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简称模型组)、脑出血 针刺组(简称针刺组)、脑出血 脑复康组(简称脑复康组),每组又分为术后6 h、1 d、2 d、3 d、7 d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0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简称正常组)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在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坏死、水肿,神经细胞核固缩、空泡化以及周围炎细胞浸润,以3 d时最严重.针刺组较模型组细胞排列规整,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减少.脑复康组较模型组改变不显著.(2)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神经细胞肿胀,染色质凝聚成块状或核成溶解状,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嵴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多聚核糖体解聚,突触结构肿胀.针刺组较模型组神经细胞肿胀减轻,线粒体结构破坏较轻,突触结构较清晰.脑复康组较模型组改变不显著.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能够减轻脑组织水肿,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促进脑组织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与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miR-34a-5p在针刺治疗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尾壳核的方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将6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CH)、模型+针刺治疗组(ICH+acupuncture)、模型+针刺治疗+agomir阴性对照组(ICH+acupuncture+agomir-NC)、模型+针刺治疗+miR-34a-5p agomir组(ICH+acupuncture+miR-34a-5p agomir),每组12只,每组随机分D1、D7两个时间点。建模12 h后针刺治疗,于相应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收集脑组织及血液,测算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含水量、检测脑组织及血清中IFN-γ、IL-4的浓度水平变化。结果:脑含水量结果显示,与ICH组相比,ICH+acupuncture组各时间点脑干湿比均显著降低(P<0.01);与ICH+acupuncture组相比,ICH+acupuncture+miR-34a-5p agomir组脑干湿比显著升高(P<0.01);与ICH+acu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拮抗急性脑出血大鼠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每组按造模后1、3、7d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针刺组取"百会"透患侧"曲鬓"进行治疗,24h治疗1次。采用Longa评分法及肢体对称实验评分法对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出血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出血损伤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术后3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最重;针刺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针刺组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可见少量TNF-α、TLR-4、IL-6阳性表达;模型组在各时间点TNF-α、TLR-4、IL-6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针刺组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TNF-α、TLR-4、IL-6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1)。TLR-4与IL-6表达呈正相关,TLR-4与TNF-α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抑制TLR-4蛋白的表达,降低血肿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6的含量,减轻脑出血后炎性损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百会透刺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模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将其中5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针刺组(针刺组)、模型+茴拉西坦组(西药组)3组。每组再分为出血后1 d、3 d和7 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随机分配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ICH)大鼠模型,剩余6只大鼠作为备用。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VEGF和ICAM-1水平。结果 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内VEGF在3 d、7 d均有显著上调(均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出血后1 d,西药组对大鼠血清内VEGF上调显著大于针刺组(P<0.05);出血后7 d,针刺组对大鼠血清内VEGF上调显著大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内ICAM-1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P<0.05)。针刺组在出血后3 d、7 dICAM-1较西药组有显著下调(P<0.05)。结论 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以调整脑出血大鼠血清中VEGF、ICAM-1的含量,是针刺百会透刺曲鬓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本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脑复康)。分别于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6h,2天,7天三个时间点并完成相应治疗,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IHC)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针刺治疗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能降低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显示,针刺组与模型组有差异。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有利于脑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通过下调IL-6的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及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对急性脑出血(ICH)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6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将其中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茴拉西坦组(简称西药组)3组。每组再分为6 h、1天、2天、3天和7天等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随机分配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W 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头穴针刺治疗对ICH大鼠脑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显示大鼠脑内NF-κBp65蛋白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穴透刺可抑制NF-κBp65表达及其转录作用,从而抑制ICH后炎症反应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对大鼠脑出血(ICH)后炎性反应程度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激动剂阴性对照组、针刺+mi R-34a-5p激动剂组,每组按1、3、7天3个时间点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针刺+激动剂阴性对照组、针刺+mi R-34a-5p激动剂组于建模前3天侧脑室注射mi R-34a-5p激动剂阴性对照物或mi R-34a-5p激动剂,造模时假手术组颅内注入生理盐水,其余4组采用自体血注入尾壳核制备ICH大鼠模型。建模12 h后针刺干预,针刺“百会”透“曲鬓”。分别采用Western Blot(1、7天)、Real-time PCR(1、3、7天)检测针刺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精氨酸酶1(Arg-1)蛋白及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1、7天时,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同期iNOS、IFN-γ、IL-4及Arg-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针刺组iNOS、IFN-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rg-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透曲鬓对脑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大鼠CD32、CD206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治疗1组)、D组(治疗2组)和E组(治疗3组),每组12只。每组再随机分造模后1 d和7 d两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注入尾壳核法制取ICH模型。造模12 h后,C组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D组在造模前3 d注射mi R-34a-5p agomir-NC,造模12 h后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E组在造模前3 d注射mi R-34a-5p agomir,造模12 h后采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1 d亚组疗程为1 d,7 d亚组疗程为7 d。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处死大鼠后收集血肿周围脑组织,使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荧光双染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CD32、CD206蛋白表达水平、CD32+/Iba-1+和CD206+/Iba-1+双阳性细胞计数变化。结果 造模后7 d时,与B组比较,C组ICH大鼠Longa评分降低(P<0.01);与C组比较,E组I...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百会透悬厘针刺法对脑出血后脑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对照组8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7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各24只。于造模治疗后2天、7天、14天时间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来评定鼠脑组织中NGF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通过光镜手段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脑组织中NGF检测的阳性细胞数,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意义。造模后2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结果有差异(P<0.05)。造模后7天、14天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NGF阳性细胞数增高( 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N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结果有差异(P<0.05)。针刺组及西药组周围脑组织中NGF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随不同的时相点变化而逐渐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百会透悬厘”能保护在脑出血中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AQP-4表达的影响来揭示针刺头部腧穴对脑水肿拮抗作用的相关机理。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50只大鼠,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针刺患侧"百会"透"曲鬓"穴。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QP-4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各造模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AQP-4阳性表达上升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AQP-4阳性细胞表达增多;3d时达高峰;7d时仍高于空白组。针刺组AQP-4表达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在1d~3d时差异明显(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2d时稍有差异(P0.05)。结论:"百会"透"曲鬓"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抑制内源性AQP-4表达的途径发挥拮抗脑水肿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AR-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凝血酶受体-1(PAR-1)的动态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 h、24 h、48 h、72 h和168 h 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相点头穴针刺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A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PAR-1蛋白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调脑内PAR-1蛋白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脑出血获效的一个重要机制,针刺可能通过下调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内PAR-1蛋白表达,减轻凝血酶所造成的毒性反应,从而达到防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 目的:观察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干预效果及对EGFR/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大鼠尾状核自体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模型,评定造模成功后给予百会透曲鬓针刺干预,在6 h、3 d、7 d 3个时间点进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并取材,免疫荧光观察脑组织GFAP、EGFR阳性细胞分布 ;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p-JAK1、p-STAT3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脑组织GFAP、EGFR mRNA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模型组、针刺组大鼠mNSS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05) ,针刺组大鼠mNSS评分在第3d、7d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 。免疫荧光显示,在7 d 时模型组、针刺组大鼠GFAP、EGFR阳性细胞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 P<0.05),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可见,不同时间点模型组、针刺组大鼠的p-JAK1、p-STAT3蛋白表达和GFAP、EGFR mRNA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05) ,针刺组大鼠在第3d、7d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 。结论:百会透曲鬓可通过调控EGFR/STAT3通路减轻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在脑出血治疗中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0只制备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5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 h、1 d、2 d、3 d、7 d 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针刺组捆绑固定,针刺患侧“百会”透“曲鬓”穴。西药组给予茴拉西坦稀释液1 mL灌胃,3次/d。模型组大鼠给予针刺组相同捆绑30 min/d,生理盐水1 mL灌胃,3次/d。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GDNF和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6 h~3 d GDNF阳性细胞数增多,各时间点VEGF阳性细胞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各时间点GDNF阳性细胞数均较模型组和西药组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6 h~3 d VEGF阳性细胞数减少,7 d时间点VEGF阳性细胞数增多,且高于西药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促进内源性GDNF表达、早期抑制VEGF的表达并后期促进VEGF的表达等途径发挥神经重塑作用。该方法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疗效优于茴拉西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透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照组8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7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各24只。造模完成后6 h开始针刺治疗,取穴百会透悬厘。于2天、7天、14天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处死大鼠,取标本做指标检测。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结果:针刺和西药治疗均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7天、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组织中IL-6检测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在造模后2天、7天、14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和西药组两者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百会透悬厘"针刺法能明显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能明显降低IL-6在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保护在急性期脑出血中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age,ICH)后凝血酶受体-1(PAR-1)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动态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6只,将其中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茴拉西坦组(简称西药组)3组。每组又分为6h、1d、2d、3d和7d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另设空白对照组6只大鼠。制备ICH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头穴透刺治疗对ICH大鼠脑组织PAR-1、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针刺组大鼠脑内PAR-1、NF-κBp65蛋白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PAR-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抑制ICH后凝血酶引起的毒性作用,进而下调NF-κBp65的表达,抑制了核转录因子-κB的炎症因子转录作用,达到减轻炎症级联反应程度,防治继发性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初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4例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7例。常规治疗组予监护、氧疗、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予脱水剂、降压药控制血压或手术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针刺曲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分别于入院时、发病4h、6h和12h时针刺。全程血压监测,发病6h、24h时复查头颅CT,比较两组各时间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血肿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1)血压:在入院至发病12h时段,常规治疗组SBP、DBP、MAP升高明显,针刺组SBP、DBP、MAP升高较低,组间SBP[(164.3±21.6)mmHg vs(158.6±21.5)mmHg]、MAP[(113.4±4.9)mmHg vs(106.7±6.1)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12h至24 h,针刺组SBP[(147.3±21.6)mmHg vs(158.4±23.5)mmHg]、MAP[(97.2±5.3)mmHg vs(106.6±5.1)mmHg]较常规治疗组回落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肿体积:入院至发病6h,针刺组为(2.67±0.33)mL,常规治疗组增加量为(4.15±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至发病24h,针刺组为(3.14±1.18)mL,常规治疗组增加量为(5.57±1.26)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发病3天内均逐渐上升,针刺组第1天评分(38.39±6.84)与常规治疗组(42.37±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天后评分针刺组(24.68±5.42)与常规治疗组(29.74±7.36)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未出现明显血压升高高峰,24h内继续出血量较少,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针刺治疗对早期脑出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刺“百会”透“曲鬓”通过miR-34a-5p/KLF4信号通路治疗脑出血大鼠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对急性期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20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将其中20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0只,每组再随机分为6h、1d、2d、3d、7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20只大鼠;剩余2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针刺病灶侧的"百会"透"曲鬓"穴。应用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脑水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出现轻度脑水肿现象;3d脑水肿达高峰;7d仍有轻度脑水肿现象。针刺组较模型组脑水肿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在1d~7d时差异明显(P0.01)。②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MP-9阳性细胞表达增多现象。模型组大鼠术后6h即出现明显的MMP-9表达增加;2d时达高峰;3d时出现缓慢下降;7d时MMP-9表达仍高于空白组。针刺组MMP-9阳性细胞表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③脑出血后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与脑水含量呈正相关(R=0.848,P0.01)。结论:"百会"透"曲鬓"头针疗法可能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抑制内源性MMP-9表达,从而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脑水肿程度,发挥其对脑水肿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通路关键蛋白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模型组、针刺组、3-MA组、3-MA+针刺组,再将各组随机分为4个时间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自体血注射的方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3-MA组于造模前15 min注射3-MA自噬抑制剂,针刺组和3-MA+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以"百会"透"曲鬓"针刺法进行干预,于相应时间节点取材。根据改良版神经缺损评分系统(m NSS)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并用Western Blot法分析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评价方面,造模前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造模后SHAM组大鼠各时间点评分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于72 h时各项缺损体征达到最高峰,后有所缓解,7 d时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改善(P0.05),3-MA组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最重,3-MA+针刺组神经缺损情况较3-MA组轻。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别于6h最低,后逐渐升高,至7 d最高;相同时间点,针刺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1),3-MA组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3-MA+针刺组表达量略高于3-MA组。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能促进内质网应激PERK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TNF-a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动脉血注入法 ,在Wistar大鼠身上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 ,以针刺为治疗手段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并与非针刺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针刺治疗组TNF α的表达在注血后 6h、2 4h、3d、7d、14d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后TNF α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