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从时间医学的角度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2006年3987例新缺血性中风患者登记资料作圆形分布统计。发病时点化为角度坐标,确定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时点;再以入院日期为基础,推测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季节高峰期。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06∶00~10∶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月份存在集中趋势,平均发病时间为1月11日±3月6日。结论:缺血性中风发病有显著季节和时辰周期规律,更好地了解这些效应有望为卒中预防制定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近年来对中医时间医学的发掘研究相当活跃,发现不少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均有其特定的时间节律。本文通过121例出血性中风病例的死亡时间调查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节律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风与发病季节关系(附165例中风病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发展,时间节律在生理病理中的作用愈来愈受重视。《内经》时藏阴阳理论有关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的论述是中医对生命节律认识的重要内容。以此为指导,本文对本院1991—1~1991—12月住院“中风”病人(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回顾性分析,来探讨中风与季节性发病的关系与中医发病机理。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内经>对五脏疾病发病死亡规律有详细阐述,认为五脏病发病死亡大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律与自然季节天日时辰节律、五运节律、六气节律密切相关,并且可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进行归纳说明.研究五脏病发病死亡规律对临床防治五脏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子午流注时间规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为子午流注时间医学防治缺血性中风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缺血性中风患者586例的发病资料,应用圆分布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结果经圆分布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具有一定季节集中趋势,发病高峰为11月24日,高峰期为8月9日至次年3月11日(r=0.1824,P0.05)。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出缺血性中风发病时的值日经,经圆分布统计分析,值日经为足厥阴肝经的时段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趋势(r=0.089,P0.05)。分析昼夜24 h的发病时间规律发现,发病高峰为7时13分,高峰期为2时33分至11时53分(r=0.4732,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全年散发但仍具有一定季节集中趋势,集中趋势相对较弱,发病高峰期为秋冬交替季节,提示在这一时期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能会减少缺血性中风发病。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分析发病值日经周期规律,足厥阴肝经值日时段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趋势。结合子午流注纳子法时辰周期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为辰时,即气血流注于足阳明胃经时易于发病,所以在缺血性中风防治措施中应重视调和肝经与胃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大量临床统计资料显示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存在昼夜分布差异.即在昼夜中具有某段时间内的发病高峰。迄今为止,类似统计工作及其机理探讨国内报道较少。我们曾对山东省5家综合性医院1985~1989年期间确诊的103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联系中医五运六气致病学说及人体昼夜24小时周期节律变化,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探求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的分布规律性及其可能的机理,并针对其发病高峰时间段及其产生机理,指导临床适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血尿酸增高沉积关节引起的。时间节律变化从古至今一直影响并指导着我们人体的生命活动,故从中医时间学思想和现代时间学理论出发,探索出痛风性关节炎有着年节律、二十四节气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十二时辰节律、六经辨证节律和男八女七节律的特点。基于人体生命时间节律,结合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节律,则提出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因时制宜"原则,指导中医特色化防治与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风先兆证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均很高.近年来,首次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遏制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已成为世界卫生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中风一症虽有来势急骤,发病突然的特点,但在中风突发之前,常有预兆出现,如能及早治疗,认真预防,可以避免或延迟中风的发生,即或发生,亦可因防治及时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在《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时间医学-生命节律理论指导下,研究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节律,对于目前指导缺血性中风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在年节律方面,应注意季节不同人体的生理表现不同;不同的季节气候,会对发病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季节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在月节律方面应关注月亮盈亏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在日节律方面应关注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阴阳气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医时间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转归、病死的时间分布有着明显的节律性,并与年、季、月、日的阴阳盛衰消长和五行生克规律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1].祖国医学十分重视季节、时辰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内经〉曾系统全面地叙述了四季、朔望月、昼夜十二时辰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笔者以中医时间测病思想理论为依据,将我院 1998年- 2005年收治的 398例中风病人发病时间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清代名医唐容川《血证论》中曾提到血证具有季节性复发的现象,并命名为“时复”,如其言“血家春夏得病,至次年春夏复发;秋冬得病,至次年秋冬其病复发。”现代临床研究证明,时复是有其道理的。诸如中风在春秋季发病率最高;心肌梗塞的发病在寒冷地区以冬季为多,但在温暖地带却以夏季居多。……大千世界,竟有如此奥妙莫测之处,实当令人深究。生物运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有显著的节律性,包括外因性节律和内因性节律两种。前者是完全依赖外界的物理变化,而后者则是由于有机体内部“钟”的驱动,但与外界的节律性变化同步相宜,它是生物体内自发频率的袭现,是生物体所固有的东西。人体作为生物之一,自然也应具有如此特点。中风病理为阴衰阳亢,痰火风阳逆上所致,阴衰阳亢就是病理中人体素质部分;心梗多属“胸痹”,常由心阳不振,痰瘀阻闭所致。中风、胸痹在何季节发病取决于内因外因两方面因素。在不发病的季节中,虽有阴衰阳亢和心阳不振,但人体在动态稳定的季节环境中尚能保持脆弱的平衡,不致中风、胸痹;如果发生了特异性的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子午流注时辰规律以及证候要素特点,分析经脉气血流注与证候要素对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8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的证候要素和发病时间,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发病的时间规律,并计算发病高峰期,以是否为高峰期发病为因变量,证候要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证候要素对发病时间的影响。结果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出缺血性中风发病时的值日经,经圆形分布统计分析,r值为0.018,经雷氏检验P0.05,故缺血性中风发病无显著的值日经聚集趋势。分析子午流注纳子法时辰周期的发病规律发现,发病高峰为7时04分,发病高峰期为3时02分至11时06分,r值为0.5238,经雷氏检验P0.05,即寅时至巳时为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期。以是否为高峰期发病为因变量,证候要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瘀、痰湿、气虚为是否高峰期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3.76,4.21,3.55。结论气血流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时为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期,血瘀、痰湿、气虚证候要素为是否高峰期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有报道脑血管病是老年八三大主要死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脑血栓形成占出血以外脑血管病的9/10“‘。因此,对缺血性中风的防治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CT及MRI的应用,在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及诊断等方面有了不少进展,但在中风内科治疗上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被认为是重要的方法之一。为了揭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近年…  相似文献   

14.
杜登岭 《陕西中医》1990,11(3):123-124
本文从脏腑气血流注节律、昼夜阴阳消长节律、脏腑昼夜生克节律、人体不同生理特点及发病前等时辰进药效应方面探讨了中医学中的时间服药规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的一类急性病。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中风相当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中风是临床常见病,近年其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本病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医疗技术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对本病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防治体系,但因患本病而致死、致残的仍不乏其人。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和延缓发病的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现将中风的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天气、气候与季节变化对中风的发病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中风发病与气候变化的规律,我们对308例中风患者发病时间进行了调查,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年时间节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年时间节律,为临床及时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用x2检验及圆形分布法来分析资料.结果:发现(1)各组患者发病均存在着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其中2月份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的高峰月份.(2)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存在着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结论:皖南地区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和死亡存在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  相似文献   

18.
尚冰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38-538
中医学对时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深刻,内容丰富。《黄帝内经·素问》用大量篇幅论述的五运六气学说,阐明了气候存在5年、10年、12年及60年的周期规律变化。人体的生理、病理亦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年、季节、月、日等时间节律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本文仅就四季周期、月周期、日周期与中风发病的关系及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中风病病机的探讨,阐述清热解毒法是中风病的治疗大法。方法:根据中风病的发病特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风的病机演变规律。结果:内生热毒乃中风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热毒犯脑损络为其病理的主导机制,火热痰瘀等病理产物互结,郁闭脑窍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结论:内生热毒是中风病机转归之关键,清热解毒当属防治中风之大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近十年来有关中医时间医学论治哮喘的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为:临床上哮喘病的发病、发展具有时间节律性,与昼夜、季节的转换等因素有关;中医时间医学强调根据疾病的节律变化及人体阴阳气血改变规律择时诊治,择时予药。因此提出在哮喘病的诊疗上也需按时间节律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治疗及择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