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相互作用的反应,参与反应的蛋白质作为信号通路通常在外界刺激下激活。目前已明确针刺能通过抑制脑卒中后脑组织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近年来针刺通过调控铁死亡治疗脑卒中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miR-23a-3p和核转录因子红系2样2(NFE2L2)信号通路;p6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p62/Keap1/Nrf2)信号通路;α7nAChR介导的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PGC-1α/TFAM)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介导的Nrf2信号通路。其中有已被证实的信号通路,亦有待研究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神经细胞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卒中发病时神经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细胞死亡现象。卒中后的神经细胞损伤也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其预后与生存质量的关键原因。因此,减轻卒中后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延缓其细胞死亡进程有利于降低卒中幸存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水平,改善其预后效果,进而降低卒中致死、致残率。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已有研究证实卒中后的神经细胞存在铁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干预铁死亡可以实现对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与死亡进程的调节。已有研究表明抑制铁死亡可以起到神经保护性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卒中的全疾病链条,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中医药调节铁死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卒中治疗的新方向。该文简要阐述铁死亡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神经细胞铁死亡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卒中的中医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且在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针刺通过改善脑血流量和促进脑血管生成、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元修复与再生、调节代谢、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凋亡、抑制自噬、降低钙离子浓度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针刺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今后的研究有必要从现代科学角度更深入探索,以期为临床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心血管疾病(CVDs)的发病机制中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如凋亡、坏死、焦亡、自噬和铁死亡等在心脏发育和心血管稳态中是长期存在并且是必不可少的。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引起。铁死亡已被证明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心肌病、心肌梗死(MI)、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力衰竭(HF)和动脉粥样硬化(AS)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细胞与铁死亡之间的平衡可能成为药物干预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围绕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调控机制及其中医药研究方面进行探讨,为靶向铁死亡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也趋于年轻化。M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性药物。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肝病上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中药可通过调控铁死亡的信号通路达到抗炎、抗纤维化、改善肝损伤的作用。因此本文简要阐述铁死亡在MAFLD中的机制,研究中药调节铁死亡在MAFLD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MAFL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认知障碍(CI)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约70%的脑卒中幸存者都会遗留认知障碍,难以重返社会.针刺治疗认知障碍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也已有大量研究.目前的研究发现,针刺可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过度沉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脑血管血液流变性、平衡氧化应激、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调节酶活性、提高突...  相似文献   

8.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以活性氧过度积累和脂质过氧化物堆积为主要特征.尽管目前铁死亡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是铁死亡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广范关注,现已成为抗肿瘤研究新热点.为了更好地了解铁死亡,本研究对近年发表与铁死亡调控机制和铁死亡诱导剂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荟萃,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梳理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姚嘉永  邹伟 《针刺研究》2022,(4):354-361+368
针刺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对缺血性脑卒中(IS)进行干预和治疗。针刺治疗IS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调节神经递质活动、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凋亡和自噬、抑制炎性反应等方面。本文对针刺治疗IS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刺治疗I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早期针刺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对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针刺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微结构退变和骨量丢失为显著特征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残率,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是医疗界的一大难点。OP发生的本质是多种病理因素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协调维持的人体骨稳态失衡。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途径,其根本原因是铁离子蓄积与脂质过氧化导致的细胞损伤。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并影响了OP的发生发展,其通过介导骨稳态失衡从而引发骨质疏松。铁死亡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干预铁死亡可以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损伤程度及死亡进程,有利于维持骨稳态平衡,减缓OP的发展进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风险,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但目前铁死亡在骨质疏松中的研究很少。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且极具应用价值的医学瑰宝,在我国应用广泛且历史久远,在治疗OP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小,治疗成本较低,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以中医药干预铁死亡调节骨稳态作为突破口可能是今后防治OP的新方向。该文整理了铁死亡相关的调控机制,探讨铁死亡在骨稳态中的作用,总结中医药复方及单体活性成分通过铁死亡途径对OP进行调控的现状与进展,为未来中医药参与防治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可导致患者肢体运动、认知、语言等多个系统发生损害,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其常见的临床后遗症。针刺疗法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脑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其临床疗效确切,亦有大量有关作用机制的研究。该文就近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临床及机制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实用新疗法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以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为主要特征,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的细胞死亡,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面与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铁死亡发病机制复杂,其机制主要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抗氧化系统活性、铁代谢、铁自噬、脂质过氧化程度等多个途径有关。铁死亡在A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As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炎症、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已成为As研究的新靶点。中医药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可调控血管相关细胞铁死亡,对As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主要对铁死亡在As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治疗CIS与抑制神经炎性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抵抗神经元凋亡、调节自噬、促进神经元再生和修复、促进血管重塑、调节脑血管储备、调节脑代谢、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对以上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CI...  相似文献   

15.
摘要:偏头痛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在临床中取得极大的疗效,而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发现的细胞死亡的新形式,在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无关于铁死亡在偏头痛发生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报道,更无基于铁死亡机制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铁死亡相关机制及其与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基于铁死亡机制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再岭  宁丽娜 《光明中医》2014,29(11):2474-2476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住院脑卒中患者中约30%-5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1]。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缺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心理障碍等不良预后,极大地影响了脑卒中的康复。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针刺治疗吞咽困难疗效高,操作安全,且经济简便,但尚未很好的为现代医学所接受。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7.
饶政清  梅志刚  葛金文  杨梅  米招娣  兰斌  杨彤  王国佐 《中草药》2021,52(21):6552-6560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Naotaifang (脑泰方) reduces brain iron deposition by regulating heat shock factor 1 (HSF1)/heat shock proteins B1 (HSPB1) pathway, inhibiting the deposi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products, reducing neuronal ferroptosis, and exerting a protective effect on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Methods: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model group, Naotaifang (27 g/kg) group ang deferiprone (125 mg/kg) group, drugs were given for intervention. Cerebral ischemia rats model was prepar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method, an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scored 2 h after operation. TTC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cerebral infarct volume;H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and damage;Nissl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number of Nissl bodies;Prussian blu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level of iron accumulation in neurons;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periments werre used to detect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HSF1, HSPB1, transferrin receptor 1 (TFR1) and ferritin heavy polypeptide1 (FTH1);Iron ion detection kits, malondialdehyde detection kits and reactive oxygen detection kits were used to detect brain iron, malondialdehyde and reactive oxygen cont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of rats in Naotaifang group was decreased,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was decreased (P < 0.01);Nissl bodies in cerebral ischemia area was increased, and the degree of cell damage was decreased;Number of iron-containing aggregate granule cells were decreased;Brain iron, malondioxide aldehyde and reactive oxygen content were decreased (P < 0.05, 0.01);HSF1, HSPB1 and FTH1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 up-regulated (P < 0.05, 0.01), and TFR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own-regulated (P < 0.05). Conclusion: Naotaifang may up-regulate HSF1/HSPB1 pathway,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TFR1 to reduce neuronal iron absorption,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FTH1 to increase the iron storage of ferritin, thereby regulating the steady-state balance of iron metabolism, inhibiting excessive ferroptosis of neurons in ischemic stroke caused by active oxygen produced by Fenton reaction and subsequent lipid peroxide. © 2021,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8.
纤维化是指组织损伤后修复反应失调,以器官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和实质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进行性纤维化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造成器官功能衰竭。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受铁代谢、铁自噬、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等多种途径调节。铁死亡在纤维化病理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器官实质细胞损伤、巨噬细胞炎症、氧化应激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等多个病理过程。在纤维化级联反应中,肌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外基质沉积过程中会发生铁死亡,且通过靶向调节铁死亡可有效减轻慢性器官损伤和组织纤维化。现已证实,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调控器官实质细胞铁死亡发挥抗纤维化作用,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该文对铁死亡在肝、肺、肾和心脏纤维化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及相关中药干预进行总结,以期为中药防治纤维化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疾病最终阶段,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死亡率、伤残率,成为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的最基本单位,其特点具有不可逆性,发生心力衰竭时会导致心肌细胞出现各种各样的损伤或坏死。心肌细胞损伤也是导致患者心脏功能障碍、影响其预后与生存质量的关键原因。因此,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延缓其细胞死亡进程有利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损伤水平,改善其预后效果,进而降低病死、病残率和住院次数。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已有研究证实心肌细胞存在铁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干预铁死亡可以实现对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与死亡进程的调节。研究表明抑制铁死亡可以起到对心肌细胞保护性作用,进而治疗心力衰竭。中医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疗中,具有多途径、多切入点的优势,治疗效果显著、安全且不良反应低、医疗费用少,还降低西药的临床不良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中医药调节铁死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向。该文简要阐述铁死亡机制,研究铁死亡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探讨中医药干预心力衰竭中的铁死亡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是全球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 症之一。DKD 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其病理过程涉及多种途径。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为特 征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是 DKD 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各种肾脏疾 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在防治和延缓 DKD 进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重点总结铁死亡关键调节因子和信号途径对 DKD 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中 药调控铁死亡关键因子与通路防治 DKD 的研究进展,以期为 DKD 的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