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阏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4/h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阏共性之外,气滞血阏病人出现HD、a/[a+β]、h3/h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管袢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流及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阏证的病生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上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治疗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包括胸闷、胸痛等气虚血瘀症状,总有效率为92.31%,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应用于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血瘀证评分标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评分、分级,观察评分标准的可靠程度及在ACS患者应用的可行性,为制定针对ACS的血瘀证评分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性研究,采集ACS患者中医证候资料,并对血瘀证进行评分,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及因子分析等。结果介入治疗前血瘀证评分及血瘀证主观辨证基本相符。介入术前男性血瘀证评分(35.63±12.86)分较女性(27.08±14.66)分高,有血管重建术史患者血瘀证评分(40.00±8.21)分较无该病史者(32.37±14.05)分高。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示,第一因素是皮下瘀斑、皮肤粗糙、齿龈暗红、细络、腹壁静脉曲张、腭黏膜征等,其贡献率最大,为19.682%;第二因素是患者的手术史,包括血管重建术史及一般手术史;第三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及舌暗。结论性别及血管重建术史有可能是ACS患者血瘀证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因子分析结果 ,建议针对ACS患者的血瘀证特点可以适当调整条目及条目的评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情况,找出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检测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标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法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其异常代谢物及代谢产物。结果:共纳入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样本进行检测,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患者与健康人的显著差异代谢物32种,关键代谢通路共4条;蕨内酰胺、烟酰胺、次黄嘌呤、乙酰肼、7-甲基鸟嘌呤、苯丙氨酸、三丙酸甘油酯、左旋缬氨酸、左旋正亮氨酸、谷氨酸、乙醇酸、花生四烯酸、α-D-葡萄糖及肌酐等代谢物可作为鉴别二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的关键通路包括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虚血瘀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组分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组学相关研究对探求其生物学本质以及中医“证”的实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面色及面部血流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面色及面部血流图观察袁肇凯,杨运高,黄献平为了研究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临床辨证规律,探讨其面诊指标的特点,我们特对这两证患者进行了面部色诊和面部血流图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8例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健康对照者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血瘀证的变化情况,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瘀证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围术期中医证候资料,并对血瘀证进行评分,采用描述性分析等。结果:介入治疗术后血瘀证评分较术前降低,有51.5%血瘀证评分为重度的患者在术后转为轻度(P0.05)。当介入治疗后血瘀证合并其他证型时,血瘀分级为重度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痰浊证,其次为阳虚证。结论:经过介入治疗后大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瘀证严重程度较治疗前减轻。当血瘀证合并其他证型时,血瘀证严重程度较单纯血瘀证为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临床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病致瘀病机演化中不同证候分型的客观特征。方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机变化属气病致瘀的78名受试者进行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分组,并从血压、糖脂代谢、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变化等方面对气病致瘀不同证候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冠心病气病致瘀的病理过程中,气滞血瘀证患者发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促甲状腺激素(TS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健康受试者,气病致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层粘连蛋白(LN)表达明显升高(P0.05),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降低。结论机体的炎性免疫反应可能在血瘀证的病理环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由情绪应急刺激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外周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可能是气滞血瘀证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循环microRN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瘀轻重判别、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0例ACS患者按血瘀证计分标准分为ACS血瘀轻证组(31例)和血瘀重证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比较各组4种循环microRNA(miR-208a-3p、miR-222-3p、miR-16、miR-198)表达水平及患者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分层有无差异,并对microRNA表达水平、血瘀证计分与患者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瘀轻证组和血瘀重证组miR-208a-3p相对表达量上调,血瘀重证组miR-222-3p相对表达量下调、miR-198相对表达量上调(均P0.05);与血瘀轻证组比较,血瘀重证组miR-222-3p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血瘀轻证和重证组6个月全因死亡GRACE危险分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循环micro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无明显相关性;在院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6个月全因死亡GRACE预测积分与血瘀证计分呈正相关(r=0.31、0.33,P0.05)。结论 miR-208a-3p可作为ACS血瘀证与健康志愿者的判别,但不能用于判别血瘀轻重。miR-222-3p、miR-198可能在协助判别血瘀轻重方面具有一定意义。血瘀证计分越高,则GRACE预测积分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48例气滞血瘀证和72例气虚血瘀症的冠心病患者与45例正常人的血载脂蛋白A-Ⅰ(apoA-Ⅰ)、血载脂蛋白B(apoB)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证型患者均存在血载脂蛋白代谢紊乱,表现为apoA-Ⅰ水平降低,而apoB、apoB/apoA-Ⅰ水平升高;气滞血瘀证的血载脂蛋白代谢紊乱严重,表现为apoA-Ⅰ低于气虚血瘀证,而apoB、apoB/apoA-Ⅰ高于气虚血瘀证。分别运用理气活血方和益气活血方进行4周治疗,结果apoA-Ⅰ升高,apoB、apoB/apoA-Ⅰ降低。本研究表明,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均存在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病理变化,且前者较后者严重,辨证治疗可纠正其代谢紊乱。因此,血载脂蛋白测定可作为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辨证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小板凝溶胶蛋白(gelsolin)水平及血瘀证计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75例ACS患者,术前收集血清标本,检测血小板gelsolin浓度;计算血瘀证计分;随访期6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小板gelsolin水平、血瘀证计分与AC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预测ACS不同亚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gelsolin水平、血瘀证计分是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2)当血小板gelsolin水平为282.75、253.20、324.30μg/mL时,分别为预测ACS、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3)当血瘀证计分为30、26及35分时,分别为预测ACS、UA及AMI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4)血小板gelsolin联合血瘀证计分预测AC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15-0.987,P0.01),说明血小板gelsolin水平联合血瘀证计分对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血小板gelsolin水平与血瘀证计分可作为ACS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血小板gelsolin水平联合血瘀证计分判断ACS预后,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风病气滞血瘀证型进行更加系统的分析整理,为临床治疗中风病提供帮助。方法对中风病气滞血瘀证的相关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及临床客观化研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从文献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从病因而论,气血内虚是最终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进而发为中风;而从病机而论,瘀血阻于脑脉,脑脉不通,清窍失灵,亦发生中风。此外,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发现,气滞血瘀证型在中风病所有证型中分布广、频率高的特点,以及气虚血瘀型中风病在发病部位和血液检验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掌握气虚血瘀的证候特点在临床上对判断中风病病因病机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通过现代的影像学与血液检验学特点可以更好的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规律。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414例,在SPSS12.0软件支持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整体分布:血瘀兼痰浊证为主。②虚实分布:以实证为主。③相关因素分析:根据年龄、性别分析,血瘀兼痰热证、血瘀兼痰浊证男性比女性多。按代谢因素分析,高血压组血瘀兼痰浊证比无高血压组多,高血脂组血瘀兼痰热证比无高血脂组多,糖尿病组血瘀兼气阴虚证比无糖尿病组多。根据患者居住地区分析,广东地区组血瘀兼痰热证及血瘀兼痰浊证比非广东地区组多。结论:以实证为主,痰浊、血瘀、痰热与各相关因素分布密切关联,构成冠心病个体化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广东地区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调查研究,探讨广东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特征。方法:通过广东地区的13家分中心为期1年的病例收集,共纳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9例,主要调查辨证要素及其组合的分布特征,重点探讨从急性期到亚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本研究发现入选时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气虚(70.60%)、痰浊(51.40%)、血虚(31.20%),所有的证素组合中气血两虚痰浊证为最多;入选1周后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气虚(61.50%)、痰浊(52.30%)、血瘀(34.00%),所有的证素组合中气虚痰浊血瘀为最多;入选2周后辨证要素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是气虚(53.20%)、血瘀(38.50%)、痰浊(33.00%),气虚痰浊血瘀依然是占比例最多的证型。结论:总结了广东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特征演变规律,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其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488-2491
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相关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全面检索近2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相关文献,统计分析其中医证素、证型规律。结果:共纳入73篇文献,总病例数95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分布以心血瘀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气阴两虚血瘀、痰瘀互结、心气不足、气滞血瘀、气滞心胸等为常见证型,多见证素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为本虚中首位,阴虚、阳虚次之;标实中以血瘀为首,气滞、痰浊次之。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急性心梗的虚实夹杂证候明显较不稳定心绞痛增多;同时急性心梗中瘀血、痰浊证素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多于不稳定心绞痛。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本虚标实为其病机,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最为常见。而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虚实夹杂证候及瘀血、痰浊证素都随之增加,提示中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在标本兼顾的基础上尤其应该注重对瘀血、痰浊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气虚血瘀证对抗栓疗效的影响。方法:123例行PCI成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后规范抗栓治疗,根据术后1周是否有气虚血瘀证表型分为气虚血瘀组(49例)和非气虚血瘀组(74例),同时采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血浆遗传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PCI术后气虚血瘀组MPA、vWF、GPⅡb/Ⅲa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而PLT、F(1+2)和F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后强化抗栓治疗的基础上,气虚血瘀证仍然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但不影响血小板数量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热结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AC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方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瘀证评分,中医整体症状疗效,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及凝血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血瘀证评分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瘀证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47%,高于对照组的47.06%.观察组血瘀证评分、CRP浓度、BNP浓度、组织凝血激酶(T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TFPI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清热活血方治疗ACS热结血瘀证可以降低血瘀证评分、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疗效、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中氨基酸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气滞血瘀证30例和气虚血瘀证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以液相-质谱联用为技术平台,通过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检测血清样本中20种氨基酸含量,同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分析。结果:根据PLS-DA图显示对照组与冠心病不同证型之间氨基酸代谢轮廓明显不同,其中冠心病组缬氨酸、组氨酸、鸟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较对照组含量升高,而γ-氨基丁酸与谷氨酰胺含量降低。气滞血瘀组和气虚血瘀组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有组氨酸,瓜氨酸等,且2种证型中气虚血瘀组中含量较高。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中的氨基酸代谢机制紊乱,为区分冠心病中医证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成功施行P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手术前、中、后选用抗栓、抗凝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于术前1天、术后3天和术后30天3个时间点观察以下项目:心绞痛疗效、主要中医证候、气虚证评分和血瘀证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疗效96.0%(48/50例),对照组为92.0%(46/5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天两组气虚证积分较术前有增加趋势,术后30天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30天两组血瘀证积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30天气虚证积分和血瘀证积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能显著改善PCI术后患者气虚血瘀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