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警惕雄黄制剂中砷的毒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警惕雄黄制剂中砷的毒性湖南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彭平建(418000)雄黄是我国常用的矿物类中药。临床上用于咽喉肿痛、清热解毒等,外治疥癣、带状疱疹、疗疮痈肿,蛇虫咬伤等。内服多入丸散,如中成药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片)等的处方中都有雄黄。由于雄黄辛温...  相似文献   

2.
矿物药是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组成,蕴含独特的科学内涵。朱砂为中药制剂中的特色药味,尤以传统儿科用中药制剂为甚。因其含有汞导致不良反应,朱砂的安全性和应用备受关注。为了探讨含朱砂儿科制剂的应用规律与价值,该研究系统统计分析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32种含朱砂的儿科制剂及《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下册)中105首含朱砂的儿科方剂的应用特点及方剂的配伍关联规则,统计结果显示含朱砂儿科制剂及方剂对小儿惊风治疗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在剂型、剂量及质量控制上还存在较大问题。该研究进一步采用ICP-MS及LC-AFS测定15种常见市售含朱砂儿科制剂的总汞及可溶性汞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样品制剂中总汞含量都远高于可溶性汞含量,且二者之间无明显关联。基于统计分析与测定结果,提出朱砂研究与应用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朱砂在儿科制剂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治疗银屑病方剂的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收录治疗银屑病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327首治疗银屑病方剂,涉及中药240味,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生地黄(204次);聚类数目为9类时较好,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赤芍、甘草、牡丹皮、当归、土茯苓、丹参、白鲜皮、紫草、白花蛇舌草等;关联分析显示,当归配伍川芎、生地黄配伍水牛角、桃仁配伍红花为已知常用药对。结论:治疗银屑病处方多以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活血化瘀法为主,而生地黄→板蓝根、生地黄→白茅根以及藤类药、虫类药的使用值得进行进一步讨论,进而为中医方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含三棱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三棱的现代化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和《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三棱的中成药处方,使用Excel和SPSS Modeler为统计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标准的中成药处方共100张,药材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及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含肉桂成方制剂的配伍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和Excel(2010)软件,筛选含肉桂的成方制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肉桂方剂的主治疾病、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结果 筛选出含肉桂的方剂391首,涉及中药675味,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肉桂、当归、甘草、地黄、茯苓;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当归-肉桂、甘草-肉桂、肉桂-地黄、茯苓-肉桂、肉桂-木香。肉桂在不同药对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在不同疾病中使用规律各异。结论 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及《中国药典》中含肉桂的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之功效,肉桂常与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配伍使用,其组方规律反映出肉桂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近年来方剂数据挖掘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了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并着重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方剂文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黄芪临床用量及常用配伍中药和相关症状的规律.方法 收集文献及临床中关于黄芪使用的医案755例,通过对数据进行建库、筛选、去噪、转化等整理后,采用数据统计和数据挖掘的方法,计算出临床中黄芪使用剂量的范围,及黄芪临床使用中的配伍中药和相关症状.结果 黄芪的临床实际用量相比药典中规定的药量要偏大,并且发现黄芪大剂...  相似文献   

10.
童晓岚  兰济乐  张芯  阮叶萍 《陕西中医》2021,(11):1619-162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痛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和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统计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并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 Apriori 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5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232首方剂,涉及303味中药,单个中药使用频率≥20的有40味。核心药物包括薏苡仁、黄柏、土茯苓、苍术、萆薢、甘草、威灵仙、泽泻、牛膝等,常用类型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补虚药为主。中药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多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于脾、肝、心、肺、胃等。聚类分析得到11个核心组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功效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个药对、22个三味药药组、12个四味药药组以及1个五味药药组,其中苍术-黄柏支持度最高,是治疗痛风的基本药对。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把握“风、湿、寒、瘀、热”病机基础上,用药以清热化湿、通络散瘀为主,辅以健脾利湿、补肝益气之药,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雄黄中砷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汤毅珊  刘启德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3):1750-1753
目的:研究不同毒性剂量雄黄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及组织中的总砷分布。方法:SD大鼠分别单次灌服3.738,1.869,0.935 g.kg-1雄黄,测定不同剂量组大鼠药后0~96 h内的血砷、尿砷浓度,以及药后96 h各主要脏器的总砷含量。结果:大鼠单次灌服不同剂量雄黄,高剂量组总砷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7.73,17.21 h,均短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的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10.8,5.6,3.9 L.kg-1;总清除率分别为0.437,0.16,0.111 L.h-1.kg-1;药后0~96 h内尿总砷的排泄量占雄黄给药量的5.5%~13.0%;药后96 h各主要脏器、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砷,以肾上腺、膀胱、卵巢中分布较多,肝、脾、肺、肾次之,心、大脑、胃、睾丸中分布较少。结论:在毒性剂量下,雄黄的动力学参数随剂量大小而改变,表明其在大鼠体内存在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剖析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特点,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WF)检索并筛选近10年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文献,对其有效处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44篇,包含有效方剂252首,中药177味,其中白芍、甘草、延...  相似文献   

13.
选取公开发表文献中辨治ADHD的有效中医复方88首,建立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使用频率≥10%的药物有33味,前12位中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龙骨、甘草、茯苓、牡蛎、龟甲、白芍、五味子、山茱萸、山药,为ADHD常用药物。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收涩药、开窍药、利水渗湿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以温为最;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以甘为首;归经以肝、心、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的药对如远志→石菖蒲、牡蛎→龙骨、远志→熟地黄等。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8个聚类方。研究表明中医治疗ADHD用药以补虚(滋补肝肾,补益心脾)、安神为基本组方配伍,兼顾平肝(为主)、清热、理气、活血、化痰、熄风等,契合病机;多种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和客观地反映ADHD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而中医药在此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全面系统整理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处方,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确定处方中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形成的新处方等。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6首,其中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苦、辛、甘,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胃、脾经;使用高频次药物为甘草、杏仁、生石膏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生石膏-杏仁,生石膏-甘草,甘草-杏仁等;核心组合有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等;形成新处方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五味子、西洋参等。从药性到高频药物及新处方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整体治则为扶正祛邪,兼顾气阴。  相似文献   

15.
数据挖掘与复杂网络的融合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庆莉 《中草药》2016,47(8):1430-1436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华历史的瑰宝,在经历时间淘洗后沉淀下大量的珍贵经验和价值数据。数据挖掘和复杂网络作为数据处理及知识发现的有效手段,分别从统计性和复杂性角度描述数据,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中医药学研究中。数据挖掘偏向于发掘表层统计规律,缺乏对于系统内在机制的深入讨论;复杂网络主要通过网络角度描述系统结构,长于在功能复杂性中发掘普适规律,但在大数据处理中存在局限。分析了数据挖掘及复杂网络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给出2种模式整合的方法及框架,以脑血管疾病中医用药为例,构建其中医用药属性拓展网络,并结合改进的重叠社区发现(COPRA)算法挖掘中医用药重叠社团,探讨中药方剂配伍规律。该方法可在原有基础上有效发掘非频繁项集的药性关联规律,为中药配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治疗便秘的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中药专利治疗便秘的所有信息,应用Excel统计中药使用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和功效分类频数,SPSS modeler 18.0对所有方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2.0对使用频率排名前25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统计。[结果] 共纳入1 373个中药处方,12 123味中药,使用频数>100次的有30味,如当归、肉苁蓉、火麻仁等;药性以温、平、寒为多,药味以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分类以补虚润肠通便为首。关联规则统计8条药对,聚类分5类。[结论] 治疗便秘的核心药物为当归、火麻仁、大黄等,常用配伍大黄-枳实-厚朴、生地黄-玄参-麦冬等,治则以润肠通便为本,兼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在收集颜正华教授含首乌藤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含首乌藤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显示,含首乌藤处方中高频次药物包括炒酸枣仁、牡蛎、龙骨、丹参、赤芍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首乌藤-炒酸枣仁"、"牡蛎-首乌藤"、"首乌藤-龙骨"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牡蛎→首乌藤"、"茯苓→首乌藤"、"炒酸枣仁→首乌藤"、"白芍→首乌藤"等,治疗不寐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龙骨、首乌藤、丹参、牡蛎、远志、珍珠母、茯苓、炒酸枣仁,治疗胸痹的核心药物组合为丹参、首乌藤、炒酸枣仁、瓜蒌、薤白、赤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含陈皮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在收集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常用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研究显示,含陈皮处方常用于治疗胃痛、咳嗽等病证,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陈皮-茯苓”、“赤芍-陈皮”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甘草→陈皮”、“白芍-香附→陈皮”、“茯苓→陈皮”等,处方所用药物多具理气活血等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在收集含翼首草处方的基础上,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分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成方制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常用藏成药诠释》等含翼首草组方中翼首草用药规律。分析含翼首草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通过处方收集最终纳入方剂215首,共涉及376味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出含翼首草的处方主要治疗感冒发热,瘟毒及各种温热病与关节炎疾病等。高频药物(频次≥15)包括矮紫堇、藏黄连、麻花秦艽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翼首草、矮紫堇"、"翼首草、藏黄连"、"翼首草、麻花秦艽"等。含翼首草处方主治疾病主要为外感湿热秽毒类病证、发热类、关节炎等疾病,如瘟毒、肺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类风湿关节炎等,所用药物多具清热解毒、消炎、祛风除湿等功效,亦常与清热类药物配伍运用,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