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对微观辨证的辨治思路进行阐述。围绕微观指标与形、气、神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病理状态下微观指标的异常涉及形、气、神三个不同层面,且在不同病变过程中,微观指标的异常可能反映形、气、神失常程度和侧重的动态变化。据此提出中医辨证论治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并应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微观指标与宏观指标所反映出的形、气、神的失调状态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最终恢复人体“形与神俱”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的重要思想观念.形指人体构成形体的物质,神指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在内的生理活动.形神一体观强调人体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形与神在生理状态下相辅相成,在疾病状态下相互影响.气在形与神的统一中起到媒介的作用,通过气机与气化协调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形、神与气应当兼顾.郭维琴教授认为,...  相似文献   

3.
身体健康的根本是什么?在于心情喜悦,轻松愉快。中医、气功认为,人的生命是精(形)气神三者的统一整体。三者之中形体(精)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础;神(心意)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气是人生命活动的特殊物质。它充斥周身,把形和神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人体生命运动实质是在心神统帅下气机的升降开合运动。升降保持体内的平衡,开合维持人与大自然的平衡。气和则身心健康,但气机的中和调畅,全赖人的精神情绪稳定。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统帅和调节作用。情绪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正如庞明老师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  相似文献   

4.
正藏府的功能活动,体现了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而"神"则是这种生命活动的概括。藏府的功能活动,依赖于精、气、血、津液等作为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等在营养藏府、保证藏府功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被消耗,又在藏府功能活动过程中从饮食物里不断地得到滋养和补充。神是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又主导着这些活动的全过程。1精、神、气、血、津液等的主要功能活动精、神、气、血、津液等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在人体生命活  相似文献   

5.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认为,人体是由形、气、神3个要素构成,这3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套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要特点的健身养生导引术.文章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角度对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健身机制进行探究,揭示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锻炼实质是对人体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并使人体的形气神达到三位一体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形气神”理论属于中医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由人的形体、全身气机和精神情志所共同构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构成不可拆分的整体。围绕医者、患者、针灸器具三方面对“形气神”诊疗观念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了“形气神”对于针灸诊疗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只有整体把握,并保持各环节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效。注重中医药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理解形气神一体生命观的内涵,对指导临床针灸工作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气机气化相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机与气化,是中医学中气的理论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研究人的生命过程、脏腑功能活动,以及营养物质代谢等内容的核心。二者内涵有区别.气机主要是讨论气运动的机制及规律;气化主要是研究气运动所产生灼效应,相当于新陈代谢巾的同化与异化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气机既是气化的基础,又是气化作用的一个方面,两者的统一是生命活动之根本。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定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原道训》表明形、气、神为人体必要之部分,共同促进人体生命活动。形、气、神统摄一切生命活动,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概括。消渴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亦离不开形、气、神三者紊乱、未尽其职。消渴发病多为患者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制、劳欲过度等引起形、气、神的改变,导致脏腑病变、气机不畅、情志失调,出现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以形、气、神为切入点,探讨消渴病的论治。  相似文献   

9.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就是生命 ;狭义的神 ,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 ,可以说是精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有形才能有神 ,形健则神旺 ,形衰则神惫。《素问·上古天真论》曾说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神来源于先天之精但神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可见神与后天之本脾胃至关重要。气是生命的动力 ,气能生神 ,神能御气 ,气载乎神 ,望神可知精气之盈亏。神也是五脏所生之外荣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天食人…  相似文献   

10.
形气神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探讨,从形、气、神三个层面揭示人体物质基础、运动变化和精神情志的和谐统一,是《黄帝内经》中生命观的高度体现。糖尿病胃轻瘫为临床常见病,本虚标实、病情复杂多变。笔者从形、气、神角度探讨三者在糖尿胃轻瘫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阐明脾胃虚损是发病的起始因素,气机不畅是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心神不安是其内在因素,并提出治形、理气和调神的治法。  相似文献   

11.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古人对生命现象的体察和领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生命观。本文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探讨孙思邈养生的内涵,揭示孙思邈养生的实质即为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认为人体生命构成包含了形、气、神三要素,这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三心并站桩是身心并重、动静结合的养生康复功法,勤加习练,可较好地聚气、发动真气,起到富力强身的作用。现从形、气、神三要素对三心并站桩蕴含的机理进行探析,从而证明三心并站桩对人体生命三要素具有重要且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作为中医重要的思想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中医诊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临床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分析,探讨基于形气神理论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思路。调形,主要作用于皮肉筋骨,纠正异常生物力学改变;调气,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止痛;调神,通过对高级中枢脑的调节对机体进行调节;通过对形、气、神的共同调节,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三焦气化为脑神的基础。"心藏神"是一身的最高主宰,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脑神"即"识神",是"神"的外在表现,是以"心藏神"为前提的,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脑神表现是以三焦气化化生的气血津液精为物质基础,脑神的血、脑髓居所赖三焦气化化生,五神五志赖三焦气化紧密联为一体;精气能化神,神能统精气,"精气神"互化涵括了气血津液精神间的互化,是三焦气化的集中体现,精气神及脑神赖三焦气化的气机而各就其所;脑神的整体神志观通过三焦气化体现,脑神的作用通过三焦气化来实现;三焦气化失司致脑髓不充则是脑神病变的基础,脑神的病变通过调理三焦气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医家认为形、气、神构成了人的生命,并以此诠释了人体生命的本质是三者的协调统一。道家从宇宙天地哲学入手,阐释了人体生命由性与命组成,而息(即人体的呼吸)与人的性和命又密切相关,并由此强调应加强对性、命、息的锻炼。中医形、气、神和道家性、命、息在人生命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处于人生命统一体中。虽然两者名称和分类角度不同,但最终目的都表达了古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吸纳了气一元论学术观点,认为气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人体由气组成,其结构不是一种有形的静态结构,而是一种无形的动态结构,即“气化”结构.气化是生命活动的本质,中药本身是气化的产物,中药愈病机理及效应依赖于机体气化状态,中药效应目标是“守中致和,以平为期”,临床用药遵循“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必须注意“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对中医不寐的病机进行分析探讨,指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构成生命三要素"形气神"的异常变化而导致."不寐"的病变机制也涉及到"形气神"3个要素,分别从形的失调而致不寐、气的失调而致不寐、神的失调而致不寐3个方面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不寐病症的病变机制.治疗时应当首先分清形、气、神的病理变化,辨析清楚临...  相似文献   

18.
生力胶囊源于百年古验方千口一杯饮(又名千口一杯酒),收载于光绪辛巳版《验方新编》中,其理论基础源于“精气学说”。该学说认为,“精、气、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元神之舍,有精则有神。又精为气之母,精失则无气,气伤则无神。神为精之主宰,失神则失其生机。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互相滋生,生生化化,融合为一,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性功能障碍之证,无不表现出一派“精、气、神”亏虚之症。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的三个基本元素,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其一失常,三者皆伤。郭维琴教授认为心气虚是冠心病发生的基础,气滞、痰浊、瘀血阻于脉中是其中心病理环节,心脉痹阻、心神失养是其最终表现;即是心气的失调,从而导致了心形的改变和心神的失常;郭维琴教授深谙形气神三者之间联系重要性,认为治疗冠心病应形气神三者兼顾,一体同调,并以益气活血安神为基本治法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医气哲理 ;气、精、神 ;《内经》的气名分析 ;气的运动形式 ;有关病证的诊断 ;诊断气病的现代客观指标举隅 ;气病的治疗 ,气———人体生命的特色 (一元体与生命相参、气化变易 ,生命恒动 ,有气则生 ,无气则死 ;体用不二、气彰于物 ;强调整体、生克制化 )等项内容阐述了中医与西医对“气”本质认识的沟通与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