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红兰 《护理研究》2004,18(5):889-890
气管切开术是严重烧伤病人特别是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常用的措施之一。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或颈胸部深度烧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主要潜在危险。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现将180例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烧伤病人,如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建立可靠的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的方法是经烧伤创面行气管切开术,以提高重度烧伤并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本科施行气管切开的10例烧伤病人成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红兰 《护理研究》2004,18(10):889-890
气管切开术是严重烧伤病人特别是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常用的措施之一。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或颈胸部深度烧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主要潜在危险。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现将180例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1998年1月—2 0 0 2年12月共有180例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其中男118例,女62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5 6岁,平均2 2 .6岁;烧伤面积最小5 % (Ⅲ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最大96% (深Ⅱ度~Ⅲ度) ,平均68% (Ⅲ度烧伤48% )。烧伤原因:烟花爆竹烧伤62例,液化气爆炸2 3例,热水泥烧伤19…  相似文献   

4.
头面、颈部烧伤常常伴有呼吸道吸入性烧伤,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此类病人18例,对其有无行气管切开及伤后切开时间进行回顾,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呼吸道烧伤抢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呼吸道烧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面、颈部烧伤常常伴有呼吸道吸入性烧伤。本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呼吸道烧伤患者92例,为及时进行抢救,对其中56例施以气管切开术,效果满意。本文对该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抢救呼吸道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气管切开是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在声门以下的气管重建新的呼吸通道,是用于抢救喉阻塞及其它危重病人的常用手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术.术后呼吸道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抢救结果,尤其是随着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努力提高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作者结合文献就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相应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0):1703-1704
气管切开是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在声门以下的气管重建新的呼吸通道,是用于抢救喉阻塞及其它危重病人的常用手术[1];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2];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术[3].术后呼吸道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抢救结果,尤其是随着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4].努力提高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作者结合文献就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相应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手段,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郭桂珍 《全科护理》2010,(18):1654-165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各脏器功能恢复是建立在维持自主呼吸或呼吸支持治疗、保证有效通气和充足氧供的基础上。因此,气管切开术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病人的预后。现将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做出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0.
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常需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病人在空气加压舱内接受高压氧治疗,不能按常规佩戴面罩吸氧,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吸氧方式,为了能使这些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高压氧治疗,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我科采用麻醉用的呼吸回路自制吸氧连接装置进行吸氧,使病人能够带气管套管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争取早日拔除气管套管,减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各脏器功能恢复是建立在维持自主呼吸或呼吸支持治疗、保证有效通气和充足氧供的基础上.因此,气管切开术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病人的预后.现将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做出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各种危重病人上下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手段,是为保障呼吸道通畅,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第5气管环切开,以开放气道、改善呼吸的手术,随着气管切开术适应证的逐渐增加,严格而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是保证病人术后呼吸道畅通的关键。我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护理气管切开病人共46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余小英  杨存美 《全科护理》2012,(34):3262-3262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及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切开时具有一定的危险,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气管套管起着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确保各项治疗实施的重要作用。但长期留置气管套管病人需定时更换套管,更换套管操作较切开时简单、危险性相对低,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各种危重病人上下呼吸道阻塞的重要手段,是为保障呼吸道通畅,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第5气管环切开,以开放气道、改善呼吸的手术,随着气管切开术适应证的逐渐增加,严格而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是保证病人术后呼吸道畅通的关键[1].我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护理气管切开病人共46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手段,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的措施。颅脑损伤的病人,如果昏迷时间长,气道内分泌物往往较多,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常常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留置气管套管。我科ICU病房对因重症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出血所致昏迷、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的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湿、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比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正>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指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经切口放入适当的气管套管,病人可直接经气管套管进行呼吸,并可从此套管处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1-3],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临床护理气管切开病人时,由于需要将气管切口暴露在外,因此在进行身体保暖时被子只能盖到肩部以下的部位。这样会造成颈肩部位暴露过多,容易引起病人着凉感冒、加重病情,并且形象欠佳。而目前临床上对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当夏季气温较高时上胸部及肩颈部普遍处于暴露状态,无任何物品遮盖;气温低、天气寒冷时,又常用毛巾或衣服遮盖双肩  相似文献   

18.
韦凤新 《护理研究》2010,(1):240-241
气管切开术往往是重型颅脑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多器官衰竭病人以及大面积烧伤合并吸人性气道损伤病人早期采取的急救措旌,吸痰法是护理此类病人必不可少的操作,其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吸痰管的选择是正确吸痰的基本保证,过粗会造成呼吸道有效通气量不足或者形成无效腔;过细会影响吸痰效果;过硬会加重气道黏膜的损伤;过软容易被负压吸扁,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长期带管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TT)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急危重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临床上气管切开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后长期带管,改变了病人喉的诸多功能,给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影响。1998年2月.2002年10月,我们以长期带管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了解术后带管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  相似文献   

20.
<正>气管插管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建立的人工气道[1]。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急救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之一[2]。此类病人大多病情急危重,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成为整体治疗和个性化临床处置首先关注的任务之一[3]。在多年的护理实践过程中,以及对相关文献的阅读,笔者发现,对于置入气管插管及气切套管的重症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临床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气管套管的覆盖及纱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