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15 d"于2015年11月23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五科。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陈旧性脑梗死1年。入院查体无显著阳性发现。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超敏肌钙蛋白I0.79 ng/m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 VF、V7~V9导联病理性Q波、T波双向、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侧后壁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1岁,主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5年入院.近5年多发作与活动劳累相关的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向左肩、左后背部放射,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至半小时可缓解,症状逐渐加重,活动耐量日渐下降,求诊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素血压控制尚可,无烟酒嗜好史.人院查体:BP 135/85 mmHg,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心电图示:Ⅰ、Avl、V4~V6导联ST段压低.入院查三酰甘油(甘油三酯)1.2 mmol/L、胆固醇6.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 mmol/L.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8岁.因阵发性胸痛5年,加重2周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史.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mHg,心率84次/分,早搏6~8次/分.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Ⅰ、Ⅱ、aVL、aVF以及V4~V6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0.1~0.2 mV;血常规:白细胞(WBC)6.1×l09/L,血红蛋白(HGB)136 g/L,红细胞(RBC)4.2×1012/L,红细胞压积(HCT)36%,血小板(PLT)172×109/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正常.  相似文献   

4.
心脉宁抗凝血作用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玉  黄芩  王向荣 《心脏杂志》2004,16(4):321-322,326
目的 :探讨心脉宁对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方法 :小鼠 30只 ,心脉宁混悬液灌胃 ,末次给药后 30 min自内眦以毛细玻璃管取血 ,记录凝血时间。家兔 2 4只 ,iv心脉宁溶液后 30 min颈动脉取血 ,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豚鼠 32只 ,心脉宁混悬液灌胃 ,末次给药后 30 m in于心内取血 ,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不同浓度的心脉宁可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并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随心脉宁浓度的增加 ,凝血时间随之延长 (P<0 .0 5或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患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肝移植术式术中凝血功能变化的规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6-06/2007-05我院15例亲体肝移植患者及2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分为肝癌组,肝硬化和急性肝衰组.综合评估患者术前状态,于患者术前及术中(无肝前期、无肝期、再灌注期30 min、再灌注期1 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量(HB)、白蛋白(ALB)及CO_2结合力(TCO_2),观察不同肝移植术式术中各组患者凝血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规律及特点,分析术前和术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组术前凝血状态介于肝癌组与急性肝衰组之间.术前PLT明显减少,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无肝期各项指标进一步恶化.再灌注30 min PT,APTT,INR值达到峰值,FIB水平于无肝期达到最低点(亲体移植:0.68±0.17 g/L vs 0.93±0.37 g/L,0.77±0.19 g/L,0.83±0.27 g/L,0.72±0.31 g/L;原位肝移植:0.65±0.14 g/L vs 0.89±0.10 g/L,0.71±0.26 g/L,0.69±0.16 g/L,0.70±0.23 g/L,P<0.05).肝癌组各指标术前基本正常,术中变化幅度均较前两组小(P<0.05).急性肝衰组患者术前PT、APTT、INR延长最为显著,凝血状态最差(P<0.05),但术中恢复较快.除无肝期外,FIB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中出血量与围手术期因素的相关关系,发现MELD评分与术中出血量具有相关性(r=0.619,P<0.05).与原位肝移植相比,亲体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及代谢紊乱的变化较大,尤以无肝前期及无肝期恶化明显.再灌注后各项凝血指标恢复迅速(P<0.05).结论:应根据具体情况个性化治疗肝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 ,2 3岁 ,孕1 、产 1 ,4 2孕周 ,因不规律下腹痛 1个多小时于 2 0 0 4年 7月 15日入院。一般查体无异常。产科检查 :腹围 96 cm,宫高 34cm,胎心 14 6次 / min,胎位左枕前 ,先露半定。 WBC8.2× 10 9/ L ,Hb12 5 g/ L ,RBC4 .14× 10 1 2 / L ,PL T5 5× 10 9/ L,凝血酶原时间 (PT) 10 .6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 2 7.5 s凝血酶时间 (TT) 15 .2 s,纤维蛋白原 (Fb) 3.0 g/L。 B超示单胎头位 ,羊水深度 6 0 m m,胎盘 级。因血小板低详细询问病史 ,孕妇自述孕 2 + 月开始经常牙龈少量出血 ,未作任何治疗。孕 6个月查 PL …  相似文献   

7.
例1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胸痛11年,加重1个月于2008年10月30日以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曾做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完全闭塞,未做血管重建.入院时心电图:V1~V4导联呈QS波形.入院第6天心脏磁共振示:左心室横径为6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INEF)16.4%,心排血量2.48 L/min.当日晚餐后患者出现胸部压迫感,心率由70次/min增至90次/min,血压由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85/60 mm Hg,心电图V1~V4导联ST段抬高0.1 mV,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 mV,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持续静脉泵入硝酸异山梨酯(50 μg/min)和多巴胺(500 μg/min).治疗后血压维持在110/70 mm Hg,心率90次/min.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7岁,主因突发胸痛5h入院。入院前患者情绪激动时突发心前区闷痛,伴下颌部不适,持续不缓解。既往高血压史10年。体检:脉搏80次/min,血压140/70mmHg(1mmHg=0.133kPa),双肺无音,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入院时急查心电图(图1)显示:aVL呈qrs型,V1、V2呈QS型,V3呈rS型,V2、V3、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15mV,I、aVL、V1~4导联T波倒置,V5导联T波正负双向。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80.0μg/L,肌钙蛋白20.2μg/L。入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局限狭窄90%,远段…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特征是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局部和(或)全身并发症,早期阶段死亡风险显著增加[1-2],并常继发感染、休克、凝血功能异常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烟台毓璜顶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SAP共37例,其中4例在发病2周内出现DIC,现总结如下. 病例1:男性,54岁.因“上腹痛超过20 h”入院.入院后生命体征:T 38.5℃,P 155次/min,R 35次/min,BP108/77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WBC1.51×109/L,Hb 169 g/L,PLT 8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 21.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55.2 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3.97 g/L,D-D聚体1.73 m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12.23 mg/L,肌酐(Cr) 282.7μmol/L,血淀粉酶2560 U/L.腹部CT示胰周广泛渗出.入院后给予非手术治疗并行血液透析,出现感染性休克,1d后临床死亡.2d后血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14岁,“间断心慌1年余,晕厥1次”于2010年12月21日收入我院.2009年11月始于活动时出现心慌,自测脉率明显增快,具体数字不详,无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持续3h症状缓解.2010年6月无诱因再次出现心慌,随后意识丧失,无耳鸣、抽搐和二便失禁等伴随症状,数秒钟后意识恢复.当地查肌酸肌酶(CK) 1612 U/L(正常值18~198 U/L )及其同工酶(CK-MB) 27 g/L(正常值0~3.6 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75 U/L(正常值5 ~ 37 U/L)、乳酸脱氧酶(LDH) 873 U/L(正常值97~270 U/L).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壁增厚(14 mrn)、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为60%.心肌核素显像示左心室腔略扩大,左心室前壁和侧壁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给予倍他乐克和辅酶Q10等治疗,胸闷有所减轻.2010年11月20日复查CK 2301U/L、CK-MB 29 g/L、LDH 994 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缩短(<120 ms),可见δ波,V1导联呈QS型,QRS波间期140 ms.患者平时体育活动不受影响,学习成绩差.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疾病.个人史: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家族史:其外祖母40岁时因“心脏病”去世,一个姨妈患“心脏病”,具体不详;父母及1个9岁妹妹均体健.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wk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临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丹参组PT,APTT,TT和FIB测定值分别为:17.2±5.9s,50.3±5.1s,21.5±2.5s,1.7±1.2g/L和17.5±5.7s,50.1±5.8s,21.3±2.7s,1.7±1.0g/L,治疗后对照组和丹参组PT,APTT,TT和FIB测定值分别为:15.8±5.0s,47.2±5.3s,19.2±2.1s,1.8±1.3g/L和14.5±4.0s,44.2±5.6s,17.2±2.4s,2.0±1.5g/L.两组治疗前后PT,APTT,TT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丹参组比对照组对PT,APTT,TT和FIB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丹参组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50%,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临床出血率,提示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3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1年,加重伴胸痛2 h急诊入院.患者胸痛发作时有濒死感,出虚汗.否认有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脉搏80 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微紫绀,心率80 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0.25 mV,V2~V6导联T波高尖(图1).肌钙蛋白T:0.02 μg/L,肌钙蛋白I:0.04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8 u/L,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即收住心血管内科.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1 h伴冷汗"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吸烟、外伤、精神刺激、毒品吸食史。急诊就诊时症状已缓解。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下壁及胸导联T波倒置(图1)。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3 U/L,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阴性。2 h后症状再发。胸痛时复查心电图示:下壁及胸导联T波倒置恢复正常(图2)。复查CK-MB 32 U/L,c Tn T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 ACS)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以血小板分析仪及全自动血凝仪对 60名健康人及 74例 ACS患者进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ACS组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显著差异 ,凝血酶时间 ST段抬高组明显短于无 ST段抬高组 ,与对照小组相比所有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ACS患者血栓形成中有血小板参与 ,凝血活性增强 ,纤溶活性降低 ,且 ST段抬高组较无抬高组更低 ,与临床干预对策一致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时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同种原位肝移植术(OLT)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次OLT术前和术中凝血功能、术中出血量与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红细胞悬液的关系.结果:术前69.6%、56.5%、30.4%肝病患者分别有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中位延长时间分别为6.3、21.8、6.8 s;纤维蛋白原(Fg)和血小板计数(BPC)中位值分别为1.38g/L和47×109/L.术中100%、91.3%、65.2%患者PT、aPTT、TT分别较对照延长,中位延长时间分别为10.3、55.2、18.8 s;Fg和BPC的中位值分别为1.26 g/L和27×109/L.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或纠正充分者16例次,术中血制品用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悬液中位用量4600 ml;而术前凝血功能纠正不充分者7例,术中出血量增多,血制品用量也明显增加,红细胞悬液中位用量9000 ml.结论:肝移植术加重术中凝血功能障碍;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并酌情补充血液成分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6岁,主诉因反复心前区憋闷10余年加重伴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周入院.有吸烟史20年,20支/d,高血压史10余年,最高血压为220/100mmHg(1 mmHg=0.133 kPa).入院体检:血压13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0次/min,心律齐,未及杂音.下肢不水肿.心电图Ⅰ、aVL、V4~6导联T波倒置.空腹血糖5.1 mmol/L,TC 4.25mmol/L,TG 0.67 mmol/L,LDL 2.54 mmol/L,D-二聚体0.1 mg/L(正常<0.3 mg/L).心动超声:左室肥厚,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60%.  相似文献   

17.
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 (左主干 )狭窄的临床特点、造影所见及治疗方法。  方法 :1确立左主干狭窄≥ 5 0 % ,而其它三大主要冠状动脉支及其分支均无明显狭窄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 2冠状动脉造影常规采用 Judkin's法完成 ,于右前斜位 30°投照行左心室造影 ,观察左心室壁运动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 VEF)。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942例中检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 17例 ,占 0 .34 %。 2 16例 (94.1% )表现为劳力型或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0例 (5 8.8% )于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V3~ 5 导联 ST段下移 0 .2~ 0 .4m V,3例 (17.6 % )有心肌梗塞史。 3左心室造影 5例 (2 9.4% )有轻度节段性心室壁运动障碍 ,平均 L VEF 0 .6 9± 0 .0 8。 4左主干狭窄部位 :开口部 9例 (5 2 .9% ) ,中段 3例 (17.6 % ) ,分叉前 5例 (2 9.4% )。5 12例 (70 .6 %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后 11例 (91.7% )心绞痛消失。 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ICS) ,取得良好效果。 2例内科保守治疗 ,1例造影后死亡。  结论 :临床上孤立性左主干狭窄非常少见 ,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 ,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治疗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7岁。因活动后胸骨后疼痛5d于2007年7月7日入院。心电图示V1~V5导联T波倒置,血肌钙蛋白T(TnT)0.24弘g/L(参考值0.05big/L),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4U/L(参考值1~18U/L),临床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及高血压史,未正规治疗。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1岁.活动后胸闷憋喘4~5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不吸烟.入院体格检查:Bp 192/140 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04次/分,心律齐,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心房44 mm,右心房50 mm,右心室29 mm,左心室56 mm,左心室射血分数45%,中度肺动脉高压,少量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3岁,主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20d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无明显异常。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其中RBC4.87×10^9/L,Hb140.2g/L。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入院5d后行PCI,以2%利多卡因局麻后,穿刺右桡动脉,置入6F动脉鞘管。指引导丝曾进入升主动脉至主动脉窦之间的细小动脉,但很快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