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眼眶区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多有头、颈部损伤史。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有药物、针灸、理疗、局部封闭、推拿等方法,疗效往往不确定,易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采用刃针治疗此病,一般2~3次,即可达到长期治愈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刃针组和电针组各30例。刃针组男性11人,女性19人,年龄最大69岁,最小16岁,平均42岁。电针组男性13人,女性17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21岁,平均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发病时间最长30年,最短4个月,平均时间4年。1.2临床表现颈源性头痛大部分表现为单侧且不向对侧转移,疼痛往往起于头后部而放射至同侧顶部和前额,多局限于顶枕区。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呈阵发性,也有呈轻度持续痛,阵发性加剧,很少有搏动性疼痛。每次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不定,但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刃针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合川芎嗪片口服,治疗3周后作VAS评分及疗效评价,3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65.0%)、有效17例(28.3%)、无效4例(6.7%);对照组治愈21例(35.0%)、有效27例(45.0%)、无效12例(20.0%)。2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结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刃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刃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观察《灵枢·官针》中"输刺"和"齐刺"法结合刃针松解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第1日以刃针代替针灸针,并按"输刺"法松解;第2至第7日按"齐刺"法针刺。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与显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均可减轻患者疼痛,但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灵枢·官针》中的针法运用于临床,并适时以刃针代替普通针灸针对颈源性头痛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吴明清  罗启年 《光明中医》2011,26(8):1620-1622
目的观察刃针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刃针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毫针加常规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3个月后随访。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60%、部分缓解26.7%、轻度缓解5%、无效8.3%;对照组治愈完全缓解36.7%、部分缓解40%、轻度缓解5%、无效18.3%。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及月发作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评分及月发作次数也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患者头痛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较毫针加常规推拿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刮痧、刃针、拔罐、推拿治疗颈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心脏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刮痧、刃针、拔罐、推拿治疗;毫针针刺治疗.两组ST-T改变者,加稳心颗粒口服.结果:两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刃针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心脏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杨洗  李亚楠  盛录  南恒  夏厚纲  苏友新 《新中医》2018,50(2):127-130
目的:观察刃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刃针组采用刃针治疗,药物组采用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9天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对2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的感觉评分及总分均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感觉评分及总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刃针疗法优于口服尼美舒利片分散片。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治疗均有效。且2组比较,刃针组评分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刃针疗法优于口服尼美舒利片分散片。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晕针、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刃针治疗颈性头痛能明显减轻头痛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与刃针配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阻滞加刃针配合骨骼肌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 (P<0.05).结论:神经阻滞与刃针配合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刃针松解筋结点与常规针刺治疗瘀阻脑络型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刃针松解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9例,刃针松解组以筋结点为治疗部位进行刃针操作,1次/3天,2次/周,共治疗2周。常规针刺组以常规经穴为主,1次/天,5次/周,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两组VAS评分、ND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刃针松解组的评分较常规针刺组降低更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刃针松解组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76.32%,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刃针松解筋结点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活动障碍。 [关键词] 经筋理论;颈源性头痛;筋结点;刃针;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刃针疗法(4)——刃针疗法治疗颈枕性头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纪钧 《中国针灸》2005,25(5):369-370
颈枕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病症.以往的研究多是以颈椎解剖位置紊乱和周围神经受到压迫和/或刺激为重点.近年来,笔者另辟蹊径,从软组织损伤的角度进行探讨,强调软组织损伤在病理改变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刃针疗法或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理想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局部刃针闭合松解配合针刺远部腧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美洛昔康片7.5 mg,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睡前口服。观察组采用局部刃针闭合松解配合针刺远部腧穴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的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反应颈椎活动功能的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33 ± 1.97)、(1.87 ± 0.70),对照组分别为(7.15 ± 2.06)、(3.29 ± 1.14),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 < 0.05)。②观察组治疗前后ROM评分分别为(2.90 ± 0.36)、(1.23 ± 0.48),对照组分别为(2.87 ± 0.51)、(1.43 ± 0.63),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RO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 < 0.05)。③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50例中,痊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50例中,痊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局部刃针闭合松解配合针刺远部腧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超声引导下小针刀靶点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EH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可视下小针刀靶点软组织松解治疗组(治疗组)与传统小针刀靶点软组织松解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0 min、7 d、14 d、21 d、42 d进行疼痛评分;于治疗后3周时进行综合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疗效评定、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活动度,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一氧化氮、内皮素-1、白细胞介素-6);记录不良反应出现例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记录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后3周疗效评定、头痛综合评价、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活动度、血清学指标和不良反应比较,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可视下小针刀靶点软组织松解治疗CEH方法定位精准、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张涛 《中医药信息》1993,10(3):24-24
头痛常见于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及高血压、付鼻窦炎、发热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在临床上由于颈部疾患而导致的头痛占有很大比例,我院针灸科自1989-1992年采用颈部点穴及针刺疗法关着重收治了240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由于疗效较好,现将240例疗效观察整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40例中,男性84例,女性156例。年龄最小者为12岁,最大者为68岁,其中20岁以下的10例,40岁以下的68例,40~60岁146例,61岁以上16例,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30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排针平刺配合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9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2例。针刺组采用排针平刺(双侧脑户透风府、脑空透风池,留针6 h,隔日1次,每周3次,共2周);中药组采用口服头痛新1号方(每日1剂,每周7剂,共2周);针药组采用针刺(同针刺组)配合中药(同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针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均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 0. 05);针刺组与中药组治疗后VAS、ROM评分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针药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中药组(P 0. 05),且3组治疗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排针平刺法针刺配合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及颈椎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安全性良好,且优于单纯运用排针平刺法针刺或口服头痛新1号方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毫针、刃针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0例。A组行毫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B组刃针针刺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平均血流速度(Vm)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B组均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A组和B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治疗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A组的80.4%(P<0.05)。结论:毫针与刃针均可以有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而采用刃针治疗改病,更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产生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刃针疗法配合整脊治疗颈源性头晕的临床效果及治疗效果与患者病程长短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60例采取刃针疗法配合整脊治疗为观察组,60例采用单纯刃针疗法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病程≤3年组治疗有效率为90.63%,病程>3年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两组差异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配合整脊治疗颈源性头晕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针推疗法治疗颈性头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针推综合施治的针推疗法对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 ,以针推疗法为治疗组 ,单纯针刺为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 3 8例 ,对照组 3 0例。结果 :共治疗颈源性头痛 68例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以针推综合的针推疗法治疗颈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斜圆刃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10d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颈源性头痛的概念1983年由Sjaastad提出,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颁布颈源性头痛的分类标准,1995年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传统医学方面,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对头痛的记载,如《素问.五脏生成篇》就有头痛巅疾的叙述。《证治准绳》中说: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病卒而至,易于解散速也。深而远看为头风,其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9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99例、对照组93例,治疗组采取针27疗法,对照组采取牵引、针灸、口服药物等治疗.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85.9%,对照组为65.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