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晶体因素对后囊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对于后囊混浊防治的研究结果显示有许多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关 ,其中人工晶体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人工晶体的材料、人工晶体的设计及表面处理、人工晶体在眼内的位置等因素对后囊混浊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对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白内障囊外摘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混浊发生率。方法对185例(234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和102例(109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进行6月~3年(平均26月)随访,观察其后囊混浊情况。结果前者234眼中有89眼(38%)发生后囊混浊,后者109眼中有18眼(17%)发生后囊混浊,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能降低后囊混浊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合并后房人工晶体植入(PC-IOL),术后有两个主要远期并发症,即后囊混浊(PCO)以及人工晶体脱位。后囊混浊指的是后发障、囊膜纤维化、上皮珠样体。后囊混浊这个名词是一种误称,因为后囊本身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激光后囊打孔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后囊混浊,但此法影响了眼前节的完整性.改善人工晶体本身的特性,改良人工晶体的固定方式,术中彻底清除残留的LEC,以及术后抑制LEC的增殖无疑是减少后囊混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临床分析河北省故城县康复眼科医院(253800)黑金林随着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普通开展,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后囊混浊已成为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我院采用四个象限两侧注吸法,吸取晶体皮质较彻底,又减少了玻璃体脱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 79例 (先天性 2 6例 ,外伤性 53例 )儿童单侧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以上者占 72 1 % ,后囊混浊发生率高 ( 93 6% )。结论 植入人工晶体最早年龄 3岁为宜 ,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是弱视和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7.
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PCO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如手术操作,截囊方式、位置、范围,对后囊膜的处理,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材料、类型等。临床资料已证明,摘除白内障后植入IOL不仅可以矫正视力,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还可以使术后PCO发生率降低,可见IOL与PCO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人工晶体因素对PCO的发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材料的不同与后囊混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手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工晶体材料本身的影响。本文着重比较了几种人工晶体与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关系。资料表明,Acrysof人工晶体由于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晶体囊膜有较强的粘连趋势,从而降低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CeeOn911A硅凝胶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更容易植入眼内,效果更好的折叠人工晶体。方法:对50例(54眼)的白内障患者,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CeeOn911A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偏移度及后囊膜的混浊与皱折程度。结果:54眼术中均能顺利地将人工晶体植入晶体囊袋内,术后裸眼视力≥0.5者46眼(85.2%),术后观察所有人工晶体均能位于囊袋内,未发生人工晶体的偏移,后囊膜的混浊与皱褶。结论:CeeOn911A折叠人工晶体术中容易植入眼内,术后在眼内的中心定位性能好,为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生长因子与晶体后囊混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其远期晶体后囊混浊的研究日益被人们重视。但对生长因子与晶体上皮细胞的关系认识不足。生长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的分子信号多肽或蛋白质。正常人眼视网膜、玻璃体、房水、晶体上皮细胞等存在数种生长因子。有刺激增殖性及抑制性因子。它们之间需达到平衡状态,否则会引起各种病理改变。本文叙述生长因子的特点,晶体后囊混浊的病理生理及诱因,生长因子与晶体后囊混浊的关系及处理后囊混浊的研究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生长因子与晶体后囊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其远期晶体后囊混浊的研究日益被人们重视。但对生长因子与晶体上皮细胞的关系认识不足。生长因子是一类功能的分子信号多肽或蛋白质。正常眼视网膜、玻璃体、房水、晶体上皮细胞等存在数种生长因子。有刺激增殖及抑制性因子。它们之间需达到平衡状态,否则会引起各种病理改变。本文叙述生长因子的特点。晶体后囊混浊的病理生理及诱因,生长因子与晶体后囊混浊的关系及处理后囊混浊的研究等研究。  相似文献   

12.
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59例65眼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行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乙组单纯行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结果术后随访3年Ⅱ级以上后囊混浊甲组5眼,乙组13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27,P<0.05).视力≥1.0甲组16眼,乙组6眼,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χ2=6.42,P<0.05).结论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术后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能有效防止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晶体材料的不同与后囊混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手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工晶体材料本身的影响。本文着重比较了几种人工晶体与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关系。资料表明,Acrysof人工晶体由于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晶体囊膜有较强的粘连趋势,从而降低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抗青光眼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青光眼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方法的探讨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王京抗青光眼术后晶体常发生混浊或使原有的混浊加重,为恢复视力,需行白内障摘除术。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抗青光眼的三联手术,取得良好效果。但目前对抗青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29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3±5.76个月.结果 21只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其中2只眼术后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混浊,其余19只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后囊混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具并发症。这常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利用水力分离、连续环形撕囊术以及特殊设计的人工晶体可有助于降低这一并发症的发病率。囊袋内固定、一体型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型袢,以及后凸视部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是优良的设计。保持“记忆”的PMMA袢,在植入到囊袋后,可使后囊匀称性的放射状伸展,使IOL视部后表面与绷紧的后囊之间更完全的接触,这有助于形成阻挡上皮细胞向中央视部移行的屏障。用各种药物和免疫方法阻止后囊混浊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囊破损无晶体眼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7例后囊破损无晶体眼行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后房出血、前房瞳孔区少许玻璃体残留,术后玻璃体混浊加重、人工晶体移位、人工晶体瞳孔夹持、继发性青光眼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为预防及处理以上并发症发生,应注意经巩膜睫状沟穿刺点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虹膜及睫状体骚扰,必要时行虹膜根部切除。  相似文献   

18.
后囊混浊影响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如何防止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手术技巧的改进和人工晶体形状的改良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系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撕囊口大小、人工晶体视部形状及表面特殊处理的人工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之间的关系;生长因子信号传递通路的研究现状等,为在不同方面寻找阻断后囊混浊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后囊混浊相关手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与超声乳化手术有关的引起后囊混浊的因素 ,从而减少因手术因素而引起后囊混浊的发生。方法 对 5 8例 ( 5 8只眼 )行超声乳化手术后发生后囊混浊的病例进行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分析 ,如撕囊的方法、大小、位置 ;乳化时间 ;皮质吸出的程度及后囊抛光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 5 8例发生后囊混浊的眼中前囊孔为 CCCC的有 19只 ,与前囊孔为 CCC和开罐式的 3 9只眼相比后囊混浊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χ2 =6.83 2 ,P <0 .0 1;而乳化时间和 I/ A时间在本组中未表现出对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影响 ;在 PCO组中有 7只眼进行了后囊抛光 ,占 12 .1% ;NPCO组中则有 15只眼进行了后囊抛光 ,占 2 5 .9%。结论 后囊混浊的发生与手术中撕囊的方法、大小、位置 ,以及后囊膜抛光、残留皮质的吸出程度有关 ,因此为了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手术中应尽量做到环行撕囊时边缘整齐地覆盖于人工晶状体边缘 ;充分吸出残留皮质、囊袋及后囊膜抛光。此外最好选择能够减少后囊混浊发生的特殊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国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才娜,张劲松,张洋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除、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个主要并发症。被认为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