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根据肠及肠系膜损伤CT表现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26例手术治疗,保守治疗22例.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CT表现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患者的最终诊断和治疗结果为标准,使用SPSS13.0进行ROC曲线分析.阅片者间差异性评价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肠管连续性中断和肠系膜血管内造影剂外溢只见于手术组,腹腔游离气体多见于手术组.2位医师根据CT图像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ROC曲线分析准确性较高(曲线下面积Az值均>0.9).2位医师之间一致性分析结果为中、高度一致.结论 根据CT征象可较准确地判断肠及肠系膜损伤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2.
正摘要目的在连续的腹部外伤病例中,评价一种CT诊断评分系统对需要手术治疗的闭合性肠和(或)肠系膜损伤(BBM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805例连续的腹部外伤病例,纳入556例,由1位腹部放射科医师在不知晓病人结果的情况下阅片,评估多种CT表现并计算其诊断性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经剖腹手术证实的需要手术修复的BBMI和不需要手术的BBMI的CT表现。利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获得一个CT评分系统。结果 56例病人(1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平扫在腹部损伤中肠道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15例经手术证实的肠道和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主要CT征象:(1)腹腔游离气体:共86例(74.8%).(2)腹腔和肠间隙积液、积血:共74例(64.3%).(3)肠壁水肿、增厚:共71例(61.7%).(4)肠系膜渗出、血肿:共78例(67.8%).结论 CT平扫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道和肠系膜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因外伤所致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资料,26例经手术证实,2例保守治疗.结果 CT扫描发现单纯性肠系膜损伤5例,合并其他脏器多发性损伤23例;术前CT诊断为肠系膜损伤仅18例,漏诊率为36%.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损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诊断钝性肠管和肠系膜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急性钝性大小肠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4-02-2008-05, 急性腹部钝性损伤螺旋CT扫描300例.CT诊断大小肠或/和肠系膜损伤18例,其中16例剖腹手术.2例临床随访.CT表现与手术探查对照分析.结果 肠管和系膜损伤的CT各种表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肠壁增厚63%,肠壁破裂100%,肠系膜血肿71%,肠系膜血管中断100%,系膜束带征56%及气腹或肠壁或系膜间积气50%.结论 综合分析肠和肠系膜损伤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可以较准确地评估肠和肠系膜损伤的程度及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6.
儿童肠及肠系膜钝性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滨  李欣 《放射学实践》2003,18(12):865-867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儿童急性肠及肠系膜钝性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临床诊断或手术证实的儿童肠及肠系膜钝性创伤CT表现,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6例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胃损伤1例,十二指肠损伤3例,小肠及肠系膜损伤7例。CT表现有气腹、腹腔积液、肠壁肿胀、肠系膜模糊、肠管扩张等。在手术治疗的6例中,胃穿孔1例,小肠穿孔4例.肠壁血肿1例。结论:CT诊断肠及肠系膜急性钝性创伤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B超检查。不仅可清晰显示少量腹腔积气,估计腹腔积液、积血的量,显示实质脏器损伤,还可直接显示肠壁、肠系膜血肿,对外科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梗阻(SBO)CT 表现对手术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70例 SBO 患者按照治愈方式分为非手术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回顾性比较2组间 CT 表现有无差异,分析有意义 CT 表现对于手术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70例 SBO 中,3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37例采用手术治疗。移行带肠壁完全瘪陷、肠系膜水肿、腹水、肠系膜静脉淤血增粗、肠壁强化减低、肠系膜动脉和静脉强化减低出现的几率在手术治疗组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 <0.05),预测手术的比数比分别为10.56、5.13、4.72、5.45、5.77、3.02、6.59。而扩张肠管内径、肠壁厚度、环靶征、肠壁积气、肠系膜血管移位、聚集和扭曲出现的几率在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BO 多种 CT 表现对其手术治疗具有预测价值,可为 SBO 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2004~2005年间经急诊CT平扫及增强扫描,53例被诊断为急性肠缺血,分析其CT征象并与临床治疗和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CT平扫及增强图像显示:①肠腔扩张及积液53例次.②肠壁增厚伴密度改变39例次,其中平扫时肠壁内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7例次,肠壁密度降低22例次.增强扫描肠壁黏膜层异常强化15例次.③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并血管增粗(漩涡征)10例.④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26例.⑤肠系膜动脉钙化斑26例;其中有5例可见肠系膜动脉内等密度无强化的血栓影;另3例经手术证实肠系膜上动脉近肠小血管襻内血栓形成,但CT未能显示.⑥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例.全部53例病人中,39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症状未缓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证实10例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其中3例CT未显示血栓),4例为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肠腔扩张和积液、肠壁增厚、肠系膜血管缆绳征及腹水是急性肠缺血的CT间接征象.CT平扫结合MDCT增强和CTA图像显示肠壁内密度改变、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血管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漩涡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及肠系膜钝挫伤的CT表现.方法 对37例拟诊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住院患者行CT扫描,在CT扫描后12 h内手术,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部位及程度.术前就与肠及肠系膜损伤相关的5种CT征象双盲软读片.分别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总正确率.阅片结论与手术病理对照,采用配对四格表,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结果 本组术前综合运用主要CT征象对肠及肠系膜损伤的正确诊断率达86.5%(32/37).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为肠壁增厚、腹膜腔游离气体影、肠系膜脂肪条索影、肠系膜血肿及肠壁周围积液影,其灵敏度分别为50.0%、16.7%、79.3%、23.1%和75.0%;特异度分别为85.7%、100%、40%,100%和44.4%.CT对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与病理诊断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2,P=0.073 6).结论 根据CT征象可在术前对肠及肠系膜钝挫伤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CT计分与手术指征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520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后24h内行头颅CT扫描和并行CT计分,得到CT图像计分.分保守治疗组(312例)和手术组(208例)进行预后对照分析.结果: 按CT计分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5分)占22.7%(118例),中型(5~10分)占35.6%(185例),重型(>10分)占41.7%(217例).中型手术组预后的重残死亡率(21.0%)远低于保守组(44.2%)(P<0.05);轻、重型无显著差异.结论: 颅脑损伤CT计分是较准确可靠的手术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合并肛瘘以及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D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全腹部MSCT,结合MSCT重建图像,分析病变肠壁的厚度、黏膜强化程度、肠系膜血管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及肛瘘情况。结果:22例CD患者中1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肛瘘,其中复发7例,CT图像均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明显强化、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腔明显狭窄;未复发8例,CT表现为肠壁增厚8例、肠壁明显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增多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多3例、肠腔狭窄4例。22例CD患者,CT表现为肠壁增厚21例(95.5%),肠壁强化22例(100%),肠系膜血管增多17例(77.3%),肠系膜淋巴结增多17例(77.3%),肠腔狭窄16例(72.7%)。结论:肛瘘是否术后复发与肠道病变的MSCT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康  赵泽华  王之  李铭   《放射学实践》2013,28(2):191-195
目的:探讨CT对肠道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n=18)或结肠镜(n=4)证实的肠道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22例中5例仅行CT平扫,余17例均行CT平扫、增强及多平面重组(MPR),另有6例行CTA检查。结果:对照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22例肠道急腹症CT病变检出率为95.5%(21/22),误诊率为27.3%(6/22),CT诊断符合率72.7%(16/22),CT诊断符合病例:十二指肠降部动静脉畸形、十二指肠降段及邻近水平段纵形撕裂、右结肠动脉栓塞致升结肠坏死、回结肠动脉栓塞致回肠及肠系膜坏死、结肠脾曲急性肠炎、肠系膜下动脉血栓伴左半结肠炎各1例,异物肠穿孔2例,小肠扭转3例,乙结肠扭转2例,闭孔疝3例。结论:肠道急腹症的CT表现容易混淆,仔细分析肠壁病变并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和8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合文献筛选了7种绞窄性肠梗阻的CT征象:(1)肠壁强化减弱或无强化;(2)肠壁持续强化;(3)肠壁或门静脉积气;(4)肠壁增厚;(5)肠系膜血管充血;(6)肠系膜水肿/积液;(7)腹腔大量积液。比较上述CT征象在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病例中的分布及诊断效能。结果上述7种CT征象在绞窄性肠梗阻病例中出现概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病例(P均<0.05);前3种征象只出现在绞窄性肠梗阻病例中,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同时具备2项以上征象者占90.6%,8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中具备2项以上征象者仅3例,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88.752,P=0.000)。结论在诊断肠梗阻基础上,出现肠壁强化减弱或无强化、肠壁持续强化、肠壁或门静脉积气等征象之一或至少其他2种以上CT征象可提示为绞窄性。  相似文献   

14.
CT诊断肠系膜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诊断肠系膜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因腹部钝伤进行手术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证实7例肠系膜损伤.术前CT诊断肠系膜损伤6例.CT表现包括肠系膜内血肿4例、肠壁增厚2例、肠系膜脂肪内渗出6例和对比剂从肠系膜血管漏出2例.结论CT对于肠系膜损伤的检测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怀疑肠道疾病行CTE检查的患者74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标准,两位医生采用盲法分别对其CTE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位医生通过CTE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93.2%和94.6%。肠道炎性病变段肠壁增厚,与相邻正常肠壁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段肠壁强化后的CT值较相邻正常肠壁CT值高,但差别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E检查能够多方位显示肠腔、肠壁、肠系膜和腹腔内淋巴结的异常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CT肠道成像(CTE)在回结肠克罗恩病(CD)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经内镜、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的CD患者共110例。110例患者均行常规结肠镜及CTE标准化检查,两种检查时间间隔小于1周。CTE检查主要评价病变部位、肠壁厚度、肠黏膜ΔCT值(门静脉期黏膜CT值-增强前黏膜CT值)、病变肠段周围最大淋巴结短径,有无肠壁分层强化、肠腔狭窄、肠系膜血管增粗(梳征)及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结肠镜检查根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活动性评分(SES-CD)将CD患者分为非活动组、轻微活动组和中重度活动组。结果:110例CD患者共评估298个病变肠段,其中非活动组80个,轻微活动组142个,中重度活动组76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肠壁厚度、ΔCT值、淋巴结短径、肠壁分层强化及肠腔狭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各组间的肠系膜血管增粗、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肠壁厚度、ΔCT值、肠壁分层强化与SES-CD均呈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535、0.787、0.676(P值均<0.01);肠腔狭窄与SES-CD呈轻度相关,r值为0.480(P<0.01)。通过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计算出一个CTE定量评分系统:简化CTE评分=0.2×肠壁厚度+0.3×ΔCT值+1.5×肠壁分层强化+2×肠腔狭窄。通过对之后新收集的30例(88个肠段)CD患者的验证分析表明,该评分系统与SES-CD高度相关(r=0.866,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CTE评分为13.3时,其在区分CD活动组与非活动组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3%、95.5%,曲线下面积(AUC)=0.906;当CTE评分=16.5时,其在区分CD轻微活动组与中重度活动组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90.2%,AUC=0.961。结论:CTE定量评分系统可用于CD病变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以肠道缺血损伤为特点,损伤轻者局限于肠壁黏膜层,重者可累及肠壁全层,甚至发生穿孔[1].大部分 NEC患儿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少部分需手术干预[2].随着该病治愈率的提高,其后遗症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常见,其中肠狭窄发生率较高,占 NEC治愈患者的40%左右[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认识需要手术处置的非急诊小肠梗阻的CT表现。方法 129例非急诊的小肠梗阻病人接受腹部CT增强检查,然后进行一系列评估,包括小肠的管径、肠壁的厚度、是否存在小肠粪便症(扩张小肠腔内的颗粒状物质)、梗阻的长度、梗阻点、黏膜下水肿、肠系膜脂肪浑浊(条索状影)、腹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照综合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X线、CT和DSA的影像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9例老年性缺血性肠炎者X线立位、卧位摄片,均见腹部肠腔扩张,积气、积液,8例CT均显示肠腔广泛扩张,积气、积液,并见节段性肠壁增厚、粘膜下水肿呈靶征,4例可见大量腹水。4例行肠系膜动脉CTA多平面重组(MPR),显示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2例行DSA示肠系膜上、下动脉纤细、远端分支显示不清。5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局部肠管呈暗红或暗黑色,粘膜广泛糜烂、坏死。组织病理片示肠系膜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血管壁间质纤维化;4例经保守支持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要考虑肠系膜血管缺血的可能,应及时作CT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比较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后 ,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 ,其中 13例行手术治疗 ,11例行非手术治疗 ,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 ,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增加幅度。 结果 治疗后 3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 :非手术组为 1.6 4± 0 .5 8,手术组为 3.2 9±0 .90 ;治疗后 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 :非手术组为 2 .0 0± 0 .73,手术组为 4 .93± 0 .96。经t检验 ,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一旦确诊 ,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