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瘀毒论治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流行广泛的传染性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疫毒"、"胁痛"、"积聚"等范畴。根据丙肝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薛博瑜教授认为"瘀毒"为本病的关键,治疗上当以清化瘀毒为大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从湿、热、瘀、毒辩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湿热瘀毒辩证治疗;对照组50例未进行湿热瘀毒的辩证,均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经湿热瘀毒辩证治疗有效率76%,对照组5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从湿热瘀毒辩证论治,可减缓病情的进展,提高转阴率。  相似文献   

3.
论病毒性肝炎与湿,瘀,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博瑜 《江苏中医》1993,14(1):31-32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病毒性肝炎(VH)的病机从湿热瘀毒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阳黄和“无黄”都以湿热为本,“无黄”、阳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重型VH,慢性VH的病机及病理演变,以毒和瘀为病理特点。应针对湿、热的主次和各自侵袭的不同部位及瘀毒的临床表现予以灵活施治。VH恢复期应着重舒肝健脾,补益肝肾,清解余邪。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胆囊损害与“湿,瘀”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胆囊损害与“湿、瘀”关系的初探上海市南汇县传染病医院严润民,储峰,杨晓梅(201300)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胆囊损害,湿热毒瘀近十多年来,病毒性肝炎对胆囊的损害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试从病毒性肝炎胆囊损害时血栓素B2(TXB2)、前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黄合剂I号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降黄合剂I号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黄合剂I号有明显的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黄合剂Ⅰ号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降黄合剂Ⅰ号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黄合剂Ⅰ号有明显的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湖北中医大师吴寿善教授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767例吴寿善接诊慢性乙型病 毒性肝炎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集成、汇交、整合后,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规则方法对临床资料进 行分析。结果:①确定259个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前五位药物分别是茯苓、茵陈、陈皮、丹参、连翘;②药物配 伍方面,关联度最高的配对分别为茯苓-甘草-白术、茯苓-丹参-白术、茵陈-茯苓-甘草等;③挖掘核心处方时, 发现蒿芩清胆汤、大安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方加减使用频次最高。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我们发现吴 寿善教授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治则治法上,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以下简称"慢乙肝")定义为由HBV持续感染(HBsA 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1]。受到感染后,病毒并不是直接损伤肝细胞,而是引起宿主产生免疫应答,通过自身免  相似文献   

10.
11.
常占杰教授认为“虚、湿、瘀、痰、毒”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理因素,基于五行转化及脏腑理论,提出了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瘀毒理论,重视瘀毒内阻的病理本质,以脾胃为本,时刻顾护正气,创立了“清、养、柔、滋、消”治肝五法,研制出“清木丹、养木丹、柔木丹、滋木丹、消木丹”系列药物,旨在改善疾病状态,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肝五法在临床中可单用、联合、交替、序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诊治思维。常教授强调辨证使用当权衡整体脏腑功能与局部病变,顾护机体阴阳平衡,将瘀毒理论贯穿疾病治疗始末,且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要注意患者机体状态及凝血功能。本文从治肝五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体会两方面介绍常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党中勤  牛晓玲 《中医药学刊》2003,21(7):1170-1171
瘀胆型肝炎可发生于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是以肝内小胆管胆汁瘀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炎类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不容忽视的一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调节免疫,抑制病毒,清除内毒素血症,扩张毛细胆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肝功能恢复作用。无论是急性或是慢性瘀胆型肝炎,活血化瘀药物都应在辨证之基础上应用。应根据各种活血化瘀药的不同性能、患者湿热偏盛及邪正盛衰等情况加以斟酌.  相似文献   

13.
瘀胆型肝炎可发生于各型病毒性肝炎中 ,是以肝内小胆管胆汁瘀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炎类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调节免疫 ,抑制病毒 ,清除内毒素血症 ,扩张毛细胆管 ,改善微循环 ,促进肝功能恢复作用。无论是急性或是慢性瘀胆型肝炎 ,活血化瘀药物都应在辨证之基础上应用。应根据各种活血化瘀药的不同性能、患者湿热偏盛及邪正盛衰等情况加以斟酌。  相似文献   

14.
甘国林  指导:张斌 《新中医》2019,51(11):328-330
简版:正文:张斌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全国著名肝病专家王灵台教授,现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长达30多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病。尤其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兹将随师跟诊学习领悟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方化肝解毒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湿热瘀毒证之慢性乙型肝炎后病毒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将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替比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1 a以上,治疗组在口服替比夫定100 mg/d的基础上加服化肝解毒汤,治疗12周,然后单用替比夫定,疗程1 a以上。观察2组治疗12周后肝脏病理组织学及临床症状、肝功能及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肝组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改善。结论化肝解毒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的病机湿、热、瘀、毒致病观,提出清化湿热、凉血化瘀解毒法作为黄疸的基本治法,并例举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以此法治疗重症肝炎合并癫痫之黄疸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清热祛湿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008年6月,笔者在李平教授指导下,运用清热祛湿活血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燕  吕志芬 《河南中医》2009,29(11):1099-1100
目的:观察益坤汤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毒型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坤汤治疗。两组均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主要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和证候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坤汤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传染性疾病,本文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对肝脾两虚、湿热瘀毒型从调养肝脾、清化湿热瘀毒法进行辨证用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20.
自2006年2月~2006年10月,笔者随师临诊,采用导师经验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毒蕴结型)8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其中年龄30岁以下者33列,30岁~40岁者43例,40岁以上者12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8个月。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