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日本良导络植物神经学会会长武重千冬,有关参与产生针麻醉镇痛的突触及其传递物质,以及针麻镇痛效应的产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刺麻醉及针刺镇痛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3.
针刺麻醉对甲状腺手术区域镇痛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合谷、内关穴位后在颈部区域产生镇痛的外周神经机制。方法:选择20名甲状腺疾病患者,志愿接受针刺麻醉,刺激双侧合谷、内关,刺激方式为连续波、刺激电压为6~8 V、频率为10~20 Hz,在刺激40 min后开始手术。在电针刺激前、刺激后10 min、20 min、30 min,监测耳大神经的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峰幅度等电生理功能变化,同时测定痛觉变化。结果:电针刺激合谷、内关10 min、20 min、30 min后,痛觉明显降低(P<0.01),耳大神经潜伏期缩短、传导速度加快、波峰幅度增高,较刺激前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①针刺合谷、内关在颈部区域可以产生较好的镇痛作用;②针刺合谷、内关可以引起支配颈部区域的神经电生理改变,表现为兴奋性增高;③支配合谷、内关穴位与颈部区域的神经可能属于同源神经。  相似文献   

4.
本文查阅了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刺在手术中麻醉镇痛的研究文献,从针刺镇痛在围手术期的介入时机、选穴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刺激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针对目前针刺在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剖析,总结认为针刺在围手术期麻醉镇痛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本文旨在为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贻人 《河南中医》2014,(12):2473-2474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在痔疮手术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痔疮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肉松弛度评分、疼痛评分、术中追加药物麻醉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麻醉应用于痔疮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效果满意,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中追加药物麻醉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从经筋理论探讨针刺麻醉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从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出发,分析经筋与神经、神经与麻醉、针刺与麻醉的关系,并从以往针刺麻醉文献资料统计结果来佐证其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论证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中的关键作用和如何从经筋理论阐释针刺麻醉。  相似文献   

7.
搜集整理近5年针刺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综述针刺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选穴配穴、其优势及相关研究进展等.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针刺麻醉,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但存在缺乏规范操作的缺陷,今后规范化操作可使针刺麻醉得到更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大鼠中枢P物质含量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黎海蒂  李希成 《针刺研究》1989,14(3):370-374
<正> 已知 P 物质(SP)在痛觉调制中,具有双重作用:鞘内注射 SP 拮抗剂可对抗 SP 引起的痛阈下降,将 SP 注入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可出现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脑啡肽而实现的。以往的研究多应用脑室(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腔、肌肉以及鞘内注射或微电泳导入 SP 或 SP 抗体等方法,观察痛阈及神经元电位的变化。但在电针时,动物不同脑区和脊髓 SP 含量的变化有何不同,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中枢 P 物质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本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是电针时大鼠海马、下丘脑、纹状体和脊髓内SP 免疫活动物质(Ir-SP)含量的变化;二是电针强度和频率对 Ir-SP 含量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阿片受体和5-羟色胺(5-HT)受体在电针引起不同脑区 Ir-SP 含量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镇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因产程中不同原因行剖宫产43例,故最终试验人数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在宫口开3cm时,对照组产妇无特殊用药及其他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宫口开3 cm时给予针刺麻醉镇痛,取穴(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并接电针持续进行穴位刺激。根据数字疼痛分级(NPIS)标准判定镇痛前后不同阶段疼痛评分,观察两组产妇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NPIS评分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针刺镇痛分娩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有促进产妇宫口扩张及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质量无影响,对母婴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对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对术中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病人,年龄35~6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颈丛神经阻滞组(Ⅰ组),颈丛复合针刺麻醉组(Ⅱ组)。Ⅰ组单纯施颈丛麻醉,Ⅱ组同时配合针刺双合谷、内关。对比两组呼吸抑制程度。结果:Ⅱ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程度轻微。Ⅰ组术中SBP、DBP、HR均较麻醉前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Ⅱ组麻醉后上述循环参数略有上升,血氧饱和度略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确切,术中无牵拉反应引起的不适及躁动。  相似文献   

11.
刘堂义  杨华元  褚立希  蒯乐  高明 《中国针灸》2007,27(12):914-916
针刺麻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中医工作者的首创,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成就之一,在20世纪60、70年代得以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近20年来,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甚微。本文简单回顾针刺麻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针刺麻醉优势、作用机制,以及针刺麻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针刺麻醉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药物加强针刺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芬 《针刺研究》1994,19(3):8-13
  相似文献   

13.
针刺镇痛中突触后抑制和阿片肽、GABA与P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宗仁  于琴 《针刺研究》1993,18(1):64-67
在麻醉大鼠脊髓背角神经记录投射神经元电活动,以神经元的逆向动作电位潜伏期为突触后抑制指标。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使潜伏期延长0.111±0.022ms(N=12,P<0.001)。荷包牡丹碱组(N=12)电针仅延长0.010±0.04ms,与电针组有统计学差异。纳洛(?)组(N=12)和 SP 抗血清组(N=12)电针使潜伏期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实验表明 r-氨基丁酸,阿片肽和 P 物质可能参与电针的突触后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针刺镇痛与轿甭中P物质含量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恩魁  马华 《中国针灸》1992,12(4):36-37
  相似文献   

15.
制备18批黄连汤物质基准样品,建立物质基准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明确其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范围及峰归属,结合指标性成分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桂皮醛的含量范围,转移率范围以及出膏率进行饮片到基准样品间的量值传递分析,阐明黄连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 表明,18批黄连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相似度良...  相似文献   

16.
肛肠手术技术与麻醉方式日趋成熟完善,但术中麻醉仍存在镇痛不全、术后不良反应影响术后快速恢复等问题亟待改善。针刺作为一种安全的非药物辅助麻醉的手段正广泛运用于肛肠手术中,该文搜集整理近5年针刺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在肛肠手术运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及其效果。针刺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展现了改善疼痛、缓解手术应激反应、减轻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临床综合评价规范,未来的进一步广泛使用与推广仍需确立临床应用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18.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镇痛和抗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用扭体法观察镇痛作用;用二甲苯使小鼠致炎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对醋酸致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炎性水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地黄饮片至标准汤剂的物质传递,阐释饮片—标准汤剂物质变化规律及分布.方法:建立地黄饮片—标准汤剂UPLC特征图谱,并根据质谱分析进行化合物推断;利用新公式-K值分析化合物传递过程中的规律.结果: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精密度、稳定性良好;对9个特征峰进行结构推断,确定了7个特征峰: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洋地黄叶苷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