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12例前列腺癌、102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16例直肠指检(DRE)异常、5例前列腺炎及30例正常男性为对象,用酶免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浓度,用放免法测定其中37例。前列腺癌的PSA浓度明显高于BPH(P<0.01),PSA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1.7%。DRE异常者大于BPH(P<0.05),低于前列腺癌(P<0.01)。BPH高于正常对照(P<0.01)。前列腺切除术后一日的PSA高于术前(P<0.01),术后6~8日同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70岁以上高于70岁以下(P<0.05)。PSA>10ng/ml时酶免检测值低于放免法(0.01
0.05)。单纯PSA升高并不能说明任何特异性病理过程,前列腺癌的诊断,应结合PSA系列测定值及DRE和经直肠B超(TRUS)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例前列腺癌(PCa)、97例前列腺增生(BPH)和21例正常人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结果显示,7例PCa患者PSA均明显增高(31.78±7.73ng/ml);97例BPH患者中30例(30.92%)PSA值>4.00ng/ml,其中16例PSA>10.00ng/ml。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提示:PSA可作为PCa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比/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比(FPSA/TPSA值)/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F/T)/PSAD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4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诊断资料,其中前列腺癌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14例,分析总PSA(TPSA)、FPSA/TPSA值、PSAD、(F/T)/PSAD值等指标在判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0%时的截点及相应的特异性。结果不同血清PSA水平(〈4.0,4.0~,10.1~和〉20.0μ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D值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D值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F/T)/PSAD值比FPSA/TPSA值和PSAD更有助于提高诊断特异性,在敏感性为90%左右的前提下,FPSA/TPSA值的特异性为31.6%,PSAD的特异性为45.6%,(F/T)/PSAD值的特异性为64.0%;PSA水平不同,取的(F/T)/PSAD值截点也不同:PSA〈4.0μg/L时截点为2.5,PSA为4.0~20.0μg/L时截点为0.8;PSA〉20.0μg/L时截点为0.5。结论应用(F/T)/PSAD值能够在保持较高敏感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抗原密度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抗原密度 (PSAT)检测前列腺癌 (PCa)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酶免法测定 30例PCa及 8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血清PSA水平 ,用经直肠前列腺B超测定患者总前列腺体积及移行带体积 ,并计算PSA密度 (PSAD)及PSAT值。 结果 PSA在 4~ 10ng/ml时 ,PCa和BPH患者PSAD值分别为 0 .2 6± 0 .11、0 .13± 0 .0 6 ,两组间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PSAT值则分别为 1.0 4± 0 .70、0 .2 1± 0 .13 ,两组间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若选择PSAD =0 .15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穿刺活检的标准 ,将有 2 7%的PCa漏诊 ,而若选择PSAT =0 .35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穿刺活检的标准 ,只有 9%的PCa漏诊 (P <0 .0 1)。 结论 PSAT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测PCa的方法 ,PSA在 4~ 10ng/ml范围时 ,用PSAT检测PCa较用PSAD更精确。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特异抗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已被广泛地作为一个生物学标志用于发现前列腺癌(PCa)和评估治疗的反应。但是,标准血清总数PSA测试对发现大部分早期肿瘤还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其适当的筛选价值仍有争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PSA对PCa的致病机理和治疗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体积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怕(PSA)与前列腺增生腺体体积的关系及其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5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根据其PSA〉或≤4μg/L分为两组,另有25例PCa患者,术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SA《所有患者经B超测出前列腺体积,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研究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PSA〉4μg/L的BPH较之PSA≤4μg/L者,腺体体积显著增大且PSA和PSA密度(PS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特异抗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已被广泛地作为一个生物学标志用于发现前列腺癌 (PCa)和评估治疗的反应。但是 ,标准血清总数PSA测试对发现大部分早期肿瘤还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适当的筛选价值仍有争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PSA对PCa的致病机理和治疗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并非特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首先是从精浆中发现的,当时Hara等[1]称之为γ精浆蛋白,Li等[2]称之为E1蛋白,Sensabaugh[3]称为P30,可用于对强奸犯的法医鉴定。Wang等[4]于1977年首先在前列腺组织中发现PSA,2年后将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治疗精液迟缓液化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精液迟缓液化患者和30例精液液化正常者分别测定其精液前列腺特异抗的(PSA)含量,对精液迟缓液化症患者前列腺按摩前后测定其精液PSA浓度;对16例精液迟缓液化症箭列腺按摩前后行性交后试验,取其配偶宫颈粘液显微镜下观察活精子数。结果:精液迟缓液化症2精液PSA含量明显低于液化正常组;前列腺按摩后精液PSA浓度明显升高;按摩后配偶宫颈粘液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不同亚型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wang首先从人体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和提纯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和随访中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PSA是一种蛋白酶,由前列腺的腺管、腺泡及尿道旁腺细胞合成,分泌到腺腔和导管中,具有液化精浆和增强精子活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及其临床意义王晓波梅骅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是位于细胞膜内的前列腺组织特异性抗原,由于其在前列腺癌,尤其是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及转移灶中的高表达,使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此抗原的文献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现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在前...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过测定前列腺癌 (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T PSA ,B超测前列腺体积 ,移行区体积 ,计算特异性抗原密度 (PSAD) ,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密度 (PSAT) ,探讨PSAD、PSAT测定在PCa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PCa患者 2 5例 ,平均年龄 68岁。均经穿刺细胞学或病理检查证实。BPH患者 75例 ,平均年龄 70岁。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检查或治疗前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用T PSA试剂盒在Ab bottAXSYM仪器上应用酶联微粒子捕捉法 (MEIA)测定T PSA。采用意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和总PSA(T—PSA)及F—PSA/T—PSA比值(F/T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45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F—PSA和T—PSA水平,并计算F/T比值。结果:BPH与PCa组患者T—PSA、F—PSA值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F/T比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PCa的诊断灰区(T—PSA值4.0—10.0μg/L)中,F—PSA及F/T比值能有效区分BPH与PCa(P<0.05),单独以T—PSA或F—PSA作为PCa的诊断指标,其敏感度虽高(88.89%,84.44%),但其特异性较低(仅为53.33%,56.67%),而以F/T比值作为PCa的诊断指标,在保持较高敏感度的同时,其特异性也可显著提高(P<0.05)。结论:F—PSA及F/T比值的引入,使PSA作为PCa的诊断指标更为有效,尤其在PCa的诊断灰区,同时F/T比值可显著提高PSA对PCa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特异抗原分子类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列腺癌 ( PCa)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这与临床广泛应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 PSA)浓度测定方法有很大关系。迄今 ,PSA已成为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的泌尿系肿瘤血清标记物 ,各医院已将其作为常规检查项目用以检测 PCa。由于 PSA对肿瘤并非有特异性 ,故用以诊断 PCa的敏感性与 相似文献
17.
病理复查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前列腺特异抗原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病理复查结果,监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指导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对2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于术后1、2、4周时测定PSA水平,尔后每个月测定一次,随访5~17个月,平均11个月;并对术后标本的手术切缘及包膜浸润程度行病理复查。结果:病理报告T1~T2期17例,15例获根治,PSA水平均降至0.2μg/L以下,随访12个月无复发;2例PSA一直未降至正常,2个月后复升高而加用辅助治疗,其病理观察发现手术切缘有肿瘤残留。T3a或T3b期8例,4例获根治,PSA在3个月内降至0.2μg/L以下,随访9个月无复发,病理特征为肿瘤浸润包膜但未穿透;4例在1个月后因PSA回升分别加用辅助治疗,病理示肿瘤均穿透包膜。结论:T1~T2期患者,因手术切缘残留等原因,肿瘤可能早期复发;T3期患者,特别是那些侵犯包膜但未穿透者,手术可能达到根治,并可以延迟应用雄激素阻断治疗,延长治疗的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18.
自从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被发现后,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在前列腺组织(包括前列腺癌)中表达以外,PSMS还在多种非前列腺组织及肿瘤组织中表达,尤其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引人注意.PSMA的绝对组织特异性受到了挑战,但同时它也为人们对其他泌尿系肿瘤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Nucleostemin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sai等最近发现多种癌细胞中均存在Nucleostemin(NS)蛋白,其对癌细胞维持增殖状态是必须的。我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PCa)及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NS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PCa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