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家长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认知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提供思路与对策。方法 自2012年1-12月对参加本科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儿童家长146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家长的一般情况和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概念的了解及对参加试验的态度及原因。通过分析调查的结果,自2013年起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月-措施后,比较2013年前及2013年1月-12月已结题的试验中病例的脱落率。结果 调查问卷显示:不同学历的人群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概念的了解与学历的高低呈正相关;不同生活地点的人群中城市人群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概念的了解高于农村;对参加试验的态度及原因调查显示:有80.1%家长担忧身体受伤害;54.1%家长认为有免费的药物或检查提供;47.3%的家长因为信任医生;33.6%的家长认为目前没有比试验药物更好的替代药物;有7.5%的家长认为对医学发展有贡献。比较2013年前及2013年1月-12月已结题的试验中病例的脱落率,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研究者在进行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明确面临的问题,才能在严格遵循伦理及真正保障受试儿童的安全与权益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与家长的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采取最大化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减少试验过程中病例的脱落率,保证高质量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自我药疗行为现状,分析家长对儿童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人员开展儿童用药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都中心医院、青州市人民医院116名住院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9.3%家长用药行为不规范;75.0%家长药物管理行为不规范;家长年龄、学历以及儿童年龄对儿童自我药疗行为有影响(P0.05)。[结论]儿童自我药疗行为存在潜在风险,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自我药疗风险的认知,进而帮助家长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童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疗活动中家长对儿童隐私的认知和行为倾向,为临床提高儿童医疗隐私保护对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儿童医院201名住院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家长对医疗隐私信息重要性认知评分32.47分。在医生问关于孩子隐私方面问题时,61.69%家长要问清楚原因后才给予必要的回答,34.33%家长会知无不言;医生需要检查孩子隐私部位时,51.24%家长表示遮挡后方同意,42.29%家长会立即给医生检查,无需遮挡;54.73%家长认为医生问询患儿特殊病情应该在办公室,12.94%家长认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询问;62.69%家长认为医护人员在公共场所谈论涉及孩子隐私病情是不能容忍的,18.41%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任何操作都可以不用回避。结论家长对医疗隐私信息认知和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近视儿童的家长对近视防控知识水平、防控依从性、防控态度及需求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6—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642名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 采取自制的近视防控的认知行为及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42份, 回收有效问卷638份, 有效回收率为99.38%(638/642)。结果 638名家长近视防控认知行为问卷中知识、行为、态度得分分别为13(11, 15)、7(6, 8)、8(8, 9)分;78.68%(502/638)的近视儿童家长认为自己非常需要近视防控相关知识。52.66%(336/638)的近视儿童家长首选通过医务人员面对面讲解获取近视防控相关知识。结论近视儿童家长对近视防控知识水平差, 防控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家长对近视防控态度积极, 希望得到合理高效的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新模式, 以提高其知识水平, 从而配合医疗机构、学校、政府采取相应的近视防控干预措施, 减低高度近视的发生率, 提高近视儿童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幼儿园对儿童家长开展抗菌素药物合理应用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安全使用抗菌素药物提供健康教育依据。方法选取本市机关幼儿园两个大班儿童家长,随机按班级将家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有咨询才给予解答。干预前采用自制问卷不记名调查方式对两组家长关于儿童使用抗菌素的认知行为进行调查,经过半年的健康教育后再次采用同样的调查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后家长抗菌素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对抗菌素重视认知的回答正确率越高。结论儿童家长普遍缺乏抗菌素使用的相关知识,在儿童使用抗菌素的认知行为方面均存在误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儿童家长对抗菌素使用的认知和态度水平,从而改变对儿童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以加强用药安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3年11—12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态度及行为3部分。共发放问卷198份,收回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82.8%。结果护理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平均得分为(6.95±1.82)分;93.9%护理人员认为要积极上报药物不良反应;78.0%护理人员认为上报药物不良反应是自身的职责;45.7%护理人员不赞同将其作为临床工作的考核指标;67.7%的护理人员曾遇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只有56.8%护理人员上报至有关部门。结论护理人员对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实际监测情况仍存在一定问题,尚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相关培训,激励护理人员主动监测和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自我药疗行为现状,分析家长在实施儿童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人员开展儿童用药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120名住院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家长在实施儿童自我药疗行为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79.3%的家长用药行为不规范;75.0%的家长药物管理行为不规范;家长年龄、学历以及儿童年龄对儿童自我药疗行为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儿童自我药疗行为存在潜在风险,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自我药疗风险的认知,帮助家长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童自我药疗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东莞市社会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就医状况,针对问题提出健康宣教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东莞市8所小学4所幼儿园16 650例学龄、学前儿童家长发放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问卷,对该疾病相关知识和就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8 000份,成功回收16 650份(回收率92.5%),问卷全部有效。家长意识到小儿打鼾存在睡眠呼吸疾病者90l例(5.4%),其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别科疾病转诊(41.2%)、亲人或朋友劝告(33.7)和网络、电视宣传(15.4%)。有12 906例(77.5%)小儿家长不认为小儿睡眠打鼾存在睡眠呼吸疾病。结论东莞市社会家庭对OSAHS的严重性和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很不理想,临床需要采取更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及普及疾病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护士对儿童疼痛知识水平、态度及学习需求的状况,为优化儿童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疼痛处理专家Marge McCaffery于1994年设计、2000年修订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儿童疼痛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对儿科和门急诊工作的护理人员106人进行儿童疼痛知识、态度及学习需求调查。[结果]护士的疼痛知识平均答对率为52.3%,有关儿童疼痛知识主要来源于临床工作(51.4%),最愿意参加的疼痛学习方式为疼痛管理培训班及医院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48.3%)。[结论]护士的儿童疼痛管理知识水平偏低,管理态度欠主动,应加强对护士儿童疼痛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儿童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认知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专科护士的认知情况,为护理人才专科化发展及专科护士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苏州市4家医院65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缺乏对专科护士相关信息的了解,92.2%临床护理人员支持设置专科护士岗位,30.6%临床护理人员有报名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计划,但由于名额有限和护理工作忙等原因限制临床护理人员参加专科护士进修.结论 加强对专科护士认知教育,大力发展专科护理,争取行政支持,加强专科护士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