姑息减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式(经典内引流组),12例行改良胆肠襻式吻合术(改良内引流组),11例行体外胆汁转流术(外引流组)。比较3组的减黄疗效、术中与术后指标及生存情况。 结果:3组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3种术式的减黄效果相近(P>0.05)。改良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较经典内引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外引流组的住院费用少于经典内引流组与改良内引流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改良内引流组更加减少(均P<0.05)。经典内引流组术后2例(14.2%)发生反流性胆管炎,而改良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3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胆肠襻式吻合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术后器官功能恢复快,可以作为姑息减黄的首选术式,而体外胆汁转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腹腔引流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16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50例中1487例(90.1%)术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恢复顺利,放置腹腔引流管的163例中159例(97.5%)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48h拔除,康复好,4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结论:应严格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多数LC术中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在静脉应用胰岛素、抗菌素控制血糖与感染的基础上,南B超引导下行肝脏脓肿穿刺引流,其中4例同时行ERCP胆管取石结合鼻胆管引流;6例行腹腔镜探查、肝脓肿切开引流,其中4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另8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经保守治疗治愈8例,B超穿刺脓肿引流或腹腔镜脓肿切开引流治愈24例,脓腔缩小好转出院8例;临床治愈率达95.7%。另有2例病人脓肿穿刺引流后因中毒性休克并发心、肺、肾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4.3%:4例病人行脓肿引流后出血,经保守治疗后而痊愈。结论:在积极控制血糖,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采用B超或腹腔镜微创技术引流脓肿,是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1995年5月~2005年5月收治Mirizzi综合征21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单纯胆囊切除6例,余15例加行以下手术T管引流3例,胆管瘘口修补7例(其中2例瘘口较大,采用残余胆囊壁修复胆总管,另切开正常胆总管壁行T管引流),胆道损伤整形修补加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3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胆总管外引流后Ⅱ期行胆总管空肠盆式吻合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胆漏3例,经腹腔引流3~14d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病程长,多年反复发作的胆囊结石并发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者应考虑Mirizzi综合征的可能。处理时按各类型的特殊性作相应的手术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从1992年-2002年十年间所收治的105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抗生素治疗21例,外科手术引流30例,腹腔镜手术引流6例,经皮穿刺抽吸治疗42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6例。结果本组治愈101例,死亡4例,死亡率3.8%。结论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提高细菌性肝脓肿疗效的重要因素,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和/或置管引流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首选,适合于大部分病人。而外科手术引流仅适合于介入治疗失败或脓肿破裂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预防方法及两种不同引流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乳腺甲状腺外科2010年1月-2016年9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 100例发生皮下积液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 032例采用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 068例采用迪诺保伤口高负压引流系统,均未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 2100例中,发生皮下积液68例,占3.2%,其中纵切口48例,横切口20例.1 068例伤口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中,发生皮下积液36例,其中切口感染28例,皮瓣坏死8例;术后拔管时间8~36 d,平均12 d:1 032例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引流中发生皮下积液32例,其中切口感染22例,皮瓣坏死10例;术后拔管时间6~12d,平均8d.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后,均无皮下积液及腋窝积液发生.结论 充分的引流是预防皮下积液的关键,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和伤口高负压引流均能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但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更适用于渗出较多,潜行腔隙较大、较深,尤其是感染、脓肿的伤口.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脓肿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及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为63例肝脓肿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29例行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结果:6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手术时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闭式引流在脂肪抽吸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12月,对78例腰腹环周脂肪抽吸术,随意选取39例术后在放置引流管的切口外采用贴覆消毒后的尿路造口袋引流并记录引流量,引流袋在术后24~120 h(引流量〈10 ml)揭除,观察切口周围皮肤并常规处理切口。其余仍采取开放引流为对照,对伤口闭合前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2组剑脐中点水平、经脐水平、脐耻中点水平周径差异无显著性。结果 2组手术时间、肿胀液注入量及吸出纯脂肪量差异无显著性。与开放引流组相比,闭式引流组术后换药次数少[(1.1±0.3)次vs.(3.7±1.0)次,t=-32.922,P=0.000],切口愈合延迟少[4例vs.22例,χ2=18.692,P=0.000]。闭式引流组经过24~120 h术后观察经切口流入引流袋的渗出液(150~1600 ml)引流通畅;贴合处皮肤无过敏、瘙痒。结论闭式引流简单安全有效。它可准确观察记录术区渗液情况,避免术后术区污染,免除术后频繁换药,减少切口愈合延迟,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病人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对63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或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60例;中转开腹3例。16例取石后T管引流,41例取石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胆总管,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2例,无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61例随访4~48个月,2例失访,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发生。结论术前影像学的准确评估,术者娴熟的腹腔镜及胆道镜手术技巧,以及对中转手术时机的严格掌控,术后的通畅引流,能够使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人在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晚期阻塞性黄疸减黄术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了解各种肝内胆管引流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采用肝门部胆囊床,肝表面,肝正中裂,肝方叶切除和介入治疗等方法行肝内胆管内或外引流术。结果 手术组;肝门部入路51例,经胆囊床入路5例,经肝表面入路27例,经肝正中裂入路50例,肝方切除10例;手术行肝内胆管外流术42例,行肝内胆管胆总管与空肠吻合术47例,行置管贺桥内引流术54例,所有病人无手术死亡,手术成功率为81%,减黄效果显著,减黄有效率78.3%,术后并发症有胆漏,膈下感染,切口感染和导管堵塞,介入组;右肝内胆管外引流(PTCD)7例,左右肝管外引流(PTCD)10例,行胆管外引流(PTBD PTBS)33例,减黄效果显著,减黄有效率80%,术后有胆管炎和胰腺炎发生。结论 肝内胆管引流是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重要方法。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乳腺脓肿微创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6例乳腺脓肿患者分为穿刺引流组(29例)、小切口引流组(33例)和传统切开引流组(24例),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穿刺引流组在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方面优势明显,传统引流组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脓肿直径大于5cm者微创治疗失败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微创治疗在乳腺脓肿的治疗中具有极大意义,尤其适用于脓腔较小者,但传统切开引流法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对胸部手术传统粗管连接水封瓶引流方式的改进。方法〓通过对我院28例(31人次)胸部手术引流改良采用细软管负压球袋装置代替粗管水封瓶引流术后的观察,总结改进引流后患者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有无引流管的堵塞和拔出引流管后胸腔穿刺次数。结果〓术后疼痛程度,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15人次未使用任何止痛药,12人次口服1~2次止痛药,4人次分别有3次以上使用止痛药。放置引流管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0.5~12小时,引流管留置的时间为6小时~21天,24小时引流量为2~2800 mL,无引流管堵塞现象。引流管拔除后没有需要胸腔穿刺病例。无一例胸腔内和手术引流切口感染,没有医源性气胸。结论〓胸部手术后采用细软管负压球袋装置引流,创伤小,也不易堵塞,可较长时间放置,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重新认识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处理,探讨内引流术治疗囊肿伴感染及坏死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996年我科收治的25例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结果:手术治疗的22例中,对6例高度怀疑感染的囊液作了细菌培养,证实2例继发感染。18例行内引流,包括4例囊液呈脓样者(其中1例细菌培养阳性),均无并发症,随访1~9年无复发。外引流仅3例(12.0%),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平均值21.7%(P<0.05)。结论:根据囊肿内容物性状来判断是否继发感染并不准确,既使存在感染,在囊壁成熟的前提下应尽量行内引流,术后并无不良后果。而外引流由于其诸多弊端,应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胶片引流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提供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62足)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选择负压封闭引流32例(32足)(VSD组)和常规胶片引流30例(30足)(胶片组),总结两组患者术后皮肤坏死、伤口感染、术后肿胀程度、术后疼痛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负压引流组有2例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胶片引流组有9例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负压引流组有1例发生伤口感染,胶片引流组有7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第1、2、3天胶片引流组患足的肿胀程度较负压引流组严重。术后第1、2天,胶片引流组患足的疼痛程度较负压引流组明显。结论〓负压引流技术在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减少术后皮肤坏死、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肿胀程度及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