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蔡圣朝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独特认识和治疗特色。蔡圣朝教授通过40 a余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到的认识。蔡老遵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理论,按照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治则,在治疗上,既强调病因,又针对病位,运用针刺"龙骨针"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敦煌医书重灸思想进行了探讨,指出其特点是治疗范围广泛,多用于治疗疑难杂症,灸法体现唐时的特点,治疗病种多,且灸量大,并从现代相关灸进行了阐述,认为敦煌医书重灸有着积极临床应用价值,今后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已故针灸名家周楣声教授认为,在以阴交穴为中心腹部进行灸治具有从阴引阳治疗阳证、肢体疾病以及脏腑疾病的作用,周氏这一思想见于《灸绳》灸赋:肾为阴,腹为阴,阴中之阴,在阴交之周围。百川归海,前后相通。脐腹灸是一种在腹部施灸的温灸器灸。脐腹灸灸盒正是用于脐腹灸的灸具,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既可用于临床治疗,又可用于预防保健;既可用于隔物灸,又可用于温和灸。  相似文献   

4.
失眠是指无法进入睡眠或睡眠维持障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从而精神和体力未能得到良好的恢复的症状[1]。镇静催眠类药物在失眠症的治疗初中期效果明显,能有效改进睡眠,但易产生药物依赖现象需长期服用。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中医疗法在失眠的治疗中效果明显[2-5],尤其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的优势在失眠症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医家在利用针灸治疗失眠时具体方法各异,龚丽康等[6]查阅近5年针灸治疗失眠类相关文献总结出,针灸治疗失眠有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艾灸、针刺结合放血、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疗法等,经过临床试验,这些方法治疗失眠都具有明显疗效,但各方法之间疗效差异尚无比较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仍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结合脐腹灸疗法,从调理阴阳论治,以任督二脉为基本,调理一身之阴阳,使阴阳调和以治失眠之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治疗阳痿102例,其中艾柱重灸配合穴位注射51例,并设立针刺组20例,中药配合穴位注射组31例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有效率分别为96.08%、75.00%和90.32%,其中艾柱重灸组与针刺组,X^2=12.3327,P<0.01,而中药配合穴位注射组与针刺组X^2=6.49,P<0.05,艾柱重灸与中药配合穴位注射组,虽然有效率并异不明显,但治愈率差异明显,结果提示:艾柱重灸温肾壮阳,提高勃起中枢的兴奋性,而穴位注射则利用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其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刺和重灸足三里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8年起采用针刺合重灸足三里穴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灯火灸是用灯芯草蘸油(香油,麻油,苏子油均可)点燃后,快速按在穴位上进行焠烫的方法.《本草纲目》卷六载:"灯火,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抽搐,窜视诸病,又治头风胀痛,视头额太阳络脉盛处,以灯火蘸麻油点灯焠之良.外痔肿疼者,亦焠之."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对其评价甚高,认为是"幼科第一捷法",有"疏风散表,行气利痰,解郁开胸,醒昏定搐"之功.现代临床广泛应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冠心病,痛经,小儿腹泻,头痛,膈肌痉挛,癫痫,急性扁桃体炎,麦粒肿及皮肤科疾病等.本文就现代医家运用灯火灸治病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张丽  杨京慧  符健 《河北中医》2020,42(1):101-105
目的 观察穴位重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A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90例予穴位重灸治疗;对照组90例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20周随访.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变化,评价近期疗效和远期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钟兰教授的临床病例介绍,列举了铺棉灸结合针灸、火罐等方法治疗各类皮肤病的临床经验,探讨铺棉灸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原理,总结了该疗法配针、灸、皮肤针及罐法等在皮肤病针灸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