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股骨头坏死的塌陷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在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根据27例(38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的MRI图像表现,分别计算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并进行随访。未塌陷随访24个月以上。结果在38髋早期坏死股骨头中,有28髋塌陷(73.7%),10髋未发生塌陷(26.3%)。坏死面积比例的相对危险度为1.043,P=0.000。坏死指数的相对危险度为1.020,P=0.000。结论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均可以用于股骨头坏死的塌陷预测,坏死面积比例较坏死指数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非创伤性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塌陷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特别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发于中青年[1] ,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尽管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不同 ,但却有相似的病理过程和结果 ,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如不经治疗 ,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股骨头塌陷[1] 。股骨头塌陷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关节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患者因此常需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由于多数患者年青且累及双侧髋关节等因素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远期疗效较其他疾病差[1] 。本病具有很高的塌陷率 ,但目前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自然病程尚不十分清楚[1,2 ] 。通常所认为的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为 6 8%…  相似文献   

3.
成人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发病机理早期预测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成人股骨头坏死 (ANFH)治疗困难 ,出现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是股骨头坏死后塌陷〔1~ 3〕。本文就塌陷的发病机理、早期预测及防治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发病机理成人股骨头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见于股骨颈囊内骨折 ,髋关节脱位等 ;后者为激素滥用、酒精中毒等所致。尽管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众多 ,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但其共同特征都是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以及随之出现的修复反应 ,进而发生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缺血、坏死、塌陷是股骨头坏死的不同病理阶段 ,缺血是…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预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目的回顾性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993年10月~2000年4月对40例56髋股骨头坏死采取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年龄16~60岁,平均36.8岁,术前均摄髋关节正位及蛙式侧位线片,冠状面及矢状面删。根据ARCO分期,采用三种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计10例14髋.其中Ⅰ期7髋(ⅠA4髋、ⅠC3髋)、Ⅱ期7髋(ⅡAI髋、ⅡB3髋、ⅡC3髓);(2)经关节髓心减压带血管髂骨移植(VICBG).计18例24髋,其中Ⅰ期6髓(ⅠB4髋、ⅠC2髋)、Ⅱ期16髋(ⅡA4髋,ⅡB8髋.ⅡC4髋),Ⅲ期2髋(ⅢA);(31经股骨转子间旋转截骨术(TRO).计12例18髋,其中Ⅱ期1髋(ⅡC)、Ⅲ期17髋(ⅢA8髋、ⅢB7髋、ⅢC2髋)。56髋术前Harris评分为46~82分,平均62.9分。结果全部病原菌例子随访12~68个月,平均29.2个月,非手术治疗组塌陷9髋(64.3%).VICBG组塌陷10截(41,7%).TRO组塌陷I髓(5.6%)。不考虑有无手术干预.ⅠA及ⅡA型无一髋进展至Ⅲ期(塌陷开始.0/9).而ⅠB及ⅡB喇肯7髋(7/15)、ⅠC及ⅡC型全部(13/13)进展至Ⅲ期或Ⅲ期以上。术后Harris评分为47~93分.平均77.4分,结论应用MRI可预测Ⅰ、Ⅱ期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可能.坏死面积小于30%为低危、30%~60%为中危、大干60%为高危。根据ARCO分期、患者年龄及坏死范围个体化地选择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汝有望取得忧良疗效。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坏死表面积测量及在股骨头塌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扫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图像,计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表面积及坏死面积占整个股骨头表面积的百分比(简称坏死表面积比),检验其准确性,并应用于临床预测股骨头塌陷。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8例13髋拟行关节置换的ONFH患者术前作标准的MRI扫描,依T1连续图像计算,得出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将手术标本锯成与MRI扫描相同的层厚和层数,应用坐标纸粘贴,图像分析仪测出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对16例25髋、期非手术治疗的ONFH患者,用MRI扫描图像法测定其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临床随访至股骨头出现塌陷,未塌陷者至少随访24个月,比较两者差异。结果MRI图像法与标本测量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16例25髋中,17髋发生股骨头塌陷,坏死表面积为31.06±8.10cm2(95%CI26.58~35.55),坏死表面积比为58.91%±15.11%(95%CI51.14~66.68),未塌陷的8髋坏死表面积为14.16±9.32cm2(95%CI6.37~21.95),坏死表面积比为29.48%±19.76%(95%CI12.97~45.99)。未塌陷组中仅4髋坏死表面积比>33%,塌陷组均>33%。结论MRI图像法能较准确计算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可用于预测股骨头塌陷,坏死表面积比>33%为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此计算法仍较复杂,宜进一步简化,以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发生主要为坏死股骨头机械及生物力学性能下降所致。坏死的早期髓腔造血细胞开始死亡,骨母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发生坏死,骨陷窝中的骨细胞消失。此时,骨小梁的结构仍维持原态,密度及骨的坚韧度还未受到影响。其后逐步开始产生修复反应,坏死区域的一侧破骨细胞、骨质发生吸收,而另一侧出现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由正常区向坏死区伸展,但修复过程不完全平衡,处在死骨与活骨交界处即修复带的坏死骨小梁已进入修复期,但位于坏死中心部位的骨小梁未行修复,此时即出现因修复不全而致的骨结构损害及力学性能降低,最终发生股骨头塌陷。目  相似文献   

7.
很多研究表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的塌陷跟坏死病灶的位置及大小关系密切,而股骨头一旦塌陷,预后极差,因此,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采用X线平片和MRI进行预测。现就以C线片和MRI预测股骨头塌陷预测的方法及研究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坏死面积比例在预测股骨头塌陷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股骨头的坏死面积比例在预测股骨头塌陷中的价值。方法测量9例(15髋)股骨头坏死标本的坏死面积比例,同时根据MRI计算该9例患者的坏死面积比例,两者进行比较。对8例(16髋)行2次及以上MR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比较第一、二次MRI上股骨头坏死面积比例的相关性。两次MR检查间隔平均18.9个月。根据27例(38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MRI表现,计算坏死面积比例及坏死指数,并进行随访。对发生坏死塌陷的股骨头的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标本和MRI上的坏死面积比例为63.23%±10.16%和63.60%±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MRI计算出的坏死面积比例与标本测量所得的坏死面积比例一致。第一、二次MRI上的坏死面积比例分别为52.37%±19.91%和51.70%±21.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股骨头的坏死面积比例不随病程的延长而变化。在38髋早期坏死的股骨头中,有28髋塌陷,10髋未塌陷,塌陷与未塌陷患者的ARCO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是否塌陷与其分期无关。坏死面积比例与坏死指数的相对危险度为1.043和1.020,表明坏死面积比例更能准确预测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是否塌陷。结论股骨头的坏死面积比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是否塌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化锶用于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安慰剂组和氯化锶治疗组。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组,安慰剂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生理盐水治疗,氯化锶治疗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氯化锶治疗。术后5周处死,取术侧股骨分别行X线片、Micro-CT和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片检查显示股骨头高度与宽度比值安慰剂组<氯化锶治疗组<假手术组,且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Micro-CT检查比较三组间股骨头的体积、股骨头内骨量、股骨头骨矿盐含量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都大于安慰剂组。组织学检查显示氯化锶治疗组股骨头内存在坏死骨,与安慰剂组相比,破骨细胞活动减低,而成骨细胞以及血管新生均较活跃。[结论]锶盐可以实现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的双重调节,在大鼠创伤性骨坏死模型中具有一定程度预防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YONG-CHAN  HA  WOON  HWAJUNG  JANG-R.AK  KIM  NAK  HOON  SEONG  SHIN-YOON  KIM  KYUNG-HOI  KOO  陈云苏 《骨科动态》2007,3(1):9-14
背景:在MRI上测量相加坏死角度可预测股骨头坏死致髋关节塌陷的危险性。 方法:对连续33例37髋患者的早期骨坏死的髋关节进行研究。采用改良Kerboul等方法,测量正中冠状位和正中矢状位MRI上(非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骨坏死累及股骨头表面的弧度,计算两角度之和。基于计算的相加坏死角度的度数,将髋关节分为四组:1级(〈200°),2级(200°-249°),3级(250°-299°),4级(≥300°在初始评估后,患者被随机分入髓芯减压组或非手术组进行治疗,同时接受正规随访直至股骨头出现塌陷或至少观察5年。 结果:7例4级的髋关节和16例3级的髋关节在36个月出现了股骨头塌陷。9例2级的髋关节中的6例出现塌陷,5例1级的髋关节均未出现塌陷(10g-rank检验,p〈0.01)。研究期间,4例相加坏死角度≤190。(低风险组)的髋关节无1例出现塌陷,25例相加坏死角度≥240°(高风险组)的髋关节均出现塌陷,8例相加坏死角度界于190°-240°(中风险组)的髋关节中有4例(50%)出现塌陷。 结论:使用MRI扫描代替X线片测量Kerboul相加坏死角度评估股骨头坏死致髋关节塌陷的可能性是一种好的方法。 可信水平:预后性研究,上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总结。 方法选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且有完整影像资料的患者,排除髋部有先天畸形或有影响髋关节功能的疾病等。在双侧髋关节标准正位片上观察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形态及其与髋臼"眉弓"的对应关系,在双侧髋关节蛙式侧位片上观察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形态及其与股骨头前外侧柱的对应关系,根据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结果共纳入266例435髋,在双侧髋关节标准正位片上观察到6种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表现形式,分别是A型(硬化带边缘在眉弓内侧1/3以内)19(4.4%),B型(硬化带边缘在"眉弓"中间1/3内)89髋(20.1%),C1型(硬化带边缘在眉弓外侧1/3内)155髋(35.6%),C2型(硬化带边缘超过髋臼外侧缘)87髋(20.0%),D1型(硬化带呈环形,位于股骨头中心)47髋(10.8%),D2型(硬化带呈环形,位于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板)38髋(8.7%)。在双侧髋关节蛙式侧位片上观察到5种股骨头坏死硬化带的表现形式,分别是1型(硬化带边缘位于股骨头后内侧柱或中央柱)3髋(0.7%),2型(硬化带边缘位于股骨头后内侧柱或中央柱,深部累及前外侧柱)51髋(11.7%),3型(硬化带边缘位于股骨头前外侧柱)316髋(72.6%),4型(硬化带呈环形,位于股骨头中心)32髋(7.4%),5型(硬化带呈环形,位于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板)33髋(7.6%)。总结出435髋共有19种匹配结果,结合纳入髋数的塌陷率,初步确定蛙位3型匹配正位B、C1、C2和D2时,需要采取外科干预。 结论根据股骨头坏死硬化带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形式建立正位和蛙式侧位分型,充分考虑股骨头外侧柱和前外侧柱的坏死累及情况,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保守治疗与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短、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0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保守组,30例40髋)与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钽棒组,30例40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患肢功能、Harris评分、影像学分析内植物状态、绘制股骨头生存曲线。 结果保守组获得随访27例(36髋),失访3例(4髋),钽棒组获得随访20例(27髋),失访10例(1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26±6)个月(3~6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保守组和钽棒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末次随访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6.153,P<0.001),组别与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F=5883.563,P<0.001),各时间点除治疗前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钽棒组各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841,P<0.00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87.432,P<0.001)。 结论多孔涂层钽金属棒植入可获得较好的短、中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163例男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获随访93例(123髋),随访时间18-52个月,平均36.4个月;年龄25-65岁,平均(41.0±8.5)岁;按ARCO分期:Ⅱ、ⅢA、ⅢB-C期分别为33、63、27髋;术前正位分型C1、C2型分别为24、99髋;术前蛙位分型C1、C2型分别为32、91髋;Harris评分平均为(80.6±6.4)分.随访时以ARCO分期、Harris评分及股骨头生存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ARCO分期:Ⅲ、Ⅳ期分别为36、87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1.0±7.3)分;以髋关节置换为终点事件,末次随访时股骨头生存率为82.2%.25-35岁、36-45岁与46岁以上患者的股骨头生存率分别为100%、87.1%和63.3%.25-35岁、36-45岁年龄段的股骨头生存率高于46岁以上年龄段(P<0.05);而25-35岁与36-45岁年龄段之间的股骨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蛙位C1、C2的生存率分别为:100%、77.6%.术前蛙位分型为C1型的股骨头生存率高于蛙位分型为C2型的股骨头生存率.结论 打压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良好,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及蛙位分型有关,主要适用于年龄<45岁,蛙位分型坏死范围未超过髋臼外侧缘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 induced by steroid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0 to October 2009, 497 hips in 270 cases of ONFH induced by steroids were studied.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when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he questions concerned the underlying disease, duration of steroid usage, total dosage of steroid, incubation period (time interval between commencement of steroid therapy and onset of pain), severity of pain, location of initial complaint, primary diagnosis, time lag from onset of pain to final diagnosis and physical signs when admitt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ain and 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 (ARCO) stage, bone marrow edema (BME) and lesion siz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an of time between commencing steroid medication and developing ONFH for the 269 cases was 18 months (range, 2–384 months). 78.82% cases presented with pain within three years of steroid initiation, only 10.41% patients first complained of pain six or more years after commencing steroid therapy. Fifty‐six cases (20.82%) were misdiagnosed, lumbar disorders being the most frequent misdiagnoses. 79.29% of symptomatic hips presented with abnormal physical tests. Of 420 symptomatic hips, 166 hips were type C1, 223 hips type C2; 299 hips had collapsed; and there was BME in 209 hips. Conclusion: Most patients with ONFH induced by steroids complained of pain within 3 years of commencing steroid therapy. Pain was associated with lesion size, collapse and BME. Atypical location of pain, failure to perform a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MRI finding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misdiagnos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误诊现状及相关因素,为股骨头坏死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髋关节疾病患者314例,设定首次诊断后,同样症状体征半年内第2次就诊与首诊不一致或与专家组所给诊断不一致者为误诊标准。将一般资料、发病诱因、发病时间、就诊医院、临床表现、髋关节X线片、MRI等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股骨头坏死误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共127例曾经历过股骨头坏死误诊,总误诊率达到40.8%,其中股骨头坏死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占77.2%,其它疾病被误诊股骨头坏死占22.8%;采用单因素分析,误诊与发病诱因、激素使用史、饮酒史、发病侧别、疼痛侧别、疾病隐匿情况、首诊医院级别、首诊专家级别等有相关性(P0.05),误诊与性别、年龄、使用激素原发疾病、激素使用方法、激素使用时间、饮酒种类、饮酒年限等均无相关性(P0.05)。股骨头坏死被误诊为其他疾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隐匿起病和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级别有较高的相对危险度,其OR值分别为3.059和2.778(P0.01);激素使用史的危险度较低,OR=0.387(P0.05)。其他疾病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首次就诊时医生级别有较高的相对危险度,其OR值为3.573(P0.01)。结论 :股骨头坏死误诊率较高,隐匿起病和患者首次就诊时的低级别医生是股骨头坏死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较高的相对危险因素,而激素使用史则是误诊的保护性因素;患者首次就诊时的低级别医生是其他疾病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较高的相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硬化带与骨形态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SH  Li ZR  Wang BL  Sun W  Cheng LM  Pan L  Wang RD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305-1308
目的 通过对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硬化带形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其组织学观察,探讨骨形态蛋白(BMP4)与硬化带关系,为股骨头坏死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共治疗激素性ONFH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84髋,患者平均年龄(47±7)岁,依此把患者分为高(>54岁)、中(40~54岁)和低(<40岁)3个年龄组,分析比较3组患者硬化带形成比率.从184髋中选取部分股骨头标本,包括高年龄组患者股骨头18髋,低年龄组11髋,中年龄组股骨头标本20髋(有无硬化带形成者各10髋).股骨头冠状面正中剖开,在负重区和非负重区取材,行常规HE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电镜制备和BMP4蛋白免疫组化染色.BMP4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强度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平均光密度.结果 硬化带在组织学上表现为骨小梁增粗,结构紊乱,但骨细胞结构同正常骨细胞,且处于高分泌状态.中年龄组ONFH患者硬化带形成比例为71.4%(105/147),显著高于低年龄组患者(45.5%,5/11)和高年龄组患者(38.5%,10/26)(P均<0.01).中年组患者股骨头BMP4平均光密度为0.32±0.14,明显高于低年龄组0.20±0.17和高年龄组0.19±0.2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年龄组患者无硬化带形成者BMP4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6±0.1l,有硬化带形成患者为0.28±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硬化带形成患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到关节置换时间为(49±11)个月,显著长于无硬化带形成者(15±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NFH患者硬化带形成与BMP4表达强弱呈正相关,BMP的高表达可能促进硬化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雷雷  何伟 《中国骨伤》2011,24(2):174-17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难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发展及治疗中,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影像学、塌陷、预测塌陷、保髋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生物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不同病因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2例(1036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因的构成比、发病年龄、诱因至出现症状时间、ARCO分期及误诊率.结果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280例(518髋),男16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35.58±10.87)岁;服用激素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5.95±34.94)个月;37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48±0.76)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94例(346髋),男193例,女1例;平均年龄(41.55±9.09)岁;饮酒至出现症状时间为(183.68±86.17)个月;55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69±0.67)级.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2例(52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1.63±15.84)岁;受伤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4.13±27.85)个月;无误诊病例;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90±0.77)级.特发性股骨头坏死52例(77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87±14.24)岁;14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55±0.77)级.酒精+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9例(36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42±11.64)岁;5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61±0.63)级.结论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出现症状时的ARCO分期较晚,很少被误诊.服用激素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相对较轻,误诊率较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多发生于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髓芯减压植骨保髋手术对不同坏死病灶位置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骨循环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Ⅱ期ONFH患者105例,男71例,女34例,年龄(55.20±10.98)岁,病程(15.91±9.85)个月。所有患者按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JIC)分型分为4组:A型17例,B型26例,C1型33例,C2型29例。所有患者行髓芯减压植骨术,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髋关节评分,复查X线片观察2年内股骨头塌陷情况。结果:105例患者手术成功获得随访,时间(24.45±2.75)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24个月时各组间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