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再次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再次移植的原因及再次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8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阜外医院完成的心脏再次原位移植术患者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6~56岁;体质量54~70kg。1例患者为心脏移植术后10年出现巨细胞性心肌炎接受心脏再次移植术。其余5例患者首次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出现移植物功能衰竭(PGF)而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循环,判定为等待移植超紧急状态,并在3个月内进行心脏再次移植术,首次移植和再次移植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原位心脏移植术。结果:6例患者接受心脏再次移植术后2例应用ECMO辅助循环,3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IABP)辅助循环,4例使用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心脏再次移植术后4例存活,2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均死于无法逆转的严重并发症。本组心脏再次移植术后病例,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首次移植后明显延长。结论:PGF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再次移植的主要原因,再次移植术后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康复时间较长及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5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心脏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影响康复治疗的有关因素,提示心脏康复治疗是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以运动为主的多项训练方法,可使患者恢复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对无并发症的患者可按正常康复程序进行康复治疗,而对有严重并发症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延期进行康复治疗;影响康复治疗的因素与患者的心梗面积、严重并发症、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直至60年代中期,大多数心脏病学家仍认为心肌梗塞后患需要长期完全卧床休息。这种看法基于病理学的检查结果:梗塞组织完全愈合,梗塞区为瘢痕组织所取代,需要12周的时间。6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了长期不活动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包括:严重的不适应,体位性低血压,及静脉血栓形成。因而建议心梗病人要进行早期活动。此论点后来发展成心脏康复的理论.心脏康复是指心脏病人恢复最佳体力、医学、心理、社会、情绪、工作和经济状态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1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接受康置医疗患随访结果,全部存活无死亡。无致命性出血及血栓拴塞并发症发生,全组心功能Ⅰ~Ⅱ级占85.4%.症状消失、减轻占93.8%,恢复原工作占68.9%。术后接受功率自行车踏车康复训练组与接受一般康复指导,以对照(自行活动为主)组之间的远期疗效进行了随访观察,其结果亦表明踏车组其心腑比率缩小幅度、临床症状消失率及缩短术后复工时间、复工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因此心瓣膜置换术后期开始系统康复训练与指导.可加速心脏生理功能恢复.提高术后患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和提高工作能力,对提高心瓣膜置换手术远期疗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术后ICU期间的监测与护理质量是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院于2003年2月成功为1例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通过严密的监护,病人恢复良好,21天后转普通病房,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特点。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共对16例老年患者(60~69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10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AMVR)4例,主动脉瓣置换(AVR)2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16例患者均置换机械瓣。结果本组早期生存15例(93.8%),死亡1例(6.2%);出院后随访2~76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2例,Ⅱ级3例。结论随着心肌保护水平的提高,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的成熟完善,老年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心脏重症患者的短期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 C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3例,按患者出生月份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的心脏重症监护与诊治;观察组(31例):除常规监护与诊治外,进行基于无创心排量评估的早期康复治疗。分别统计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肺炎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21.48±2.13) vs. (29.09±3.65),p<0.05];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3.2% vs. 15.6%,p<0.05];出CICU时每搏输出量(SV)[(56.38±3.36) vs. (53.85±3.89),p<0.05]、心输出量(CO)[(4.82±1.14) vs. (3.90±1.23),p<0.05]和心指数(CI)[(3.62±1.36) vs. (3.01±1.24),p<0.05]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0% vs. 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对心脏重症患者安全有效,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春燕 《山东医药》2006,46(30):30-30
2003年5月和2005年9月,我们对2例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均成功,患者均已康复出院,恢复正常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康复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后不断成熟并程序化,七十年代正式被列为心脏病防治的重大进展之一。其在八十年代的重大进展为康复对象谱的扩大,即以往被列为禁忌证的一些情况如病情稳定的心功能减退、室壁瘤、心脏移植术后及安装起搏器后患正在被逐步列入适应证的范畴,本作近期对10例有并发症的冠心病患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N.K Wenger 1973年首次发表以运动疗法为基础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康复程序以来,心脏病康复的进展很快。开始;康复主要是针对无并发症的AMI病人.康复的目的是使病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恢复和维持在社区中尽可能正常的地位。现在;康复的适应症已扩大到所有心脏病人,WHD心血管病康复专家委员会认为:康复的目的不仅在於训练那些因心血管病致残的病人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干预他们所置身的环境和社会,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一员。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常见的血运重建手段。CABG后心脏康复是一项综合的、整体的全程医疗管理模式,包括运动治疗、二级预防用药、营养支持、心理管理、戒烟等方面,CABG后规范的心脏康复对于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为了促进我国CABG后心脏康复的规范化发展,国家心血管病中心、CABG后心脏康复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在2016年《中西医结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Ⅰ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就CABG后心脏康复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制定了我国CABG后心脏康复专家共识。其中,针对CABG后心脏康复的术前评估、围术期营养、早期营养支持、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康复、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睡眠管理等重要问题提出了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玉萍  马润伟  张桂敏  孙毅  陈洁  刘晗 《山东医药》2007,47(21):120-120
2005年以来,我们共成功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3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2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及治疗经过,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的初步经验和要点.方法我院自2000年12月一2002年12月共对4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4例均为男性,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应用三联免疫治疗的方法抗排异.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未发现超急性排斥反应或急性排斥反应,2例术后1周左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床边连续肾脏替代(CRRT)治疗后,1例存活22d,1例完全康复,随访半年患者心功能恢复Ⅰ~Ⅱ级(NYHA),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手术后肾功能损害较常见,围手术期的肾功能保护非常重要,如符合手术指征,及早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2年,夜间不能平卧10个月入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室壁瘤,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入院后行异位异体心脏移植术。所做术式为,全身麻醉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折叠缝合+异位异体D脏移植术。供体心脏缝闭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E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左肺静脉与自体心脏在左心房连续缝合吻合;  相似文献   

15.
本报导1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早期康复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7.6±8.2岁,无心脏并发症5例,有心脏并发症9例。在病情稳定和心脏并发症得到控制后进行四周程序康复医疗。8例出院前进行了低水平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功能容量平均达到6.42METs。9例在程序2周末和4周末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1.6±10.7%和62.4±12.8%,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P<0.05)。全组病人出院时实现生活自理,并能从事各类家务活动。5例非老年病人在病后半年内复职。该程序活动量循序递增,以自由步行为主,此方案有效,适合我国国情。本也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病例选择、康复程序进行中的注意事项和其出院时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15.0%,其中1例患者因左室破裂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呛咳导致室颤死亡。对余下17例患者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18个月,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生。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且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则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如果瓣膜成形效果不显著,则应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疗法对于冠心病患者预防心脏突发事件的效果。方法:对172例冠心病患者,给予院内综合康复医疗3~6个月,出院后坚持并随访2~6年。结果:有3例(1.74%)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心原性摔死(SCD)等心脏事件,而同期168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后,有16例(9.54%)发生心脏事件。结论:冠心病经长期综合康复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未经康复医疗的冠心病低。  相似文献   

18.
心脏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肾功能不全。我院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共施行4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术后3例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均进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VVH)支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鑫  王睿 《实用老年医学》2007,21(3):147-151
1967年南非医生Bamard开展了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我国也于1978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亚洲首例心脏移植。目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为有效的手段。随着心脏移植供、受体选择的不断科学化及外科技术和术后管理的不断完善,手术成功率逐步提高。文献报道,心脏移植术后1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约为80%、70%。  相似文献   

20.
5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高脂血症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5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并发高脂血症受者,接受以饮食控制 绞股蓝总甙 维生素E或附加辛伐他汀等综合治疗。5例受者随访11~52个月,发生高脂血症的时间为移植后2~18个月。经治疗高脂血症均得到控制,2例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以饮食控制 绞股蓝总甙 维生素E或附加辛伐他汀等综合治疗对心脏移植术后并发高脂血症受者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