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追踪观察了已多次输血的血液肿瘤患者86次输用由白膜制备去白细胞的血小极浓缩物(BCPCs)的副反应和效果。 方法 输血小板指证:患者有出血或血小板数为15~20×10~9/L,用量通常为8.单位,用HLA不配合但ABO相容的随机供者。 第一次研究:患者33人,21人输用未去除过量白细胞的富含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缩物(PRPPCs),10人输用去白细胞的PRP PCs,2人输用了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从红细胞浓缩液中除去白膜是有益的,但这将导致约16%的红细胞随之丢失。因为,这种分离条件与收集年轻红细胞的方法相似,故推测白膜层内富含年轻红细胞。采用三种离心条件,即‘强’离心(5000g),5分钟:‘温和’离心(1650g),3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汇集白膜层(BC)法制备的洗涤汇集血小板(洗涤汇集BC—PC)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400ml/袋新鲜全血在4~6h内分离出的BC在22℃静置过夜,6袋同血型的BCs混合制备的混合BC—PC再用生理盐水洗涤,制备的洗涤混合BC—PC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含量和红细胞残留量、用Nageotte白细胞计数板测定白细胞残留量,用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同时检测洗涤产品的pH值和血浆蛋白清除率;通过测定输注洗涤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来确定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针对有输血性过敏反应史或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输注洗涤血小板后是否发生输血性不良反应来确定纠正输血性不良反应的效果。结果患者输注洗涤血小板后1h CCI〉10占87.5%,没有发生输血性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输注洗涤汇集血小板能够达到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和纠正、预防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性过敏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他输血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肺炎衣原体(clamydia pneumoniae,CP)自1989年被正式命名为新的衣原体种到2010年20年间,越来越多的医生对肺炎衣原体肺炎倍加重视。大量证据表明它与哮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肺炎衣原体是许多新生儿肺炎、小儿非典型肺炎、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这与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点是分不开的,了解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点、临床特点、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是许多临床医生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衣原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微生物病原 ,临床上不仅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而且在心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也出现较高的抗体水平。血清流行病学证实约 5 0 %的成人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1] ,而  相似文献   

7.
肺炎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肺炎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CT表现。材料与方法: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24例、支原体肺炎患者30例进行高分辨CT扫描。CT表现征象如下: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结节、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肺间质改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对两种肺炎的每一种征象的发生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CT表现中,20例出现肺实变,13例出现磨玻璃样改变,17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8例出现结节,6例有胸腔积液,8例有淋巴结肿大,15例有肺间质改变,9例有支气管扩张,11例有肺气肿。其中肺间质改变(P=0.017)和支气管扩张(P=0.016)、肺气肿(P=0.003)发生率较支原体肺炎患者高。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高分辨CT表现与支原体肺炎类似,影像特征比较多样。  相似文献   

8.
3只无输血史,HBV相关血清学指标全部阴性的黑猩猩,接种的HBV系ayw亚型的HBsAg,每ml含10~(3.5)CID。FⅨ浓缩物由无输血史。无HBV感染血清学指标、ALT正常的6例献血员的血浆制备而成。含0.75M碳酸氢铵的HBV溶液2ml加入20mlFⅨ中(最终HBV为10~(2.5)CID/ml)成FⅨ/HBV浓缩物.1mlFⅨ/HBV浓缩物加0.1M的NaCl4ml以降低离子强度,该溶液5ml给对照黑猩猩输注。  相似文献   

9.
通过输血传播的传染因子的目录可能在不断扩大,目录中新增加的传染因子是衣原体种类,衣原体专门寄宿在病原体的真核细胞内,并且在动物体内引起变种疾病,其种类范围跨度很大。由于衣原体具有细胞壁和复制的特点,一般归类于细菌,有4种衣原体已经被公认: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兽类衣原体(Chlamydia pecorum),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和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以及最近2类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众所周知人类作为肺炎衣原体的唯一宿主,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将细菌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人们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初期与急性呼吸道疾病相关,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副鼻窦炎和咽炎,但是无  相似文献   

10.
11.
PCR诊断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及母婴垂直传播关系的观察孙俊秀李丽芳高丽孟妍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小儿肺炎病原学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现已证实,沙眼衣原体(CT)也是婴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1]。我们对112例3个月以内的肺炎患儿,取鼻咽拭子,用PCR检测...  相似文献   

12.
唐泓  郭建锋 《疾病监测》1996,11(3):89-93
为了解北京市2~14岁健康儿童TWAR既往感染的状况及肺炎患儿TWAR急性感染的发病率,自1994年11月,我们应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对北京市城区508名,郊区450名2~14岁健康儿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同期对住院的97例2~14岁肺炎儿童进行TWAR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儿童中TWAR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3~14岁可达13%。儿童时期阳性率与性别无差异。肺炎患儿既感染阳性率与健康同年龄儿童无明显差异。97例肺炎患7例诊断为急性TWAR感染,占72.2%.9~12岁发病率最高。并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既往对于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的认识往往局限在其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上,目前又有很多研究。表明Cpn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Cpn与中耳炎、结节病、咽炎、鼻窦炎、哮喘、Reiter综合征等疾病的关系亦在探索当中。本文就Cpn及其与肺癌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陈志玲  冯玉麟 《华西医学》2001,16(2):251-252
肺炎衣原体 (chlamydinpneumonia ,CPn)是 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衣原体种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可引起人类衣原体肺炎等疾患 ,CAP中非典型肺炎三种常见病原体是CPn、支原体和嗜肺军团菌〔1〕,CPn占CAP的1 0 % ,CPn除引起呼吸道感染外 ,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相关。1 流行病学1 965年 ,在我国台湾小学生沙眼疫苗检测时 ,从沙眼结膜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病原体 ,取名TW - 1 83 ,1 983年又从华盛顿 1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学生咽分泌物中分离出了另一株新的病原体 ,取名AR - 39,后证实为同一菌株 ,其超…  相似文献   

15.
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肺炎衣原体 (chlamydiapneumoniae)引起肺炎是 2 0世纪 80年代才明确的。 1986年Grayeton等在学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中 ,发现一种衣原体 ,以后于成人呼吸道疾病中亦被发现 ,当时命名为鹦鹉热衣原体TWAR TW株 ,后经研究证明该衣原体为一新种 ,并定名为肺炎衣原体。人类是肺炎衣原体的惟一宿主 ,无症状携带状态和长期的微生物排泌有助于其传播。学龄前儿童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低 ,10岁以后迅速增高直至中年 ,成年人的IgG阳性率可达 5 0 %以上 ,老年人阳性率可达 75 %,估计成人再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17.
白膜层过夜贮存对血小板影响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5年荷兰红十字血库的Kuby Pietersz博士报导用白膜法分离、制备血小板后[1~4],该技术被广泛地采用.最初的研究表明:要想得到满意的血小板分离效果,要求采集的全血在当天完成分离、制备.这意味着下午采集的全血必须在当晚分离、制备成浓缩血小板,这种严格的时间限制增加了成分制备的工作负担.笔者根据国外文献及多年工作实践,用白膜层过夜贮存来取代当天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并对血小板白膜层过夜贮存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用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制备浓缩血小板大多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法(简称PRP)。这种工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和大量的白细胞,制备后的浓缩血小板要经过再悬浮处理,得率也不稳定。国内有人作过这方面研究,发现全血离心后的白膜中含有90%以上的血小板,于是便以白膜作为浓缩血小板。以上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在输注前都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这不仅使输注过程繁琐,更为不利的是,大量白细胞的混入更易引起病人发生输血反应。国外已有学者用多联袋从白膜中分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许多国家都已引入了所有血成份去除WBC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防止免疫副作用。为了比较保存前后去除WBC的RBCs与去白膜层的RBCs之间的免疫性,作者进行了一项随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沙眼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1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感染类型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68例)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62例)。比较两组患儿发病月份分布情况、临床特征及X线胸片表现。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流行于8~12月,沙眼衣原体肺炎主要流行于4~8月,且肺炎支原体肺炎组9~11月患病率高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6~7月患病率低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咳嗽、发热、气促发生率均高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发绀及眼部分泌物发生率低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X线表现均以间质性肺炎最为常见,且各肺炎类型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易出现咳嗽、气促及肺部中细湿啰音等表现,沙眼衣原体肺炎患儿易出现发绀、咳嗽等表现,应及早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促进各临床症状的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