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探究穴性和针刺深浅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经络系统的多样性、层次性的特点,从古今深浅刺法、不同深浅刺法对穴性的影响、现代临床研究等多方面探究针刺深浅与穴性之间的关系。结果:针刺深浅与穴性相关,针刺深浅不同可以发挥不同的穴位作用,调动不同的性能。结论:明确针刺深浅对发挥穴性的作用,为临床针刺深浅的选择提供参考,为提高针刺效果的精准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经穴特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繁荣  赵凌 《天津中医药》2014,31(10):577-582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又是针灸临床合理选穴配方以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使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针刺镇痛之后被国际认同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通过采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性、循经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并初步探索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对目前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研究载体选择和经穴特异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围绕其基本规律、科学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等继续深入,并同时充分吸纳交叉学科技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以期全面系统地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至病所、经脉-脏腑相关等理论,提出"针刺导航药物趋向病所"观点.从针刺导航的概念、针刺导航药物趋向病所的实现以及开展针刺导航药物趋向病所研究的意义,对其理论和基本架构进行阐释.针刺导航药物趋病的关键因素有腧穴、目标疾病、经络系统及现代科技手段,即从针药联合应用的角度,提出针刺脏腑相关经穴,可以靶向导引经气到达疾病...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理论的普通毫针针刺与基于西方肌筋膜激痛点理论的"干针疗法"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临床疗效均较为理想,且因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从普通毫针针刺与干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理论根源和临床应用出发,对二者的施术原则、施术部位、操作方法、作用机制研究、临床适用范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总结,并对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的毫针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参考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5.
传感针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陆蓉  王章金 《中国针灸》1999,19(11):685-687
传感针为一种研究经络现象、获取腧穴信息而设计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既能实施针灸治疗的功能,又同时能动态观测腧穴中各种生理、生化参数。并阐述了目前传感针在经络研究、针刺手法、运动生理学及临床工作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钙离子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于生物化学对钙离子与经络腧穴关系,从经穴钙离子分布、针刺对经穴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脏腑病变时外周经穴钙离子浓度变化、络合钙离子对针刺效应的影响以及钙离子与神经、肥大细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推动经穴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经络腧穴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是指导针灸临床应用的重要基础课。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理解和掌握经络腧穴理论,使学生能从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提高具有现代知识背景的学生的认知程度,促进针灸理论的发展,指导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可以构建新的经络腧穴学课程架构,从经穴生理学、经穴病理学、经穴诊断学和经穴治疗学四个方面重构。  相似文献   

8.
郭蕾  施舒  赖佳薇  林咸明 《新中医》2018,50(12):39-42
通过研究分析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文献,从解剖生理学、经络辨证和生物全息理论3个方面归纳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规范化选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刺测定经穴的感传及临床疗效研究谢君国甘肃庆阳地区中医医院(745000)由于针刺气至病所效应的存在,引起人们更加重视研究经络感传课题。一些单位报道感传气至病所时,多可迅速出现疗效。笔者采用了实验经络测定方法测定经穴,对临床常见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研...  相似文献   

10.
李享  李涓  陈婕  梁繁荣 《四川中医》2014,(3):179-180
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副反应小等优点,数千年来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其作用机制目前仍是热门话题。本文从针刺、穴位、经络与迷走神经的关系,针刺对迷走神经的功能调节及其临床应用,针刺对迷走神经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针刺对迷走神经功能影响的最新进展,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刺与迷走神经功能调节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更好服务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机体细胞缝隙连接与经络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缝隙连接功能,回顾了有关缝隙连接与经穴低电阻、循经感传以及经络形态的研究。认为进一步开展针刺手法(针体在经穴内的运动)、刺激的强弱、针剌的时间等因素与缝隙连接关系的研究,将是有意义的探索.必将为揭示经络实质及针刺机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穴位敏化是穴位状态的相应改变,痛敏是穴位敏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痛敏穴与激痛点在临床上均与疼痛有关,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皆为疼痛或疾病的反应点,多用于治疗疼痛类疾病。从理论来源上讲,阿是穴可将痛敏穴与激痛点联系起来,并在疼痛敏感度和解剖位置方面为两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参考。在辅助诊治技术上,可应用各种成像技术的辅助进行痛敏穴、激痛点的可视化、标准化定位,并预测其疗效。从临床应用来看,针刺穴位以酸胀重麻感为准,针刺激痛点以扎跳为准,常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应用痛敏穴,激痛点的分布也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两者可治疗的疼痛类疾病既包含躯体痛也包括非感染或外伤性的内脏痛。现代研究方面,两者都以发生炎性反应为特征,进而产生周围微环境的改变。文章从痛敏穴与激痛点在理论、位置分布、针感、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6个方面的异同探讨二者的关系,并进行分析总结,阐明了穴位痛敏化现象与激痛点理论的相关性。通过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痛敏穴的范围更加广泛,激痛点应包含在痛敏穴之中。痛敏穴与激痛点是传统经络腧穴理论的现代科学研究,仍纳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体系;同时将两者贯通于现代针灸学的研究中,以期为两者在疼...  相似文献   

13.
针刺效应的产生与大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术(fNIRS)是根据不同血氧含量产生近红外光信号差异而成像的动态可视化技术,可无创、可视化地研究脑功能活动。目前fNIRS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多集中在针刺对脑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机制探讨上,如焦虑、抑郁、轻度认知障碍(MCI)、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研究方向比较局限。在针刺研究中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包括针刺对高级神经活动或内脏功能调节的研究、经络理论的研究、得气的研究、针刺手法的研究等,发挥fNIRS的技术优势,有助于揭示更多针刺理论的科学基础和针刺效应的科学原理。同时,对fNIRS在针刺研究中关注的脑区和数据分析上做更深入的探索和挖掘,有助于揭示针刺调节脑功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经脉穴位与脏腑间存在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理论为出发点,查阅1980年~1989年CNKI数据库文献和Pubmed数据库,系统分析基于正常或疾病动物的经穴与脏腑器官相关性的研究情况。发现此时期基于动物的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已借助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主要从针刺信号的传导途径(包括周围神经、脊髓水平、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针刺效应靶器官(包括组织形态学、电生理和靶器官的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证明了经穴-脏腑相关的特异效应,此效应与外周神经基础和中枢神经基础等有关,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化学传感器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飞  郭义  徐放明 《天津中医药》2004,21(2):172-173
化学传感器为针灸经络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它可以在体监测人体化学物质的变化,实时提供针刺过程中化学物质变化的信息。现将化学传感器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总结如下,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总结和分析针刺不同经穴对心率变异性(HRV)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发现内关、足三里、神门为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常用穴, 涉及通里、合谷、太冲、中脘、膻中、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针刺不同穴位对HRV的影响各异, 但有一定规律可循, 可能与经穴主治作用、所属经络和分布部位有关, 针刺同一穴位对HRV影响的结论也有差异, 可能受到样本量、干预对象、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影响, 需规范测量过程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浅谈经穴阳性反应(物)在临床诊断上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穴阳性反应(物)是机体病变通过经络系统反应到人体上的一种病理现象,这些不同的形态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涉及到了导致阳性反应(物)产生的机制机理是什么这样一个课题。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把经穴部位所出现的阳性反应运用到诊断临床实践当中的体会,认为不仅可以把它作为一门独特的诊法来进行研究运用,而且对进一步、特别是从祖国医学经络学说的理论观点来解释经络现象,研究经络实质,探讨穴位机制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18.
"心肾不交"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对该理论的认识与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基于病理表现形式,以及阴阳、水火、升降、精血、神志、表里、经络等对心肾不交理论进行探究,以期挖掘其内涵,拓宽其理论外延,为相关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针灸大成》中大陵穴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应用探析,以期为现代临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整理《针灸大成》中大陵穴的文献记载及现代应用,对其在定位、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归纳总结后进行分析。结果 大陵穴的腧穴定位与现代《经络腧穴学》第10版中所述定位相一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书中关于大陵穴主治证候的记载也较繁多,组方上多为配穴使用,《针灸大成》对刺灸法记录条文较少。结论 大陵穴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可治疗心胸、神志、脾胃、肢体经络、口臭、肺系、五官等疾患。临床需根据患者病情正确辨证组穴,灵活运用适宜的针刺方法、补泻手法等。  相似文献   

20.
黄涛  黄鑫 《中医杂志》2012,53(19):1695-1698
得气是研究针灸与经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判断针刺效应与临床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经络现象及经络学说产生、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基础与临床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得气的实质、得气的客观评价标准、研究手段及与经络学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