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确诊为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60,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右归丸加减改汤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SCOPA—AUT总分以及跟踪患者随访观察1年疗效。结果:1.研究组在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治疗组;2.研究组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性功能三方面症状SCOPA—AUT评分和总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功能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显示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可通过在口服左旋多巴的基础上配合右归丸加减汤剂改善,主要改善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和性功能等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六味地黄丸对已接受多巴胺替代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多个系统自主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128侧应用多巴胺替代治疗的原发性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单用多巴胺替代治疗,六味地黄丸组65例在多巴胺替代治疗基础上合用六味地黄丸。治疗6个月后,两组进行SCOPA—AUT量表评估。结果:六味地黄丸组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性功能三方面症状SCOPA—AUT评分和总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功能方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在各系统症状发生率方面,六味地黄丸组有增加腹胀、减少大便失禁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患者夜间盗汗和畏热的发生率,减少夜尿、尿失禁、尿频,还能明显减少性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对心血管系统和瞳孔调节系统症状发生率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显示出明显的多系统自主神经症状。本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可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和性功能等多方面改善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补益肝肾汤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5例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例)及对照组(n=52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补益肝肾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的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POCAAUT)、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评分(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SPOCA-AUT评分项目中排尿、体温调节、性功能及其总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排尿、性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UPDRS评分中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运动评分、并发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的PDSS评分、HAMA评分较治疗前及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益肝肾汤能够延缓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5,(10)
目的研究中医补益肝肾方(熟地黄、生地黄、天麻、秦艽、全蝎、当归、川芎、芍药、防风、荆芥、白术、黄芪、威灵仙、肉苁蓉)对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帕金森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与治疗组(34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多巴制剂治疗,治疗组多巴制剂加用补益肝肾方,连续服用6月。在治疗前、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POCA-AUT)、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中医症候等指标评估,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3个月和6个月的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3个月和6个月后经组内比较,患者的消化、泌尿、体温调节系统症状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恶化(P0.05),而6月后则进一步加重(P0.05);组间进行比较,治疗6个月后,消化、男性性功能症状及总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帕金森患者的UPDRS评分逐渐上升;但在多巴制剂加用补益肝肾方,并在第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评分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补益肝肾方对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人的主症和次症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结论在规范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补益肝肾法可延缓帕金森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症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文涛  李如奎 《陕西中医》2012,33(5):549-551
目的:观察加味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西药基础治疗仅限于美多巴或息宁,治疗期间西药用量不变,对照组只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止颤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UPDRS评分、睡眠量表评分及自主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UPDRS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UPDRS各部分评分有改善,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在睡眠量表评分及自主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味止颤汤对帕金森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对改善非运动症状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多巴丝肼片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老年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T-AUT)、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的评分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排尿评分为(3.34±1.07)分,体温调节评分为(1.45±0.61)分,性功能评分为(1.39±0.42)分,总分为(10.18±2.09)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为(8.06±1.68)分,运动评分为(16.49±2.50)分,并发症评分为(1.52±0.50)分,总分为(28.39±3.68)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DSS评分为(120.04±12.73)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多巴丝肼片可显著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镇肝熄风汤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对2型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病(PD)患者肢体感觉、自主神经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镇肝熄风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肢体感觉、自主神经症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Hoehn-Yahr(H-Y)分级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肢体疼痛、肢体灼烧感、肢体寒冷、肢体麻木、肢体痉挛、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POCA-AUT量表泌尿系统、体温调节、性功能评分及总分,PDQUALIF量表社会功能和角色、睡眠、自理能力、排尿功能、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镇肝熄风汤联合盐酸普拉克索能够显著延缓2型糖尿病合并PD的病情恶化,缓解并改善患者的肢体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美多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止颤汤。疗程3个月。比较2组UPDRS评分、PDSS评分及自主神经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UPDRS评分、PDSS评分及自主神经功能评分。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确切,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滋肾平颤颗粒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将12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2例。尚未服用西药者暂缓应用西药,直接予中药治疗,已服用西药者在原药物剂量及用法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组予滋肾平颤颗粒,对照组予安慰剂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早晚冲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Ⅱ~Ⅲ量表、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及左旋多巴用量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8、12周UPDRSⅡ及UPDRS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OPA-AUT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SCOPA-AUT评分中便秘、流涎、夜尿多、多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8、12周PDSS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4、8、12周,治疗组PD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PDSS分项差值比较,治疗组在延长入睡时间,减少夜尿症、噩梦、幻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对照组左旋多巴用量明显增加,治疗组用量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平颤颗粒可以改善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左旋多巴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通络法联合左旋多巴片治疗帕金森病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8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补益肝肾通络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T-AUT)评分、中医症候(主症、次症)评分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SCOPTAUT评分和主症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则均明显升高(P均<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UPDR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UPD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次症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次症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次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益肝肾通络法联合左旋多巴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谢晨琼  吴瑾瑾  奚学军  李祥  陈建伟 《中草药》2019,50(12):2794-2797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昆明山海棠根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苯骈吡喃-6''-)-3-甲酰基-5,6-二甲氧基-苯骈呋喃(1)、3(R)-(4'',5''-二羟基)-2'',5,7-三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异黄酮(2)、3''-香叶草基-5,7,2'',5''-四羟基异黄酮(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甘油山嵛酸酯(5)、β-谷甾醇(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秔子梢素C;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冯思同  张毅 《中草药》2020,51(2):542-548
知母宁是一种具有C-糖苷和氧杂蒽酮成分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损伤、提高线粒体生物能量和改善认知缺陷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知母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探究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建立一种同时测定4种虫草类药材(冬虫夏草、蛹虫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中虫草素(3'-脱氧腺苷)和2'-脱氧腺苷含量的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供试品经ZORBAX SB-AQ(4.6 mm×12.5 mm,5μm)色谱柱富集,水-甲醇(91∶9)洗脱;ZORBAX SB-AQ(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甲醇(91∶9),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1.0 m L·min~(-1),分别对4种虫草类药材中虫草素和2'-脱氧腺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样品中仅检测到2'-脱氧腺苷,蛹虫草样品中仅检测到虫草素,早期报道的在冬虫夏草中检测到的虫草素色谱峰可能是其同分异构体2'-脱氧腺苷色谱峰或以2'-脱氧腺苷为主的与虫草素的共洗脱色谱峰。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可用于虫草类药材中虫草素和2'-脱氧腺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栋  姜哲秀  叶进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98-1101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作为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医家重视,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被用来治疗诸多病证。叶进教授作为江苏省中医院儿科生长发育专科创始人,在诊治儿童青春期内分泌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发现小儿青春期相关疾病从"乙癸同源"角度进行辨治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博落回中1个新的6,6a-断苯菲啶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博落回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博落回叶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个生物碱,鉴定为6'-羟基-2',3'-二甲氧基山椒酰胺(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巢同磊  王欠欠 《中草药》2018,49(14):3446-3451
橙皮素是一种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中提取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调节血脂及增强免疫等。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橙皮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帕金森病、降血糖、抗蛇毒血凝酶、抗纤维化等作用。对近5年来有关橙皮素及其衍生物一些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橙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其在其他疾病领域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东北岩高兰中查耳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明  黄淑蕾  王丹  李军  王金兰  白丽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6,47(24):4318-4321
目的研究东北岩高兰Empetrum nigrum var.japonicum全草的查耳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测试单体化合物对宫颈癌He La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东北岩高兰甲醇浸泡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3′-甲氧基-4′,6′-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4′,5′-二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二氢查耳酮(2)、2′,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3)、2′,4′-二羟基查耳酮(4)、2′-甲氧基-4′-羟基二氢查耳酮(5)、2′,4′,β-三羟基二氢查耳酮(6)。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岩高兰素A和B,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丝穗金粟兰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芳有  邹雍  陈杰  黄伟明  卞玉婷  罗永明 《中草药》2020,51(6):1485-1490
目的对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方法对丝穗金粟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借助MTT法对其中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结果从丝穗金粟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1)、2′-羟基-4,3′,4′,6′-四甲氧基查耳酮(2)、卡瓦胡椒素A(3)、cycloshizukaol A(4)、白术内酯III(5)、4β-hydroxy-8,12-epoxyeudesma-7,11-diene-1,6-dione(6)、(8α)-6,8-dihydroxycadina-7(11),10(15)-dien-12-oic acidγ-lactone(7)、curcolonol(8)、11-hydroxyldrim-8,12-en-14-oic acid(9)、木栓酮(10)、异香草酸(11)、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12)、3,4-二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东莨菪苷(15)以及N-acetyltyramine 1-O-β-D-glucoside(16)。化合物4和5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在46~85μmol/L。结论化合物2、10、11、13~15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3、6~16为首次从丝穗金粟兰中分离得到。丝穗金粟兰中部分倍半萜显示出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李岗  王召平  仙云霞  周洪雷  王晓  刘伟  于金倩 《中草药》2016,47(16):2812-2816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7~16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in(1)、甘草素(2)、7,4′-二羟基-5,3′-二甲氧基黄酮醇(3)、鹰嘴豆醇(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7,4′-二羟基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紫铆查耳酮(8)、(2S)-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9)、7,3′,5′-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醇(10)、槲皮素(11)、黄颜木素(12)、fisetin(13)、leucorobinetinidin(14)、thevetiaflavon(15)、异牡荆素(16);其中化合物8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28.53μmol/L。结论化合物1~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