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癫(癎)的药物治疗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仍有25%~30%接受药物治疗的癫(癎)患者仍持续存在癫(癎)发作,从而被认为是药物耐受性癫(癎)[1].大部分颞叶癫(癎)患者都是药物耐受性的,这对癫(癎)学家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接近70%的需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的颞叶癫(癎)为起源于海马结构的复杂部分性发作[2].虽然进行前颞叶切除具有很好的疗效[3],但相当数量的颞叶癫(癎)患者不能进行切除病灶的手术治疗,原因是双侧海马均有病灶,切除双侧海马会导致短时记忆障碍,或病灶位于语言功能区如位于左侧海马前中部分,切除病灶后会导致严重的语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对于难治性癫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定义,一般认为经正规抗癫癎药物(AED)(至少2种或3种以上可达有效血药浓度的AED)治疗仍难以控制、长期频繁发作(每月平均发作一次〉18个月)者即称为药物难治性或顽固性癫癎。  相似文献   

3.
在癫癎患者中,约有1/3为难治性癫癎患者,尽管有很多新的抗癫癎药物可以供临床医生选择,但是难治性癫癎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应用两种抗癫癎药物而无法有效控制发作者,即使再加用其它抗癫癎药物也不能控制发作。有研究表明,癫癎患者,尤其是难治性癫癎患者,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包括低自卑心理、严重的抑郁、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癫(癎)约有30%是药物不能控制的、难治性的,其中适合手术治疗而获得显著疗效的患者不到10%,仍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因癫(癎)灶鉴别不清或多灶性癫(癎)难以实施手术或手术治疗无效,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5.
在癫(癎)患者中,约有1/3为难治性癫(癎)患者,尽管有很多新的抗癫(癎)药物可以供临床医生选择,但是难治性癫(癎)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应用两种抗癫(癎)药物而无法有效控制发作者,即使再加用其它抗癫(癎)药物也不能控制发作.有研究表明,癫(癎)患者,尤其是难治性癫(癎)患者,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包括低自卑心理、严重的抑郁、生活不能自理等,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迷走神经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电刺激等非药物疗法给难治性癫(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癫(癎)发病机制的研究在近30年内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方面.1978年起,10种新型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丙戊酸、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非氨酯、奥卡西平、氨己烯酸、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和普瑞巴林等在临床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癫(癎)的治疗.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癫(癎)患者在接受合理的药物治疗后,其发作不能终止,称之为难治性癫(癎)(refractory epilepsy,RE).  相似文献   

7.
8.
癫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因其频繁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还可能因在发作时遭遇危险而危及生命,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癫癎的发病率约占全球人口的近1%.尽管传统的抗癫癎药物治疗对许多患者具有明显效果,但是仍有近20%~25%的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并且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高达50%的人伴有药物副作用.外科手术是另一种控制癫癎发作的有效手段,但是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而且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寻找和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颞叶癫(疒间)(TLE)是药物耐受性的难治性癫(疒间).对于药物控制不好又不适宜手术的TLE患者来说,脑的深部海马电刺激(hippocamp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HES)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手段.癫(疒间)动物模型及人体临床实验均发现HES可显著减少癫(疒间)发作频率或使发作间期棘波数量减少.其产生抗癫(疒间)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电极周围神经元被抑制的结果,也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结果,或是多种机制的协同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42例难治性癫癎患者,其中20例保持原用抗癫癎药及剂量不变作为对照组,另22例在原用抗癫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莫三嗪作加添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癫癎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RSE)病情重,死亡率高,治疗困难.近年来人们在救治RSE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将RSE药物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的因果关系。方法:对8例海马硬化患者和7例非海马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疗效和海马病理改变进行对比和相关分析。结果:海马硬化组较非海马硬化组病程长,疗效显著,疗效分级与最初脑损伤发生年龄呈正相关。海马硬化组和非海马硬化组均有CA1,CA3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脱失,海马硬化组更明显。门区神经元脱失仅在海马硬化组可见。海马神经元脱失与脑损伤发生年龄呈正相关。结论:生命早期的脑损害是海马硬化的成因。硬化海马是难治性癫的致灶。以海马结构齿状回门区神经元,颗粒细胞和海马CA3锥体细胞脱失为特点的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的主要病理特点和病因,门区细胞的脱失是海马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可能在难治性癫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癫癎是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症。在过去20年中,有多个新型抗癫癎药物(AED)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但仍有1/3的癫癎患者发作不能得到满意控制, 药物治疗效果不良,称为难治性或耐药性癫癎。难治性癫癎耐药现象的细胞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  相似文献   

14.
癲(癎)是一组以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脑部疾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癎患儿在注射18F-DG药物时发生癫癎发作后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意义,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1例1岁零2个月女性患儿有发作性抽搐伴意识丧失13个月,智能发育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视频脑电图显示左颁局限性癎样放电,MRI显示左侧颁叶局灶病变,在注射18F-DG药物时发生癫癎发作,斯时所查PET-CT显示左颁局灶性高代谢灶,因为与无创检查结果定位一致,遂行左侧颁叶后部癎灶切除术加中央前回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结果:术前服用抗癫癎药物状态下每日发作数10次,术后6个月患儿癫癎完全缓解,切除组织病理学提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IIb),手术后13d视频脑电图正常,6个月脑电图左侧额区尖波。患儿手术后6个月时智力有所进步,但仍落后于正常同龄儿。有文献显示在癫癎发作期注射18F-DG后PET在局灶性癫痂患者中一般显示局灶高代谢灶,并能定位政癎灶。结论:癫癎发作期注射18F-DGPET所显示的局灶高代谢区对致癎灶定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癫病人要想取得手术治疗的最好效果,选择好适应手术治疗的病人,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是指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癫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100多年来的医学实践经验和研究,下述的选择病人的标准[1~4]是必须遵守的。①必须是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癫,用任何抗癫药物(AED)治疗均不能控制发作,经1~2种或3种一线AED治疗也如此。②癫发作必须是致残的(disabling)频繁发作,每月3~4次以上,并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及社交接触)。③手术前最短疾病病程要2年(但除外结构性病变和早期诊断的内侧颞叶癫)。④对于婴幼儿和儿童,特别…  相似文献   

17.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及副作用。方法:对54例难治性癫癎患者进行添加拉莫三嗪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总有效率达83%,37例(69%)患者发作停止。对全面性发作有效率达83%,对部分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有效率达80%。平均有效剂量96.8±27.3mg/d,37例无发作病例平均剂量为77.8±17.5 mg/d。2例加量12.5 mg/d后发作加重,减量后控制良好。除1例发生轻微皮肤瘙痒外,无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副作用,满意度为96%。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有良好疗效,副作用轻微,一天一次用药效果可靠,一般患者有效剂量在150mg/d内。  相似文献   

18.
癫(癎)是神经内科的第二大疾病,我国流行病学显示其患病率为0.5%~0.7%,全国约有病人600~700万,其中女性患病率占0.2%~0.3%,约120~210万妇女患者.因有部分女性患者的癫(癎)与妊娠之间会发生明显的相互影响,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更为神经科医生的一大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假性癫(癎)发作又称心因性发作,如果患者为小儿,常因为家长对子女关注程度不同,对发作的描述与实际常常相差甚远,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近年随着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的应用,假性癫(癎)发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自2003年7月以来经V-EEG监测的85例癫(癎)与假性癫(癎)发作患儿的资料作一回顾,以探讨V-EEG在鉴别假性癫(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诱导儿童伴中央中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癎(BECT )发生睡眠期癫癎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9例BECT治疗过程中6例出现ESES的病历资料。结果:CBZ治疗组123例中有6例出现ESES ,非CBZ治疗组96例中无ESES发生,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例ESES中,有5例出现于Rolandio区棘波组,1例出现于非棘波组,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Z能导致BECT 出现ESES现象,Rolando区棘波与 ESES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