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因素.方法 分别在北京、沈阳、上海、长沙、广州和银川6个城市使用多阶段抽样法,每个城市各抽取800名成年吸烟者,采用人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既往戒烟经历、尼古丁依赖程度、个人健康评分、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担心吸烟对今后健康的影响、吸烟相关知识及态度、烟盒健康警语、控烟广告、周围吸烟人数、环境禁烟规定等因素与戒烟意愿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包括既往戒烟经历(OR=2.542,95%CI:1.932~3.344)、尼古丁依赖程度(OR=0.848,95%CI:0.785~0.917)、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OR=0.686,95%CI:0.498~0.945)、担心吸烟对今后健康的影响(OR=0.235,95%CI:0.160~0.345)、吸烟相关知识及态度(P<0.05)、控烟广告(P<0.05).结论 戒烟意愿与吸烟者自身及环境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成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的控烟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苏3市的60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54.6%的医务人员经常在诊疗过程中询问病人吸烟情况,91.6%的人会劝吸烟的病人戒烟;仅18.8%的人在过去1年曾参加控烟培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务人员劝病人戒烟与否与吸烟状态、学历有关。结论医务人员控烟意识不强,控烟理论知识不足,控烟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公务员吸烟现况,以及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的状况,为今后制定控烟政策和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2-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公务员人群共2 400人。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方法,对公务员吸烟情况、尼古丁依赖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天津市公务员总吸烟率为37.2%,男性吸烟率50.2%,女性吸烟率4.1%;中年人吸烟率(53.0%)远高于青年(30.7%)和老年人(20.0%);文化程度越低吸烟率越高,初中及以下人群的吸烟率高达53.5%。吸烟者尼古丁依赖评测量表的平均得分为(4.622.12)分;中年吸烟者尼古丁依赖严重,平均得分为(5.01±2.66)分;受教育程度低、开始吸烟年龄小、家庭或工作场所对吸烟没有限制、吸烟频率高的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程度较严重。患有慢性病的吸烟人群的尼古丁依赖程度要高于非慢性病患者。结论天津市公务员吸烟现况及尼古丁依赖状况不容乐观;采用尼古丁依赖评测量表定量分析公务员吸烟者的尼古丁依赖程度,有助于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工厂职工吸烟行为和尼古丁依赖性,为控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横断面调查广州市668名不同工作类型工厂职J二的吸烟行为和尼古丁依赖性,后者采用国际问卷FTND进行评价;尼古丁依赖性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曾吸烟率男性65.0%(348/535,其中经常吸55.5%,偶吸5.4%,戒烟4.1%),女性3.0%(4/133);男性一线工人、安全主任目前吸烟率分别为67.6%和64.5%.(2)男性经常吸和偶吸者轻度尼古丁依赖分别占66.7%和89.7%;经常吸烟者烟龄越长尼古丁依赖性越高,一线工人和安全主任尼古丁依赖性较高.结论 男性工人和安全主任的吸烟率较高,但轻度尼古丁依赖者占大部分,可作为首期戒烟干预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5.
企业工人中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企业一线工人中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控烟与戒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山市三乡镇的10家企业,对企业一线工人中所有成年吸烟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既往戒烟经历以及戒烟意愿,并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戒烟意愿有关的因素。结果共调查1 573名吸烟者,其中男性1 353人,女性174人,664人(42.2%)曾尝试过戒烟;有676人(43.0%)打算戒烟。调查对象的吸烟相关知识的平均分是(11.5±3.9)分(满分28分),对吸烟态度的平均分是(77.0±9.9)分(满分110分),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平均分为(3.5±2.5)分(满分10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既往戒烟经历(OR=2.56)、有戒烟信心(OR=14.47)、吸烟相关知识得分高(OR=1.05)、吸烟相关态度得分高(OR=1.05)的人群更倾向于打算戒烟;相对于月收入≤2 000元的人群,〉4 000元收入的(OR=0.48)戒烟意愿低。结论被调查的企业一线工人的吸烟相关知识得分较低,在企业控烟工作中,应加强有关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提高企业吸烟者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戒烟态度,同时增强其戒烟信心,传授戒烟方法,鼓励多次尝试戒烟,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的控烟现状和医务人员的吸烟情况及劝阻病人吸烟的态度,探索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建策略。方法对全市399个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控烟状况调查》;在2004年已申报无烟医院的257个单位中进行《医务人员吸烟现状与戒烟服务情况》的调查。结果医疗卫生单位中有129家已开展戒烟服务,占被调查单位的34.67%,其中有89家开展戒烟服务的单位遇到困难,占开展戒烟服务单位的68.99%。共调查医务人员48446人,男性吸烟率42.00%,女性吸烟率0.70%;95.80%的医务人员赞同创建无烟医院;93.81%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劝阻病人吸烟或者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14.60%的医务人员曾接受过戒烟方法和技巧的培训。结论创建无烟医院可以为病人创造一个无烟的就诊环境,有效限制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可强化医务人员开展劝阻病人戒烟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南宁市成年吸烟者尼古丁依赖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南宁市不同职业的成年吸烟者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尼古丁依赖标准评估量表(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国际问卷评估南宁市成年吸烟者尼古丁依赖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探索南宁市成年吸烟者尼古丁依赖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共有1 178名南宁市成年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33±4.90)岁,84.29%吸烟者为尼古丁低依赖者,尼古丁依赖评分均值为(3.18±1.94)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学历中等、开始吸烟年龄早及烟龄长是吸烟者尼古丁高度依赖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宁市居民吸烟者中尼古丁高度依赖情况所占比例较低;学历水平、开始吸烟年龄及烟龄等因素与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吸烟现况及现在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状况,为制定控烟政策及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城区的成年居民1 993人,对其吸烟情况、尼古丁依赖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天津市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6.2%,男性现在吸烟率为46.0%,女性现在吸烟率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2,P<0.01);青年人现在吸烟率(19.0%)低于中年人(39.5%)和老年人(39.0%);文化程度越低吸烟率越高,小学及以下居民的现在吸烟率高达41.0%,大专及以上居民仅为17.7%;现在吸烟者尼古丁依赖评测量表(FTND)平均得分为(3.92±2.72)分,中年吸烟者尼古丁依赖严重,平均得分为(4.41±2.86)分;文化程度低、开始吸烟年龄小、家庭或工作场所对吸烟没有限制、吸烟频率高的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程度较严重(P<0.01)。结论天津市居民吸烟现况及尼古丁依赖状况不容乐观;采用FTND定量分析现吸烟者的尼古丁依赖程度,有助于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戒烟效果的调查,分析影响戒烟的因素,为今后控烟宣传及吸烟者戒烟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参加戒烟竞赛者2042人中随机抽取300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戒烟情况.结果一个月、两个月戒烟率分别为70.9%、57.4%;年龄、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影响戒烟成功率;周围人吸烟、生活和工作太紧张及戒断症状成为复吸的前三位因素.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吸烟者自觉产生戒烟意识,并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创造禁烟环境,使控烟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金山区99家公共场所的控烟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内人员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了解、执行及支持情况,为政府制定控烟政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辖区内公共场所,调查其控烟设施状况,并对场所内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吸烟状况。结果男性吸烟率为61.75%,女性吸烟率为3.11%。公共场所内人员,开始吸烟的年龄绝大部分集中在16-30岁,占90.44%。在开始吸烟的原因中,尝试和社交需要是主要的原因,60.56%的人不准备戒烟,28.49%的人表示打算戒烟。44.35%的人在过去的7个工作日中有被动吸烟的经历。95.76%的人都听说过《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89.44%的人对新的控烟条例表示支持。对于吸烟人员,52.94%的场所有相应的阻止措施,有47.06%的场所没有任何措施。结论公共场所内人员的吸烟情况和戒烟意愿不容乐观,对新条例支持度较高,公共场所的控烟宣传比较到位,但有些措施没有切实落实,需要控烟部门进一步加强宣传和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2012年及2017年居民吸烟情况、戒烟状况及变化趋势和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的控烟措施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分别于2012年和2017年采用《兰州市成人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兰州市七里河区所属9个街道、6个乡镇居民的吸烟和戒烟状况、人口学信息等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分析该地区居民吸烟状况及影响吸烟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2012年共调查15489人,粗吸烟率为22.38%,2017年共调查4549人,粗吸烟率为29.65%,居民吸烟率2017年高于2012年(P<0.05);相较于2012年,2017年居民吸烟人群有年轻化趋势,18~29岁居民吸烟率从3.44%上升到23.90%(P<0.05),30~39岁居民吸烟率从19.33%上升到27.17%(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危险性高于女性(OR=40.83),农村居民吸烟风险性大于城市居民(OR=1.82),职业是农民的吸烟风险性高于非农民(OR=2.26),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居民的吸烟风险性降低(OR=0.91)。结论该地区2017年吸烟率明显高于2012年,控烟形势严峻,应加大控烟力度,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男性居民的吸烟控制,减少吸烟烟雾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同时,戒烟影响原因调查显示,担心吸烟影响健康是戒烟的主要原因,说明提高居民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对戒烟和减少吸烟行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戒烟意愿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愿意戒烟的原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的ACS患者进行戒烟意愿评估,并对320例无戒烟意愿的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其不愿意戒烟的原因,调查患者对尼古丁依赖及奖赏机制认知情况,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吸烟和戒烟的信念冲突。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7.99±10.37)岁,94.38%为男性。不认可吸烟危害及戒烟获益、吸烟环境或生活习惯、压力或享受型以及重度尼古丁依赖及戒断症状、曾戒烟失败等为ACS患者拒绝戒烟的重要原因。68.75%患者认可尼古丁依赖为慢性疾病。30.63%患者初步了解尼古丁依赖机制。4.69%患者明确了解尼古丁奖赏机制。51.88%的患者存在吸烟行为及应该戒烟的信念冲突。结论对吸烟危害及尼古丁依赖本质认识不足,戒烟动机不足是ACS患者不愿意戒烟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的无戒烟意愿冠心病患者存在吸烟行为的信念冲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成年吸烟人群的认知、态度、尝试戒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青岛市2006年参加国际戒烟竞赛中戒烟失败的吸烟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调查获取有效问卷652份。其中,重度吸烟率为48.6%;能够完整回答出烟草烟雾的主要成份(6.6%)、吸烟导致的疾病(7.0%)、被动吸烟后果(9.2%)的比例较低;被调查者吸烟态度(31.96±5.88)处于较高水平;家庭是吸烟的主要场所(83.1%),其次为酒店、餐厅(62.9%)、单位办公场所(53.1%)和出租车内(33.0%);在过去6个月内有71.8%(468人)尝试过戒烟1天以上,烟草依赖、戒烟症状、周围吸烟人的干扰、社交需要、工作压力大、缺乏毅力、缺乏支持、情绪紧张等对尝试戒烟行为影响显著;在未来6个月内有51.7%(377人)决定采取戒烟行动;年龄、认知和态度水平以及戒烟条件中的身体疾病、禁烟政策是影响是否打算采取戒烟行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采取综合的控烟干预策略,提高吸烟者对烟草具体危害的认知程度,建立戒烟机构,提供专业支持和心理帮助,加强禁烟立法等能够促进吸烟者的戒烟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州市农村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州市农村地区799名吸烟者进行戒烟意愿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使用ITC中国调查第五轮问卷。结果 799名研究对象中,161名(20.15%)尼古丁重度依赖。近期有戒烟意愿者345名(43.18%),前三位原因分别为考虑本人健康(87.83%)、为孩子树立榜样(77.10%)、亲人反对(76.81%)。研究对象对烟草引起相关疾病的总知晓率为55.28%,知晓率高低影响吸烟者的戒烟意愿(χ~2=75.04,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考虑吸烟对本人健康的影响(OR=2.65)、吸烟已经损害健康(OR=2.11)的研究对象戒烟意愿较高,尼古丁严重依赖研究者的戒烟意愿低(OR=0.76)。结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是农村吸烟者愿意戒烟的主要原因,而尼古丁依赖是其不利因素,可通过扩大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宣传,提供规范的戒烟诊疗以促进戒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北京市15岁及以上吸烟人群的尼古丁依赖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分层多阶段等比例随机抽样在北京市开展居民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应用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吸烟人群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样本有1 280人,其中男性有1 176人,占91.9%;吸烟人群中尼古丁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者分别占53.5%、33.3%和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与轻度尼古丁依赖患者相比,年龄越大(OR=3.643,95%CI:1.467~9.045)、经常在室内工作场所吸烟(OR=2.539,95%CI:1.553~4.149)、经常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OR=2.621,95%CI:1.581~4.346)、经常在家庭内吸烟(OR=3.304,95%CI:1.782~6.126)是重度尼古丁依赖的危险因素。高学历(OR=0.172,95%CI:0.062~0.480)、职业(OR=0.314,95%CI:0.138~0.714)、不经常饮酒(OR=0.567,95%CI:0.434~0.742)、每日吸烟量小(OR=0.056,95%CI:0.034~0.093)是尼古丁重度依赖的保护因素。结论 从人口统计学信息的角度,针对吸烟人群尼古丁依赖的影响因素,加强公共场所的控烟政策监管及家庭成员对其劝阻与关怀;加强烟草危害宣教的同时,鼓励人们从减少吸烟量和戒酒开始做起。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两市医生控烟态度及建议病人戒烟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两市医生控烟态度及建议病人戒烟行为现状,分析医生建议病人戒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两市1107名医生,描述其吸烟现状、控烟态度及参与行为;拟合多项logit模型探讨医生控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医生1107名,男性528人,女性579人。医生总吸烟率为16.9%,男性吸烟率为33.9%,女性吸烟率为1.4%,外科医生吸烟率(40.2%)高于其他科室,86.9%的医生赞成医生应该是不吸烟的榜样;67.5%的医生听说过戒烟药物,其中只有3.2%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57.5%的医生经常建议病人戒烟。医生建议病人戒烟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医院类别、性别、医生自身吸烟状况以及职称。结论应对吸烟医生和不吸烟医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提高其控烟能力,加强二三级医院的控烟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深圳市5所医院的医务人员447名,描述其吸烟现状、控烟态度及控烟行为能力,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医务人员447名。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为12.24%,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9.41%,女性吸烟率为1.29%,影响吸烟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结论深圳市医务人员吸烟率不高,今后应加强对男性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培训,创造良好的控烟氛围,提高控烟能力,积极地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南宁市成年吸烟者的吸烟年限与尼古丁依赖的关联。方法对南宁市不同职业的成年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尼古丁依赖检测量表(FTND)国际问卷评估南宁市成年吸烟者尼古丁依赖水平,分析吸烟年限与尼古丁依赖之间的关联。结果本次调查发现南宁市吸烟人群中尼古丁高度依赖271人(23.06%),初始平均吸烟年龄(19.28±4.98)岁,平均吸烟年限(20.94±15.13)年,平均每天吸烟(14.33±11.27)支,尼古丁依赖评分均值(3.53±2.48)分。分析发现,吸烟年限≥10年组尼古丁依赖的危险性是吸烟年限10年组的2.34倍。初始吸烟年龄18岁,吸烟年限≥10年组尼古丁依赖危险性是吸烟年限10年组的2.35倍(P0.05)。结论吸烟年限增加会导致尼古丁依赖的风险性增加。初始吸烟年龄18岁时,吸烟年限增加会导致尼古丁依赖的风险性增加;初始吸烟年龄≥18岁时,尚未发现吸烟年限与尼古丁依赖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社区控烟子项目)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居民控烟能力建设实施一年的效果,探索今后社区的控烟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社区控烟子项目)总体安排,统一问卷、统一时间,按照人口2 %的样本量随机抽取2 0~6 0岁社区居民,对其烟草使用和控烟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对戒烟服务的需求和获得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社区男性居民吸烟率高于女性,干预前后居民吸烟率分别为35 1%和4 2 8% ,干预期间社区居民男性吸烟人群戒烟成功率为10 6 % ,以5 5岁以上年龄段、离退休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2 5 0 0元人群中戒烟成功率最高。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意志力,其次是来自周围吸烟者的影响;84 %以上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吸烟、被动吸烟有害健康,且吸烟者、不吸烟者、戒烟者正确认知率依次增高;干预后男性调查对象劝阻朋友或家人吸烟、表示戒烟后永不吸烟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 <0 0 1) ,且能主动寻求戒烟服务(P <0 0 5 ) ;去治疗机构就医时医务人员主动向男性调查对象介绍戒烟方法和技巧干预后多于干预前(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新华街道社区居民实施控烟教育与培训等综合性措施是有效的,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控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军队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为军队建立无烟医院、制定控烟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参照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军队中心医院1009名医务人员吸烟与被动吸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吸烟率为10.6%(包括已戒烟15名);戒烟率为14.0%;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身份和岗位的医务人员现在吸烟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9%的非吸烟人员每周至少有1 d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在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上,90.8%的人认为吸烟有害健康,91.2%的人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较大,93.8%的人认为医务人员应该成为不吸烟的榜样。结论军队医院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状况较常见,主动戒烟比例不高,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控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才能有力推动军队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