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构建基于超声特征的列线图鉴别乳腺放射状瘢痕(RS)与浸润性导管癌(IDC)。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乳腺RS及160例IDC患者临床和超声资料,通过随机抽样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33例RS和112例IDC患者)与验证集(15例RS和48例IDC患者)。对临床及超声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RS和IDC的列线图。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训练集中,年龄、病灶最大径及高回声晕是鉴别乳腺RS与IDC的独立预测变量;基于上述变量构建列线图及ROC曲线。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一致性较好,列线图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5%CI:0.742~0.898)、0.861(95%CI:0.771~0.951)。DCA结果显示,鉴别两类疾病在多数合理阈值概率,使用列线图预测比不使用更能让患者在临床获益。结论 基于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准确地鉴别乳腺RS与IDC,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声辐射力弹性成像(ARFI)鉴别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伴浸润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5-2019.6就诊于我院,经病理检查结果为DCI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DCIS组79人,DCIS-I组33人。所有患者于术前行钼靶、超声及ARFI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肿块是否可触及,免疫组化及病理分级结果,钼靶单纯微钙化、微钙化伴肿物、结构扭曲、局限不对称增生及乳腺致密性,超声直径、后方声影、血流、BI-RADS及SWV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多指标联合诊断DCIS伴浸润成分的数学模型,并建立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模型鉴别DCIS伴浸润成分的价值。结果 SWV、直径、病理等级及微钙化伴肿物对鉴别DCIS伴浸润性成分有显著影响(均P<0.05)。SWV、直径、病理等级的AUC分别为0.823,0.728,0.710。微钙化伴肿物对鉴别DCIS伴浸润性成分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24.2%,86.1%和67.9%。联合诊断拟合方程为logit(P) =-11.205+2.535*SWV+1.995*直径+1.466*微钙化伴肿物+1.910*病理等级。其AUC为0.923,最佳诊断点为0.284,敏感性87.9%,特异性86.1%。结论 ARFI、超声和病理分级联合鉴别DCIS伴浸润性成分的准确性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鉴别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SA)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5例SA患者和64例IDC患者的常规超声和VTIQ图像特征。绘制VTIQ、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SA与ID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BI-RADS分类及VTIQ技术联合BI-RADS分类的诊断效能。结果 ROC曲线显示,剪切波速度(SWV)最大值(SWVmax)、SWV最小值(SWVmin)、SWV平均值(SWVmean)、SWV中位数(SWVmedian)鉴别诊断SA与IDC的AUC分别为0.85、0.79、0.83、0.83,其中SWVmax诊断效能最高,诊断截断值为4.90 m/s; BI-RADS分类及VTIQ技术联合BI-RADS分类鉴别诊断SA与IDC的AUC分别为0.58、0.81。结论 VTIQ技术联合BI-RADS分类可提高SA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超声特征列线图鉴别良、恶性乳腺导管内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经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病变女性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按照2 ∶ 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96)及验证集(n=48)。基于ABVS图像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将临床、超声特征及Radscore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良、恶性乳腺导管内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临床-超声模型,并联合影像组学模型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鉴别良、恶性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效能。结果 患者年龄 、病变边缘 、微小钙化灶 及Radscore 均为良、恶性乳腺导管内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超声模型及列线图模型鉴别良、恶性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分别为0.766、0.866及0.901,在验证集分别为0.770、0.765及0.854。结论 ABVS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超声特征列线图鉴别良、恶性乳腺导管内病变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查恶性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on-mass-like lesions,NML)的危险因素,构建NML病变恶性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577例乳腺NML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筛查恶性NML病变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该模型的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年龄、病变可触及、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结构扭曲、血流信号丰富和腋窝淋巴结异常是恶性NML病变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869,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86.8%;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平均绝对误差=0.00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患者临床资料和超声图像特征构建的NML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校准度和稳定性,可以协助超声医生对NML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 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经超声引导下CNB诊断的乳腺DCIS(含微浸润)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对比分析术后未升级DCIS和术后升级为IDC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强化特征等。结果  术前CNB诊断为DCIS 104例,手术后仍为DCIS(含微浸润)64例,病理升级为IDC 40例,升级比例(病理学低估)约为38.5%。未升级DCIS组肿块病变18例,非肿块病变46例,升级为IDC组肿块病变19例,非肿块病变21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CE-MRI特征方面,病灶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主要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质强化;术后升级为IDC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布,集簇强化。病灶表现为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组边缘清晰,术后升级IDC组多为边缘毛刺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上,术后未升级DCIS主要为平台型,其次为渐增型,而术后升级为IDC则主要为流出型,其次为平台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乳腺MRI成像对于CNB证实的DCIS是否存在手术后病理学升级具有潜在价值,有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对乳腺浸润性癌(IDC)和乳腺原位癌(DCI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个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灶。按照乳腺癌的浸润与否分为乳腺浸润性癌(IDC)和乳腺原位癌(DCIS)。通过观察ABVS冠状面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析ABVS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对两种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1例乳腺癌病灶中,IDC在ABVS冠状面出现火山口征的阳性率(51.2%)高于DCIS (10%),P<0.05。IDC在肿块内(81.9%)检出微钙化的比例高于DCIS (54.3%)、在导管内检出微钙化的比例(18.1%)低于DCIS (45.7%),P<0.05。IDC出现散在少量微钙化的比例为(73.2%)高于DCIS (40%),P<0.05。DCIS出现钙化簇的阳性率(35%)高于IDC(14.6%),P<0.05。结论 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的检出部位、数量和钙化簇的出现,对于IDC、DCIS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分析97例患者106个乳腺实性病灶的二维和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对二维超声图像进行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二维超声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根据良恶性病灶在三维超声冠状面上的声像图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06个乳腺病灶中,恶性病灶71个,良性病灶35个。二维超声诊断准确性85.8%,敏感度84.5%,特异度88.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特征分别为病灶边缘的成角或毛刺和“太阳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标准误为0.033,95%可信区间(0.834,0.965)。以成角或毛刺、“太阳征”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为88.7%(94/106),敏感度为90.1%(64/71),特异度为85.7%(30/35),阳性预测值为92.8%(64/69),阴性预测值为81.1%(30/37)。结论乳腺三维超声冠状面,特别是成角或毛刺征及“太阳征”在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疑难病灶,三维超声冠状面上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至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60例共60个乳腺肿块。所有肿块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首先对所有患者行乳腺常规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肿块大小、边界、部位、回声、内部血供等,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然后应用VTIQ技术测量病灶内部横向剪切波速度(SWV)。以BI-RADS分类≥4类为乳腺恶性肿块诊断标准,BI-RADS<4为乳腺良性肿块诊断标准。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BI-RADS分类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采用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的SWV值差异。绘制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操作者工作特性(ROC)曲线。 结果60个乳腺肿块包括乳腺恶性病灶18个,均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良性病灶42个,包括纤维腺瘤21个,腺病16个,腺病伴导管扩张2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个,良性分叶状肿瘤1个,乳头状瘤1个。BI-RADS分类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88.8%、59.5%、68.3%、48.5%、92.6%、0.48。乳腺恶性肿块平均SWV值高于乳腺良性肿块平均SWV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5±1.59)m/s vs (2.28±0.64) m/s,t=9.14,P<0.001)。ROC曲线显示,VTIQ技术测得的SWV值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阈值为4.20 m/s,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94.4%、66.6%、75.0%、54.8%、96.5%、0.61。 结论与BI-RADS分类比较,VTIQ技术能明显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FI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FFEN在40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①PINM分期Ⅰ、Ⅱ期胃癌与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组织FFEN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FTNM分期Ⅲ、Ⅳ期和Ⅰ、Ⅱ期胃癌FFEN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②FIEN在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胃癌阳性率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FFE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FFE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FFEN基因是胃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诊断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造影(ERCP)活检确诊的35例壶腹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 35例均发现肿瘤,增强扫描肿瘤本身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其中16例经图像后处理,35例均清晰显示肿瘤及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结论 MS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壶腹部肿瘤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超声内镜声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声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US检查并由病理检查诊断的42例胰腺癌及12例壶腹周围癌,对两类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正确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EUS对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5.2%。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3.3%。EUS对两类肿块的显示率均达100%。胰腺癌中胰腺呈局限性肿大37例(88.1%),病灶呈低回声33例(78.6%),伴胆管扩张29例(69.0%),伴胰管扩张26例(61.9%):壶腹周围癌中肿块呈低回声的10例(83.3%),稍强回声的2例(16.7%),伴肝内外胆管扩张12例(100.0%),伴胰管扩张7例(58.3%)。结论EUS对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和肾癌中RASSF1A和BLU的甲基化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英  徐笑红  刘班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18-1420
目的探讨RASSF1A和BLU在膀胱癌和肾癌中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在45例膀胱癌组织和相应癌周正常组织、12例肾癌组织及其相应癌周正常组织和3例非肿瘤患者正常膀胱组织中检测RASSF1A和BLU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膀胱癌组织中,RASSF1A和BLU甲基化率分别为55.6%和31.5%;肾癌组织中,两基因甲基化率为66.7%和33.3%。RASSF1A和BLU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膀胱癌或肾癌中,RASSF1A和BLU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膀胱癌和肾癌中,RASSF1A和BLU频繁发生高甲基化,高甲基化可能参与膀胱癌和肾癌两类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MMP-2、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MMP-2、PTEN在40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①PTNM分期Ⅰ、Ⅱ期胃癌与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组织MMP-2、PTEN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TNM分期Ⅲ、Ⅳ期和Ⅰ、Ⅱ期胃癌MMP-2、PTEN的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②MMP-2、PTEN在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胃癌阳性率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MMP-2、PTE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2、PTE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MMP-2、PTEN基因是胃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报道了1例女性双侧乳腺癌。在其第二侧腋窝淋巴结发现了转移性化生性癌而双侧乳腺和第一侧腋窝淋巴结均未发现化生性癌。患者的病程经过和肿瘤组织、细胞病理形态的演变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均表明间叶肿瘤组织部分是化生而来的。S-100(+)和actin(+)显示了肿瘤组织肌上皮细胞源性。肿瘤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其CD68(+),显示其来源于正常的组织细胞,是机体对肿瘤的反应。本文还对化生性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比观察甲状腺髓样癌(MT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特征。方法分析27例MTC患者(共33个结节)和187例PTC患者(共200个结节)的声像图特征,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回声水平、内部结构、边界、边缘、形态、纵横比(A/T)、有无钙化及血供情况。结果 MTC结节位于甲状腺中上极,相对较大,呈低回声,内部结构为实性,边界不清,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A/T1,伴钙化,血供丰富。MTC与PTC结节在位置、大小、边界、边缘、形态、A/T、钙化及血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声水平和内部结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5例MTC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MTC具有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一般超声特征,超声可以帮助术前诊断,同时具有一些特异性特征,部分不典型结节容易误诊,需血清降钙素水平共同诊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