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FP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病也可导致AFP暂时性升高.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AFP和重型肝炎的预后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 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结果显示 ,血清AFP呈高水平者 ( >4 0 0μg/L)预后良好 ;血清AFP呈低水平者 (≤ 4 10 0 μg/L)常病情恶化。提示观察血清AFP的水平变化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的分布、与肝损害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结果96例患者,79.78%慢性重型肝炎血清AFP水平升高(>400ng/ml),主要分布在血清胆红素<32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5%者中。随着AFP含量的升高,重型肝炎的生存率逐渐增高,病死率逐渐降低。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反映了肝细胞再生旺盛,提示AFP含量增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的分布、与肝损害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结果96例患者,79.78%慢性重型肝炎血清AFP水平升高(〉400ng/ml),主要分布在血清胆纽素〈32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5%者中。随着AFP含量的升高,重型肝炎的生存率逐渐增高,病死率逐渐降低。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反映了肝细胞再生旺盛,提示AFP含量增高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欲与重型肝炎的预后关系.方法:按照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会联合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选择重型肝炎病例212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在常规西医重型肝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肝健脾汤治疗,B组常规西医重型肝炎治疗.结果:A、B两组治疗前食欲正常3个月时存活率分别为93.33%、75.00%,食欲减退存活率分别为72.52%、22.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食欲改善存活率分别为90.28%、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欲减退未改善存活率分别为14.29%、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肝炎食欲状态与预后呈正相关系,故食欲状态可作为重型肝炎的预后临床症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许望 《海南医学》2010,21(22):30-3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空腹血糖水平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AFP和空腹血糖检测值,分别以血糖水平、AFP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评价它们的临床意义。结果 180例患者中48例AFP〈20μg/L和26例低血糖患者死亡率分别为79.17%(38/48)和76.92%(20/26),均高于其他AFP值和其他血糖值患者(P〈0.05)。结论测定空腹血糖和AFP对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堑 《广西医学》2003,25(7):1227-1228
重型肝炎病情重 ,病死率高 ,其病原可为已知的肝炎病毒 ,也有一部分病原未明。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 1 2 4例重型肝炎的病原学、临床类型及预后报告如下 ,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共 1 2 4例。男 96例 ,女 2 8例 ,年龄 1 1~ 83岁 ,其中急性重型 (急重肝 ) 3例 ,亚急性重型 (亚重肝 ) 1 8例 ,慢性重型 (慢重肝 ) 1 0 3例 ,诊断均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1 2 方法 :HBsAg、HBsAb、HBeAg、HBe…  相似文献   

8.
甲胎蛋白(AFP)是在胚胎时期胎儿肝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临床上常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指标;在急、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AFP也可升高。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测定了112例重症肝炎患者的AFP,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2例重型肝炎患者,男87例、女25例;年龄18~71岁,平均42.3岁;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重型肝炎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18例、亚急性19例、慢性75例;甲型肝炎3例、乙型肝炎78例、戊型肝炎21例、甲乙型重叠感染3例、乙戊型重叠感染7例。所有病例均予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  相似文献   

9.
张艳红  王慧卿  张涛 《河北医学》2001,7(4):374-375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 ) ,是临床上危重疾病 ,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法 ,病死率在 70 %左右 ,本人去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进修学习 ,对近 3年重肝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发现重肝病人血清中 AFP(甲胎蛋白 )较高的预后比较好 ,相反 ,AFP较低者预后差 ,结果如下 :1 病例选择根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将我科 1998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12月 31日住院病人 ,诊断为急性重型肝炎 6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3例 ,和慢性重型肝炎 18例 ,共 2 7例。男 2 2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 4 .7( 2 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97例患者AFP升高49例(50.52%),急性重塑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97例中死亡50例AFP均值为(45.96±23.16)ng/ml,存活47例AFP均值为(236.74±78.90)ng/ml(P<0.01)。结论: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以亚急性、慢性增高最常见,AFP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吕日英  吴继周  李仕雄 《广西医学》2012,34(9):1196-1197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54例和死亡组91例,比较两组在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 好转组并发症发生率64.8%(35/54),低于死亡组为100.0%(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并发症数目明显多于好转组(P<0.05).腹水、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好转组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数量和种类是重型肝炎预后的危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的种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7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之间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性脑病(HE)、总胆红素(TBiL)、谷草基氨酸转氨酶/谷丙氨酸转移酶(AST/ALT)等方面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分析PTA、HE、TBiL、AST/ALT等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我院明确诊断的重型肝炎患者查阅其肝功能中γ-GT结果,分存活组和病死组与正常值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γ-GT结果在重型肝炎存活组中有明显增高,中度以上增高者存活率明显增加,在病死组中不增高或降低,且降低越明显死亡率越高。结论重型肝炎中γ-GT结果与预后有密切关系,且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发生机制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11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钠水平,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与血钠正常组,低钠血症组又分为轻、中、重度三种;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从血清钠水平、病死率和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来比较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转归。结果重型肝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76.36%;存活组血清钠水平为132.2±4.5mmol/L,死亡组血清钠水平为116.4±7.2mmol/L,两组比较,P<0.01;血钠正常组的病死率为7.69%,而低钠血症组的病死率为67.86%,两组比较,P<0.01;轻、中、重度低钠血症的病死率分别为16.67%、45.45%、90.00%,三组比较,P<0.01。结论低钠血症是重型肝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受损程度、病情转归、预后密切有关。密切监测血钠有助于低钠血症的及早发现和治疗,积极纠正低钠血症,对于改善重症肝炎的预后、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和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把126例用随机微量血糖法测血糖最低值为标准,以2.8mmol/L为界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治疗是一样的,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低血糖组的纯亡半分别为60%、21.6%、75.6%,三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低血糖组死亡率最高。随着低血糖的加重死亡率显著升高,其中重度低血糖组死亡率达100%。结论:重型肝炎的治疗预后和低血糖的关系密切,血糖越低病步死率越高。临床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变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积极控制低血糖有望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 (AFP)含量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 AFP异常率高达 86.3 %。急性重型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 ,P均 <0 .0 1。 96例中存活 69例 ,AFP值为 2 5 3± 83 .2 4μg/L ,死亡 2 7例 ,AFP值为 3 8± 2 1.3 6μg/L ,两者AFP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t=19.85 ,P <0 .0 0 1。结论 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 ,以亚急性、慢性增高最常见 ,是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的变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重型肝炎患者AFP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值。结果 AFP随肝功能的好转,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回升而逐渐下降。结论 排除肝癌外,反映重型肝炎高水平的AFP及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值的变化与 MELD评分对其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选择慢性 HBV 感染后重型肝炎患者82例,检测其血清 AFP 并对其进行 MELD评分,随访90 d 并比较血清 AFP 值与 MELD 评分对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MELD≤19分的患者存活率高于MELD≥20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FP >200μg/L 的患者存活率高于 AFP <200μg/L 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ELD 评分分级和 AFP 分级与患者的存活率有关(P <0.05)。结论AFP 对慢性HBV 感染后重型肝炎预后判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16 2例重型肝炎甲胎蛋白 (AFP)的变化 ,探讨甲胎蛋白水平与病情演变、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正常值 <2 5mg/L ,下同 ) ,入院时、住院期间每周及出院时各一次 ,取其最高值作为统计数据 ,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 :(1)AFP高水平组 94例 ,存活 5 8例 ,存活率 6 1 70 % ;低水平组 6 8例 ,存活2 4例 ,存活率 35 2 9%。两组 χ2 =11 0 1,P <0 .0 1。 (2 )高水平组值 (x±s) (2 87 6 +43 3) ;低水平组值 (x±s)(10 3 4 +2 9 3) ,t=11.0 0 ,P <0 0 1。结论 :重型肝炎如甲胎蛋白呈高水平 ,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 ,预后相对转好 ,反映重型肝炎高水平的甲胎蛋白及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在临床上与PTA、Chol等有同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