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发病表现和病理特点,从针具选用、针刺取穴及手法上进行研究,取穴采取局部和远端相结合,针刺手法采用动刺和留针、局部丛刺和透刺相结合,分步治疗,并与常规针刺法对照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足下垂是中风病常见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以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伴足内翻、跖屈为主要特征,日久会延缓下肢康复进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针对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少,且疗效欠佳。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特色针刺疗法具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接受度广泛等优势。近年来各种针法正在探索对中风后足下垂的特异性优势,本文将针刺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研究归纳为针法的应用、针具的选用和行针手法的运用3个方面,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廉玉麟教授分期治疗肩周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又称漏肩风、肩凝、冻结肩等。廉玉麟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探索,根据肩周炎病理变化,将其分为2期:急性期和稳定期。急性期针刺治疗以远端取穴为主,采用"巨刺"法,针刺中平穴,肩关节周围围刺作为配穴;稳定期针刺只局部取穴,主要采用"肩三透",配穴同急性期。此针法临床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从针刺前准备、无痛进针、无痛行针、无痛出针、无痛针刺创新技法、无痛针法举隅六方面对当前常见的无痛针刺理论和方法进行概述,总结出减轻针刺疼痛的主要方法:(1)依据患者体质和患病部位,选用合适的进针手法和疼痛刺激小的经络、穴位;(2)采用细针,尽量浅刺,针刺手法熟练,轻手法行针或不行针;(3)医者全神贯注,患者精神放松;(4)采用创新无痛针法或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5.
阻力针法治疗肩周炎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阻力针法,又名动刺法,取穴时令患者作有关活动,以确定其最疼痛的动作,在维持最疼痛的姿势中,寻找最痛点,这个点就是阻力针法的穴位所在,这个穴位亦叫“动痛穴”。笔者采取阻力针法和针刺治疗肩周炎,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阻力针法组76例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8岁。另设普通针刺组70例作对照,一般状况基本同上。治疗方法1.阻力针法组(治疗组) 令患者坐立做疼痛的动作,在维持最疼痛的姿势中,耐心细致地寻找最痛点,即找准“动痛穴”。就在这个痛点下针,针达皮下后,用高频震颤手法,频率达每分钟200次以上。如遇病变部位深,需…  相似文献   

6.
介绍排针平刺法治疗头痛的手法及操作要点。排针平刺法治疗头痛以局部取穴为主,包括枕穴组、颞穴组、额穴组、顶穴组;针法为排针浅刺、平刺,针刺朝向病灶或头痛部位;留针时间长(6h)。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型头痛,操作规范,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中风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临证治疗中风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急性期、亚急性期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在恢复期中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电针并用配合背俞穴铺灸。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力推石氏中风单元建设。  相似文献   

8.
双针并刺是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盛灿若主任医师常用刺法,主要应用于痛处固定的顽固性疼痛,如网球肘、肩周炎等,运用一般毫针刺法不能缓解时,应用此针刺方法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之效。笔者有幸于盛老师处跟诊学习,后运用此针刺法治疗背肌  相似文献   

9.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肩痹”,是由于肩部感受风寒湿外邪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黄帝内针》是在《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套以“三二一”为基本纲领的针法理论学说。该文基于《黄帝内针》理论探讨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孟晓灵  孙培养 《河南中医》2022,42(1):147-153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主要包括针刺疗法、灸法、推拿疗法、中药疗法等,其中,针刺疗法主要包括夹脊穴针刺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运动针法、巨刺疗法、靳三针法、肌肉起止点针刺法、泻阴经补阳经刺法、特殊针具刺法等;中药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熏洗等.西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主要包括A型肉毒素治疗、手术疗法、康复疗法等....  相似文献   

11.
总结近年来针刺包括古典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穴位选择、特殊手法、特殊针具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过梁针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海涛 《四川中医》2002,20(6):72-73
过梁针是针刺的一种透穴法,选用与疾病相关的、位于肘膝肩关节等部位的、体位相互对称的阴阳二条经脉的两个穴位为组穴,进行透刺得气,以调整阴阳治疗疾病。作者用过梁针法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有独特疗效,是一种值得同道研讨和不断完善的针法。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颈肩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以局部选穴、远部选穴及直接针刺激痛点为主,辨证选穴应用不多,可能与MPS辨证分型尚不完备有关,因而针刺补泻亦无统一标准。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色针法有:"金钩钓鱼"针法,"董氏奇穴"针刺法,滞针法,阻力针法,排针刺法,管氏特殊针刺法等。亦有根据针刺时间治疗的方法有:根据就诊时间采用灵龟八法开穴,子午流注择时取穴。大多针刺后采用平补平泻法,个别穴位在针刺时会强调补泻,一些特殊针法操作时会有特殊补泻要求。笔者认为,应针对患者的年龄、体质等进行辨证选穴,并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此外,针刺后留针是针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不可小觑,针刺后留针时间从不留针到留针2 min、15 min、20 min、30 min、40 min等不尽相同。对于针刺激痛点后是否留针、留针多久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阮氏针刺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阮氏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理论依据及针法特点.阮氏针刺法强调遵循传统的中医针灸理论,从脑为髓海论治失眠症,其针法特点为重穴位,讲究定位精确、配伍得当;重刺法,直刺、斜刺、平刺、深刺、浅刺相结合;重手法,重辨气于针下,根据气至、虚实定补泻.同时报告了运用阮氏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患者30例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5.
朱现民  侯静明 《河北中医》2011,33(12):1834-1835
芒针针具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形状细长如麦芒;芒针刺法则由"毫针"的针法演变而来,是运用芒针并采用特定的进针和运针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1]。芒针刺法一般只选用1~2个主穴和1~2个配穴,不仅能治疗毫针适用的病种,又能通过透刺、弯针刺法弥补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疾病的不足,扩大了针刺治病的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针疗法和常规针法治疗肩周炎的总体疗效及对疼痛和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腹针疗法,对照组行传统针刺法;分别进行肩关节疼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的改善相近.结论 腹针针法对肩周炎的镇痛效应与常规针刺法相近.  相似文献   

1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综述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文献,以期指导未来的临床工作。目前以针刺为主治疗本病的方法包括:体针、项针、舌针、头针、电针、耳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结合电刺激治疗、针刺结合电刺激及康复治疗,以及一些特色针法的应用,包括:通关利窍针刺法、调神通络针法、互动式针法、曾氏太极针法、四步针刺法等。  相似文献   

18.
针刺运动疗法在临床上运用广泛,不仅可以治疗运动系统疾病,而且可以治疗脏腑疾患、神经系统疾患及其他杂症。针对肩周炎的治疗,张虹教授经过40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在常规刺法的基础上,总结凝练出运动针法联合“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此法可温经散寒、疏调经筋,具有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笔者现介绍针刺运动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应用,并将张虹教授运用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各位医者互相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发挥针灸优势、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为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一疗程,治疗10次后统计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肩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改善、各向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效果、改善肩关节各向活动度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肩周炎是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笔者运用针刺加推拿疗法治疗63例肩周炎患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